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32节
“LLE最大的问题是,它采用的采用的局部权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高维流形的局部几何结构,因此对于奇异或者接近奇异的系统,需要人为加入一个正数γ,但γ的选取对于结果的干扰很大……”
“……”
说来也怪,在写完那篇论文之后,常浩南就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跟过去出现了一些不同,具体来说就是变得更加连贯和顺畅了。
一番时间长达半个小时的介绍下来,不光他自己完全没卡壳,就连在旁边听着的姚梦娜都没感觉有太多听不懂的地方。
“所以。”
常浩南把笔放到一边,用笃定的语气说道:
“很显然,采用多组线性无关的权向量来构造局部线性结构,就可以改善最终的嵌入结果。”
姚梦娜沉默了一会,然后点点头:
“确实是这样。”
两人继续陷入沉默。
“说起来,我们最早开始研究流形学习,好像是为了……解决脉动生产线的自动化检测问题?”
又是姚梦娜打破了沉默。
“嗯……”
常浩南点了点头:
“不过我们现在研究的内容,确实还没办法直接应用到你的课题上面。”
流形学习只是一个数据降维的过程而已,充其量算是解决了实现自动化生产道路上诸多阻碍中的一个。
听到这个判断,姚梦娜叹了口气:
“果然,我的想法可能还是有点太激进了……”
那确实激进。
她的计划要是完全实现,那112厂直接可以把工人撤出来,改黑灯工厂了。
不过,常浩南紧接着又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改进LLE算法,倒是可以在其它领域发挥作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属于是。
“比如呢?”
姚梦娜眉头微皱,看着面前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
“比如……信息检索、数据筛查……”
说到一半,常浩南意识到这些好像也不算是具体的“应用”,只能算是应用层面的技术。
于是稍微思索了一下:
“如果要往具体的生产环节靠拢的话……大概……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自动诊断?”
实际上,这个算法如果推广开,应该还是能在不少领域发光发热的。
只不过常浩南一时间只能想到自己的老本行了——
比如一架飞机,它出了故障。
过去,只能由地勤慢慢进行排查。
而如果这架飞机有足够的传感器,并且能够对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和分析,那么飞机的航电系统自己就会判断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和情况。
甚至,在故障还只是端倪的时候,就扼杀在摇篮当中。
只是操作起来还要克服一些困难。
比如眼下的传感器个头都比较大,很难往一架飞机里面塞进去足够的数量。
但无论如何,这显然是一项相当有潜力的技术。
第778章 帮法国人造阵风?
在关于流形学习的算法开发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常浩南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条消息。
第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
《数学年刊》的审稿结果出来了——
无需修改,直接发表。
按照审稿意见的说法,尽管论文在书写习惯和用词等方面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但相比于其内容可能对微分几何,乃至整个数学界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不应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这些无意义的细节上。
因此,编辑部决定将这篇论文插队刊载在下一期,也就是1999年第12期的数学年刊上,并将其作为当期杂志的封底。
最终的结果,属于意料之中。
不过,能如此顺利,以至于连小修都不需要,倒也算是个惊喜了。
毕竟这还是他两辈子以来第一次涉足理论数学领域。
当然,收到这封信邮件只意味着论文被接收。
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网络发表或者提前见刊之类的花样,想要看到论文,就只能等到11月杂志正式出版。
也就是数学年刊还算紧跟时代,会同步发行电子版。
如果搁在以前,或者其他期刊,那还得等实体书漂洋过海邮寄过来。
所以,这篇文章造成的影响,应该还要再等一阶段才能表现出来。
只不过,常浩南这个名字,显然已经因为这篇文章而在数学界混出了一些地位。
因为,跟审稿结果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封署名为数学年刊编辑部高级编辑米凯尔·拉格斯泰特的邀请函。
邀请常浩南去普林斯顿参加1999年12月末举行的一场数学年会。
普林斯顿大学在数学界的地位自然不必多提,而能被数学年刊编辑部邀请,更是可以被当做一种殊荣。
不过么……
如果常浩南只是個单纯的数学家,那去长长世面倒也未尝不可。
毕竟,华人数学家虽然不少,但华夏国籍、并在华夏研究机构做出成就来的数学家,已经有些年头没出现过了。
但常浩南的身份毕竟复杂且特殊。
哪怕在国内出行,都得提前制订行程和安保规划。
如无必要,出国是不可能出国的。
不过,常浩南倒也没回信拒绝。
数学界嘛,怪人还是不少的。
他不回邮件也不去参会,很有可能会被当成佩雷尔曼那样的古怪奇才。
但要是直球拒绝,反而会搞得比较僵。
数学年刊和普林斯顿的面子,总归还是要给一点。
至于
……
集团会议室里。
包括常浩南在内的七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议桌两边坐定。
自从航空动力集团自从正式成立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阵容齐整地开会。
“同志们。”
坐在首位的朱霖育率先开口:
“这次召集大家开会,除了对集团成立这几个月以来,各自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汇总以外,就是要讨论一下,我们和法国斯奈克玛集团之间的合作事宜。”
朱霖育毕竟是集团一把手。
常浩南找人调查也好,让人和法方进行接触也好,虽然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但肯定是要向他报备的。
包括这次会议,也是前两天常浩南拿到章亮平给出的调查结果之后,建议朱霖育组织的。
因此,后者虽然不清楚具体细节,但也早就知道斯奈克玛找上来要求合作的事情。
但另外五个人听过之后纷纷面面相觑,显然有些惊讶。
不过,倒也没人在这种场合打断领导的话,只是静静地等待下文。
“浩南同志,你来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吧。”
朱霖育的声音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到了常浩南身上。
“好。”
常浩南从公文包里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材料。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大约半个月前,华夏航技集团那边收到了一封来自达索集团华夏大区的合作邀请函,希望能航空工业集团一起,研发一款航程更长的公务机,而我们,还有斯奈克玛集团,也在合作名单当中。”
“当然,这件事情听起来就有些奇怪,毕竟咱们国家的公务机需求目前还以个位数论,达索就算有提前布局蓝海市场,也没必要搞这么大的动作。”
“所以,我就先派了几名有经验的同志,跟对方进行试探性的接触,看看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然后很快就发现,公务机合作只是个不太高明的幌子,法国人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始终在旁敲侧击地打探我们对于CFM56核心机的理解程度。”
说到这里,常浩南把一张纸放在投影仪的置物台上。
是一份会议纪要。
“CFM56?”
林左明茫然地看了看常浩南:
“我们集团好像没有以这个核心机为基础发展的型号?”
“确实没有。”
后者笑了笑:
“但法国人未必这么认为。”
常浩南说着换上了另外一张纸。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