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74节

众人回到礼堂,杨辉再次站到讲台之上。

王伦也就是到正中位置就坐,并没有喧宾夺主的打算。

他是山长,但并不负责日常校务。

简单说,就是隔一段时间过来考核一次,奖励一次优秀学员,鼓励学员更加上进学习。

这就足够了。

名义上的山长,加上给钱,能叫王伦的地位在学员中牢不可破便好。

日常校务,王伦不会过多干涉。

柴进和欧鹏等人则是和蒋敬,萧让,吕方,郭盛等人坐在王伦左右两侧。

各人虽然只是土包子,学问之事不太懂。

但草莽之人也是敬畏学问。

这和华夏之外的地方也不太相同。

欧洲此时,学问只在王室贵族和神父团体中存在。

普通人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学习。

甚至学问是被垄断的,神学涵盖一切。

所谓文艺复兴就是打破神学对学问的垄断而已。

华夏却向来重学问,只是走到了只重儒学的歪路。

王伦此次算是拨乱反正。

最少这一次实验过后,哪怕是这些老粗也知道格物之道博大渊深,非是有些人嘴里的不入流的小道。

道理就在这。

你说儒学博大精深,解释一下?

什么,你说这不要紧?

那什么事情是要紧的?

在外的 FFF2+2-8;5}7#0^7_5$0_ 试验相当精采。

当杨辉准备时,礼堂也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讲台上方的试验用具看,生怕错过了那一瞬间的精采。。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诸子百家,大获成功

杨辉要做的第一项室内试验,是十七世纪牛顿做的光学试验。

这一次,不光是有兴趣的十二州士绅们感兴趣。

也不光是梁山的人,或是在场的教授,学员们感兴趣。

一开始一脸不屑的杨时等人,此时也是~面色凝重。

这是北宋末,还没到南宋末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候。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现-在还有些活力。

虽然是王安石的新学是朝廷力推,但还有关学,洛学等各个学派颇为活跃。

一开始,杨时这几个洛学出身的大儒,对梁山这里所谓的“学问”和“试验”都是不屑一顾。

在他们看来,天下至理,天地至道都在儒学之中。

特别是理学,原本就是格物致知之理。

二程在物理上也有阐述。

但按王伦的标准来说,这二位也根本不算真正的物理学。

他二位,还是玩“天理”和“道德”去吧。

真正的物理是要能实证的。

最少也有严明的数学逻辑。

在王伦这里,不存在能混过去的学问。

杨时几个,时不时的交头结耳。

都是眉头紧皱。

刚刚的实验,如果有人写信告诉他们,一定会叫他们开怀大笑。

扯什么犊子!

百斤和一斤,同时落地?

荒谬!

但……

亲眼所见之后,两人已经完全明白了。

所谓物理学,有想的那么简单。

就一个高塔铁球试验,一群海内闻名的大儒已经是完全抓瞎。

他们根本闹不明白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要是什么仙丹求仙之类还好了。

驳斥以怪力乱神就好。

但并不是。

按王伦的说法,日心说,地心说,引力说……这其实都是和科学有关。

而科学会作用于普通人。

叫国力富强,人人小康并不难。

身为大儒,也就没有办法硬撑着说这些小术小道与生民无关了。

只是强调治国需用儒术。

刚刚他们也是和王伦简单交流了几句,强调了这个看法。

但王伦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表态。

这反而叫杨时几个心里惴惴不安。

他们是真的不知道,梁山之主搞这些试验,还有这个格物学院的用意何在?

光是为了实用,似乎不必搞这个学院和种种试验。

如果要提出一个新的学派来挑战儒学,似乎光是这些试验和格物之道,完全撑不起新学的架子。

“我等安心看着便是,不过器物小道,还比不上当年的墨家。”

“这倒也是,墨家也不过如此,历代天家,有选择道家的,也有信佛家的,更多的是选择我儒门,选择墨家的,是一朝也没有。”

墨家在战国时是标准的显学。

主要是墨家有攻伐之术和机关之术,在战国时期相当实用。

至于墨家的非攻,兼爱四个字的根本宗旨,根本没有哪个国家会真正接受。

当大秦一统,战略结束。

墨家是第一个式微的显学,不等秦亡就开始消亡。

到汉初,有一段时间的反弹。

因为墨家还有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侠”字。

汉初的郭家,朱解,这些闻名天下,天子都知道的“大侠”,其实有好多个都是墨家的巨子。

他们在地方对抗官府,侠以武犯禁,以此来对抗皇权。

当皇权越来越强,官府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时,地方的组织和罗网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墨家又遭遇持续的打击,在西汉就逐渐消亡了。

其余的农家,杨朱,阴阳家,名家,杂家,小说家,兵家,纵横家,医家……这些也是在秦汉之际就消亡了。

王伦倒是觉得,小说家的消亡最为可惜。

采民间故事,编为小说故事,影响舆论。

这要是留传下来,对华夏的影响绝对不会小。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民国之时,华夏才有真正的小说家再次出现。

此前,虽然有所谓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但真正的士大夫嫌它太俗,对百姓来说又太雅。

就是三国,西游,原本是民间话本改编汇著,但对百姓来说还是太深奥。

百姓宁愿听评书话本,看戏文,也不愿看书。

这也是和识字率太低有关。

民国时,识字率还是大有上升,普通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大了许多。

这才有张恨水这样的小说家,一本小说赚几十套四合院的奇迹发生。

法家,看似消亡,其实一直和儒家并行。

道家,在汉初是指导性的治国思想,后被儒家取代。

但道家影响力一直存在,在特定时期,比如西晋和东晋时期,道家实力不光是影响力,在东晋的道家是有大量私兵部曲,天师道在江南造反,东晋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下去。

到大唐,前中期尊崇道家,后期信佛,加上门阀势力强大,儒家其实是被压制的状态。

一直到宋之后,儒家的绝对统治地位越来越牢固,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能挑战。

除了法家。

没有错,就是法家。

名义上法家在秦之后就完了。

严刑酷法,向来是被儒门鄙夷和反对。

但华夏的治术,向来是外儒内法。

这是绝对没有错的。

首节 上一节 174/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