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50节

  “而我们的多波段雷达概念,是从最前端的天线到最后面的I/O设备,完全使用同一组硬件,实现两个或多个波段的协同工作。”

  “所以……单从原理的角度上讲,要比DBR先进得多。”

  这个描述让丁高恒的心脏有点不争气地乱跳了两下。

  毕竟已经70岁的人了,遇到这种大惊喜还是不太吃得消:

  “所以,是同时发射几种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还是布置多套发射/接收机,然后根据需求灵活切换不同的波段?”

  “这个么……主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

  常浩南解释道:

  “因为不同频率的信号之间可以进行分离,所以技术上都能实现。”

  “只不过,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波段的信号,会对后端信息处理过程施加很大的压力,所以更适合对体积不敏感,可以部署充足算力的平台,比如大型预警机、固定雷达站、大中型舰艇上面的雷达。”

  “而对于像是战斗机、车辆、或者中小型舰艇,它们的后端处理能力可能比较有限,那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只工作在同一个频段上,再按需进行切换。”

  “另外,就算是后面一种情况,也不需要设置多部发射/接收机。”

  在常浩南解释完之后,王晓模又继续补充道:

  “雷达前端可以做成和前一种完全相同的,只要在雷达罩上使用可调节的频率选择性透过性材料就行。”

  “比如,我可以同时发射X波段和C波段的信号,当需要远距离探测时,就让雷达罩选择性透过C波段,吸收掉X波段,而需要精确锁定的时候,就反过来。”

  原本,按照王晓模的理解,对于战斗机来说,应该是视野范围比带宽更重要一些。

  但常浩南却表示,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也可以部署在一个旋转底座上,通过改变角度来扩大有效照射范围,但C波段带来的超远探测能力却是传统机载雷达难以企及的。

  不过,战斗机的体量决定了它很难同时处理宽频域信号。

  这甚至不仅是计算机算力的限制。

  所以才有了第二种“可选频率”的构想。

  “那么……我想已经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丁高恒说着把报告合上:

  “重大专项拨款需要等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到位,不过我们科工委层面上,可以先从今年的先进技术研发基金里面拨出一部分经费给你们使用。”

  “另外,如果需要协调其它系统的单位,也可以直接报给我,或者是新来的李忠毅副主任,他目前具体负责系统外联络方面的工作。”

第894章 给未来铺路

  聊完正事之后,常浩南和王晓模本来准备直接告辞,但丁高恒在稍作犹豫之后,却表示让他们再留一段时间。

  就在二人疑惑的时候,后者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出去。

  几分钟之后,一名身材敦实、面相和善,且有着让同龄人羡慕发量的中年男人敲门走进了办公室。

  “丁主任,您找我?”

  “对。”

  丁高恒抬起手,朝着沙发的方向示意了一下:

  “这二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总规划师,常浩南,还有电子科技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体研究院院长。”

  正常情况下,在介绍多个人的时候肯定要分别进行。

  不过常浩南和王晓模的年龄相差确实太大,但凡之前听过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把他们给认错。

  实际上,在刚刚丁高恒开口之前,二人就已经对来人的身份有所猜测了。

  所以早就已经礼节性地站起身。

  果然,丁高恒又继续道:

  “这位就是我刚刚说过的李忠毅,李副主任。”

  “您好,李副主任。”

  “你们好,久仰二位大名了”

  李忠毅的脸型本就比较圆,加上有些发福,一笑起来的时候,藏在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几乎完全眯成了一条缝:

  “97年王院士获颁何梁何利基金奖,我那时候正好是仪征化纤的负责人,也在下面坐着……”

  “至于常教授,我上个月到任科工委之前,还听华夏石油的同行讲起来过,说是在西气东输的竞标工作中帮了大忙……”

  这一番开场的水平相当高。

  哪怕你明知道对方是在客套,但人家说的有理有据,切入点选的还好,很容易就能拉近内心的距离。

  “谈不上帮什么大忙。”

  丁高恒和对方握了握手:

  “也就帮着做了几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模型而已……”

  这倒不是他自谦的说辞。

  其实本来,火炬实验室跟华夏石油管道局之间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来着。

  结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无意中引出了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后续关于沙漠改性,以及遥感卫星系统等一系列新的课题。

  结果就是,尽管对方有意,但常浩南这边实在人手不够。

  只好暂时放到一边了。

  “……”

  短暂的寒暄过后,三人在沙发上依序落座。

  特地把李忠毅叫来的丁高恒首先开口道:

  “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你们直接对接一下刚刚那個项目的具体需求,会更加妥当。”

  这一句话出口,另外两人倒是无所谓。

  但坐在旁边的李忠毅却突然双眼一闪:

  “不知道……两位具体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尽全力支持!”

  看着对方这副架势,常浩南和王晓模对眼下的情况也多少有了些猜测。

  于是,又花了大概四十分钟的功夫,把大概的情况跟李忠毅讲了一遍。

  ……

  离开丁高恒的办公室之后,二人并排走在通往科工委大门口的人行道上。

  “浩南同志,丁主任这是在给你铺路啊……”

  王晓模首先打破了沉默。

  “嗯?”

  这句话让常浩南一愣,甚至下意识停住了脚步,看向对方。

  发现王晓模正露出一脸意味深长的笑意,而且也跟着停了下来。

  丁高恒此番是在给科工委之后的部门工作做打算,这一点常浩南是能看出来的——

  前者从1982年开始在国防科工委担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如果按照到2003年来算,相当于负责了国防工业长达21年的时间。

  这属于极其特殊的情况。

  按照原先的时间线,科工委主任应该在96年末就换人。

  只是这一世的96年末,刚好赶上航空工业领域的剧变阶段,上级为了保障政策的连贯性,才让丁高恒继续维持原职务不变。

  为此还不惜提前成立总装备部,给曹刚纯上将找了个去处。

  本来么,这种情况应该是暂时的。

  等到局面稳定下来,该换的人还是要换。

  结果谁也没想到,这剧变阶段不是电影而是连续剧,开始之后就一浪接着一浪,根本没个完。

  这种情况自然是上级乐意看到的。

  所以为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整个科工委的领导班子在98年都没挪窝。

  但丁高恒的年龄毕竟在那摆着。

  到03年都72岁了。

  要么退休,要么再提半级然后找个闲差发挥一下余热。

  总之不可能继续执掌科工委。

  然而,一个部门在长达十几二十年里都没换过领导,那它的工作习惯和行事作风肯定要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个人的影响和塑造。

  尤其科工委还是个半军事化单位。

  所以,丁高恒这两年逐渐在淡化自己本人的存在感。

  否则的话,只是个跟其他部门联络的事情而已,完全犯不上专门把主管这块工作的副职找过来。

  不过,王晓模刚刚说的那个角度,常浩南倒是没考虑过。

  看着面带震惊的常浩南,王晓模背过双手,重新迈开步子:

  “科工委这三位新的副主任,你应该都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业务联系了吧?”

  前者仔细一想,发现好像还真是这样。

  从去年开始,科工委的领导岗位进行了一轮大换血。

  副主任分别换成了张洪飚、栾文杰和今天才见到的李忠毅。

  两名是从其它系统调入,一名来自科工委内部。

  要知道,从96年他第一次直接接触到科工委,一直到今年以前。

  近五年时间里,常浩南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和丁高恒直接汇报。

  所以之前的三名副主任,他基本上只和怀国莫比较熟悉,

  而过去半年功夫,自己就已经和新到任的三人全都有过工作层面的直接接触。

  尤其是栾文杰和李忠毅。

首节 上一节 750/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