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4节

  随着自己部门地位的提高,丁高恒在跟同级别单位接触的时候都会硬气不少:

  “那好说,我和宋主任一起给那边发个函,让他们加速审批……”

  总之,常浩南之前还在纠结的火炬集团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就在他自己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被顺利解决了……

第517章 涡桨7和涡轴7

  常浩南并没有跟完涡扇9A的整个测试流程。

  他毕竟是涡扇10的总设计师,因此只需要对涉及到新技术的一些关键测试环节进行了重点关注。

  至于后面余下的部分,自然有镐京方面的同志负责处理。

  不管怎么说,涡扇9在纸面上终究是镐发集团的型号。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对方直接派了一整个团队过来。

  当然,这是别人公司内部的事情,他只要负责把工作交接出去就行了

  “同志您好。”

  常浩南例行公事地跟对面的领队握了握手,然后挥挥手,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把相关文件放在桌上:

  “这份是工作计划清单、这三份是改进前后的性能对比报告、这些是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进度表、这份是目前发现的一些小问题、还有这些……”

  一个来月的功夫,涡扇9的测试项目其实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所以桌上的文件几乎堆成了小山。

  镐发集团那边应该是给不同的子系统分别设置了负责人,总之对面几个人一起签字,还是处理了差不多一個小时,才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完。

  交接仪式结束之后。

  常浩南的飞机安排在第二天,本来打算吃个饭就回去休息。

  但就在他已经准备离场的时候,镐发那边的领队专门找了过来。

  “常总,我是镐京发动机集团的副总经理,任炳达。”

  对方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张名片。

  “任炳达……”

  常浩南本来准备随便应付两句就过去。

  但这个名字却让他感到有些熟悉。

  因此常浩南放缓脚步,让对方跟了上来,并接过名片看了两眼。

  稍一回忆之后,他便很快想起,好像在几个月之前的某一份报告里面看到过这个名字。

  “哦……你是负责西罗集团那边业务的……”

  见到常浩南竟然还记得自己,任炳达喜出望外,赶紧点头:

  “对,是我,去年在决定后续跟罗罗集团合作方式的时候,我通过张振华部长给您提交过报告。”

  “不过,这还是我第一次有幸跟您面对面交流。”

  对方这么一描述,常浩南也就想起来了完整的来龙去脉。

  “哦对,确实有这么回事,我记得最后你们是跟罗罗那边达成协议,引进了一个M250轻型发动机是吧?”

  “没错,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谈妥了,也是多亏了您的指点和帮忙,我这次找您也是想汇报一下这件事情……”

  任炳达专门找上常浩南,最核心的目的当然是拉近一下关系。

  后者如今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大红人,而且从组织关系上看,在科技委那边恐怕也相当受重视。

  就算事到如今恐怕已经很难真正成为亲信,但是哪怕只是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也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有用。

  不过,拉关系这种事情,也是考验一个人功底的。

  如果找不到什么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由头,那最多只能算是打了个招呼。

  而如果硬是没话找话,那反而还容易起到反效果。

  正因如此,任炳达才特地把话题引向了与罗罗公司之间的合作。

  还特地用了“汇报”的名义。

  尽管他和常浩南之间并无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后者果然对此来了兴趣:

  “谈妥了……那就是已经在准备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了?”

  这几乎是任炳达最想听到的问题。

  巴结别人,重点无非是一个“投其所好”。

  这个“好”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具体分析。

  虽然任炳达是第一次见常浩南的真人,但他早就分析出来,对方喜欢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于是赶紧回答道:

  “我们在费用方面做了一些让步,要求罗罗那边加快进度,目前已经在调试生产线,准备以来料组装的方式生产第一批发动机了。”

  “预计这批产品三到四月份就能下线,后面会在两年以内把国产化率提高到100……”

  “按照规定,这种实现国产的发动机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经过我们沟通之后,重新启用了以前有过计划,但是只走到过图纸阶段的两个名字,涡桨7和涡轴7……”

  “……”

  任炳达报告的内容确实让常浩南相当满意。

  单从技术难度上讲,M250并不是一种制造门槛很高的航发型号。

  否则也不会在十几个国家都有生产线。

  哪怕对于如今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如果真的集中力量,也不难搞出这么一款轻型产品。

  只不过他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具体项目上只能抓大放小。

  为了这么个型号大动干戈,效费比实在是太低。

  这也是为什么M250在同级别里面根本没有对手。

  大家都觉得从头研发太亏。

  英国人又四处卖产线。

  最后满世界都在生产不同叫法的同一个型号。

  总之,两年功夫实现全国产,哪怕对于技术实力较差的镐发集团来说,也绝不是在放卫星。

  “现在有没有确定下来的用户了?”

  常浩南自然是给这个型号找了兜底的,也就是贵航那边仿制捕食者的长航时无人机,以及未来取代初教6的新型初级教练机。

  不过,如果镐发集团能够自力更生找到出路,那就再好不过。

  “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谈,不过现在已经确定下来的就只有洪都集团,他们会在改进型农5飞机上使用这个型号。”

  谈到这里,任炳达面露些许担忧。

  实际上,虽然目前确定的用户只谈下来了一个,但经过他这段时间的调研,民航航校使用的不少教练机和教练直升机使用的都是这一型号的动力,所以市场方面确实无需过于担心。

  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他知道这个话题已经进入了尾声,在切换到新的对话内容之前,需要给下次联系留个引子。

  这和追女生约会同一个道理。

  留下半截话题,就很容易以此为由自然而然地约出来第二次。

  而且绝不会冷场。

  常浩南当然也不可能直接大包大揽,明说我给你们解决保底问题。

  只是点了点头,用鼓励的语气回答道:

  “只要有启动用户,就是好事,就说明动力先行的思路没有问题。”

  “国内的航空产业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未来必定不会缺少这种轻型动力的市场!”

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战坦克底盘

  引进吸收涡桨7和涡轴7,毕竟只是个牵扯不多的小项目。

  二人甚至还没走到楼门口,就已经把能聊的都聊完了。

  任炳达也知道拉关系不可操之过急,又简单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便就此准备打住。

  常浩南独自走了几步路,站在路口迟疑是回住处还是去食堂。

  这时候,碰巧又遇到了同样刚从楼里面出来的姜甫和。

  “常总这是交了班,准备回京城了?”

  在624所做测试的这段时间里,二人之间的关系也还算熟络。

  在去年那次涡扇10的设计评审会上受了些打击之后,姜甫和便十分听劝地走上了对垂直起降发动机的研究。

  当然,目前还处在十分初步的阶段,主要是研究喷管大角度偏转的相关技术,以及对于升力风扇和升力发动机这两条路线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但好在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研究方向被人截胡了。

  常浩南本来就有点选择困难,干脆直接跟着姜甫和走向去食堂的方向:

  “京城那边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先去趟盛京,现在必要的测试数据都已经拿到了,得把涡扇10的压气机设计给定下来,尽快转入测试流程。”

  由于624所是华夏唯一一个航空发动机地面测试基地,所有型号航发的研究全过程都需要跟这里打交道。

  因此这类研发进度和时间表方面的信息,本来也需要互通有无。

  现在无非是通过常浩南本人,而不是双方的行政联络员传达而已。

  不过姜甫和听过之后,惊得连脚下的动作都停住了:

  “这……这就要准备转入测试流程了?”

  他在624所工作了半辈子,过去十几年也一直跟着刘振响参与高空台研发,自认为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整个研发流程了然于胸。

  需要总设计师亲自过问的测试,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以外,不会是细小零件的质量和性能测试——

  这部分工作有很多甚至是放在二级供应商那边进行的。

首节 上一节 394/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