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6节
不过,他虽然也瞧不上原来民航局那批人,但没必要在这种场合表现出来。
于是周庆之又继续道:
“就这么着,96年麦道要被波音并购的消息一出来,我们从上到下几乎全都不知道怎么办好,那段时间正好又赶上大下岗,一时间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要不是科工委及时给我们指条明路出来,还不知道会是个怎么样呢……”
说这话的时候,周庆之一直看着常浩南。
作为局内人,前者当然知道具体是谁在当时最关键的时候推了整个沪飞集团一把。
只不过有些事情,反而不适合说的太明白。
常浩南笑了笑,点点头回答道:
“C808和C909,只是解决咱们国产客机的有无问题,总体设计毕竟还是别人的。”
“等把这两个型号给吃透之后,咱们肯定还要搞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你们沪飞,也算是任重而道远呐……”
“哪里哪里……我们毕竟已经有一定经验了。”
周庆之摆摆手:
“常总去年说要给未来的干线客机设计国产的大涵道比发动机,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
显然,作为主要负责大型民用机研发的单位,沪飞也始终在关注着航空动力集团的动向。
当时周庆之就推测,C909受制于基础设计的问题,如果换装更大直径的发动机,很难保证发动机短舱下沿和地面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所以当时常浩南口中的“新一代干线客机”指的肯定是C909之后的全新型号。
而今天,也算是验证了这个猜测。
……
下午两点,取证成功庆祝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自然是由周庆之上台进行总结和汇报:
“国产喷气式客机,是航空工业战线数十万职工一直以来为之奋斗而实现的期盼,也是华夏航空工业几十年来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从最初的运10工程算起,沪飞集团已经经过了七千余个日夜的不懈奋斗……”
常浩南坐在周庆之身后的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受邀的一众嘉宾。
很多当年参与过运10和MD82项目的技术人员,如今已经是垂垂老者,没能有机会参与到C808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当中。
听着周庆之回顾过去二十年的故事,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
尤其是当年运10研发团队的几名负责人,更是潸然泪下……
而作为首个启动用户的华夏联合航空代表,脸上则是自豪和忧虑并存。
能够首先运营国产喷气式客机,就产业政策上来说,自然算是巨大利好。
但另一方面。全新的飞机和后勤保障体系,意味着全新的一套技术团队。
在机队规模扩大化之前,成本没办法分摊下来。
而且,刚刚服役的新型号飞机,一般都处在故障率澡盆曲线的高点上。
这意味着每飞行小时平均维修工时更高,很难像是成熟型号那样,每天在同一条航线上挂着不同航班号飞三四次。
总之,挑战和收益并存。
常浩南甚至还看到了几张外国面孔,应该是国外客户。
要知道,C808恰好卡在华夏和欧美适航互认范围的最高点上。
也就是说,这将是一架同时获得CAAC、EASA和FAA认证的飞机。
对于一些无需执飞远程航线的航司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至于参与研发的其他单位、沪飞职工、以及图波列夫方面的外国专家……
自然也都是皆大欢喜。
不过,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也有例外。
民航局派来出席的代表,脸色就不是很好看。
毕竟,沪飞过去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是后来才被截胡的。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准备看科工委的笑话。
毕竟,在那时候看来,没有欧美方面的配合,先不说客机能不能造出来,就算造出来了,拿不到人家的适航证明也很难找到销路。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就传来了华夏和欧盟JAA签订适航互认协议的消息。
而紧接着,就是C808和C909一支线一干线客机先后上马……
再然后,这两个型号的发展堪称一帆风顺……
要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但麦道在被波音并购之后,又很快放弃了全部MD系列客机的产品线。
这意味着,如果当初继续坚持搞MD90,这功夫恐怕已经大败亏输。
两相对比下来,结果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看过这一圈众生相之后,常浩南微不可查地笑了笑。
如果此时手中有个相机,他倒是很愿意把刚刚的一幕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周庆之也已经讲到了取证试飞的时候。
“浩南同志。”
坐在常浩南旁边的张洪飚突然开口道:
“这么大个飞机取证试飞,就用了一年多点的时间?”
常浩南有些不明就里地点点头,还心说这50吨级支线客机哪看出大来了……
而且一年多也不算快了。
要知道,眼下还没有个正经名字的A380,上一世哪怕从首飞开始算,到拿证也就用了1年10个月而已……
结果张洪飚稍一停顿,又继续道:
“我之前去冰城考察的时候,可是听那边的同志说,当年他们给运12做取证的时候,足足用了好几年功夫……”
这下常浩南懂了。
那要是跟运12比,确实是挺大,也挺快……
“这就是咱们跟欧美实现适航互认的好处。”
他稍加思索之后回答道:
“去国外做适航,一方面的人生地不熟,工作语言工作方式都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免不了人家故意给你设绊子,肯定还是在咱们国内搞来的方便……”
张洪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紧接着又问道:
“那这个销路……我刚才听庆之同志说,启动用户只有国内的联合航空和巴蜀航空,能不能有足够大的机队规模?”
“这个倒不是问题。”
常浩南摇了摇头:
“第一批量产机只有几架,启动用户本来也不可能太多,产能爬坡又需要很长一阶段,沪飞现在需要操心的不是订单量,而是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
“再说,这个平台如果把客舱下面的一部分行李舱改成附加油箱的话,大概能保证5-6千公里的航程,做个特种机平台或者专机绝对没问题,可以拿来兜底……”
“……”
第831章 千禧年数学难题
在周庆之的开场之后,自然就轮到作为出席领导的张洪飚讲话。
他这一讲,下面民航局的几个人脸色就更黑了。
常浩南毫不怀疑,如果不是更上级领导直接拍板,恐怕C808连巴蜀航空这第二个启动用户都不太能找的见。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
毕竟,当年之所以会单独成立民航局这么一个单位,并不只是为了管几个航空公司。
更重要的是想靠它来统筹整個华夏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
结果你统筹来统筹去,一顿操作猛如虎。
最后20年成绩不如隔壁两年。
那现在既然这后一半职能已经被交给了科工委,那自然也没必要保留这么大的一套人马。
因此,民航局应该很快会进行调整,从直属局变成相关部委下属的二级局,剥离大部分行政职能成为一个相对单纯的业务部门。
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了。
这也是为什么常浩南刚才会跟张洪飚说,沪飞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质保量交付订单——
尽管支线客机在华夏这种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的国家很难成为主流,但哪怕只是飞一些边疆地区,以及中西部的航线,也足够养活这个型号了。
而只要能稳定、安全地持续运营几年,在有FAA和EASA适航认定加持的情况下,出口,也几乎是顺理成章。
再加上一部分军用平台和专机订单……
毫不夸张地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庆祝仪式结束之后,自然是例行的宴会环节。
只不过,沪飞这次可以说是别出心裁。
既没有选择高档酒店,也没有在集团餐厅。
而是直接把宴会场设置在了总装车间附近的露天位置。
4月中旬的上沪,天气刚好是可以称之为凉爽而不寒冷的程度。
徐徐清风吹来,身边不远处就是作为今天庆祝主角的五架客机……
倒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一片觥筹交错当中,常浩南向周庆之和旁边的联航代表举杯。
“那就,预祝你们的首次商业运营成功!”
……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