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6节
“但在这个FAA利用航空安全问题向我们发难的节骨眼上,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华夏人对我们来说至少不算是迫在眉睫的威胁,而波音和麦道如果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合并,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无论从芬梅卡尼卡集团的利益,还是从科伦坡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他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促成这次谈判顺利进行。
此时洛伦佐也紧接着补充道:
“另外,结冰模拟是一个横跨诸多学科的领域,华夏人表现出的能力说明,他们在基础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也必定颇有建树,总之,能跟他们合作的话,我们也不会吃亏。”
这次是真正的双赢。
施耐德的表情一时间精彩极了。
而洛伦佐在说完刚刚那番话之后,稍稍停留了一下,又说起了关于AIT飞机的事情:
“另外,我专门注意了这次试验进行时的条件,他们用那架AIT飞机模拟出的条件确实非常逼真,人工制造的过冷液滴直径均匀,所形成的水雾也可以持续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完全有潜力用于更大飞机的结冰试飞!”
有那么一瞬间,瓦莱特甚至担心施耐德会在这轮番轰炸之中背过气去。
不过后者这几天也并没有真的只顾游山玩水,在低头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便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关于AIT飞机的事情,直接购买一种图16的改进型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市场反馈上都不具备可行性。”
“但我这几天与图卢兹总部沟通之后,认为可以在空客A330或者A340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华夏的子系统或技术,生产一到两架我们自己的AIT飞机。”
在看过洛伦佐刚刚拍摄的视频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AIT飞机是为何物。
因此又有一名空客公司的代表接着说道:
“他们这架轰6AIT看上去很像是一架空中加油机,所以我想……或许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发展一种空中加油型号?我想会有很多国家非常感兴趣的。”
这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提议。
于是紧接着便有人响应: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建议选择A330平台,双发构型的经济型更好,相比于KC135或者KC10来说会更有竞争力……”
“……”
总之,这件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在两天之后的第三轮谈判中,施耐德不出所料地抛出了有关引进六套AIT系统以改造两架A330AIT的要求。
尽管常浩南已经提前打过预防针,但怀国莫面对这个条件还是差点忍不住当即答应——
这可是往欧洲出口航空产品!
还是西欧!
大名鼎鼎的空中客车公司,竟然,要从华夏,买核心子系统!
除了早已有心理准备的几人之外,华夏这边的其它代表甚至直接就被这个要求给惊呆了。
然后第一反应就是眼含热切地看向最中间的怀国莫和常浩南。
这还不赶紧答应下来?
绝对是能上晚7点新闻的大事!
不过怀国莫毕竟身经百战,终究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暗中示意常浩南拿主意。
“AIT系统虽然并不在我方禁止出口的技术名单上面,但要走通对外销售的审批流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者清了清嗓子,第一句话就让华夏这边的不少人愣住了。
啥禁止出口的技术名单?
我咋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
好在能坐在这里的人,都还是有些谈判专业素养的,况且现在大家都能看出己方占优,很快意识到了这是准备提条件。
果然,常浩南紧接着继续道:
“但如果把出口的名义改为合作生产,那倒是可以几乎省去整个流程,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
“恕我直言,常先生。”
施耐德摇了摇头:
“贵方在结冰和防除冰领域确实建树颇丰,但就航空制造水平来说,我不认为可以进行你说的合作生产。”
这倒不是假话,A330这种级别的飞机,别说生产了,华夏目前连总装都没办法马上做到。
停顿片刻之后,他又继续说道:
“不过如果贵方有兴趣,那么之前我们谈过的AE100项目倒是可以……”
必须说,施耐德还是比较有东西的,这个是竟然还能想到拿已经基本凉透了的AE100说事,准备再赚上一笔。
不过被常浩南直接进行了一个打断:
“施耐德先生,由于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路线的变化,AE100已经不符合我们的实际要求,就没必要继续谈下去了。”
让空客按照华夏标准设计飞机这种事情,连提都不用提,所以他干脆直接挑明了自己的要求:
“不过,虽然我们对于生产AE100没有兴趣,但却很愿意成为空客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
“以我国目前的航空运输市场发展速度,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需要购买的客机数量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想空客公司应该很愿意吃掉其中一部分蛋糕。”
“而如果能在销往我国的飞机上面,应用一部分我国生产的零部件,我想一定会有利于贵公司飞机型号的竞争力。”
“当然,关于供应商的资质,以及零部件的质量,可以由贵方派人来进行核验。”
施耐德没有马上回答,因为这不是他的职权范围。
但无论是他还是常浩南都清楚,空客应该不会拒绝这个要求。
毕竟一架飞机上面,也不是所有零部件都是技术含量拉满。
施耐德想的自然是,把占比较大但技术含量和利润率较低的部分丢给华夏生产,从而提高销量。
而常浩南想的则是,只要空客体验过华夏这边的生产能力之后,逐利本能就势必会促使他们把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搬到华夏来。
毕竟,前世的时候就是如此。
他只不过把这个过程提前了几年而已。
一方面,尽管这些欧标零部件不能被直接用于未来的华夏大飞机,但工程师和工人的经验却可以助力未来的航空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这个年头,哪怕是欧洲人觉得利润率较低的部分,放在华夏这边一样是个香饽饽,还能解决火烧眉毛的大量就业问题。
因此,常浩南是准备借此机会,提前布局一个大飞机产业园!
该去搞歼10了
第228章 组织这是在考验我啊!(二合一)
当天晚上,欧洲代表团就把情况报告给了各自的上级。
常浩南和施耐德的感觉并没有错。
由于所有参与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这一次他们很快获得了更高级别的授权。
于是,在第二天紧接着进行的第四轮谈判中,华夏和欧洲终于就协议的基本内容达成了一致。
不过这种涉及到十几个国家和几家超大型国际企业的事情毕竟不是去菜市场买菜。
即便在常浩南的努力(当然还有忽悠)下,双方在总体上已经处在相向而行的状态,但其中涉及到新标准的制订、新供应商的选取甚至新商业同盟的形成,相关的法律与技术细节浩如烟海,绝非目前这两个代表团的规模所能完成。
所以他们目前能做的,也只有达成一个类似项目策划或者研究大纲的“意向协议”,先把合作方用一纸文书绑在一起,至于后面的细节,自然分别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负责完成。
而恰好,其中和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相关的“专业人员”就是常浩南和林国范他们。
并且这也是目前最紧急的事情——
这么大动静的多方合作一旦正式开始,不可能,也没必要跟谈判时候一样瞒得密不透风,因此必须要在FAA那边反应过来之前,在他们自以为占尽优势的航空安全领域反将一军。
所以常浩南在镐京这边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不过跟之前要担纲当主力的情况不一样,后续谈判中,他更多地只需要坐在现场当一个镇场子的吉祥物,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放了个短假,弥补了春节没过完就被从家里薅出来所耽误的休息时间。
同时也是由于常浩南的一通操作,这次协议中增加了很多原计划中并不存在的内容。
比如空中客车会选择一部分华夏企业作为其子系统的供应商。
而在后续与空客高层的接触中,后者甚至表示只要华夏这边能提供足够的订单,他们可以考虑把计划中的“空中客车亚洲总装中心”建在华夏。
要是再结合常浩南有关“大飞机产业园”的构想,那整个事情放在整个九十年代都算是值得称道的大事。
因此赶来镐京的双方代表级别也是越来越高。
之前的代表团团长不过是科工委副主任怀国莫,而现在就连一些部委领导,竟然都是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前来的。
就比如丁高恒。
常浩南这段时间乐得清闲,倒也没具体关注过新代表团的那一大长串名单,因此在某一天晚饭后压马路的时候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的时候,甚至没能马上通过声音辨识出对方的身份。
“丁主任?”
常浩南回过头来,由于刚刚处在大脑放空的状态,因此迟疑了大概半秒钟才认出面前身穿便装之人是丁高恒。
“这么巧,你也是饭后消食?”
后者语气轻松,似是平常偶遇之后的闲聊。
“呃……丁主任找我有事?”
常浩南百分之百确定今天的见面绝非偶然。
因为后丁高恒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跟他看上去年纪差不多,但穿着却一点都不休闲的人。
尽管认不出此人的身份,但从气质上看也是个兼具学者和领导两重身份的大佬。
显然是有备而来。
“确实是有事,但不只是我要找你。”
被常浩南点破此行来意的丁高恒倒也不觉得意外,只是微微转过头,向旁边一直没开过口的那位介绍道:
“这就是你一直想见一面的,老杜的那个学生,常浩南。”
“你好,小常同志,我叫宋建。”
对方走上前来,主动和常浩南握了握手,用略带风趣的语气说道:
“之前很多次从丁主任和杜院士那听到你的名字,一直想见一面,结果听说你是个大忙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几乎都不在京城,我就只好亲自过来镐京咯。”
宋建说这句话的时候或许真的只是在开玩笑,但对于常浩南来说,却并不好接。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