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皇宫里的妖精好上头

皇宫里的妖精好上头 第358节

一个时辰后,帝后的车驾到了护国寺。

而与此同时,武十一在护国寺列队欢迎的僧人中看见了自己的老熟人,空蝉法师。

那法师见到武十一,也认了出来,并很郁闷。

他很纳闷,这多日不见,武十一怎么就从一个焚人的焚妖童子,变成帝后的贴身男官了呢?

然而,当武十一牵着帝后的手,走下那凤辇的时候。空蝉法师的认知被刷新了。

这货居然敢碰帝后那尊贵的手?!

这不是男官,这是男宠的待遇呀?!

第509章 欢迎仪式

空蝉以为武十一没来找自己剃度的原因,是他跟着帝后当男宠了。

所以帝后从香车凤辇上下来时,空蝉还没从震惊的神色中缓解过来。

不过武十一反应的速度向来是比较快的,也不介意帮帮自己的老熟人。

于是他小心翼翼,松开帝后的手后,立刻来到了空蝉身边,又告诉他道:“大师。帝后娘娘今日里是来还愿的。不知道您准备了香烛没有呀?”

“啊?”空蝉法师闻言,这才从震惊中回神过来。

而后,他急忙双手合十,冲帝后深深鞠躬,并非常之熟练道:“圣佛显灵了!帝后娘娘能来此还愿,是我护国寺的大缘分,大福报。贫僧祝愿帝后娘娘您…身体安康,顺缘增长,违缘消灭,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欢喜随善,普法化众…”

空蝉的吉祥话好多呀,大概说了小半盏茶水的时间嘴也不干。直让武十一感觉,他不去演个相声,报个菜名什么的,都是很亏才的。

本来感觉空蝉的嘴已经很顺溜了。但没想到护国寺接下来还有节目。

等空蝉报完菜名,行了大礼之后,排列两旁的高僧女尼,齐声赞叹曰: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随着炉香赞的开头,那些佛门弟子开始变着花的献唱。先是大合唱,然后是二重奏,三重奏,人浪奏,天女奏…直把武十一听得头都大了。更感觉有一种唐僧爷爷念紧箍咒的快感。

当然,虽然不是很听得懂这些佛门中人具体在念叨些什么。可是武十一也大概知道这些经文的内容和这个仪式的意义。

这是《梵呗》,乃是一种佛门的道乐和欢迎仪式。

在东洲,《梵呗》的作用很大。僧侣们修行的时候要念,迎接贵客的时候要念,出殡的时候要念,生孩子的时候也要念。总之有僧侣的地方就有这套保留节目。

而他们之所以在帝后面前念诵这些,就基本上可以等同为他们在以大合唱的方式欢迎领导大驾视察,光临贴金。

品着这些东西,武十一感慨。护国寺佛前人后的这一套东西做的是真不赖。几十个人冲着领导齐声赞叹,立马内味儿就起来了。能把人哄得几乎不知天上地下。也怪不得大行朝历代帝君都吃这一套,把佛门立为国教。

帝后虽然是道门,但有这一套本事,她原本阴霾的脸上也随和不少。真真是神佛不打笑脸人呐。

一开始,武十一在品位这奇妙佛韵的时候,也是听得晕晕乎乎,非常惬意的。

但是很快,他的神经骤然紧绷!双目更是直勾勾地盯着空蝉法师。

因为这个时候,武十一惊愕地发现,空蝉不太对劲。

这个老和尚,双眼在下午的日光中,泛着淡淡的蓝色?!

蓝色!那是血族的颜色!

望着那蓝色的光泽,武十一感觉极端费解。

难道脸大和尚空蝉也是血族假冒的傀儡吗?

武十一思索片刻后,感觉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血族跟随金顶汗国进入中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对付叛军和那几个不听太子话的。

护国寺的人不但听话,而且说话又好听,实在没必要对付吧?

一番思想下来,虽然武十一还没有办法确认空蝉的身份。但是已经对这人上心了。而且很快他就想到了证明空蝉身份的方法。

眼下血族公主这类人都已经死绝了。唯一和血族还有联系的,是香妃。

如今的香妃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有什么心里疑惑的事情。等今儿晚上回去之后,和她加个班,深入地讨论一下,便什么都有了呗。

武十一拿定主意的时候。护国寺天团的“合唱欢迎仪式”也终于结束了。

在之后,众僧人让路,中门大开。帝后在武十一和朴悟花的陪同之下,径直走了进去。

武十一是来过护国寺的。但是在今日之前,他不是走后门就是走墙壁。唯一一次走正门还是烧人往出走的时候。

所以,借着帝后的光,武十一终于能昂起头,从正门穿过。这才算是对于这座寺庙有了一个大概的,清晰的认识。

护国寺不愧是京师第一大寺,描龙画凤,金顶红墙,竟然完全和帝宫一个规格。其间天王殿,珈蓝殿,地藏殿一路走过来,每一间都比得上长绿公主的寝宫大小。期间的造像、法器、供桌等等,更无不是黄金帖里,宝石装点。

这里边,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血汗和帝君的赏赐呀。

帝后虽然是道门中人,但亦居于庙堂之上。所以朝廷崇佛尊道的传统,她也得遵守。

祭过菩萨,烧过香后,帝后又在空蝉的主持下,听了一回祈福讲经。

也在这个过程中,武十一也突然感觉自己周身随着佛门的诵经声声,变得头脑清明,意识明快了起来。

这时,武十一又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便是,貌似经文是有加持作用的。怪不得佛门中人不管是修炼还是战斗,几乎都将那些经文挂在嘴边上念诵。

这些经文的力量,武十一在观看铁和尚、空透这些佛门高手的过招时有深深的体验。

而今,因为帝后娘娘的到来。这些人摆出超豪华的阵型。让上百位高僧念诵,简直是一个难得的提升的机会呀!

有此想法。武十一便也在空蝉法师闭幕念诵的时候,也跟着闭住眼睛,开始一边跟随着念诵经文,一边试着调动自己的真气和文脉,看自己对于经文的力量能否进行感悟和吸收。

一番调整之后武十一,武十一果然有了欣喜而令人震惊的发现。

他发现,这些经文,竟然和儒家的文脉耦合度最高,和道门的真气耦合度最低,甚至还互相抵触。

这一点,武十一起初没参悟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想明白为什么了!

因为经文也是用字儿写出来的。

这听上去是一个非常荒诞的说法,但是却真的是武十一之所以能够感到神清气爽的根本原因。

第510章 儒门七品

ps:感谢书友阮十一郎的打赏。感谢王煊敲门的打赏。^_^

佛门是从西来的教门,有庞大的经典和教义。

但其实时人所不知道的是,最早的佛门是没有经典的,也没有佛陀造像,只以佛祖、心印为崇拜。因为这独特的情况,绝大部分经文,传教,都是依靠僧众们口口传颂的方式来流行。为了防止经书失传,所以各地高僧每十年举行一次一辨经。好查漏补缺。

在后来,佛门从西方佛国引入中土,因为原理佛国十万八千里,所以以不可能继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去。

从这时候起,经典才开始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

在这个由口头到文字的转化的过程中,中土人想要看懂,就必需要用到中土的文字,而且修辞不能差劲,既要点明主旨,又要符合中土人的阅读习惯和伦理纲常。

如此庞杂巨大的工程,一般文化水平的人是完不成的。所以儒门便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

在翻译佛门经典的过程中,无数儒门思想和儒门的行为法则被融入了佛经。所以中土的佛门教义比之外道西方佛门,多了忠、孝等没有的概念。可以说是魔改过的。从遣词造句,到内容思想,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儒门的熏陶。

简而言之,没有儒门的贡献,就没有如今佛门的昌盛。

也所以,即使这些佛门修士念诵的梵呗是佛门的典籍。但是听在武十一的耳朵里却十有八九能够领会。

这也自然意味着,佛门的经文在念诵和翻译出来的时候,便已然带上了儒门的文脉之气。所以他们的所谓“功德”,是可以被武十一直接感受和“享用”到的。

既然这样,那还等啥呀!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吃护国寺的瓜捞呀!

随着所思,武十一也跟着闭目凝神,按照儒门静坐法的理论,听着经书进入了入定的状态。

在那状态中,他很快感觉心如止水,平如镜面。那些名为佛经,但暗中隐藏着儒门大道的经典渐渐与他体内的儒门文脉以及无量神识产生交集,互相迎合。

在之后,当颂扬声达到一定程度时,武十一突然感觉自己内心中豁然开朗!

此时,众佛子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曰六道轮回。”

当佛门中说出六道轮回之变化时,武十一突然恍然!

因为这些变化之言,与易经和十翼之文暗合。更因圣人《易传·系辞》亦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无不利。

同样的观天查地,同样的寻机问缘。只是站得角度略有不同而已!

一个是仰观六道,顺应机缘。以求个人超脱。

一个是手粘天地,居易司命。为万世开天平。

悟了!

随着对佛家经典的听闻和理解,武十一恍然通便。竟然在儒门文脉和佛门经典之间找到了一条通路。

而也伴随着他的精神通达。武十一头脑里的文脉突然风起云贵般变化。瞬间将他拉入了一个化境,一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只有黑白二色。只一瞬间。那浓烈的两种颜色便几经变化。形成了两个大字!

天道!

天——道!

望着那两个字。武十一明白。自己的儒门文脉突破到了七品。

天道!

煌煌乎天道!

何为天道?

圣人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首节 上一节 358/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长生:穿成狱警,我苟到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