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68节
第713章 让美国人帮忙排除错误答案
“有这种事?”
后者连衬衫上的水渍都来不及擦:
“他什么时候能送回来?”
“恐怕得过上几个月。”
常浩南迟疑了一下之后回答道:
“他是以建筑承包商的身份过去的,太快离开的话反而会引人怀疑。”
“而且那块碎片咱们就算拿回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公开展示,只能放在涉密仓库里面等日后解密。”
实际上,老吴通过企业路线跟他取得联系送回来的内容都是加密过的,表面上通常是一些正常的商业文件,需要翻译不说且信息密度很低,因此对方只是说等他离开巴尔干的时候会一并带出来,并没有给具体的时间表。
所以常浩南也只能合理推演一下。
“展览倒是次要的。”
丁高恒摆摆手:
“我是说,会不会有什么研究价值?我是指……隐身方面的。”
“我知道隐身飞机除了外形以外,在机体表面也要涂上吸波材料降低RCS反射,就像潜艇的消声瓦一样。”
这年头想通过保密手段传输一张图片的难度不小,因此常浩南到现在还没看见过那块碎片,只能根据老吴的文字描述给出一些大面上的判断:
“有肯定是有的,至少可以分析出对方的隐身涂层具体使用了哪种基底的材料,给我们做一个思路上的参考……或者更准确来说,给我们排除一个错误答案。”
“嗯……”
这个回答显然有点绕,以至于丁高恒花了几秒钟时间才反应过来:
“嗯?”
“为什么说是排除一個错误答案?”
目前对隐身材料有应用的唯一国家就是美国,按照常理来说哪怕不想办法原样复制,也应该沿着对方的方向摸索下去。
“根据目前的公开报道,美国人用的隐身涂层非常娇贵,就拿B2为例,它每次执行任务结束之后都需要对涂层进行维护——考虑到战略轰炸机的任务时间很长,动辄就要飞几十个小时,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要重新涂,光是这一项成本就有上百万美元。”
“而且平时为了保证涂层不失效,还要把飞机停放在恒温恒湿的特制机库里面,哪怕不起飞也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总之以咱们国家的客观条件来说,在实验室里面研究一下还行,但想要做出样品甚至大批量投入使用,这种性质肯定是不行……”
“而且……”
常浩南喝了口茶,又继续补充道:
“那架飞机先是被烧毁,然后又被补充轰炸了一次,涂层材料的具体性质和结构肯定已经面目全非了,哪怕想要逆向工程……可行性也不算大。”
丁高恒听后也一脸恍然大悟地点头,显然是认同了常浩南的说法:
“也就是说,会有一种同时满足长寿命、高耐受力和吸波性能的材料?”
别说恒温恒湿的特制机库了,华夏空军现在连能遮风挡雨的机棚都没多少,绝大多数飞机都是露天停放的,前些年还因为刮台风,一次损失了全军超过一半的可用三代机。
只有少数几个北边的机场有当年战备时期修的加固机堡,但当初只是计划停歼6和歼7的而已,显然不符合常浩南刚才所说的要求。
“从材料学理论和目前的预研情况来分析,是这样的。”
常浩南自然知道这东西必然存在,因为哪怕是美国人自己,到研发F35的时候也已经更改技术路线,用上了纸面性能没那么极限但更省心的涂层材料。
不然实在是伺候不起。
钱还是其次,只要开印钞机就行,关键是战术飞机的飞行频率和装备数量都比战略轰炸机高得多,在隐身涂层维护上面的每月平均工时简直离谱,实在找不到那么多人来干活。
不过他在眼下这个时间显然也不能把话说太满,因此后面又加了一句:
“当然,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要等到真正开展技术攻关之后,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数据,这次如果能分析出B2上面用的材料基底,到时候就可以减少在这个方向上的投入,把资源集中到其它几类技术上面。”
“喔……”
这显然跟丁高恒刚听到消息时候的预期有点差距。
不过转念一想,有参考总比没有要好,目前的局面已经比一开始的预期要好上太多了,似乎也不该贪心不足蛇吞象。
毕竟仅仅三年以前,航空工业还在为一种国产二代半战斗机可能无法按时服役而发愁。
三年后的今天,他竟然已经开始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让部队装备隐身飞机了。
属实是有点飘了。
丁高恒稍微反思了一下自己,最终得出结论——
导致自己飘了的始作俑者应该还是在眼前给自己倒茶这位。
而且,真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的话,由于起点实在太低,虽然最近几年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各种技术突飞猛进的消息,但真正落实下来,还是一个尚未服役国产三代机的状态……
“咳咳——”
丁高恒在心中告诫自己,作为军工系统的负责人,他无论如何不能失去理智。
于是,他马上切换了一个稍微现实些的话题:
“说起来,我看前些天提交上来的报告,江重的那台锻压机,很快就要投产了?”
思维跳跃有点大,好在常浩南最近这一个星期就在江城跟进这件事,所以脑子还能跟得上:
“正式投产可能还没那么快,现在只是设备完成了安装,正在测试各项子系统,如果没问题的话,大概下个月初就能开始试生产,计划是先给112厂那边造一个批次歼11B的钛合金隔框,把老机体的焊接工艺给替换掉。”
“试生产可能要持续一到两年,因为我给那台锻压机设计了一套核心零部件寿命检测和自动补偿系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加工量验证之后才能确定这套系统的可靠性。”
丁高恒算是半个搞精密仪器出身的,听到这块顿时两眼冒光:
“自动补偿,是跟高端数控机床上面那种类似的……”
“对。”
常浩南回答道:
“这是我之前跟C.B.法拉利那边工程师交流的时候,通过他们竞争对手的技术获得的灵感,可以自动修正和补偿设备的机械几何误差,减少待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这个技术非常吃经验和生产数据的积累,所以虽然开发周期不长但调试起来很复杂,不过一旦调试好了,就可以把这套系统推广到大部分常见压力机上面,到时候甚至能跟那些欧洲企业一样,靠卖工控系统就把行业里一大半的利润给赚走,让外国人给咱们打工……”
“尤其是这次跟欧洲签的那一揽子协议,几乎取消了所有计算机软硬件贸易层面的壁垒,对于我们出海抢占市场很有价值……”
“很快就不只是欧洲了。”
丁高恒端起茶杯,放到嘴边轻轻吹了吹:
“商贸部那边的内部消息,你先不要往外说。”
“在盟军行动结束之后,美国那边推进我们加入WTO谈判的积极性突然提高,在农业和通信等几个领域跟我们各退了一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十月一之前,就能把入世的事情彻底敲定下来!”
第714章 常浩南的进步
“这么快?”
常浩南听后一愣。
对于大洋彼岸的态度会发生松动这件事,他倒是早有预料。
毕竟,随着盟军行动的受挫,本届内阁基本可以算是把一切都给搞砸了。
农业、金融、军工、能源……
除了科技行业还勉强维持着五五开的局面以外,剩下但凡是个像样的利益群体,基本都已经被驴党给得罪了个遍。
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大量削减军费开支,本就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人感到不满。
而这种不满如今随着军事行动的受挫,也总算找到了宣泄渠道——
让你们瞎JB砍军费,现在好了吧?
当年我们搞沙漠风暴行动的时候砍瓜切菜,这才不到十年功夫,军队就已经堕落到连打一个东南欧小国都要出岔子的程度了?
结果就是隔壁象党明明什么都没做,就已经在民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领先。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之前那位灌木丛先生虽然也不怎么样,但是跟如今这位白房子的主人相比,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让人接受了。
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后悔在1992年没有让前者连任下去。
总之,在白房子这块,后面一届,乃至两届都可以直接战略性放弃,不如提前开始备战2008赛季。
但国会还是得挣扎一下的。
否则2008赛季都有可能没得玩。
而现在驴党手里能出的牌,就只剩下给美国企业打开华夏市场这一张。
要是把这份功劳也让出去,后面基本就不用玩了。
不过,让常浩南意外的地方在于,对方竟然会表现得这么急。
毕竟还有一年半时间呢,按照美国人过去的尿性,不玩一手极限施压好像说不过去。
而且从效果来看,也是越接近选举的时候出牌越好,动作太早的话,很可能过个一两年大家就忘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嘛……”
丁高恒的兴致倒是很高,嘴角根本压不下来:
“咱们之前在谈判桌上扯皮了这么长时间,最后还是在战场上把人给打回去的效果更好。”
“虽然王宇忠自己都不知道,但这次他可是欠了我一個大人情……”
入世,基本可以说是整个90年代华夏最重要的国策。
具体怎么跟美国人拉扯,本来应该是对外经贸合作部的业务,但现在,军工口哪怕不说是发挥了绝大部分作用,至少也是发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当然,这件事情的保密程度极高,所以在商贸系统的人看来,就像是被一张从天而降的大饼给砸中,纯粹是黑天鹅事件中运气站在自己一边。
但上级显然是能看明白的。
恐怕到明年开会排座次的时候,科工委就该跻身直属机关的前五之列了。
“我倒是觉得,美国人不完全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向我们妥协的。”
常浩南用谨慎的语气回答道:
“太快了。”
“虽然华夏入世对于他们来说也有好处,但照理来说,不可能这么快就结束扯皮,光是不同产业在我们国家拿到的开放条件,就很难一碗水端平,像这次,为了让我们在农业和科技产业的开放程度上做出让步,对面甚至同意跟空中客车一样,承诺把一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转移到我们这里。”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