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09节

除了王焕,韩存保外,其余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抓。

大伙心中真是有数的很。

十大节度,都算是有本事的。

曾经的大盗,巨寇永。

老将王焕能和林冲斗七八十回合不分上下。

韩存保和呼延灼大战百余回合不分上下。

项元镇,一箭射伤董平。

其余诸节度也各有本事。

原本的时空,梁山已经基本集齐所有好汉才迎来十节度之战。

凭着好汉之力,单打独斗赢了十节度。

现在这个时空……

除了少数文官不明内情,面色凝重之外。

包括朱贵,杜迁,宋万这几位,都是满脸的轻松之色。。

第一百章 道君皇帝

“官兵十五万人,分为三路,一路由阳谷入济州,一路由徐州北上,主力有七节度,由老将王焕带领,从京师沿济水直逼郓城,梁山。”

面向众人,朱武起身,开始讲解敌方的进军路线。

有吏员在大堂展开地图。

同时有吏员用小红旗标明梁山军的驻防点。

行军路线。

距离。

军需司的人起身,提供行军军粮,并在沿途设立粮仓。

然后是厚生司的人出面,设立若干个大型野战医 FFF备用群8漆499^㈦712 院,配给多少军医和助手随军,救治受伤的将士。

军械司则提供多少弓,矢,备用的刀枪,盾牌,马鞍,马镫之类的军械物品。

敌人未至,梁山这边已经准备的相当充份了。

对施恩和石勇来说,这是很奇特的方式。

在他们印象中的做战,就是朝廷说打哪里,大将带兵赶赴战场。

皇上和枢密院授给交战用的阵图。

然后稀里哗啦一阵打。

要么赢要么输。

大宋军队是输多赢少。

因为它的作战模式还真的就是这样。

从宋太宗就开始喜欢给前线将领授阵图,宋真宗和宋神宗都有这种特殊的爱好。

不管前线的变化,还有地形,敌方阵列,自己一方的军队情况都是不管不顾。

2

闭门造车,研究出所谓的各种阵法。

2

逼着前方将领按阵图布阵。

8

接下来就是惨败再惨败。

5

宋仁宗时还有一种十几万人摆开的大阵。

7

按阵图还没摆完阵,敌军已经冲过来了。

0

简直是搞笑。

7

“从地图上看,敌军的两路偏师人数较少,也是比较弱的军队,同时行军路线比较偏远,所以我梁山军以水营和少数偏师来迟滞和拖延敌军偏师行军速度就可以了。”

5

“按大当家的部署,敌军不论几步来,只击败其主力一路就可以。”

0

“梁山会集结十四个都指挥的主力部队,击败王焕这一路!”

“咱们从郓城出发,沿济水直插广德军,在梁山境外击败敌军主力!”

“此役咱们不需要搞什么奇袭,偷袭,夜袭,或是断其粮道之类的计谋,以堂堂阵阵之师,对敌行雷霆一击,确保梁山在未640来半年内的安全就可以了。”

“等夏收之后,便是我军主动出击,扩大地盘的时候!”

“诸位兄弟,请听军令,确定出击序列,出击时间,路线,领取军械和军需品的时间,地点,还有沿途的补给点等若干事宜!”

“请大当家吩咐!”

在场的十几个指挥一并起身,抱拳听令。

因是军议,所有人都指挥阳披甲而来。

所有人都是士气高昂,战意充盈!

他们的俸禄优厚,地位崇高,梁山境内的商民百姓对梁山军的将领都是充满敬意。

他们都有三千亩的职田,千户级别是千亩,加上俸禄收入,已经足够优厚,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大宋官员的正常收入。

他们和梁山绑在一起,不谈绿林名声和造反的经过,苦衷,现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对王伦极为崇敬,对梁山有高度的认同感,有团体的荣誉感……

这此进一点一滴的细节来筑固和推进的。

不是简单的派系,而是一个团队,一种荣誉,一个未来。

不光是眼前的指挥使。

还有千户们,副千户,指挥使,都头……

一个个普通的将士。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个团体,王伦根本不考虑有人会不听军令,或是面对强敌会畏惧,胆怯,不战而溃。

在梁山军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不可能因为一两个头领心怀异志就能拉走队伍,军法司,军需司,军令司,军械司……能对将领形成制约的东西和枷锁太多了。

将领就是一个个有天赋,有能力,勇力,胆魄,号召力的将领。

不需要如大宋那样防范他们,而是把他们融进这个团体之中,充份发挥他们的能力。

眼前的梁山是做到了这一点。

整个大厅,都是有一股极为激昂的气势弥漫着。

人们不再是淡然,而是兴奋!

听闻朝廷十五万大军和十节度前来,不仅不惧,反而是极度的兴奋!

这种气氛,连刚加入的石勇和施恩都是变得不再疑惧和担忧,而是隐含着期待和骄傲。

两人都是彼此对视了一眼。

虽然他们是被迫逃亡。

穷极来投。

但现在看来,投奔梁山是来对了!

相比于汉的恢宏,唐的大气。

宋朝的皇军局促而小气。

宋太祖没考虑过拓宽皇宫,他一直觉得开封不宜为帝居,曾经考虑过移都到长安或洛阳。

长安破败已久,关中残破,无法供奉长安,只能放弃。

洛阳相宜,但洛阳也因为唐末战乱破败,算算修复要大量钱粮人力,也放弃了。

宋太宗时想拓宽皇宫,但大量百姓不愿迁居而强烈反对,也就放弃了。

只有现在的徽宗年间,皇宫虽然还是规模不大,但内里一天比一天精致。

花石纲只是徽宗改建皇宫工程的一部份,前前后后已经花费亿贯,动员大量工匠百姓,耗费极多资财,只是为了徽宗改建宫室,使皇宫更精致,漂亮,为此花费的人力物力,造成的苦难,徽宗都是毫不在意。

王焕,韩保正,荆忠等人都是顶盔贯甲,亦步亦趋的跟随宦官在宫禁中行走着。

四周是高大的殿阁建筑。

殿前诸班值按刀持斧,穿戴着最好的铠甲站班侍立着。

这种环境和氛围都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这就是天子所居,九重天上!

“陛下喻旨!”

王焕等人赶紧在宣政殿的石阶上跪下。

一个宦官朗声道:“朕略感风寒,尔等无需陛见辞行,但用心讨贼,朝廷必不吝封赏!”

“臣等叩谢天恩。”

原本是要在出征前陛辞面对。

首节 上一节 109/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