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6节
“您是哪位?”
这个小区虽然表面平平无奇,但安保还是很到位的,闲杂人等肯定是没办法随便进来,因此她倒也没往什么坏处去想。
“我是常浩南,之前跟沈老联系过,今天要来拜访他的。”
“呃……你是……”
女人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她没有马上放常浩南进屋,而是回头朝里面喊道:
“爷爷,门口有位叫常浩南的客人找你……”
显然,这位应该是沈鸿的孙女。
紧接着从屋里面走出来了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人,看到门口的常浩南后快步走上前来:
“这位就是小常同志吧,我之前就听沈老说起过你,杜院士的高徒,关门弟子,快请进……”
常浩南把手中的果篮、点心和饮品交给刚刚开门的女人。
对方一边接到手中一边略显局促地表达着歉意:
“真是不好意思……我刚才听爷爷说来的人是973项目的专家,以为你应该是个跟我爸差不多岁数的教授来着……”
“我叫沈艺卿,是沈鸿的孙女,没有搞科研,所以对你们可能不太清楚……”
常浩南不动声色:
“没关系,我已经习惯了……”
从重生开始,被他年龄惊到的人不知凡几,沈艺卿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总归不是什么大误会,面对陌生人不让进门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简单几句解释之后,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至于从里屋出来的那个人,叫颜永年,青华大学教授。
正是当年那台6.8万吨重型模锻压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常浩南穿过两堆高高的报纸中间,走进了最里面的卧室。
“沈老,很荣幸能到您家中拜访。”
常浩南握了握老院士已经近乎干枯的手。
前两天闲下来的功夫,常浩南特地看了资料,确定沈老今年已经91岁,虽然精神尚可,但身体确实已经比较虚弱了。
刚才进屋之前,沈艺卿也嘱咐说,交谈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因此,常浩南直接长话短说,把自己准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重新上马研发重型模锻压机的想法,以及目前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制造业对于模锻压机的需求情况讲了出来。
结果,原本拄着拐杖的手还有点颤颤巍巍的沈鸿眼睛里猛地就亮起了精光。
一提起模锻压机,他仿佛瞬间就年轻了二十岁。
“其实当年这个水压机之所以搞不下去,主要还是有几个地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或者走进了死胡同,连续几年都没能取得突破,上级逐渐就没信心了……”
端起杯子喝了口水之后,他慢慢悠悠地开始给常浩南介绍起来:
“当时我们在液压、电气还有控制设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不过最后主要是卡在三个地方。”
“一是国内对于本体结构的研究不够透彻,经验上讲,最适合超重型水压机的机架应该是板框组合式,美国的4.5万吨、苏联的两台7.5万吨,还有苏联出口给法国的那台6.5万吨,都是这种结构,但是对于结构计算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虽然理论上也能做到6万吨左右,但钢丝缠绕层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可靠性很差,尤其我们还造不出足够好的钢丝材料,就更加糟糕……”
“二是对于设备振动的研究不够透彻,我们在中试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始终没办法彻底解决。”
“三是液压油,国内当时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液压油……”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拨款,但那时候我已经从位置上退下来了,而且上面的风向也在变,最后就……”
尽管讲话有些磕磕绊绊,甚至需要说一段停一段,期间还插入了不少颜永年教授的解释说明,但老院士对于这些技术问题绝对称得上如数家珍。
说到最后的时候,他的情绪甚至变得有些激动。
还是一直在门口关注着情况的沈艺卿赶紧进来安抚了一阵,才让他平静下来。
把孙女打发走之后,明显已经有些疲惫的沈鸿抬起头,看向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常浩南。
眼神仿佛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却不知道能不能买下来的孩童。
“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已经能解决了?还有……6.8万吨水压机,上面真能给批下来?”
兄弟们继续求一波月票!
第332章 拯救华夏的机械制造业
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其实他还真不敢打包票。
这东西毕竟投入极大,而且国内之前最大也就搞过3万吨,现在直接翻倍还多,也不太符合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精神。
不过考虑到目前上面对于航空产业的扶持力度,八九成把握总归还是有的。
别的不说,有了这个东西之后,空客和波音飞机的不少零部件,比如起落架还有机身隔框之类,就都具备在国内生产的条件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之后,沈鸿的精神甚至瞬间恢复了些许。
不过常浩南和颜永年都知道,作为一个耄耋老人,沈老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让他继续这样强打精神下去并不是好事。
因此又特地转移话题,稍微聊了些轻松的内容之后,便留下对方一个人休息,起身离开了房间。
“沈老的精力有限,年纪又很大了,所以中间的很多事情,我还是需要补充一下。”
关上房门之后,颜永年低声对常浩南说道。
相比于在一机部担任要职的沈鸿,当时直接主持了模锻压机设计工作的颜永年对一些细节显然了解更多。
而且现年60岁不到的他也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和常浩南解释这些事情。
“颜教授您说。”
常浩南原本也没指望着90岁的沈老真的全程跟自己一起上强度,能通过后者接触到颜永年,就已经算是完成此行前来的主要目的了。
“其实,这台模锻压机的资料,目前只有一部分在我们青华大学。”
结果颜永年的第一句话就让常浩南没绷住:
“一部分?”
他本以为对方是要跟自己补充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同一个项目涉及到的图纸肯定会集中保存,因此全都在青华和全都不在青华都属于正常现象。
而这种分开存放的,背后一般都有故事。
这个时候,沈艺卿端过来两杯茶,又把二人引到沙发上,然后自己回头进了另外一间屋子。
相比于到外面去压马路,反而还是沈老的客厅更适合二人交流。
“对。”
说起这件事的颜永年无奈地点点头继续道,
“原本,因为整个项目的完成度其实已经很高了,因此相关资料全都保存在原来的一机部档案馆里面。”
“沈老当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就很少再过问部里面的事情,我们当年这些负责项目的人,也都各奔东西去做别的事情了,所以一连不少年,都没人再关注过这些东西。”
他这一番话说得很委婉,但常浩南还是能听懂其中的弦外之音,实际意思就是沈鸿这一系人在当年失了势,对于部里的情况已经很难控制了。
“所以有一部分……遗失了?”
对方摇摇头:
“不是遗失,大概是91年到92年之间吧,我觉得是老毛子刚解体那段时间,有一家美国公司,说想要买走我们那个项目有关的全套原始资料……”
得,又是熟悉的剧情。
类似的套路在当年面对尚且稚嫩的东方阵营时几乎无往而不利。
人家甚至都不需要用任何盘外招。
只要付出极低的订金和违约金,就可以拿走你资料里面的关键内容。
很多时候,资料哪怕只遗失百分之几,都会给项目进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一些内部人员的“合作”,否则对方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哪些是最要命的部分。
趁着颜永年端起杯子喝水的空当,常浩南猜测道:
“我猜他们付过定金,只拿走一部分资料之后就选择了违约?”
虽然用了疑问句式,但语气却几乎笃定。
旁边的颜永年盯着他看了好一会,才不无感慨地叹了口气:
“唉……要是当时,他们能有你看得这么长远就好咯……”
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基本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
“之前沈老和我说起你的情况那时候,我还觉得伱虽然头衔多,但毕竟太年轻,恐怕很难挑起这个担子,现在看来,是我看走眼了……”
常浩南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我虽然还算有点本事,但在这件事情上,确实不是看的长远,因为当年运10的资料也是这么‘遗失’了关键部分,所以有经验……”
他在遗失两个字上特地加了重音。
实际上,一直到21世纪头十年,广泛流传在外的说法都是麦道公司在和沪飞签署MD82总装项目时,要求沪飞对运10的产线进行完全改造,并销毁全部相关资料。
其实想也知道不可能。
拆了产线完全改造这个事是真的,但麦道在合同里根本没提过运10资料的事情。
都是在后来一些年间,逐渐流落出去的。
当然宣称的理由肯定是保管不善遗失。
由于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间极度频繁的机构调整变动,损失一些资料属于连追责都很难进行的事情。
颜永年用看难兄难弟的眼神瞄了一眼常浩南:
“总之,那次之后,我就借着科研之类的名义,把能转移的部分都转移到青华大学保存起来了,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带着课题组加入这个项目,哪怕打下手都行。”
“重型模锻压机,是沈老,还有曹春晓我们几个人心里头一直都放不下的东西,现在沈老年纪大了,老曹人在洪都,也就我还能帮他们实现这个念想了……”
后者当然不可能放弃这么一个重要的生力军,而且他也不是机械工业部一系出身,无需过于顾虑拉帮结派的问题,因此直接顺势回答道:
“放心,只要这个模锻压机项目能重新启动,您和您的课题组绝对会在里面担任重要角色。”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