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40节
常浩南努力组织语言,尽量让自己的描述简单一些:
“换句话说,如果真要实现彻底且成功的结构预变形设计,绝不是选择几个工作点优化一下就行了,而是要将流体域的流场变化信息与固体域的结构变形信息进行互相交换传递,计算广义力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模态叠加的结构非线性瞬态响应分析,得到非定常气动力引起的变形,从而预估反扭叶型……”
“哪怕只考虑离心力,这一过程在理论上都相当复杂,更何况其中还涉及到气动和温度……坦白来说,现有的工程手段几乎都是我开发出来的,所以我可以大胆下判断,如果没有全新的理论工具,几乎不可能完成……”
“所以我估计,罗罗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的刚性叶片设计上面。”
常浩南作为专业工程师,自然要敢于下判断。
再说,上一世的F135也好,F136也好,最后还是换回了传统的刚性设计。
说明至少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上,罗罗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张振华在听过常浩南的分析之后,刚刚受到打击的情绪也恢复了不少。
但还是有些疑惑:
“可是常总,如果这真是给F135或者F136开发的风扇,那按照计划,JSF项目可是要在2005年首飞,2008年服役,英国人怎么可能有时间这样来回折腾?”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差点笑出声来。
他可是非常清楚,整个JSF项目里面的抽象狠活,那是数都数不完。
直到他重生之前,洛克希德马丁的最新消息是他们已经放弃了完整技术状态,也就是block4批次的F35。
换句话说就是——
有些问题我们无论如何也改不掉了,你们将就着用吧……
“放心,我可以和你打赌。”
常浩南忍住笑意,对张振华说道:
“JSF这个项目别说2008年,再过十年,到2018年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任务能力。”
“而至于这个结构预变形设计……”
他略加沉思,然后继续道:
“在英国人那边,恐怕很长时间内,都只能停留在PPT上面了……”
第1075章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于常浩南的说法,张振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应。
不过从表情上看,明显还是带着点质疑的。
“怎么,不相信?”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问道。
其实他也知道。
不相信,才是正常的。
虽说这一世的美国在此消彼长之下,看上去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强大而不可战胜。
但无论如何,还是当得起一声强敌。
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上,普遍观点是,美国的世界领导权至少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才开始受到明显挑战。
谁能想到20年后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而听到常浩南的问题之后,张振华也是干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说的话,之前的ATF计划(也就是YF22和YF23)开发难度更大,而且年代也更早,虽说F22现在还没有完成全部测试,但看上去,2005年服役这个时间表应该还是能够实现的。”
“而JSF项目本身的定位就是以多用途的对地打击为主,各方面,尤其是在隐身和机动性层面的要求也没有ATF那么苛刻,甚至很多具体的子系统还能吃到后发红利,比如比如普惠的F135发动机,实际上就是直接用了F119的核心机,从任何角度来看,研发难度都应该更小才对吧?”
“就算英国人这边的升力风扇过于激进了一些,但要做结构预变形设计,肯定也要提前找出最优化的外形,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把技术回退到中间的某一个过程,这样垂直起降型号的进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F35B的时间表本来也比另外两个型号靠后……”
“……”
其实从道理上讲,这一番分析应该是没错的。
即便考虑到三型通用带来的额外麻烦,F35的总体开发难度也显著低于F22。
但有些事情,它不跟你讲道理。
比如F35的程序代码量过于庞大,开发的最关键时期又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以至于美国根本找不到独立承包商能完成这个型号庞大的代码库,无奈之下只好将大半代码由原计划的Ada语言转为C语言,然后拆分外包给多家不同企业进行开发。
任何一个做过项目的人都能猜到,这种操作会给后期带来何种程度的屎山。
而且也是刚好在这一时期,印度工程师和高管开始大批量进入硅谷,而印度人开的公司也紧随其后,以极低的价格占领了代码分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于是,顺理成章地。
F35的相当一部分核心代码,最后其实交给了印度人编写。
而等到洛马发现这些代码之间存在问题,想要往回找补的时候,当年接单的那些公司早就不知道哪去了,只能再另找承包商进行缝缝补补……
总结起来就是——
太伟大了,哈耶克。
当然,这些细节要么尚未发生,要么还没公开,常浩南肯定不能直接说出来。
只好选择了一个比较迂回的方式:
“JSF这个项目,不只是单纯技术,或者军事层面的问题。”
“除了满足美军对于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的需要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欧洲人拉进来搞联合研发,彻底扼杀掉欧洲国家独自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可能性……这个算盘打得很好,但是一个项目,一旦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方太多,很多时候技术就不再是主要因素了……这点老张你应该有所体会,最后肯定免不了要出乱子。”
“别的不说,今天英国人敢偷摸找咱们帮忙完成升力风扇这样的核心子系统,那明天他们会不会就敢找俄国人买钛合金基材,甚至是找印度人帮忙写飞控程序?”
这一番推测,难免有滑坡之嫌。
毕竟,“找印度人帮忙开发飞控”,显然不太适合跟前面二者相并列。
不过俩人这会本来也就算是闲聊,张振华思索片刻,也没有继续开口反驳,而是沉吟片刻之后,突然切回了正题:
“话说常总,既然您确定英国人这条技术路线搞不下去,那他们提供的这个合同……咱们到底还要不要同意?”
“同意,当然同意!”
常浩南甚至轻拍了一下桌子:
“只不过,在条款里必须明确加上一条,就是未来风扇的设计如果因为非我方的责任而发生变动,那这份合同必须默认得到延续,并且新方案需要重新支付费用。”
这绝对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而且,英国人本身也是JSF项目的乙方,就算真有损失,最后也不会是他们担大头。
“那我这就去联系炳达同志那边……”
张振华当即准备起身。
但却又被常浩南从身后叫住:
“等等……”
前者已经抬起一半的屁股重新坐了回去。
“记得和炳达同志讲,就说我们可以考虑,在欧盟范围内收购一家公司,专门用于完成这笔交易。”
这句有点突如其来的补充,让张振华一时间有点发懵:
“收购公司?”
“继续按照遄达900的方案,通过西罗集团不就……”
常浩南摆了摆手,稍稍压低声音解释道:
“一方面,虽然西罗集团里面有一半是罗罗的占比,但毕竟还是注册在我们华夏,这种性质的企业在民用型号上骗骗媒体和甲方用户基本上是够用了,但要想插进JSF这种美国主导的北约核心项目里,恐怕还差点火候,不如我们控股一家欧洲小企业来的隐蔽……”
“另一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下来,咱们跟欧洲市场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也是时候考虑主动走出去了,有些时候,披上一层欧盟的衣服确实会更容易操作一些……”
听到这里,张振华的眼前突然一亮:
“我听说,意大利的AvioAero公司最近好像正在寻求新的投资,是不是可以考虑……”
从1997年开始,华夏和多家意大利企业,尤其是芬梅卡尼卡之间就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合作关系。
时至今日,在经历了新舟60、AC139、NH90等多个型号的合作之后,双方多少都已经形成了一些路径依赖——
某种程度上,这并不能算是个贬义词。
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有路径可以依赖,未必就是坏事。
意大利毕竟是欧盟和欧元的创始成员国,以及申根国家之一,即便在经济上再怎么不争气,也比后来才加入欧盟的那些中东欧国家地位更高。
或者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他在经济上不太争气,所以才更容易成为华夏进入欧盟市场的跳板。
不过具体到AvioAero这家公司,却实在不太符合要求。
因此常浩南在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AvioAero虽然在航空业界所占的份额不大,但作为燃机巨头的名气很足,不适合作为我们出海的首战,而且有传闻说,通用电气正在寻求收购AvioAero的航空部门,在这个节骨眼上跟他们竞争,似乎不太合适……”
F136发动机是罗罗和通用电气合作开发的型号。
到时候GE一看,发现某个自己曾经收购失败的企业成为了核心子系统的供应商。
那可就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解决的问题了……
……
很快,已经在英国等了大半个月,人都麻了的任炳达,终于收到了来自国内的反馈。
当然,因为内容比较多,因此也是他那两名部下亲自带过去的。
总结起来就是,可以同意,但需要再附加几个条件。
他简单看了一下,发现这些条件不算过分。
与其说是要求,还不如说是免责声明。
因此,他很快在之前协议版本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然后,再一次找到了帕诺斯·沃森。
这一次,沃森的办公室里只有他和埃立诺教授两个人。
此前一直和华夏方面对接的蒂姆·波迪却不见了人影。
似乎是注意到了任炳达疑惑的眼神,沃森主动解释道:
“得益于我们的……密切合作,波迪主管已经重新前往法国,和空中客车公司展开遄达900项目空中测试的谈判,应该很快就会宣布最终结果了……”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