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52节

毕竟是享了“贼”的好处。7

但朝廷不管不顾,无人理会这些流民。9

为了孩儿能活下去,也只能见步行步了。4

她的儿子今年十一二,个子高大魁梧,自幼习武,身体远超常人,哪怕跋涉千里,也还是神采奕奕,不见疲色。3

眉宇间更是灵光闪烁,一看便知道是读过书的孩子,不象那些村中顽童,大字不识几个,到十几岁年龄时,眼中已经一片呆板。

“王贵,张显,汤怀,牛皋,等等俺,一会俺们一起吃!”

少年前面,全是同村发小,他喊叫着,叫众孩童等他打了粥饭再一起吃。

“好勒,岳飞,你也快点儿!”

众少年答应着。

阳光下,一张张少年的脸庞熠熠生辉。

-----

大章节不切了,一直在用心写,希望大家支持一下订阅吧。

第六十五章 王伦的神来之笔

岳飞打了粥饭,说是粥,除了少量汁水外,基本上就是黏稠状态的米饭了。

加上了野菜,大锅里还放了少许香油,配上盐这种昂贵的调味料。

内里深处还有几片鱼干。

怪不得这么鲜香!

在外当流民,居然是比在家里吃的还好。

岳飞少年丧父后,家中就是一贫如洗。

原本跟着周桐学武,渐渐也维持不下去。

几年后,岳飞二十不到就从军,先是河北义勇,后来先后跟好几个将领,一直到脱离王彦,跟随宗泽之后,才慢慢在军中熬出头。

乱世出英豪。

南宋初的将领,除了刘光世和张俊外,其余的韩世忠,吴氏兄弟,杨沂中,岳飞,都是在乱军中屡战屡胜,崭露头角,才被上层赏识看重,然后平步青云,部曲也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待后来坐拥重兵,锐意北伐,乃至被皇帝忌惮,奸相所害,那便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的岳飞,端着自家的大陶碗,打了满满一碗稠菜粥,与王贵,张显,汤怀,牛皋等少年好友坐在一处。

天气和暖,阳光正好,众少年吃着咸香的菜粥,虽没有肉,却也是吃的无比香甜。

牛皋一边吃,一边咧嘴笑道:“这个梁山泊主真厚道,不光是给吃给住,还吃的这般好,就是规矩多,要每天净面洗手,还要洒扫营地,不然就更好了。”

岳飞思索道:“人家也不会没事给俺们找麻烦,俺想过了,这怕是因为人太多太杂,又是奔波千里,身体不如在家的时候,好人也怕水土不服,况且这么多流民聚集在一起?这讲究一些,怕是在防疫病,大灾之后有大疫,军663中扎营也是一样的,这可是当初老师说过的。”

周桐不光武艺高强,也是从军多年,过往经验也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岳飞。

“对,老师是说过。”

“不过还是岳哥儿记的牢,还举一反三,俺们不如他。”

“嗯,俺也服岳飞。”

一群发小,岳飞年龄不是最大,但习武有成,读兵书也是举一反三,周桐对这个小徒弟最为喜欢,也是悉心教导,岳飞虽未成年,身手和兵法已经相当出色了。

众少年夸赞,岳飞也并未显露得意之色,仍然是平淡从容,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谦逊恬淡,但内心自有一番坚持,就是所谓的绵里藏针。

不远处,王伦策马而行,巡查着郓城县为核心的十几个营区。

梁山精锐尽出。

度支司,军需司,库藏司,营造司……

诸司配合,加上动员了全部将士和大量民壮。

治安不光没乱,还大有好转。

储粮已经消耗了七万石,预计未来一个月还得要十一万石。

这还是消耗了大量的 渣渣龙备佣群1879813;89 储存的物资后的结果。

配合流民自己挖出来的大量野菜。

还有山寨储存的超过数万斤的鱼干。

可以说是全力以赴。

但再过一个月,流民近百万之数的时候,一个月最少得二十万石。

梁山储粮远远不足。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梁山的笑话。

便是王伦身边的朱武,苏定,萧让,裴宣,蒋敬,朱贵,杜迁,宋万等人,都是面露忧色。

“野菜倒是会越来越多,但济,郓两州的百姓也需要。”

“很快便会挖光,四野空空。”

“距离夏收还有一个月。”

“这么多人聚集,夏收过后也难安置。”

众人知道王伦脾气。

只要不暗中搞小动作,不私下叛离梁山。

当面的话有什么说什么。

只是做出决定之后,众人需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就好。

是以就算王伦当面,所有人还是有什么说什么,并不隐藏自己的看法。

“苏兄弟,农耕司可否把所有公田度量完毕?”

王伦没直接理会众人,转头问向苏定。

苏定现在黑的离谱,人也瘦了一圈,满脸的风尘之色。

很明显最近是一直在外奔波。

“两州共十一县,共有耕地一千八百万亩,”苏定禀报道:“数年前开始扩田,不少大户都被分割走不少地,加上百姓的便更多了,共计有三百七十一万亩左右的公田,俱是括田法之下被朝廷收割走了。这些田除了官员和豪绅掌握一部份,现在大多还荒着,朝廷把田弄走,一时又不给人耕作,凭白荒废了。”

北方的括田法,南方的花石纲,都是宋徽宗时期对北宋百姓的重大“贡献”。

北方伤的还有不少的中小地主,南方受害的主要是百姓。

所以方腊一反,万夫景从。

当年章惇听说选端王赵佶当皇帝,立刻就道:“端王轻佻,不可为人君。”

赵佶估计不服,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位皇帝尚道教,靡费无数。

当皇帝不久就重启党争,使朝廷陷于内斗。

重用的全部是奸臣。

然后大修宫室,开始征调南方的奇石,这就是所谓的花石纲。

在北方实行括田法,拿出一份地契没用,还要追上一任地契,拿不出来就是无主之田,直接充公。

百姓开的河滩野地等田地,原本是无主之地,也直接充做公田。

这件事,就是宋徽宗赵佶直接的指令,由宦官李彦负责成立西城括田所,光是在京畿一带就搜罗强占公田三万多顷,合三百多万亩地。

在京东西路,东路,河东,河北,到处括田。

以至民不聊生。

任用奸臣,肆意挥霍,不修武备,荼毒百姓。

光是济州一地,免役法下的雇役钱,元丰年间上交只有四百贯,到政和年间变成三万多贯,光是这一样就增收百倍。

这都是转嫁到百姓头上的负担。

茶税增加到年入四百万贯,其中百万贯直接拨付给内廷使用。

盐法肆意更改,导致盐价暴涨,以此来收割百姓。

蔡京还把王安石时期设立的常平仓,历年积累的六百多万石粮食,变卖后上交内廷。[]

内廷左藏库,神宗时还要贴补禁军,月支出才三十万贯。

徽宗年间,光是内廷挥霍,月支出就到一百二十万贯。

北宋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种杂税多半都起源于徽宗时期。

这家伙亡国一点不亏。

瘦金体漂亮有什么用?

宋徽宗就是一个误国害民的昏君!

赵佶身上就没有一点悲剧性,被金人弄到北方凌辱完全是活该,在赵佶的治下,真正悲剧的是百姓。

“破局之法的开始,就在这公田上。”

王伦环顾左右,笑道:“将三百多万亩公田,分部分给流民,以百万人算,最多二十万户,壮丁二十万人,每户能分十来亩地!这些流民,多半都是无地的佃农,有地也不至于流落外乡乞食了。分给他们土地,他们有了未来希望,也能安心留在郓州等地。我们梁山治下,等于多了近百万忠心耿耿的属民百姓,两州的三百多万亩地不再闲置,梁山还能增收粮食用来养兵,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一开始觉得匪夷所思。

公田,皇帝的地!

地方上只有少数官员和豪绅敢偷偷染指,还不敢太多。

但转念一想。

大伙都上山落草,杀官造反了……

分掉公田又算什么?

朱武是最早反应过来一个,他神色激动的道:“真的是峰回路转,大当家奇思妙想又可以轻易实施,百万流民可以有赖大当家的决策不再流落千里乞食,不会有人疲于奔命客死异乡,也不会在两州之地如浮萍般无所依靠,时间久了反生怨气,妙,太妙了!”

“哈哈哈,俺就说大当家必有妙策!”

首节 上一节 52/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