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32节
他当然也可以跑到611所,想办法提前把相关设计给完善起来。
但这么做一样要耗费不少时间。
相比之下,不如把这个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提前做出来,避免发生那两次叶片损坏。
如此,既不至于耽误多少时间,还能让611所的设计人员自己发现并解决那个问题。
毕竟工程领域的有些东西,只有自己错过才会有所体会。
而且如今的常浩南也不再像刚刚加入八三工程时候那样,需要通过几次成功的问题分析和改进设计来给自己提供足够的声望。
名字放在那,就够了。
就比如今天,他只是做了个PPT,结合简单叙述,就足以让611所把自己的建议纳入考虑。
……
杨韦当然不知道歼10在未来的测试中会发生什么,但是他非常清楚,常浩南开发的系统可以提供巨大的容错空间。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给予整个项目起死回生的机会。
为此就算把测试进度推迟几个月都不亏。
而现在,对方竟然表示完全不需要耽误时间……
“这样吧。”
真香这种事情,一旦发生第一次,那第二次就不会再有任何心理负担,因此杨韦很快做出了决定,
“十号工程的总体设计,最熟悉的当然是宋总,不过他得一直呆在蓉城那边负责抓总,接下来的么,那就是我了。”
“我留在这给你当副手,如何?”
都是为了十号工程,什么甲方乙方,狭隘!
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
作为前世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高工,人生才重启一年时间,就能捞到杨韦这种大佬给自己当副手——尽管只是临时的,也确实让常浩南在心里暗爽了挺长时间。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那套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而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同样正风起云涌。
距离京城1500公里以外的青唐省东部,四架白色涂装的歼8C战斗机高速掠过戈壁滩上的天空。
海军航空兵9师25团飞行员王炜上尉正坐在12号机的机舱里,与队友维持着编队飞行的同时,还要通过两侧的座舱玻璃向外确定地标。
对于华夏的航空兵来说,在这个还没有国产导航系统的年代,即便只是听上去非常简单的长距离转场飞行,由于涉及到陌生空域的定位问题,真正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而任务属性与空军不同的海军航空兵,在这方面甚至要更为薄弱一些。
别的不说,王炜本人自从90年航校毕业到现在7年时间,这还是第一次深入内陆空域进行飞行。
因此,尽管有经验丰富的师长唐一平带队,另外三名飞行员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
他们从琼省转场飞行到这里,中间不经过任何降落,燃油量本来就紧巴巴的,在导航定位上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差错。
而且让人不解的是,尽管全程没有空中加油,但四架飞机还是全都装上了空中受油管。
这种不可伸缩的设计结构简单,但如果不加油的话,那带来的阻力反而会导致航程缩短。
好在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在继续维持方向飞行了大约15分钟之后,电台里面传来了不太清晰但还算连贯的声音,表示基地已经捕捉到了它们的信号,要求他们调整方位到145方向,并且开始下降高度。
“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所以你们要分两批才能降落。”
塔台指挥员在最后说道。
根据1984年华约组织的盾牌84演习,一条跑道在5分钟之内可以起飞72架战斗机。
但这种高端玩法一来在和平年代没有必要,二来对于这功夫的华夏航空兵来说基本属于想都不敢想的内容。
所以王炜的12号机和他的僚机13号机需要在机场上空额外多绕一圈。
就是这一圈让他注意到了在远处的停机区域,正好有两架体积巨大的运输机被缓缓拉入机棚。
熟悉几乎所有中外空军装备的王炜很快判断出了型号:
“这里还有两架伊尔76?”
这座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的机场平日里并没有飞机常驻,只有一个编制是团级,但实际规模只有营级的场站驻守,因此所有飞机都必定是从其他地方转场过来的。
此时此刻他突然有一种感觉,这绝不是起飞之前师长在训练动员会上表示的什么“长距离转场飞行训练”。
“不止,你看旁边,还有两座机棚旁边停着电源车和气源车,肯定还有其他飞机在场,看起来这次阵仗很大。”
13号机飞行员赵毅也回答道。
在90年代末这会,多机型联合演训,那是需要惊动军区一级批准才能进行的。
更何况那两架伊尔76绝对不属于海军航空兵。
华夏总共只有14架伊尔76,全都隶属于驻扎在鄂省的空军19师。
“所以这可能是一次跨军种演习……”
王炜脑海中这样盘算着。
那就更是要捅破天了。
不过对于他这样一个求上进的飞行员来说,要是有机会跟空军的同行切磋一番,那绝对是好事。
只是不清楚这两架运输机是来做什么的……
这个时候,电台里面也传来了让他们准备降落的指令。
二人只好把注意力放回驾驶舱,调整飞行方向和姿态,下降高度准备进场。
在一个平稳而轻盈地降落之后,很快有地勤跟上来,收走了两架飞机甩掉的减速伞。
两架飞机进入滑行道,缓缓驶向不远处的停机区域。
正如刚刚赵毅所推测的那样,从地面的角度,王炜也很快看到了另外两个机棚里面的情况。
分别停着一架外形奇怪,长着大鼻子的运8,和一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歼轰7。
他们这一行4架歼8C也根据地面引导停在了规定的区域。
四辆212吉普车紧跟着赶过来,在飞行员下机之后把飞机牵引进了另外四个机棚里面。
“师长,咱们这次飞2000公里到这来,恐怕不只是转场训练这么简单吧?”
王炜试探着问刚刚摘掉飞行头盔的唐一平。
后者接过机场工作人员递上来的飞行记录准备签好字,然后转过头露出了一个笑容:
“想法不错,马上你就要知道了,走,跟我去开会。”
说完便径直走向旁边一栋不太起眼的小楼。
中途经过那两个停着大飞机的机棚时,王炜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往里面认真张望了一下。
然后他瞬间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判断有问题。
这架飞机的机翼外侧下方,以及机尾左侧分别挂着三个白色的吊舱。
虽然并没有真正进行过空中加油,但是在航校的时候,作为尖子生的他曾经开着教练机和一架轰6共同模拟过这个过程,也对相关装备有所了解。
“这是两架伊尔78?”
震惊万分的王炜瞬间惊呼出声。
他非常确信,华夏无论是空军还是海军航空兵,此前都绝没有这种战略级别的装备。
并且细看之下就会发现,眼前的两架飞机,一架倒是涂着华夏空军常用的天蓝色机身、白色机腹涂装,而另一架竟然还用着有些斑驳的苏联空军涂装,只是用相当潦草的手法把垂尾上面的国旗给涂掉了。
电光火石之间,他也想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四架飞机要带上受油管这种过去从未用到过的设备……
这是要搞专项训练。
有空中加油,那必定涉及到超远程飞行,否则完全没必要。
而跟他们海航9师有关,又需要超远航程的事情……
只可能和南海有关。
王炜整个人瞬间兴奋起来。
第313章 多兵种联合,筑堤行动!
当唐一平带着王炜等三个人走进一间地下会议室的时候,里面已经坐着不少人了,就连靠墙放着的一圈椅子都已经几乎被占满。
好在他们作为一线飞行员,总归会有点“特权”,因此长条形会议桌的边上还是特地留出了足够的位置。
于是几个人赶紧落座,然后把飞行头盔整齐地摆在侧前方,从随机一起带过来的背包里拿出本子和笔准备记录。
讲台上,一名穿着空军常服的大校军官正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不太熟练地整理着材料,见到与会人员都已经到齐,才终于抬起头来。
王炜记得这个人。
在部队内部的学习会上见过对方的照片。
899196604091904/10012130/8d5390492ba2c917504b29edf071cdeag2bTMj2eP2NcRv****g“>
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提到这个人的具体事迹,只是说在新装备换装过程中钻研战法苦练精飞云云,单从这些套话中很难扒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师长,这好像是之前全军范围内通报表彰过的那位……”
他小声向旁边的唐一平求证道。
“没错,空一师的郑良群副师长,今年年初我们去接机的时候他也在场,我估计嘛……很快就要升师长了。”
不知道为什么,王炜从后者的语气中听出来了稍许羡慕。
明明唐一平几年前就已经是师长了的。
他本来还想再问问,但突然听到有一名军官宣布会议开始,所以只好暂时作罢。
讲台上的郑良群清了清嗓子,看向台下密密麻麻坐着的几十号中高级军官。
如果要描述他现在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字爽。
尽管最近几个月他已经拿到了很多各类的表彰,先进事迹报告会也已经开过几场,前些天更是带队前往西北,参与了华夏空军组织的首次开放式红蓝对抗演习,前途一片光明。
但他一直以来都有个遗憾,就是尽管有的时候台上台下已经心照不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没办法明说自己在克什米尔上空所获得的那个战果。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