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64节

梁山农耕司的吏员们一边在砸着界牌,一边有人摆开长桌,几十个吏员负责这边的流民分田事宜。

他们分的就是郓城县的公田。

这里的流民有三万多人,六千多户。

大半的人都有资格分田。[]

排队的人轮到之后,就是先验姓名,籍贯,相貌,这都是事先统计过的。

接下来核算人口,丁壮数字,是否租借农具和耕牛等细节。

最多五分钟左右,地契就发到手了。

拿到地契的百姓先是一脸茫然,似乎不敢相信事情已经成了。

接下来就是狂喜,抑制不住的狂喜!

地到手了!

土地对华夏百姓意味着什么,不必多说。

眼前的一切,高效,快捷,公平!

也不是有人想贿赂吏员,有人把衣角的银角子,金豆子之类取出来,这都是攒了多年的保命钱,甚至是几十年积累的家族财富。

但毫无例外的被拒绝!

军法司的人,就在四周巡逻!

一旦发觉不妥就会盘问。

每个小吏离开时还要被搜检。

一旦有人收受贿赂好处……

打四十板,革除吏员身份!

无有例外!

这几天,岳飞一直在观察着……

对梁山的这些规矩看的越多,岳飞心中对王伦的敬意就越深。

最近还有传言,王伦头领击败了来犯的金剑先生李助,已经成为绿林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

文武2.9兼备,智勇双全。

少年人心里,除了自己师父周桐之外,第一次也是有了敬服崇拜的对象!

而且是高山仰止,极度的敬慕!

“大婶请报姓名。”

岳飞精神一振,轮到自己家了。

岳母道:“岳姚氏。”

“家中有两子,长子岳飞,十二,次子岳翻,十岁,有一女已经出嫁。”

“嗯,好。”

小吏抬头看了岳姚氏一眼。

虽是普通农妇,但气质出众,言谈对答很是简捷流利。

不象有些妇人,哩哩啰啰的说不清话。

“大婶,是否请梁山盖房,并租借耕牛,种子,农具?”

“请求帮着盖房,租借牛和种子,农具。”

这些都是事前说好的。

盖房的费用和耕牛,种子,农具,每年要多交两成粮食。

一直到还清房子欠款后少交一成。

不再租借耕牛,再少交一成。

此后就是固定的自己留下六成收获,上交四成即可。

岳母也就没有犹豫,直接定了条件。

“您家里没有壮劳力,如果送两个孩子上学,除了免学杂费和提供一餐吃食外,还可以免除两成的租借费,您是否同意送孩子上学?”。

第七十三章 献马王伦

梁山的这个操作,委实叫岳姚氏吃了一惊。

送孩子上学,不要学杂费,还提供餐食,另外还免地租?

岳飞的双眼,猛然放出光来。

不光是岳飞家。

接下来其余的少年家里都是听到了一样的条件。

所有人面面相觑。

“娃娃读书才能上进!”

一个蓝袍吏员站在书案前大声道:“我梁山之主王头领晓喻众人:务要叫子弟读书上进,将来才能成才成人!请诸位父老放心,若将来娃儿成年,不为我梁山效力,俺们也不会追着叫你们交学费,叫你们再交回地租!只要成才,是不是梁山的人不打紧!”

FFF备用群87>499*7{712

原本岳姚氏担心的也是这个。

到了人家学校,学了一身本领,到时候不给人效力,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她的迟疑,和所有人家的迟疑都在这里。

给梁山种地不打紧。

法不责众。

又不是造反。

只是种地,百姓种地有什么错?

但若是给梁山效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从贼啊,可大可小。

好在这个蓝袍吏员身份不低,似乎是个“二百石吏”,这边的几十个吏员都归他管。

对吏员们,这个蓝袍吏很有威严,管束也严格。

对流民则是相当亲切随和,没有架子。

1

在他的劝解下,陆续开始有人替孩子报名。

8

不要钱读书,再免地租,免费盖房……哪怕是草房也是值了。

7

一幢三间正,两间偏,一间门厅的小院,夯土为墙,稻草为顶,加起来也得十贯钱左右。

9

材料不值钱,地皮和人工值钱。

8

要换了瓦房,那就得五六十贯钱了,直接涨了五六倍。

1

拥有一个五六间瓦房的小院,是很多普通百姓的梦想。

3

拥有一套瓦房小院,再有十来亩地传给子孙后代,这就是终极梦想了。

8

现在,在梁山之主王大当家的主导下,很多人的梦想都要直接实现了。

9

甚至还更好。

有房,有地,将来有牛可租用。

孩子还能读书……

在华夏这片大地上,读书人一直相当受30人尊重。

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因为知识具有一定的袭断性,读书的过程极为辛苦和昂贵,一个成年男子,读二十年书考不上秀才,人基本上也废了。

没有任何一技之长。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个沉没成本太昂贵了,导致范进五十岁还在考。

很多宋,明,清的文人笔记都有记录,有些考生已经白发苍苍,齿牙动摇,都仍然在坚持考试。

“岳婶子,您家是否给两个娃儿报名?”

气氛热烈。

不少人家开始给孩子报名。

十来岁左右的孩子做不了太多农活,省一顿饭,还能免两成租,还能读书,怎么算怎么划算。

岳母也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是道:“俺家岳飞,岳翻报名。”

“好,岳飞,年十二,岳翻,年十岁,十日后到第一小学去报名。”

“第一小学在何处?”

“十天后就有了,婶子放心,不会隔太远。”

梁山是在流民聚集的地方,每十来里范围设一个小学,三十里左右会设一个中级学校,学文书吏法工匠技艺,有志从军的就到讲武堂学习,算是中级学校。

首节 上一节 64/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