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6节
门口竟然黑压压地围着一大群人,粗略估计一下也得有二三十个,而且其中还有几个年纪很大,一看就知道是老师。
“这是……”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发现了外面的异状。
此时,一个常浩南熟悉的身影从外面飞快地钻进了会议室。
是刘洪波。
“小刘?你们……外面什么情况?”
杜义山一时间也有点搞不清楚状况。
“呃……杜老师,是这样。”
刘洪波抬起胳膊擦了擦额头上冒的汗,然后解释道:
“我昨天听方振师弟说,今天您组会的后半段会有个关于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小讲座,所以就想着带几个学生过来一起听一听。结果在外面等着的时候又碰上了另外几个老师,他们知道这回事之后也都回去叫上了几个自己的学生,就这样……传开了。”
这时候门外另一个老师也探进头来:
“杜院士,我们……”
但他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因为眼前这个小教室显然不可能容得下外面的大一群人。
但要是说就这么回去,那多少还是有点不甘心。
毕竟是杜院士找来的人,水平必定不会差。
“算了,小刘,你去联系一下院长,就说我要组织飞机系的几个课题组临时开一次会,把那个新建的多媒体教室借过来。”
杜义山倒也没有藏私的意思,但目前这个规模确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一开始的预期。
……
大概二十分钟之后,一行人转移到了位于旁边一栋楼的多媒体教室之中。
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一部在1996年还不太常见的LCD投影仪,能直接连接电脑的那种。
而浩浩荡荡的人群一路上又吸引了更多的老师。
其中甚至包括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唐林天,在把钥匙亲自送过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跟着一起找了个位置坐下。
总之当常浩南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到讲台上的时候,面前能容纳差不多两百人的教室已经坐满了一大半。
前天下午答应杜义山做演示的时候,他的心态还是“一个组会而已,什么场面我没见过?”。
但是现在……
这场面我真没见过。
重生之前他虽然带过不少实习生,但确实没在这么大的场合上讲过课,下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学院里的教授。
所以要说完全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
但常浩南也知道,这种场合,以后迟早都要面对。
而且级别还会更高。
所以提前锻炼一下,没毛病。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镇定了不少。
站在讲台旁边的杜义山注意到了常浩南一开始的紧张。
但刚想着上去安抚几句,就发现后者已经自己调整了过来,便只是在心中暗叹了一声全才,然后拿起了旁边的话筒。
“来旁听的各位请尽快找位置坐好,今天我们组会的下半场马上开始。”
院士发了话,效果自然立竿见影,刚刚下面的窃窃私语声很快消失不见。
只是大多数人看向常浩南的目光中仍然带着好奇,或者说是怀疑。
虽然大多数人来之前就猜到了不可能是杜义山本人讲课,但普遍的估计还是他从外面请来的专家。
而常浩南的面相……
实在太年轻了。
看上去甚至比在座的大多数研究生都年轻。
“各位老师,还有师兄师姐们下午好,根据杜老师的安排,我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些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在解决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
这第一句话显然坐实了他的学生身份,而且既然管所有人都叫师兄师姐,那想必不会是高年级的研究生。
刚刚把笔记本打开的唐林天眉头微微皱起了一瞬间,然后露出了一个哑然失笑的表情。
杜义山肯定不会随便开玩笑,因此他判断是消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应该只是一次学习进度汇报,被以讹传讹成了一次讲座……”
想到这里,唐林天又把面前的笔记本合了起来。
当然,院士的面子还是得给,所以他倒也没有中途退场,还是准备认真听一下。
“在讲实际应用之前,我得先讲一些基础理论……”
出乎多数人预料地,常浩南并没有直接开始在电脑上开始演示建模和计算过程,而是拿起一支粉笔走到了黑板前面。
第40章 好好听讲!
常浩南这次组会上的展示,原本主要面对的是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生们。
而哪怕是杜义山的课题组,也并非都是姚梦娜或者方振这样的人物,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
如果直接开始讲模拟计算过程,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就基本相当于走马观花。
人对于完全听不懂的东西往往是完全听不懂的。
最多就是事后感慨一声好厉害这样子,并不会真的学到什么。
因此他一开始才准备从理论部分开始讲起。
但刚刚在看到台下竟然坐着不少老师的时候,常浩南确实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动摇。
这些来头颇为不小的教授会不会对冗长的基础理论讲解感到厌烦?
要不要先展示一下自己在模拟方面的技能?
但杜义山刚才说的那句话中提到了很关键的两个字:
旁听。
无论下面坐着多少人,除了同组成员之外都是在旁听。
这让他最终决定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
“我们知道,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记为7个自变量的函数,F=f(l,θ,ρ, U,μ,ω, c),其中l表示物体的某一代表性长度,作为研究的特征长度,θ表示……”
“经过量纲分析后,可以将具有几何相似的同类型物体所受到的力F记为……”
“下面我们依次讨论上面这个公式中出现的无量纲参数……”
刚开始的时候,常浩南确实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随着讲解的不断进行,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算式。
即便理论功底相对比较弱的人,只要跟着他的思路走下来,也能对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就是系统赋予知识的厉害之处了。
上一世,常浩南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当然非常熟悉。
但真要说到这些理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了解。
在重生并得到系统buff之后,这些理论知识才如同刻印在他的脑子中一般。
以前的常浩南其实也一度觉得这种基础理论作用不大,反正又不耽误应用。
但到后面要做的项目越来越复杂之后,他才意识到这种看法错的离谱!
不掌握基本原理,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实际上这不能说是常浩南一个人的问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来就是航空工业受到新知识冲击最大的一段时间。
大量以前并未接触过的理论和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涌入国内,而且还是从苏/俄和西方两边一起来。
很多时候,台上讲课的教授和台下听课的学生,都还处在学习过程之中。
因此他这一代大学生,除了某些确实天纵奇才之人以外,学到的东西都有些……广博不精。
所以常浩南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更加通透的讲法。
另外一边,正在下面听着的唐林天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判断有问题。
虽然还没讲到具体的应用部分,但如此扎实的理论能力,绝对不是个需要在组会上报告学习进度的新手所能拥有的。
此时常浩南所讲的内容也终于进入了数值模拟的部分。
“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即对N-S方程直接进行数值求解计算,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湍流流动做出近似处理,因此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求解方式计算量过于巨大,以目前的计算机性能而言完全不现实。”
“对于非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来说,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分别为雷诺平均法和大涡模拟法……”
“雷诺平均法的RNG k-ω模型其湍动能与耗散率方程与标准k-ω模型非常相似,通过对于前面方程47的积分,可以精确到有效雷诺数(旋涡尺度)对湍流输运的影响,这有助于处理低雷诺数和近壁流动问题的模拟……”
不知不觉之中,常浩南已经把面前四块巨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
唐林天在模拟方面本就浸润颇深,常浩南讲的这些东西他也都知道,因此可以分出一些精力去关注周围其他人的状态。
相比于刚才的基础物理学内容,这一部分有关模拟的理论部分,即便是一些老师也了解的并不透彻,因此很多人都已经打开笔记本开始记笔记了。
至于被带过来的研究生们就更不用说了。
都是本科毕业之后还继续深造的人了,怎么可能还意识不到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能完全靠自学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这个领域的大门前逡巡而不得入,或者勉强入门但又不得要领。
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几乎从零开始的、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对于这些人而言无异于指路明灯。
此时距离常浩南开讲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教室里面的大多数人仍然维持着全神贯注的姿态。
对于唐林天来说,这甚至比讲述的内容本身更让他感到意外。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