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428节

而现在就是杨坚在荒山野岭里独自狂奔的时候,就在李渊刚刚说完话的时候,又是一队快马从左侧的传送门直接的冲到了右侧的传送门里。

看的卓群是直接的把烟都给掐灭了,扔到了地上。

这一刻,他准备闹他一个天翻地覆,他都已经不打算开启唐代以前的历史了,结果,自己蹦出来了,既然这样,那就直接的过去,闹出一个天翻地覆。

“我们走!”

卓群带着人直接的就向着右边的传送门过去了,同时他还把左边的防护门给捏成了一团结晶体随身带上了。

那些宋明两朝的皇帝看着这一幕都有些想笑,李渊刚刚说了要让杨坚和杨广能见一见自己的功业,结果这两位就直接的来了,而李渊只是惊鸿一瞥的看到了杨坚就直接吓得滑到了椅子底下这还真是有意思呢。

而杨坚只是觉得眼前一花,就从宫外的荒郊野岭跨进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大殿,然后他的马一个立起前踏,就将一个穿着华丽冕服,手拿草原弯刀的男子的头颅给踢碎了,而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什么回事呢,就看见大殿上挂着一条白绫,白绫下挂着一个披头散发,穿着大隋帝王冕服的男子,背对着他,脚还没有离开案几呢,身边有四个太监正准备撤走案几,这个时候正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呢,地上还有一个女子和一个小孩的尸体。

然后他四下的扫视了一番,发现这里不是大兴城,然后这里的文臣武将也都没有几个认识的。

而后高颎和杨素带着一大队的近卫,从杨坚身后跑了过来,高颎一把抓住了杨坚的缰绳,还没等说话劝谏呢,就发现情形不对了。

然后他搂了一眼,就看见了案几上正在自缢的皇帝,御陛下拔剑在手的裴虔通,司马德戡,虞世基、封德彝等一大堆的人,还有被踏碎头颅的不知名的人,不过这些人的年纪都有些不对了,比之前见到的时候老了不少。

而封德彝看着被踏碎头颅的宇文化及,人都是蒙的,然后再一抬头就看见了杨坚、杨素以及高颎。

然后封德彝司马德戡这些人就全都吓傻了手上的兵刃都丢了,跪在了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他们在这里是为了弑君的,结果这刚刚开始弑君,先帝就出现了,这让大家怎么办?

而已经挂好白绫的整理好须发的杨广完全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

正在念着自己的绝命诗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呢。

然后就发觉有些不对,为什么脚下的案几没有撤走,而这些已经叛逆的贼子们又在看什么呢。

然后他就拿下已经套在脖子上的白绫,后头看了一眼,然后整个人都傻在那了。

“父皇,当时朕杀了您,今日没想到死前还能见你一面,真是天道好轮回呀,今日朕成了千古罪人了,真个是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父皇就像我当年勒死你一样,勒死我吧,当日我杀了你,今日你杀了我,当真是天道好轮回呀。哈哈哈!”

这个时候杨广又看见了高颎和杨素,“太常卿和越国公也来了,真是好,好,你们谁来送朕一程呀,朕这大好头颅在此,谁当斫之!”

他现在还以为自己是出现了幻觉呢,然后又收拢了头发,捋齐了胡须。

站回了案台之上,双手又将自己的脖子套进了白绫。

“卿等不再是朕的友人了,朕自登基以来,掘长壑,筑长城,营东都,开运河,贯通南北,朕兴佛,办道,畅儒,开科,朕北御突厥,朕精通西域,朕通使海洋,交通文化,万国来朝,朕已经应了登基之时所言已经功盖万世了,朕何罪于此!”

这话说的杨坚完全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对着身边的杨素一挥手,杨素就拔出了腰间的宝剑掷了出去,将杨广头上的白绫给切断了,踮起脚尖的杨广也从案几上摔了下来,摔到了玉陛之下,朱贵儿的旁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朕!”

杨坚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不就是之前因为尉迟氏被杖毙,心中不快,然后酒纵马驰骋,跑出了禁苑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怎么自己一转眼就到这了呢,而自己的太子杨广看起来已经衰老了不少,而且还口口声声的说什么他当年勒死了我,让我勒死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杨坚完全想不明白,而那些跪在地上的臣子们,现在是完全的不敢说话了。

------------

第二四零章

“怎么回事,问得好!”

杨广这个时候无比的清醒的呢,他现在真的以为自己死了,自己已经到了地府现在是他老子带着高颎和杨素过来接他了。

“我皇兄怎么没来接我呀,琼花皇妹也没来么,也对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朕亲手杀的。”

杨广一步步的走下御陛来到了朱贵儿的身前,“没想到,最后和朕一起赴死的,会是你呀,若有来世我们定当再为夫妻!”

然后杨广就发现朱贵儿的尸体从自己的怀里直接的消失不见了,赵王杨杲的尸体也不见了,他叹了一口气,“往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原来如此,不想朕当日离京之时,所吟唱的离别只今年,居然成真了,真如汉武所言,欢乐极兮哀情多,都散了吧,来世再相见吧!”

说完话杨广一拍御陛站了起来。

走到了杨坚的面前,看着杨坚,整了整自己的章服,又捡起了自己平天冠,一身完整的冕服都穿在身上,腰带也重新系上了。

“身为帝王怎可失礼!父皇今日来此迎朕,当真是甚为失望吧!大隋今日就亡在朕的手里了,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杨坚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杨广这幅模样之后,没有发怒而是问道:“天下如此,你就没想过力挽狂澜么?”

“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

杨广摇了摇头,他怎么没想过救人呢,可惜自己被毕始可汗围困边塞之后,这天下就不再是他的了。

他看着杨坚,“父皇呀,这一切之过不都是从你那埋下的么,你当初在关中建构出的那个盛世,就是是一个空前的国富民穷,甚至是中富外穷的盛世,掠夺天下以富关中,一切都是从这开始的呀,你留下的天下就是一个满目皆敌的天下。”

杨广指着杨坚的鼻子说道,关东百姓缴纳赋税要自行转输至关中、河东的粮仓,以至于运输者千里不绝。

且不论这过程中的民力损耗和巨大的成本,只说这个制度设置的目的,其实就充满了防备心理。

这种防备针对的就是民间,大量的物资被集中在朝廷手中,哪怕反叛者占据州郡,实际上得到的只是“治民的负担”和一个个“空壳”,没有物资的积蓄,就不可能完成“乱民”到“乱军”的组织跨越,最终被好整以暇的关中府兵所剿灭。

所以,本质上,隋文帝给自己子孙预留的天下,就是一个“满目皆敌”的天下,是一个哪怕天下皆反,只要控扼北周故地,甚至更直接点,控制长安、太原重镇,就能坐观成败的“后发制人”的布局。

所以在历史上,正是这个布局,让杨玄感、李密、宇文化及这些称雄一时的反王先后饮恨。

国富民穷,不缺反叛者的地方缺少物资,不缺物资的地方缺少反叛者,所以,杨玄感、李密都能够在举旗之后快速的聚众,因为关东地区实在不缺少潜在的反贼,这些人苦隋久矣,哪怕给口饭吃,就会跟着造反。

但是,当这些反贼成了规模,达到了数十万、百万之众时,问题就会显现,当李密围攻洛阳时,他也只能占一个粮仓,不缺食物,但是没有装备,多以他直接的开仓放粮了,不是他想要邀名,而是他根本就守不住这些粮草。

而掌握了隋炀帝禁军的宇文化及在西归时,则更干脆,因为部队没粮食,所以才北上对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然后把爆发了童山之战,要是宇文化及脑残,听信了李密的话把粮食都吃完了,然后全军饿了好几天,李密的瓦岗军就要被宇文化及带的隋炀帝禁军给横推了。

要知道,这可是跟随着隋炀帝据守江都宫的精锐,哪怕是江都这个隋炀帝即位后极力打造的统治枢纽,所存之粮仍旧不足以供养这支大军。

这么说吧,如果隋炀帝没有离开关中,这天下是不会出问题的。

听到杨广的质问,杨坚直接的怒了,“天下皆反也是无事的,真早就知道天下会反,所以实关中,虚四方,这个策略朕从一开始就使用了,只要关中不失,府兵武力尚在,这天下=就没人能反,即便是天下沸反盈天,依旧是癣芥之患,你怎么可能丢了天下呢,要知道即便是关陇贵族皆反这天下也是丢不了的,要知道我们的天下不是他们送的,而是我们父子打下来的。”

听到杨坚这话杨广还没有怎么地,而在议会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渊,这位的江山好像就是被送的,至少关中之地是被关陇贵族们送的,然后他在一天之内给一万多个贵族封了官,这好像也是大家为什么对李渊不看好的原因了。

李渊苦着脸说到:“别看我,我知道我的江山根基不稳,但是这也不能怪我呀,谁知道杨广在还有优势在手的时候,曝光了他最大的一张牌其实是废牌呢,要知道即便是三征高丽失败,那个时候杨广依旧还有着再定江山的能力,可是在大业十一年,那封勤王诏令的出现,这天下才真正的乱起来了,要知道在那之前,这天下不管怎么乱,我们这些人都是没有动心的。”

李渊现在直接的把所有人都给惊了一下。

大家都觉得你不是早早的就想要造反了吗。

这话一问出来,李渊脸都绿了,“不要乱说,在大业十一年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多这个心思的,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天下第一的军事集团依旧是大隋的禁军,知道突厥百万大军围困雁门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天下最强武力易主了,大隋几十年威压天下的军队已经有了敌人,然后我们的野心,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肆意生长了。大家都知道只要让突厥给自己当上靠山,这天下就可以让他们驰骋了。”

李渊这个时候很熟练的给自己点了一支烟,“我们李唐也是一样,像突厥称臣了,不如此哪来的胆量反隋呢?”

------------

第二四一章 大隋的衰落

“要知道杨广真的是雄才伟略,你们都认为前往江都是错的,可实际上,即便是到了现在,真也要说杨广到江都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他错估了人心,估计错了宇文化及,他没有想过他深信之的宇文化及和骁果军会造反,也没有顾及到我这个表兄会利用镇守太原的机会……”

李渊咬了咬牙,还是把话给说明白了。

“朕以太原留守的身份,招募兵马,对抗突厥和山西的群盗,都让朕有足够的理由来完成军队的组织化,并且拉拢了关陇贵族,然后摘取了最大最肥美的桃子。”

“杨花落尽李花开,真是诚如此言,杨广一死,朕就直接拿下了关中,坐视天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我自岿然不动,慢慢的将天下群雄给磨死了,在玄武门之前,我大唐才真的平定了天下,然后就是突厥南下了。”

说到这里李渊叹了口气,他的大唐和大隋还真是一脉相承,这兄弟相残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自己没有死的不明不白而已。

“要不是秦王不孝,妄动刀兵,哼,渭水之盟怎么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李渊这一大段话让所有人都有些晕头,他们都认为是杨广前往江都,才让天下大乱的,却没想到李渊会说,杨广做的没错,这然他们有些受不了了。

于是就纷纷开始了询问。

然后李渊就从突厥开始了讲解,因为这一切都不能不谈突厥。

要知道,突厥汗国对于曾经的北周、北齐和初生的隋朝而言,曾经是无法抹去的恐怖记忆,曾经的北周王朝甚至要迎娶突厥公主作正宫皇后,这种“和亲”,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其间关系的不平等,或许可以与元朝向高丽王下嫁公主相提并论。

直白地说,曾经的北周王朝,根本就是突厥的臣仆。

而隋代周之后,统一的突厥汗国仍旧是控弦百万、东西万里的庞然大物,直到长孙晟北上离间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朝又打又拉,才让元气大伤的东突厥汗国臣服,称隋文帝为“圣人可汗”。

而西突厥却一路向西占据了整个的西域之地,对隋朝依旧是大威胁。

只不过圣人可汗在得到这个称谓以后就放任了东突厥,没有在对东突厥进行打压了,就像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得到了天可汗的称谓之后,就放任了草原各个部族休养生息一样,让东突厥去休养生息了。

在杨广即位之后,立刻发动百万之众整修北方的长城,同时挖掘长堑,以做为防御突厥进攻的准备,这些举措,在《资治通鉴》中有详细的记载,而他所作的这些工作,都是在突厥仍在启民可汗这个时时对隋王朝保持恭顺的“臣属”控制之下所进行的。

在那个突厥仍像杨坚时代一样向杨广称臣的和平时期,杨广已经意识到了突厥经历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威胁,却又不能像他父亲的时代一样,通过挑拨离间,促成突厥内部的分裂和瓦解,属于顾着面子就没法顾里子的窘境。

杨广即位时的东突厥,已经缓过劲儿来了,更重要的是,突厥人已经摸准了隋炀帝的脉搏,或者说“中式帝王”的脉搏:爱面子,要面子不要里子,这个儒家当道之后,帝王的通病。

所以,在大业三年,隋炀帝大肆铺张地北巡榆林时,启民可汗为“圣人可汗”引荐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高句骊。

这些人不负突厥的期望,让隋炀帝君臣都大为火光,因为高句骊不是来朝觐杨广的,而是去朝觐突厥可汗的,然后这一点让杨广十分的不满,要知道这个时候启民可汗亲自为隋炀帝的御驾拔草修路,资治通鉴有记载: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

在这个突厥都已经俯首称臣的时候,高句骊居然不朝觐天子,而是去朝觐可汗,这让杨广十分的不满,在杨广看来,高句骊人就是不肯服从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它是在和隋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

然后他和高句骊之间就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好几年的面子战争,也就是三征高句骊。

这场面子战争本就是演给始作俑者突厥看的,是表演,也是威慑,只是“演砸了”,反倒刺激了对方的野心。

然后在大业十一年,当杨广在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在雁门郡之后,整个北方的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厥这个庞大势力的介入,彻底抵消了围绕隋炀帝本人的正统朝廷和禁军的威慑力。

然后杨广非常果决的做了一系列的决定。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杨广非常清楚自己被包围对于帝国威信的伤害有多大,那相当于承认自己已经丧失了“武力优势”,如果再发生一次,等到解围时,可能隋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各地的隋官,早就自谋出路去了。

所以,他延续了隋文帝时代的战略布局,用他认为最可信赖的成员,亲孙子代王、越王分别镇守长安、洛阳,亲表兄李渊镇守太原,形成镇守根本之地的“铁三角”,这三人的任务就是让关中这个大隋的根本之地不止有失。

而他自己,则带领禁军主力镇守江都,一方面,避开再次被突厥围困孤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监视蠢蠢欲动的江南,同时,坐观关东地方的“自相残杀”。

这可不是什么愚蠢和懦弱,而是真正的目光长远,而杨广到了江都以后根本不是整日享乐无所作为,反而一直尽力维持着运河交通线的畅通和流域地区的平叛,比如陈棱统带宿卫兵攻李子通、左才相和杜伏威,杨义臣、杨善会打败高士达、张金称和格谦,王世充斩杀卢明月。

然后有意思的事来了,在大业十二年前,反叛者仍以地方的土豪、贼帅为主,也在隋炀帝派出的十二道讨捕使者面前纷纷战败,但是进入了大业十三年,反叛者开始向隋官蔓延。

------------

第二四二章 隋唐演义版的大唐双龙传

听到李渊说的反叛者开始向隋官蔓延。

大家就立刻看向了他,而李渊也是没有什么反驳,这可不就是事实么。

这一幕就像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允许世家贵族私自募兵打击黄巾一样,一旦开启了枷锁,就再也关不上了。

比如在涿郡的虎贲郎将罗艺,马邑郡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朔方郡的鹰扬郎将梁师都,左翊卫郭子和占据榆林郡,金城府校尉薛举也攻占了金城郡。

这些人都是吏治组织中低级管理者,他们的倒戈,其实就是政权触角瓦解的开端,而这种瓦解的趋势,对于关陇贵族而言,是洞若观火的,所以,李渊的反叛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隋王朝的棺材板才算完全钉上,因为本已经失衡的天平另一端,曾经最信赖的成员也开始了反叛。

到了这个阶段,哪怕是隋炀帝有心率领宿卫禁军西归,其结果也不会比宇文化及的命运好多少,因为这一路上不但有李密这样的叛军在黎阳、洛口等仓城要点的疯狂阻击,还要面临着郡县统治瓦解之后,整个大军无从供应的困局。

首节 上一节 428/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