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66节

  但由于中途研发方向出现多次改变,尤其是增加了光学/雷达对海监视的试验任务之后,整个卫星的体量暴增。

  以至于原本规划的卫星平台都无法承担全部载荷。

  好在这条时间线上航的东方红四号(5吨级)上马更早,研发速度也更快,一路紧赶慢赶,好歹是给海洋一号项目提供了一颗全状态工程星。

  顺便也当是平台测试了。

  这才把一堆价值昂贵的宝贝器材全须全尾地装上去。

  但卫星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麻烦又紧随其后而来。

  海洋一号,需要工作在太阳同步(SSO)轨道。

  在过去,华夏一般都是在晋阳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发射SSO轨道的卫星。

  但长征四号乙的SSO运载能力……只有可丁可卯的2.5吨。

  不够用。

  于是,只好又临时把计划改为在月城使用长征三号乙发射。

  超过7吨的理论SSO运力,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理论归理论,长三乙在此之前并未执行过太阳轨道发射任务,所以也是个首次。

  总之,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赶上的几乎全赶上了。

  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发射时间被限定在3月最后几天的一个狭窄窗口当中。

  这样一来,常浩南本人肯定是无从亲眼见证发射过程了。

  好在从发射到入归再到进入工作,中间还需要一个周期。

  而常浩南并非卫星设计师,只是负责星载和地面两套软件系统而已。

  所以,只要等卫星第一次进入工作的时候他能在现场就好。

  也就是现在。

  “栾主任,按照计划,卫星已经在今天凌晨3时45分正式转入工作状态,很快就将传回第一批遥感照片。”

  说话的是整个海洋一号卫星项目的总设计师,张维永。

  “第一批照片……一定能通过筛选么?”

  栾文杰询问道,同时目光转向常浩南。

  由于海洋一号的拍摄内容高度敏感,无法像一般遥感卫星那样,将成像结果就近发送给世界各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通过地面传输手段传输至京城控制中心,因此通信窗口相对短得多。

  而根据星载的筛选算法,如果照片并未拍到地面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将不会占用宝贵的天地链路将其回传。

  “这个……还是很看运气的。”

  常浩南解释道:

  “航空母舰不比商船,除了港口和海峡以外很少走固定的航线,单独一颗海洋一号卫星,对同一处位置的重访周期哪怕最短也有3-5天,如果运气不好,那连续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找不到目标也正常。”

  “不过,在每次回传照片之前,卫星会先发出一个询问信号,地面可以选择只接受经过卫星初步筛选的信息,也可以选择不进行筛选,全部接受。”

  之所以这么设计,一方面是进行兜底——

  万一鉴别算法出了问题,至少这颗卫星还能当成普通海洋遥感卫星来用,而不至于变成废铁。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颗卫星毕竟还是要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

  栾文杰自然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

  “所以……马上要测试的,就是不经过筛选,全部接收的状态?”

  “没错。”

  常浩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现在卫星毕竟刚刚进入工作状态,重点还是测试它上面设备的基本功能,至于算法层面是否有效……这个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碰碰运气。”

  “不能去拍港口么,比如横须贺,或者诺福克之类?”

  旁边一名海军领导询问道:

  “这些地方,几乎是稳定常驻航空母舰的。”

  “而且我记得,之前开会的时候浩南同志你也展示过,那个算法可以在相对复杂的背景条件下识别出航母的特殊轮廓。”

  “拍港口……当然可以”

  常浩南犹豫了一下,然后点点头:

  “但最好还是能和我们的预期使用情况类似,也就是在公海大洋上去抓一个目标,如果拍港口的话,那就失去我们搞海洋监视体系的意义了……”

  “说的倒也是……”

  对方显然认可了这番解释。

  而就在几人你来我往的闲聊当中,时间,终于来到了计划的第一次通信窗口。

  “报告卫星数据情况!”

  张维永走到指挥台前,沉声指示道。

  很快,测控中心的大厅当中传来声音:

  “星载设备和程序自检正常,准备回传数据!”

  接下来,是几秒钟的安静。

  正如常浩南所说,这是卫星在首先报告数据情况。

  大概需要10秒钟左右。

  不过这一次,沉默的时间似乎长了一点。

  “报……告!”

  现场工作人员的声音,罕见地出现了那么一丝迟疑:

  “卫星回报的情况是……目前共有77920千字节数据流。”

  说到这里,他甚至吞了下口水,接着才继续道:

  “其中有16540千字节的数据流……有效。”

  “???”

  “有效?”

  刚刚还在给栾文杰打预防针,说有可能半个月都拍不到有效目标的常浩南有点绷不住。

  从结果来看,自己似乎是被打脸了。

  但又好像没被打。

  而旁边几人也因为这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而有些发愣:

  “有效的意思是应该是说……”

  栾文杰走到指挥台前,看着远处显示着16540千字节/77920千字节字样的显示屏:

  “是说……我们真的拍到了一艘航母?”

第1003章 小鹰号的行踪

  这个情况,对于在座所有人来说,都是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海军和总装备部过来的几名领导面面相觑,然后几乎是一起看向了负责海洋一号研发的几个人。

  表情中带着震惊、困惑、疑问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怀疑。

  解读起来大概就是——

  这真不是你们提前安排好的?

  “咳咳——”

  最后,还是常浩南率先反应过来,清了清嗓子,解释道:

  “从技术上讲,只能说是遥感结果当中有信息流触发了程序的判定机制。”

  “为了保证不漏报,我们在发射之前特地把程序的阈值调低了一些,所以……也有可能是误报。”

  卫星毕竟只是获取信息的手段,真正甄别信息和下达判断,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完成。

  因此,对于卫星端来说,肯定是宁滥勿缺。

  只有100%确定没有重要信息的内容才会排除,只要有1%的可能疑似,就会保留下来。

  常浩南刚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话虽如此,但之所以这么讲,主要也还是为了稳妥。

  经他之手研发出的算法,哪怕拉低了阈值,准确率也不大可能低到令人发指。

  所以,别说另外几人,就连常浩南自己,也多少有点期待。

  但期待当中,又带着一些担忧。

  担忧万一期望落空,担忧随之而来的失落。

  但无论如何。

  结果,总归是要看的。

  于是,再也坐不住的一行人纷纷起身,快步来到测控中心的大屏幕前。

  “虽然测试计划是让卫星回传完整的数据,但既然今天赶上了,不如就提前测试一下浩南同志你们开发的算法,如何?”

  栾文杰目光扫过旁边的常浩南和林森明。

  严格来说,今天是要测试卫星的基本功能,其实无所谓具体回传些什么,只要走完这个流程就行。

  所以,答案自然是可以。

  常浩南点了点头,示意旁边一名工作人员选择只回传那部分经过筛选后的信息。

  16540千字节,其实也就是16MB多一点。

首节 上一节 866/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