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24节

  然而不说还好,一说出口,反而让那拉亚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你要不要看看咱们俩国家的实际情况差距有多大?

  在LCA之前,斯坦航空公司在设计研发领域唯一的经验就是不算成功的HF-24“风神”。

  不光装备量小,飞机设计也是在不断变更的要求中来回徘徊。

  就像现在的LCA一样。

  而华夏人在研发歼10之前,就已经成功对米格19和米格21进行了深度改进,幅度大到连米格设计局来了都认不出来,还独立研发了一种体量更大的第二代截击机。

  这些型号加在一起,总的生产量已经达到了四位数。

  两边除了都顶着一个“第三世界大国”的名号以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

  当然,这些东西也就是在心里面吐槽一下,说是不可能说出口的。

  “这……当然做得到。”

  那拉亚自己画的饼,此时也只好自己硬着头皮点点头:

  “只是修改方案,难免又需要几年时间,而且飞机升级不只是我们设计团队的工作,生产线上的工程师和工人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才能维持熟练度……”

  “所以。”

  还没等博士说完,蒂普尼斯就抢先回答道:

  “我们不是还留下了18-24架的订单么?”

  “可是数量太少,产线根本维持不了几年……”

  “可华夏人的早期型歼10是1997年首飞的,到现在不过4年,升级型号就已经服役了。”

  蒂普尼斯已经完全不再掩饰自己希望和华夏对标的真实想法:

  “如果维持低速生产的话,20架左右的飞机,应该足够生产5-6年了吧?”

  “?”

  那拉亚觉得自己的血压已经快要爆表了。

  他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额角的血管正在砰砰直跳。

  必须承认,这种“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的话术能一代代传承下来,那绝对是有原因的。

  别的不说,拿来堵嘴绝对好用。

  此时的那拉亚,就处在这样一种有苦说不出的状态……

  ……

  最终,那拉亚博士也没能说服蒂普尼斯改变想法。

  当然,也或许如后者所说,这实际上是瓦杰帕伊总理的意见。

  如果真是如此,那空军参谋长也确实无可奈何。

  “头儿,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站在工厂门口,那拉亚的助手,萨拉·古普特向他询问道。

  眼神中带着些茫然。

  “先维持原计划不变,继续准备TD2的首飞,和TD3的总装。”

  那拉亚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如果现在就中断对MK1型的测试,直接启动升级项目,我们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古普特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点点头。

  一时间,二人相顾无言。

  沉默了一会之后,古普特才重新开口道:

  “但是说起来,为什么华夏那边……”

  他的问题才开了个头,就被那拉亚一挥手打断了:

  “华夏那边的情况,我们没必要去管。”

  “事事盯着别人,对我们自己没什么好处……”

  话虽如此。

  但实际上,那拉亚最近几年确实很疑惑,华夏人到底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如同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先进技术。

  以前,虽然双方之间也有差距,但勉强还算能坐在一桌吃饭。

  但这才五六年的功夫,别人就已经跟那些老牌航空强国平起平坐了。

  尤其是之前,他试图用斯奈克玛的M88发动机作为筹码,来向通用电气施压,想要拉低F404的采购价格。

  结果前者给出的回应直接让那拉亚大跌眼镜。

  表示由于合作研发的相关规定,无法向斯坦航空公司出售M88发动机或相关技术。

  原本,关于“法国和华夏联合研发M88”这种说法,很多人都还抱着半信半不信的态度。

  尤其是对于华夏的参与程度,普遍认为是并不太深的。

  然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那拉亚甩了甩头,强迫自己不再继续胡思乱想,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麻烦上面。

  如今之计,他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只有让自己这边的本土技术人员继续负责完善和吃透LCA MK1的设计,同时再去找达索那边,让法国人在现有基础上对型号进行一次大的修改,以满足空军对于这一型号的新要求。

  尽管外国设计师的参与注定意味着成本提高,但至少在技术上风险较小。

  LCA本就已经到了悬崖边上,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一次机毁人亡之类的事故,那大概率就要彻底完蛋了。

  再者说,毕竟是甲方主动修改了产品需求,这笔经费自然也得转嫁到他们头上……

第965章 这事还是征求一下华夏人的意见

  说归说做归做,尽管斯坦航空公司和达索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但双方的上一次互动毕竟已经算是钱货两讫了,如今再想找对面加入MK1A的升级,那肯定得重新走一遍流程才行。

  而众所周知,在印度,走流程这件事的效率……还是稍微有点低的。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请外援是摆在眼前唯一可行的道路,但别说最终拍板,光是决定先向达索发出一封询问函以确认合作意向,就足足扯皮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

  当这份询问函真正被发出去的时候,2001年甚至都已经过去了。

  而这个时候又赶上圣诞,法国人自然都在享受那长达14天的圣诞-元旦连休。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

  于是,直到2002年的第一周结束,1月7日,达索集团的专业客户事业部才终于把这份询问函报告给总部。

  其实一般来说,这种东西也就是个书面流程,大概相当于“到老朋友家拜访之前先打个电话问一下”。

  几乎是不可能得到否决回复的。

  尤其像是LCA这种,说是共同研发,但实际上完全是印度人出钱达索出方案,执行起来跟正常的供应商合同没啥区别。

  而且由于印度的特殊国情,他们往往还是個非常弱势的甲方。

  因此,实际上在等待集团高层确认的这段时间,专业客户事业部的负责人康奈尔·巴斯就已经吩咐手下,把LCA MK1型的技术资料从故纸堆里面翻出来,并重新集结过去参与过这一项目的人手了——

  要知道,他们在圣诞节假期之前,才刚刚完成了对幻影2000-9这一升级型号的设计工作。

  也是无尾三角翼、也是单发轻型机、也是空优大改多用途、也是涉及到结构变动……

  对于斯坦航空公司来说举三反一尚且困难的事情,放到达索这边举一反三都不难。

  正好趁着手还热着的功夫,把同样的经验套到LCA上面去,再骗……再赚一笔大的回来。

  然而,任由他们这边如何摩拳擦掌,却迟迟不见总部方面给出回复。

  要知道,巴斯这边可是已经把预备派驻到印度的团队领导岗位都给内定下来了。

  这就相当于许出去了一笔好处。

  而如今连最基础的意向确认都被拖着,他这边感受到的压力也很大。

  因此,几天后,等的有些不耐烦的巴斯开始怀疑是不是上一封邮件因为某种技术原因而未能送达。

  于是,又重复转发了第二封询问函。

  然而依然石沉大海。

  连续两次都没有得到回应,终于让脑子还沉浸在假期当中没完全恢复过来的他意识到,风向似乎有些不对——

  这种情况,不可能是上面没有收到。

  而更像是准备冷处理……

  实际上,康奈尔·巴斯想的倒是有些复杂了。

  总部方面并没有冷处理的想法。

  只是单纯还没有作出决定罢了。

  实际上,秘书办公室在收到第一封邮件的当天,就照例把消息上报到了艾德斯坦纳那里。

  一般情况下,这种级别的业务,只要他给出批复意见就可以了。

  不过这一次,艾德斯坦纳却特地找到了塞尔日·达索,并向后者简单介绍了情况。

  “LCA……”

  达索微微皱着眉头,翻阅着眼前的一份文件。

  上一次两家公司合作那会,他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放在科尔贝伊-埃松市的市政选举上面,并不是特别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

  因此,当他看到这个型号的第一架验证机在1995年下线,但直到2001年才首飞的时候,将近80岁的老头子手一抖,差点把文件掉到桌子上。

  “这架飞机……真是我们参与设计的?”

  达索有点绷不住地确认道。

  “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艾德斯坦纳斟酌了一下词句:

  “我们在无尾大三角翼的气动和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那个三段式前缘缝翼,实际上是把大概十年前给华夏人设计的方案给修改了一下……”

首节 上一节 824/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