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03节

他们用羡慕的眼光看向村中,另一伙少年还有存货,他们放着鞭炮,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和欢呼声。

8

数里外的另一个村落,也是有一道烟花腾空而起。

5

到处是烟火,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

1

岳飞一伙少年,在梁山治下呆了快一年。

6

十三岁多不到十四的少年,在后世也是猛长个头的年龄。

此时他们几个都超过了一米八,牛皋更是身高近一米九,体重也是猛涨。

众人的力气也是有了飞跃般的增长,他们的力气,反应,速度,都是远超常人。

他们平时吃的也好,过年这一阵子吃的更好了。

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肉香。

岳飞家五亩多地,上交四成粮就可。

岳母租牛犁地,五亩来地对一个健壮的中年妇女来说有些吃力,但并不是没法耕作。

岳飞和岳翻兄弟也会帮忙。

五亩来地收了十几石花生,近三千斤。

交了四成之后还有近两千斤。

除了留下一百来斤自己吃之外,剩下的都变卖了。

一部份还了盖房和农具的欠款。

剩下的部份还够买两千斤的粮食,足够粮仨吃到明年夏收之时。

毕竟岳飞兄弟还在学校吃一顿响午正餐,在家只吃早餐,要是睡的早,其实晩餐也能省下来。

在汤阴时就是如此,能少吃就少吃。

现在不必如此了。

家里还有从鱼牧司购入的平价的猪肉,整条猪洗剥干净,挂在灶间用松木制成了熏肉。

每隔几天,鱼牧司的吏员就驾车过来,出售腌好的咸鸭蛋,价格也极为便宜。

有时候就是过来卖海鱼,海虾,河鱼,河虾。

或是新鲜的鸡肉。

这一冬天,岳飞几个就没断过荤腥。

吃的好,他们放了学帮家里做完活计,也就有力气继续练习刀枪棍棒,还有各种搏击的招式。

这一冬天,每个少年都是在飞速进步着。

毕竟是周桐这个传奇人物调教过的,也是未来的抗金时的猛将。

岳飞在后世是以大将,统帅的形象闻名于世。

但其实他原本就是个河北义军,敢死士。

多次深入敌后与金兵交战,在宋军溃败几乎被全歼,南宋的主力军团没建立之前,金军南下的脚步都是岳飞这样的河北义军在苦苦支撑着。

他们若是没有武力,体魄,勇气和决心还有意志,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强的效果。

没有他们拖延的几年时间,宗泽不可能守的住开封,赵构也不可能利用这段时间建立朝廷,理顺南宋各路和州县对朝廷的关系,收取赋税,建立忠于朝廷的禁卫军等等。

那南宋可能就不复存在,宋朝直接就毁在金国手中了。

现在的少年们本质上还是一群少年。

他们赚的零花钱,买了一堆零嘴吃食。

然后就是鞭炮烟火。

这东西在大宋已经有不少种类,而且相当流行了。

王安石的诗句就提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年放鞭炮,在大宋早就是习俗了。

“俺最多过半年,小学堂的课程就能结束。”

“很简单的,俺也是。”

“初等算学,初等语文,此前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家诗俺在老家就学过,所以一个月不到就过关。语文也容易,都是大当家挑的一些叫人明礼懂事知世事的文章,俺才知道很多道理,此前虽是识字,也是和睁眼瞎子一样。”

FFF钡用群874997712 “嗯,算学也重要,不论是工商,营造,贸易,不懂算学怎么做?就算是鱼牧司的人,也要精通算学,不然七州之地,养的那些牧畜每天要多少牧草,多少粮料,你不懂算学怎么算?军队也是一样,军需供给,攻城工程,运输能力,行军速度……光是从经验出发,一百个庸将里能出一个名将,兵力越多,凭经验推演的错误就越大。所以当年能带兵几十万的都是不世出的名将,不光是对把握大局,抓到敌将的错误疏漏,也能准确的计算自己一方的极限,并且完美的利用……”

最后侃侃而谈的是岳飞,经过粗浅的军事学的教育之后,他已经初具的成长起来。

令人感觉恐怖的是,在场的王贵甚至是牛皋也都完全能够理解这些相当高端的思维方式和解说。

整个梁山领地内,如眼前这样的少年,又不知道有多少个?

这是相当恐怖的战争潜力!。

第九十六章 投笔从戎,石将军报信而来

“俺们明年是去学律令,还是文法,还是继续学各种算学,或是营造,畜牧?”

“嘿嘿,王贵,你说的这些怕都不是你想学的吧?”

“牛黑子你平时迟钝,今天倒是聪明起来了?”

“俺又不笨,只是平时懒得动脑子!”

“这倒也是……实话实说吧,俺是想去讲武堂!”

王贵也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俺也是!”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众少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心情,被王贵戳破伪装之后,都是目光灼灼,神情~激动。

“俺爹不乐意,他想俺去学律令,将来到各司当个吏员,每月几贯钱,几石粮,再说个媳妇,多生几个娃……”

“俺家也是一样,烦死了!”

“俺爹娘也是一样,说俺过两年说成媳妇生了娃,他们闭眼都是笑的,这都是什么话啊!”

众多少年脸上渐渐有些悲愤。

他们才十三岁多,但确实已经面临人生大事。

十三四订亲,十五六结婚,在这个时代是普通平民的常态。

只有少数人,比如贵族,婚姻要考虑很多婚事之外的东西,未必就能如意,十六七才定好目标,十七八甚至二十以上才成亲的也不是没有。

有一些开封城里的殷实商人也是宁愿把闺女一直养着,一直到开进士科考时来个榜下捉婿。

其实很难,一般都是各种有问题的老姑娘,被迫找这样的借口。

读书人中也确实有不少矢志不移,不中进士不肯成亲的存在。

这个倒真是不少。

但正常肯定也是二十之前就成亲,而二十左右就能考中进士的又有几人?

普通的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生活单纯,考虑的人生大事,最重要的无非就是祭祀祖宗和传续后代。

所以,眼前这些少年,如果人生轨迹没有变化……

两三年成亲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但岳飞几人怎么会愿意呢?

已经打开了眼界,见到了世界之大,又怎么能安心当个农夫,当个小吏?

“从军,入讲武堂!”

“等学校开了课,俺就直接去按手印!”

“年十二以上可自主决定,十二以下需父母陪同……大当家万岁!”

王伦这个规定,其实就是给很多少年开的后门。

要是等十五成丁再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怕是那时候很多少年都被迫成了亲,搞不好娃儿都有了。

“好了,俺也报名去讲武堂!”

“就这么定了!”

“俺家还有老二老三哩,没事!”

“俺家也有人替爹娘养老!”

少年们也是有思想的。

他们去从军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好在还是有兄弟在,不担心没人替父母养老。

这年头也没甚人家只有一个的。

比如岳飞,很多人以为他是老大,其实岳飞排行老五,被称为五郎。

他上头还有三个哥一个姐,但可惜只有姐姐活了下来,其余三个兄长多半是死于童年或少年时期。

长大成人,最少五六岁以上才列入排序。

那些生下来不久就夭折,或两三岁就夭折的,多半是不列入兄弟排行的。

“其实,梁山的军令司早就宣布过抚恤标准了,阵亡将士,有父母兄弟在世的无妻子的,给父母一年俸禄抚恤,有父母无兄弟妻子的,给父母三年抚恤,有妻子的,再给妻子三年抚恤,有儿女的,给一半军饷直到儿女成年……就算战死,其实也没甚后顾之忧。”

“伤兵是一直救治,到治愈为止。”

首节 上一节 103/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