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416节

卓群带着人在异空间里面以空间跳跃的方式在大明宫里面漫步。

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卓群见到的最大的皇宫了。

不过看来看去好像有些不对,卓群看着手上的投影,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个宫殿的大小只有2.9平方公里呢?

然后他就看见了朝区主殿的,名字,大兴殿。

这让卓群的嘴角一阵的抽搐,完了丢脸了,自己居然忘了,在这个时候唐朝的皇宫是大兴宫,大明宫那是唐高宗时候的事了,大明宫原是一座避暑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并大加扩建,使之成为日常裁政和起居的所在。

而大唐的认定的正式宫城就是大兴宫,也就是后来的太极宫,这一下有些丢脸了,真是常识害人。

大家一提起大唐的皇宫,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大明宫,却不知道,大唐的帝王们有着三座皇宫来的。

最早的正式宫殿太极宫,唐高宗李治主政时期的大明宫,以及唐玄宗主政时期的兴庆宫,这三座宫殿可都是自成体系的。

而玄武门就是太极宫的北门了,卓群做了一下深呼吸,面无表情的带着所有人向着甘露殿,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话都没说,他们也都看见了大兴殿额的字样了,而投影上面也显示出了大兴殿是大兴宫的正殿,大兴宫是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的字样也都出现在了旁边,大家看的极为清楚。

“卓总,你看起来对李世民有些不屑呢,这是为什么呀,李世民不是千古明君典范么?”

邓振华看着脸色有些不对的卓群问了一个问题。

“千古明君典范?谁的明君?那只是虚假的明君而已,你要是看了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再去看新旧唐书,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出入极大,甚至大到完全相左的地步。”

卓群摇了摇头,“开国君主李渊居然事事都是李世民推着前进,有脚趾头想都不可能吧,但是《高祖实录》上面,高祖事事都要询问李世民,李世民不说话,李渊就什么都不做,大军都杀到面前没有李世民都不动手,这种话你敢相信?”

卓群这个时候兴致又高了一些。

“还有大唐的盛世实际上是不如隋炀帝时期的,即便是大唐的巅峰玄宗时期都不如隋炀帝时期。”

随后卓群就说起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幕后真相。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不光是这个时候没有用完,要知道到了1969年在洛阳,大家发现了隋代粮仓含嘉仓的遗址。这个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按照一个粮窖是有五十万斤谷子来计算,50*259=12450,也就是一亿多斤的粮食,而这种粮仓,隋朝还有八个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网络配图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

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也就是说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司马衷在朝也能成为千古明君典范了。

不要以为这是假的,要知道这段对话可是堂而皇之的记录在《资治通鉴》的。所以李世民的明君是要打引号的。

在听完这些事情以后,大家都有了疑问,李世民的明君到底怎么来的,他们怎么觉得贞观之治谁上都行呢?

卓群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贞观之治还真是谁上都行。

而且上去以后还不会出现渭水之盟,要知道守在边界的部队大部分可都是太子的人,比如罗艺,不光是他,还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和李孝恭,还有薛万彻这些人李世民是一个都不敢用的,而在他和李靖讨论兵法时,曾说道:“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也就是说他也承认李道宗和薛万彻是当世名将的,可惜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后,都是被他放弃的人物,他实在是不敢用的,还不停的斩杀太子的遗留势力,让各地的统帅和他离心离德,然后渭水之盟就出现了。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才是大唐悲剧的起点,他的夺位为后代树立了榜样。

------------

第二一三章 完全无法吐槽的隋书

在听完卓群说的话以后大家都是很挺震惊的,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但是常年不说话纯在感为零的李二牛突然问道:“卓总,您说的是真的吗,俺怎么有些不相信呢,您要知道五千五百多万顷的耕地那是什么概念,那是五十多亿亩的土地,比我们现代世界还多了?俺不相信!”

“还有那么多的耕地,让全国八百九十万户,按您说的每户六口人,来算的话那就是五千三百多万人,就算是取了整,这也是一人一倾土地,这不可能的,在古代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强的生产力呢?”

“对了还有,粮食真的那么多的粮仓么,那些粮食真的有那么多么,即便真的有,但是粮食是不可能保存五十年的,这一点现代人都做不到,那些古人又是怎么做到的,俺真是想不明白,俺这也不是在抬杠,咱就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书上记载错了?”

李二牛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这一番话让大家都看了过去。

“可以啊,二牛,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

“牛哥厉害,你比我们都强!”

郑三炮和庄焱都在表扬着李二牛,让李二牛都不好意思的摸起了后脑勺。

“俺家就是农民,对这个东西比较敏感就是了。”

李二牛憨笑着解释了一下,“卓总,俺真不是在抬杠。”

这时候高大壮和卓群带着其他人给李二牛鼓了鼓掌,有疑问是个好事,卓群也是有疑问的,因为这土地和粮食的保存年限,实在是在扯淡了。

“先说一下,这个土地的问题,那就是隋代的一亩土地是522平米,也就是现在的0.78市亩,换算一下的话是现代的42.9亿亩的土地,看看是不是一下子少了很多。”

卓群说完这话心里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下,这也比现代多了,真是够了,要知道精耕细作这个东西可是从春秋至秦汉时期就开始了,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在黄河流域这种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到了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也就是说隋代美人都是要精耕细作一倾土地的,这么一想的话,卓群的肝有些疼呀,这就像李二牛说的怎么可能做到呢。

但是实际上隋朝还真的做到了,不光做到了还冠压了历朝历代。

“还有唐代不是没有那么多耕地,而是没有那么多人了,隋朝有那么多人可不光是靠着生育出来的,还靠着隋文帝的人口普查。”

“在开皇三年的时候,隋文帝就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并且还创新地采纳了两种新的人口普查方式,那就是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就是各地官员再对人口进行查验的时候,要将每家每户的人的长相特定,年龄等等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查验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定这些人有没有说谎。

通过此次核查,就发展了大量被漏报、少报的人口,数量之多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这段记载:“大功已下,兼令折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足以见从前漏报、少报的有多少人。”

卓群站在那里看着所有人说到,“不光如此,隋代还进行了完整的全国均田制,在开皇元年,隋文帝就颁布了均田令,其内容在《隋书》中有所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每一个成年男性都会得到国家分配的八十亩田地来种植庄稼,而每一个妇女则会得到四十亩的田地来种植庄稼。不过这些地都是国有的,是不可以买卖的,但是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归国家所有,百姓们只有使用权,所以到达一定年限后会被国家收回。”

卓群看着若有所思的众人说到:“是不是感觉这种东西有些熟悉呢?”

这话说到高大壮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国土国有化怎么可能不熟悉呢,不过为了捧场,高大壮还是带着人点了点头。

“所以呀,我们现在做的那些事情,在我们的历史里早就已经出现过了,只不过没有人在意而已,大家看到的是那些光鲜靓丽的存在时间长久的王朝,看的都是那些盛世的歌舞升平,乱世的帝王将相,没有多少人关心历朝历代的制度,或者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制度的存在。”

“对了,隋代有收回的土地就有不收回的土地,在隋代国家会给每个成年男性分配二十亩的桑树田,这二十亩就不需要归还的,算是永业田,不过想拿就要分家,而且在隋代男丁成年的时间向后退了一年,还减少了徭役时间,《隋书》上有记载: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这个《隋书》是不会作假的。”

卓群在说起隋书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都不太对了,他不自觉的捂了一下胃,他一大堆的槽都不知道干怎么吐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王朝都会对前朝进行一些污蔑,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正统性,这是开始的时间大概就是在儒家上位以后,因为儒家有句话叫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个本来是,孔子在编纂删定《春秋》时的原则和态度。

讳是孔子表明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为尊者讳以示尊尊,为贤者讳以示贤贤,为亲者讳以示亲亲,人有耻而不忍明书,此孔子之忠厚。春秋不虚美,不隐恶,独于字词间斟酌以示褒贬,讳中见直,故春秋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经学著作、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但是在董仲舒他们上位以后就不一样了,为尊者讳就变成了,把尊者不好的事情尽量的隐瞒,要是隐瞒不了的话,那就尽量的美化吧,总之就是这么一套东西了。

但是对前朝就没有什么为尊者讳这一说了,总之是一定要把前朝说的脚底流脓头顶生疮,坏事做尽才行,因为不这么说的话怎么能显示自己的正义和正统呢。

但是最让卓群想要吐槽的一点就是隋书这本唐代编写的隋代史书,已经是尽可能的删改了和污蔑了,但直到开元年间,大唐还没有赶上隋代,这也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

------------

第二一四章

再知道这一点后,高大壮他们都有了一口不知道从何吐起的槽,而在议会大唐的那些皇帝也都到了,他们也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但是他们也是有一口不知道从哪吐起的槽。

最后临淄王咬了咬牙说到:“至少我们没有像隋炀帝那样拿着一手天和的马吊,却被人赢了一场屁胡!”

这话一说完临淄王就差点没有给自己一巴掌,这说的什么话呀。

“赢屁胡不就是你们大唐么,还真是有自知之明!”

柴荣在和宋明谈了联盟协议以后对大唐也没有那么害怕了,现在听到李隆基的话,就直接的说了起来,“说起来,你李隆基也是给自己组了一手好牌,结果却被自己玩炸了,好像你们大唐在这一点上是有遗传天赋的吧,拿到好牌立刻就飘了,然后就是一路浪到死呀。”

柴荣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大唐好像有毒,和他们扯上关系的不是英明神武一辈子到了晚年突然昏庸,就是直接一手好牌玩炸了。

不管是李克用还是南唐,好像都是这样,都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李家的天赋呢?

李家每一代的狼王到最后都会变成二哈,或者直接就是二哈,这也真是邪了门了。

然后李唐现在辈分最高的武则天看着柴荣问道:“你是谁呀!哪一家的皇帝。”

“大周柴荣!”

柴荣一报自己的国号,不少的李唐皇帝直接的站了起来,都在看着柴荣,他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哪个大周?”

武则天在临淄王和杨玉环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来到了柴荣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以周代唐,是为正统的大周!”

柴荣也站了起来,作为天子可没有仰视的习惯。

“柴荣是吧!我们大唐记住你了,虽然诸夏议会里面有规定,我们之间不能动手,但是你将面对大唐二十一位天子的打压!”

武则天看着柴荣一字一顿的说到。

“大唐不是只有二十位皇帝们?”

赵恒坐在柴荣身后不远的地方问道,他身边的朱元璋也点了点头,“大唐二十一帝,这个在推背图里画了二十一个李子,有一个是没把的,武则天不就是没把么?”

“嗯,有理,原来这就是李子没把的原因呀。”

赵恒拿起了一个李子吃了起来,“我这还不知道呢?”

他能不知道推背图吗,说白了就是要压一下大唐,大唐世界太多了,足足有二十一个,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十几个了。

大宋和大明有些害怕了,大唐的潜力太大了,一旦让他们起了事,这帮子二哈可不好对付呀。

“你们又是什么人?”

武则天看着这两个坐在柴荣身后的皇帝,觉得有些烦躁,好像自己进了什么陷阱了。

“大宋赵恒!/大明朱元璋!”

首节 上一节 416/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