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80节

  林海军继续毫不留情面地diss友商。

  说到这里,他又突然灵光一闪,补充了一句:

  “如果贵国特别需要执行一些长时间空中巡逻的任务,那……我们公司其实正在研发一种无人机,类似美国军队用的那样,马拉特先生可以等到明年再来看看……”

  二人说话间的功夫,绕了一圈的01号原型机再次飞了回来。

  只不过这一次,是跟那架伴飞的歼教7一起做编队飞行。

  马拉特再次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

  不过这一次,单从视觉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在他有些疑惑的时候,旁边的无线电里面传出了一段塔台和飞机之间的对话。

  林海军直接充当起了翻译的职责:

  “这是在测试我们飞机的操纵精确性,塔台要求跟在后面的歼教9相对位置向前5厘米。”

  “夺少?”

  如果不是望远镜挂在脖子上,马拉特恐怕已经手一抖把它给摔了。

  “5厘米。”

  林海军用英语重复了一遍,然后欣赏着面前阿拉伯老哥目瞪口呆的表情——

  对于表演队专用的歼教9Y,孙惠中创造性地在机头原本给雷达预留的位置安装了一台从电子14所定制的无线电测距仪,可以直接在飞机的HUD上显示出前半球120°范围内目标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相比于雷达,这个小玩意的作用距离只有不超过100米,但胜在可以同时追踪最多五个目标,而且精度更高。

  完全是为了编队飞行表演量身定制的功能。

  结合油门反应迅速且准确的涡喷14B发动机,完全可以让飞机以厘米级的精度进行编队飞行。

  当然,由于没有FADEC,发动机还是由油门杆独立控制,所以这种玩法对于飞行员的手活要求非常高。

  以苏丹空军的训练水平来说,恐怕很难有飞行员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而且。这个设备本身体积不小,所以在战斗教练型上面没办法安装。

  实际上,就连高级教练型都不太需要。

  毕竟除了表演队以外,也没有什么场景需要飞行员做出“接近5厘米”这种离谱的动作。

  哪怕是空中加油都不用这么精确。

  但这段对话对于马拉特造成的心灵冲击却是实打实的。

  刚刚还有些犹豫的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那么,价格呢?你们这架飞机要卖多少钱?”

  马拉特盘算了一下临行之前总统给自己批准的预算,有点心里没底的问道。

  根据他的经验,如果一个东西看上去哪哪都好,那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贵。

  好在华夏方面接受各种灵活的交易方式。

  “另外,这毕竟只是第一架原型机,什么时候可以正式交付量产型号?”

  在听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林海军就知道,自己的贵航工业,有救了。

  哪怕收不到现金外汇,在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中,也会有国内的其他单位以经费划拨的形式把钱给到他们。

  对于求生存的贵航来说,只要是钱,就是好的。

  “包括必要的备件和培训在内,高级教练型号的单价是850万美元,战斗教练型号是1000万美元.”

  “至于交付,这架飞机上面几乎所有的子系统都是比较成熟的型号,量产之前需要的试飞科目相对较少,保守估计的话……可以在两年之内开始交付。”

  实际上以目前的时间表计算,歼教9的定型周期还要更短。

  只不过说话总要留些余地。

  贵航可实在赔不起延期交付的违约金……

  “如果是这样的话……”

  林海军说出的价格让马拉特眼前一亮:

  “我想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更加具体的交易细节了。”

第501章 华夏行,我也行?

  在国家已经把航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大背景下,飞机出口,自然是个大事。

  尤其苏丹空军一次性购买的12架飞机,以及对应的各类弹药等消耗品,总价值超过1.5亿美元。

  尽管是以石油开采权合同款项抵扣的形式进行交易,但不管怎么说,少花就是多赚。

  放在九十年代末的大背景下,总归是一大笔钱。

  因此,这架在首飞时都没怎么引起波澜的飞机,却在试飞中途得到了一番像样的媒体宣传。

  当然,宣传的重点除了歼教9这个型号本身之外,还有积极开展自救,解决经营困难的贵航工业。

  原本,在汽车产业走入下坡路之后,他们已经很难继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了。

  仅仅每年几架歼教7的订单,根本不够养活这样庞大的一个企业。

  同时,对于马上也要面临改制的航空工业总公司来说,为了一个跟歼7高度相似的型号而专门保留一家二级企业,同样是完全不划算的买卖。

  所以,贵航工业的命运本来已经有些风雨飘摇。

  而歼教9这個型号的成功,哪怕做不到妙手回春,至少也能续上一命。

  以拖待变,总归比企业直接关门要好。

  也算是给了同样处在困顿之中的一些老国企些许希望。

  尽管其中有不少确实已经落后时代,终归难以避免倒闭的结局,但也并不乏只是不适应市场环境,或者单纯就是遭到挤兑的企业。

  总归是有了点指望。

  而一些心思比较活络的,已经在联系贵航方面,准备看看能不能派人去取经了。

  毕竟,只要稍微多动动脑子就不难想到。

  贵航过去十来年的自救都没什么起色,如今突然咸鱼翻身,必定有什么独门办法。

  而且,受到这番报道鼓舞的,甚至还不只是国内的企业……

  ……

  韩国,庆尚南道,泗川市。

  三星航空工业部门负责人郑宇锡正在陪同工业部长姜胜镇考察KF16战斗机总装线。

  对于如今的三星来说,区区一个部长当然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

  但是姜胜镇的情况却比较特殊。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和工业水平的发展,航空制造业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韩国人的视野。

  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韩国就已经和诺斯罗普公司签约,在国内建立了一条F5战斗机的生产线。

  不过哪怕在当时,这种型号的飞机也早已经落伍。

  并不甘心的韩国人很快盯上了更先进的F16战斗机。

  但对于给出F16的生产线,通用动力和洛克希德马丁还是比较有顾虑的。

  而生在美国的姜胜镇靠着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斡旋之下,三星航空于1994年完成了对总装线的引进,开始生产KF16战斗机。

  甚至比华夏生产歼11更早。

  这么一号人物,可以说间接掌控着整个韩国航空工业的命脉,三星自然还是要尊重一下的。

  “目前,KF16战斗机已经下线了总计42架,预计在2000年结束之前总计可以生产120架,到最后一个批次时,将会有78%的零部件由我们韩国自行生产。”

  郑宇锡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姜胜镇走过正在对飞机进行最后总装步骤的工位。

  “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你们对这条生产线有什么后续规划?”

  韩国空军的规模终究有限,不可能装备太多飞机,而美国人显然也不可能允许他们独自出口F16,所以生产完当时合同规定的数量之后,这个工厂就会面临失去业务的风险。

  这是姜胜镇不愿意看到的。

  “KF16的生产结束之后,我们计划把这里转产和洛克希德马丁合作研发的新型教练机。”

  “那个‘金鹰’项目?”

  姜胜镇虽然人脉很广,但其实并不懂航空,对于这些项目也只是了解个大概:

  “我记得已经进行5年了吧,进度怎么样了?”

  “这个么……”

  说起这个话题,郑宇锡的脸色有些僵硬:

  “我们发现之前制订的方案有些过于保守,所以正在对方案进行重新评估。”

  显然,进度并不是很令人乐观。

  这种时候,就需要考验他的画饼功底了。

  果然那,姜胜镇皱了皱眉:

  “重新评估?”

  “也就是说,之前的设计方案都要作废?”

  郑宇锡点了点头: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参考英国的鹰100教练机,但是性能完全不能满足最初计划的战斗教练型的要求。”

  “所以我们干脆计划,把整个方案推倒重来,借鉴F16的技术,开发一种和第三代战斗机性能水平接近的高级教练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市场。”

  “当然,这需要洛马和通用动力方面和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这也是三星航空专程邀请姜胜镇来参观的原因。

  需要他进一步游说,以获得美国方面的支持。

首节 上一节 380/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