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皇宫里的妖精好上头

皇宫里的妖精好上头 第389节

一盏茶后,太师来到了巨龙陨落之地。

此时,失去龙气的龙的尸骸已然全部腐化,腐败恶臭的血水之中,只剩下一些巨大的骸骨还遗留在原地。

太师望着这些骸骨,心中骇然之余。又更加确定有人夺取了这条龙的龙珠。

却也正在这个时候,太师身边忽然起了道冲天的青光。

青光驱散了大部分的烟尘后。太师看见两个人影。

须臾后那两道人影走近。不是别人,正就是早拖拖来此一步的王璇玑和…和…这谁呀?

诧异中,太师拖拖望着武十一。但不知道是因为道行不够,还是因为这武十一身上的国运气息干扰了他的理气。总之没看出什么特别的东西来。

但即便如此,太师也没有放过武十一。经验和自己的能力都在告诉他,这人不简单。具体哪里不简单,暂时看不出来。

因为武十一立在王璇玑身后。所以太师并没有对他用强。略微对视之后,他只是挥手,指着武十一问王璇玑道:“这人是谁?为什么会在陨龙之地?”

第560章 太师的无奈

面对着太师的质问。王璇玑立刻回嘴:“这是我的一个故人。他来找我时。偶然碰见了这番景象。”

“哦?!”太师闻言,狐疑地打量武十一。没片刻后,又联想到了那龙珠的丢失。

由此,太师想出了一个联想。或许这人是在扮猪吃虎,装成王璇玑的旧人,其实是为了来此掠夺龙珠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太师对武十一凝结精神,正式观察理气。

很快,有关于武十一过去的一切,开始在理的世界里向太师展现。

而后,太师啥也没看出来。

在理的世界里。武十一就仿佛一个绝缘体般,丝毫没有啥可以炫耀的地方。普通的血脉,普通的身世,普通的一切。只是在太师探查此人的修炼之道时,突然感觉一片漆黑。

通常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此人身负国运,或者在修为上绝对碾压太师。

第二,此人真就什么功夫都没练习过。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物。

太师有了大概的结论之后,便回头,望着一旁的王璇玑问道:“王司正。此人是干什么的呀?”

“一个焚妖童子。”王璇玑回答。

“焚妖童子?”太师闻言,立刻把前边的那些可能性屏蔽掉了。但他望着武十一却还是说道,“一个小小的焚妖童子,竟然有胆量在晚上来闯营见公主。很有勇气呀。”

“没有勇气的话我也不敢干那焚妖之事呀。”武十一颇为得体地回答道。

“嗯。有道理。你叫什么?”太师点了点头。

“鄙人姓武,排行十一,又是十一月十一一生的。所以叫武十一。”

“哦!”太师彻底记住了这个名字。

和武十一打过照面之后,太师拖拖又带着王璇玑走到了那具正在逐渐消失的龙尸旁边。

望着那尸体,太师告诉王璇玑道:“这具尸体在你我来之前,被人动过手脚。有人趁着我们不注意时,取走了龙珠。”

“龙珠?”王璇玑闻言,脸上浮现出了一种诧异的神色。

而后她问太师道:“龙珠不是这龙儿最要命的东西吗?你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没能把它体内的龙珠逼迫出来。”

“所以,干这些事情的人,一定是高手。”

说话间,太师又望着武十一问道:“小子。你来的时候,是否看见什么别人了?”

“没有!我来的时候看见的第一个人,就是王司正。”

“这样呀。”太师点了点头。而后无奈地闭住了眼睛。

彼时,王璇玑问太师道:“太师。您精通易理。这蛟龙突然暴走,是不是测得了什么征兆?”

对问。那太师沉默了很久。随后才回答王璇玑道:“龙主国脉。在我们进京的前一天突然坠亡。明显于国事不利。所以京城肯定出大乱子了。这乱子还不小,如果处理不好,恐怕…”

之后的话太师没有说。但所有人都懂。

特别是武十一。

一阵沉默后。太师又自责地告诉王璇玑道:“哎。可惜我只有儒门八品的功力,实在算不出来再多了。如果前朝的国师郭守尊,或者宋时的文丞相在。定然能扭转乾坤,匡扶正道。”

拖拖的话,带着一种不甘。那种不甘是儒士的不甘,也是道人的不甘。

很难想象,一个狼民会完全抛弃武道和过去的身份,以儒士的责任感,发出如此的感叹。

也因为那种感叹,武十一感觉拖拖太师是很悲凉的。

于是,武十一在心里告诉太师:其实对于朝政的无力。你也没必要自责。因为儒门的一些固有缺陷,纵然是郭守尊,也干不过佛门的人。也不能阻止朝廷政治的江河日下。

九品大圆满的郭守尊尚且不行,何况你八品的拖拖乎?!

太师的一声感叹,已经是他在政治上的极限了。再往下说,就该犯错误了。

太师那么高的学问。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便收敛了神色。只是对王璇玑笑道:“这条蛟龙本来也是要运回宫里焚妖间烧死的。如今它自己死了,也算是了却了我等心中一桩夙愿。只是其中的门道,还需要您与帝后、帝君面前解释清楚。以免引起朝廷上的非议呀。”

太师的这番话,俨然是在和王璇玑聊善后的事宜。是想让她通过自己和帝后、帝君的特殊关系,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非议和为难。

王璇玑再怎么说也是和太师一党的。所以立刻点头应承道:“太师放心。明日到了朝堂之上。我自有理会。为今之计,还是回营休息,养精蓄锐,好明日面见帝君吧。”

“好。”太师闻言,点了点头。随后便带领自己的人马扭身回了营寨。

营寨里,被蛟龙电坏的营帐需要重新支撑。被蛟龙杀掉的人需要消毒掩埋。

太师是治军之人,所以这些事情都是他又亲自主持来完成的。故而相对而言。武十一和王璇玑这边,便没什么事情了。

武十一跟随着王璇玑进入她的营帐之后,王璇玑原本板着的脸突然就笑得灿烂了起来。

那样子,仿佛卸下了一切的伪装和紧张,像一朵开放在夜晚的,短暂但美丽的昙花。

笑容过后,王璇玑主动拉着武十一的手臂,坐在她休息的鹿皮床边。而后歪头问他道:“没有我照着你。受了不少苦吧?”

对问,武十一摇了摇头。回答:“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公主不用为我担心。反倒是公主您。在南海风餐露宿,想必过得不很好吧。”

“哎!”王璇玑痛苦地叹息了一声。随后告诉武十一道,“岂是不好。险些丧命。而且有可能过几日,还要回去。”

“哦?这么严重?!”武十一急忙问,“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把你遇见的事情都和我说上一说?”

“这…”王璇玑犹豫着讲,“很吓人的。”

“不怕!”武十一坚决,“能为公主分忧。我求之不得。况且我一个焚妖的人,什么恶心场面没见过呢。”

“还是你好。”王璇玑听着武十一那坚决的声音,莫名来了自信。

第561章 王璇玑所经历的

就在武十一于大行朝后宫里进行艰苦卓绝的绿化事业时。王璇玑则在南海进行了一番别样诡异地生死冒险。

而事情的起因,就在王璇玑比武招亲之后的第二个月。

当时,大行朝极南之地的南海起了一片妖雾。

这片妖雾,起初笼罩在海面上,但没过多久,便从海边登陆,笼罩了好几个沿海的县城。

在之后,这些县城便仿佛被怪兽吞噬了一般,既没有人进,也没有人出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行省的地方官员自然上报了朝廷。朝廷则也很自然地派遣了寻妖司的捉妖师前去调查。

这第一批的捉妖师里原本没有王璇玑。可没过多久,她就不得不去了。

因为就在这之后,被派到迷雾之中的捉妖师,突然向京城的寻妖司总部发回了一封传书。

这封传书,是以道家秘法所传送。外形乃是一只纸鹤的模样。它飞入王璇玑的门后,立刻展开,并化成字迹。

而后王璇玑得到了一个骇人的消息。

在那张纸上,上来便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图形。那上边画着一只拥有千百只眼睛的海怪。四周还有一些扭曲的,似人似鱼的怪物在张牙舞爪。

在这张纸的背面,则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迹:此妖吃人,二县七万三千人,尽数屠戮。

这封写满了诡异和恐慌的书信,终究成了那位寻妖司师兄的绝笔。而后这些第一批被派出去调查妖雾的人,也在这之后,再也没有送任何东西回来过。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王璇玑是寻妖司的司正。是官面上道门的鳌楚。得了如此诡异骇人的消息,自然不敢怠慢。

于是,他立刻把这封书信拿给了自己的母亲帝后。而后帝后又请示帝君,并最终将佛、道、儒三家的骨干都叫来,开了一个紧急的碰头会。

会议中。儒门因为主心骨太师去西南平叛了,又加上儒门普遍对于神鬼之事向来不感兴趣。所以基本等于啥都没说。

道家向来以斩妖除魔,匡扶正义为己任,所以主张派遣精锐去剿灭妖魔,而且必须快。

佛门则是以国师为首,认为这事儿是南海那帮刁民的劫数。是报应和轮回。他们没法出人剿灭。但是派人敛尸,超度一下,防止尸变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虽然三教地讨论有分歧。但不能放任不管这件事的提议,渐渐占据了主流。

毕竟,那妖雾已然吞噬了两县七八万民众了,要是继续放任不管,任凭其扩大吞噬土地民众,大行朝恐怕都有倾覆之患。

于是乎。帝君拍板。王璇玑牵头,道门和佛门组成了一只十六人的精英队伍准备入妖雾,斩妖魔。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当时国师便给开了个传送门,让王璇玑他们连夜离开。

也因此,王璇玑才和武十一连个招呼都没打。

而当王璇玑一行十五日穿过传送门,来到南海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正就立在那一大片妖雾的边缘地带。

这一片雾气,极其广厚。仿佛一面墙壁般,竖立在南海之滨。又一找附近逃难的当地人打听才得知,就在信息来回传递的短暂时间里,这片从海上漂浮来的妖物竟然又侵占了南海的一个县城。城里两万多县民至今杳无音讯。

王璇玑除了道门的身份之外,还是大行朝的一个公主。所以她对于大行朝的江山社稷,臣民百姓,都十分的在意。

眼瞅着大行朝有被妖物吞噬的风险,王璇玑热血上头。便在手下人确认那雾气没有毒,成分类似普通的海雾之后,带着手下十五人钻进了那片迷雾之中。

起初走了十几米,王璇玑和手下人都还能看清楚四周的情况。

但这十几米过了之后,浓雾的浓度便骤然加强。很快众人便进入了一片最多只能看见五六丈远的“白瘴”。

这片白瘴,光看着就让人感觉窒息,压抑。也实在是阻挠大伙的视线。

不过,王璇玑所带着的那些人,毕竟都是寻妖司精锐之中的精锐。所以在最初的迷茫之后,很快便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有一个办法来帮助大伙认清方向。

说话间,那人打开一个卷轴。没多久便又掐诀念咒,从那卷轴中召唤出了一只鹰隼。

这只鹰隼,双目炯炯有神,爪上拴着铃铛。一看就非凡品。

那人将鹰隼拿到王璇玑面前之后,告诉他说,这叫海东青。乃是常白山苦夷进贡的珍惜名禽。能一目十里,能穿云透物。让它向前引路去县城,那是再好不过的。

随着对方的话,王璇玑采纳了这人的建议。而后他们便将鹰放了出去,又依靠雄鹰脚上的铃铛响声辨认方位,一路向前。

首节 上一节 389/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长生:穿成狱警,我苟到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