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聊斋:我竟成了普渡慈航

聊斋:我竟成了普渡慈航 第159节

第两百七十一章 共论心魔经

沿着山间小道一步步上前,周遭的景致也不断在变化,充满了沧桑与厚重,即使是他脚下满是伤痕的台阶,却也充斥着岁月的气息。

嵩山,作为五岳之中的中岳,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是有名的福地洞天,而被佛门占据之后,使得这里更加辉煌夺目。身处在大山之内,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这里弥漫着的浓浓佛韵,它无处不在。

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早已被禅意所浸染,大山有灵,而作为五岳之一的嵩山自然也是有灵的,此灵为山之魂,山之根,那些名山大川之所以景色秀丽,气象万千,不仅仅是因为外在,而是因为内在的山灵。

但是,历经漫长时光的打磨后,山灵已经在无形无迹中被佛门度化,因此,才会有现如今的境况,因此,这里是天下佛修的圣地,而在这里参悟佛法,很容易事半功倍。更何况,数万年之中,嵩山上下早已遍布了僧人的足迹,他们参悟佛法所遗留的精神印记散落在各处,等待后来者的触动。

“不愧是佛门圣地。”一路走过,苏铭已经吸收了无数精神印记,自身的佛法修为都更上了一层楼,在他感悟佛法的同时,他自身的精神意志也开始与嵩山共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咚!咚!······”

巍峨的寺庙之内有一座钟楼,其内有一座高达十丈的铜钟,此钟重锤足有千钧之重,每次撞钟都需要一个元婴境界的僧人催动法力,方可御使。

fo

洪钟大吕,一连九声钟响,余韵无穷,整座嵩山上下都被钟音所笼罩,倏然间,几乎满山的生灵都陷入钟声余波之中,它们感受着钟声内蕴含的佛学妙理。

山间小道上,苏铭脚步微微停滞,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山巅,目光似是看到了那正在晃动的铜钟。

“这是在欢迎我?”他轻轻摇头,脚步一踏,便恍如缩地成寸一般,脚下的景色迅速后退,几乎是刹那间,他就来到了少林寺的大门前。

“咔嚓!”

伴随着木头摩擦的声音,漆黑大门缓缓开启,悟道老和尚穿着红色袈裟从门后缓缓走出来,在他身边跟着一个小沙弥。

悟道老和尚走到苏铭面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佛友终于到了。”

苏铭照样回了一个佛理,笑着说道,“方丈大师说笑了,嵩山乃是佛门圣地,若非钟声催促,贫僧现在应该还在山下观赏精景致。”

“请!”他侧开身子,作邀请状,苏铭目光在他身边的小和尚面上扫过,点点头,进入少林寺。

只是一进门,苏铭便神色一肃,他感受到这里充斥着无穷无尽的信仰之力,几乎将整个少林寺都覆盖了。

天下之中,擅长使用信仰之力的流派唯有佛门与神灵,神灵又分为先天神灵和后天神灵,先天神灵乃是先天成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掌控法则,乃是天道宠儿,拥有各种权柄,很难对付。

而后天神灵大部分都是人道敕封,由各种各样的阴魂得了香火之力,这才走上了神灵的道路,而后天神灵对于香火信仰十分依赖,若是离开了香火之力,轻则跌落神位,重则身死道消。

而后天神灵的权柄也是由人类所赋予的,这世间的生灵中,唯有从人类念头中诞生的信仰之力才能被神灵吸收成为他们神力的来源,可以说,后天神灵是依附于人道的。

之前苏铭所看到的山灵则是属于先天生灵,他诞生在嵩山之中,只要嵩山不不倒,他便不会死,而且,这种神位是很难被夺取的。

而佛门历来就有信仰成道的传说,万家生佛,被世人传颂,能够聚集大量的香火信仰之力,这些信仰,可以助他们参悟佛门秘法,也能作为材料制作法器法宝之类的。

当然,这世上很少会有佛修走信仰成道的路子,毕竟,这条路虽然前期很好走,但到了后期,几乎是一条死路,很难登临巅峰,而且,一旦信仰出了差错,本人也会受到影响。

在苏铭看来,这座少林寺也快诞生灵了,所谓万物皆有灵,没有经历岁月的沧桑,时光的打磨,想要让一件事物诞生灵智是很难的。

在世俗之中,一些老物件放久了就会沾染人气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成精,但这些精怪只有最懵懂的意识,而且他们的本体也相当脆弱,一个不好便会遭到毁灭。

而少林寺作为少林的宗门驻地,虽然只是一座寺庙,但从这里却走出了无数高僧大德,诞生了无数元神修士,而且,少林寺占据了大量的佛门气运,可以说是独占魁首,但是自从苏铭进入这里之后,他却没在这里找到任何阵法的痕迹。

仿佛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仅仅只是凡品而已。当苏铭穿过前殿,踏入广场的时候,目光在一株枯萎的梧桐上停留过后,这才察觉其中的秘密。

原来,少林寺并非是没有大阵,而是这些大阵却是由寺内的寻常事物组成,走的是天人合一的路子,这里的一切都经历了佛法的熏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僧人。

日积月累之下,这座少林寺便生出了灵智。但目前,这些灵智仅仅不过是一些懵懂的意识,并未彻底长大,但即使如此也足以让苏铭感到惊讶,因为一旦这寺庙之灵与嵩山之灵联手,少林寺的山门将牢不可破!

“这便是少林寺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参观完大雄宝殿之后,苏铭看到大殿上立着的百丈如来金身塑像,一时间感慨莫名。

悟道和尚站在苏铭身侧,谦虚道,“佛友谬赞了,少林寺不过是世间万千寺庙中的一座而已,当不得此称赞。”

虽然他没有承认,但苏铭还是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自豪以及自傲,这世上,除了三大宗门之外,哪一家会有这么大的手笔,花费数万年的时间为一家普通的寺庙开灵,蕴灵。

一路上,苏铭见到不少僧人,他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浇花,有的在念诵经书······他们在看到悟道老和尚之后,并未放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远远的行了一个佛礼便继续做自己的事。

这些人虽然灵光不显,看上去不起眼,但在这些人身上,苏铭感知到了强大纯正的佛门根基,即使他们现在的修为不如自己,但他们的修为根基却是无比的浑厚,有的侧重于肉身,有的侧重于元神······也有的两者兼之。

但其中任何一个弟子丢到修仙界,除了三大宗门之外,没有任何散修能忽视,即使是苏铭手下的忘尘和尚,根基都没有他们浑厚。

这种强大的根基,使得他们的修行之路走的很稳,即使机缘不足,他们这些人里最差的都是元婴之境,这要放在其他宗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宗的水,真深啊!

穿过前面的祭祀大殿,苏铭在悟道和尚的指引下来到了藏经阁,毕竟,老和尚邀请他来少林寺是为了谈佛论道,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目的,但显然这是逃不掉的。

但即使是谈佛论道,苏铭也从不畏惧,这几年来,他吸收了无数舍利子,不知得了多少大师的禅学修为,再加上他在无我梵音中得到了缺舟一帆渡的传承,以大智慧之道统领万经,令他在禅学一道上更进一步。

即使是不论修为,比禅学境界,他也不输于这世上的任何僧人。

藏经阁是一座木质高楼,足有二十层,每一层都供奉着各种各样的经书,这里保留着从上古到现在的所有佛门典籍,浩如烟海。当然这里只是手抄本,更珍贵的原本经书都放在其他地方。

大门敞开着,悟道和尚带着苏铭进入藏书阁第一层,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僧人在翻阅经书了,各种各样的佛经组成一道厚厚的经墙,远远望去,不下数百万部,外面看上去不大,没想到内里却是另有乾坤!

虽然苏铭已经将大周藏书阁里面的藏书都看了一遍,但比起这里的藏书,大周藏书阁中的书籍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

“佛友,请!”见到苏铭眸子里的惊讶,悟道老和尚表面上看似风轻云淡,但实际上却很得意。

“这处藏书阁是与少林寺一起建造的,里面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经书秘闻,最多的书籍就是佛经。寺内的每一个弟子都能来这里看书。”

“但这里的藏书只能在这里看,不能带出,每上一层都要拥有足够的佛学境界,如果境界不到,无法进入下一层。”

“少林寺,底蕴深厚啊。”顺着楼梯,苏铭踏上第二层,这里的藏书比第一层的更多,但人却更少了,苏铭扫了一眼之后,又踏上第三层,第四层,每上一层,正在看书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而书籍却依旧浩如烟海。

而每一层的藏书也在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普通佛经到佛门的经典书籍,再到各种孤本,再到佛门的修行法门,再到修仙界历史名录,再到各种佛门神通以及术法,种种不一······

在藏书阁的最顶层,这里已经空无一人,而这里的书籍再也不是以书本的形式承载,而是用玉简的方式记载。

突然,悟道老和尚来到苏铭身前,行了一个佛礼,沉声道,“佛友,贫僧此次邀请你前来少林,是为了共同参悟一本经书,这部经书离经叛道,却又蕴含着佛学至理,即使是以贫僧的境界却也无法参透,因此只能向你求助,还请佛友助我。”

“无论此经有没有参透,贫僧都可以做主,让你在这里的佛门神通中选择一门,佛友意下如何?”

骤闻此言,苏铭眉头一皱,心中警兆暗生,“什么离经叛道的经书,竟然连堂堂少林方丈都参悟不透?”

只是,一路走来,悟道老和尚的表现都无可挑剔,没有丝毫的恶意,更何况,区区一本经书也无法暗算他,因此,苏铭心中的警惕逐渐放下,既然他特意邀请,那自己就看看这到底是什么经书?

虽然苏铭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但不能轻易的答应他,否则,太过轻易的达成诉求,反而会让他起疑。

于是,他推辞道,“大师说笑了,连你都无法参悟此经书,贫僧的这些微末道行就更不行了。”

悟道老和尚蔚然一叹,沉声道,“佛友谦虚了,你的佛学修为当世少有,即使是贫僧也不能及,若非此书太过离经叛道,观之有入魔的风险,贫僧也不会出此下策。”

“入魔?”苏铭心里一跳,这世上有比他更大的魔头吗?“既然大师都如此说了,那贫僧便却之不恭了。”

随即,悟道老和尚便从储物戒中取出一本黑色的经书,送到苏铭手上,然而当他看到经书封面上的三个字,忍不住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本经书,貌似我也有。”说完,他便从身上掏出一本黄色封皮的经书,上面同样写着三个大字,“心魔经”。

“什么?”悟道和尚神色一震,接过苏铭手里的经书细细翻阅起来,当他看完整本经书之后,神色微缓,“佛友,你这本经书是残缺的,到了元婴境便戛然而止,而贫僧的这本经书却是源自于南疆的那尊心魔,佛友应该还有印象。”

“大师说的是那个擅长夺舍修士的心魔?”苏铭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悟道老和尚点点头,“不错,当初魔教教主血不染将心魔斩杀之后,从他身上得到了这本经书,将其抄录一份送给了少林,只是不知,佛友这本经书从何而来?”

苏铭一边翻看着经书,一边说道,“这本经书是我偶然在别的修士那里得来,修仙界的许多修士已经修炼了,没想到这本经书居然是源自于那个魔头。”

“既然佛友看过就当明白此经书的危害之处,但此书虽然行的是魔道,但内里却蕴含着诸多佛门理念,就连贫僧初看之后也是受益颇多。”

------------

第两百七十二章接着奏乐,接着舞

苏铭将悟道老和尚送过来的心魔经翻到最后面的部分,细细研读起来,半个时辰后,将经书还给他,轻轻摇头,“心魔之道在乎于人心,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此经以心为道,立意很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确实是离经叛道。”

悟道老和尚结果心魔经,点点头,很是赞同,“离经叛道却能走到这一步,实在是令吾惊艳,佛堕魔,魔成佛,大道殊途。佛友,随吾走吧,此地并非论道之所。”

“甚好。”

随后,两人便离开了藏书阁前往后山。

后山碑林之中,一株高大的菩提树正屹立在此,金色的树叶在微风吹拂下漱然出声,沙沙而起,地上铺满了落叶。

“佛友,请!”

“请。”

菩提树下,两人相对而坐,一者灰衣,一者白衣,一人苍苍老态,一人丰神俊朗,忽然树叶的沙沙声停止了,风也静了,好似万籁俱寂一般。

“阿弥陀佛,其实与佛友初次见面的时候,我便想邀请你来少林一会,只是时机未到,奈之若何,而今日正好是机缘所在,我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数息之后,悟道老和尚终于开口了。

咦?这是话里有话啊。

苏铭不着痕迹的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虽然在大师看来,我今日来少林是了却心事,但在我看来却是因缘而起,因缘而散,此缘并非机缘,而是佛缘。”

吞噬

悟道老和尚面上露出一丝浅笑,饶有兴趣的问道,“何解?”

“我们即是在修佛,也是在修道,此生的最大追求便是成佛,佛,是每一位佛修的终极追求,你我都不外如是。”

“不错,凡人求佛,求得是心安,而吾等追求成佛,求的是明心见性,往生极乐,用仙道的话来说,就是超脱。同为求道之人,今日在此论道,确实是佛缘。既然是论道,贫僧想请教一句,何为佛?”

顿时,这个问题令苏铭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何为佛?

这个命题很大,即使是他吸收了诸多舍利的精华,汲取了这些佛修们的佛学理念,但对于这个问题依旧感到非常棘手。

刹那间,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答桉,有些是佛经中的语句,有的来自于佛修残念中的感悟,但最后都被苏铭否定了。

悟道老和尚的这个问题绝不简单,他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为了谈佛论道,只是他的目的是什么,苏铭现在还不清楚,但对于这个问题,他必须慎之又慎。

约莫一炷香的过后,苏铭眸子里浮现出智慧的光芒,整个人的气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章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于僧侣人来说,要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佛。于大千世界百姓来说:念头通达,直指本心就是佛。若非要求佛什么,已不是逆了那句: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道是有千万弥勒于世间,以我看这庙里的佛像是佛,以你看这经文的每个字都是佛,若以苦海众生看,凡所愿可归于本心,凡归于本心皆为所求,为何不能是佛?”

此语一出,悟道老和尚眸子里浮现出一抹精光,缓缓从袖子里掏出心魔经放到地上,他仔细打量着苏铭,最终目光与他的目光相触碰,“没想到你只是刚刚得了最后一篇,居然从中悟出了心魔经精髓,实在是令我惊讶。”

“这世上本无大道,有人参悟,便有了道,大道难求,所谓正道邪道不过是一言蔽之,难分高下。只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正道是通天大道,易学难成,而邪道却是羊肠小道,难入易成。在贫僧看来,这本心魔经其实还可以叫另一个名字。”

苏铭面色不改,追问道,“什么名字?”其实,他已经猜到了老和尚要说什么,但有时候,谈话的意义就在于引起另一个人的回应,所以苏铭就顺势而行了。

老和尚伸出手掌,干瘦的五指在经书扉页一抹,下一瞬经书上的三个字就变了,“心佛经,此经名为心魔经,实为心佛经。

看似是在描述人心之恶,把玩人心之术,实际上却是在写人心之道。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佛友所述却是令我大开眼界,受教了。”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

“当初贫僧第一次看到这本经书的时候就惊为天人,此佛走的是魔佛合一的道路,境界奇高,若是能化去魔念,踏上佛道,定然走的会轻松许多。自古以来,走魔佛之道的僧人从未登临过大道,皆是昙花一现,自身出了差错,可惜啊,不能亲眼一见。”话语中充满了遗憾之意。

苏铭端坐在他身侧,心中凛然,这老和尚的境界比他想象的还要高,没想到他居然能从心魔经看到了苏铭隐藏的心佛经,不愧是少林寺的方丈。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悟道老和尚从经书中看到了心佛经,才不敢将这部经书交给寺内的其他僧人观看,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种经书是最容易让僧人胡思乱想的,他们的境界远远不到能参悟这本经书的时候。

苏铭行了一个佛礼,摇摇头,“大师谦虚了,我方才所言,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正如大师所言,道不分正邪,区别只在于人而已,佛魔只在一念之差,但也并非是每一个人都成超越佛魔的界限,以平常的眼光看待万物,所以才起了偏执之心。”

此刻,他们头顶的菩提树也在风声中沙沙作响,似是在侧耳倾听,老和尚捡起地上的一枚菩提叶,站起身,感慨莫名,“你说的不错,这世间,大多数人都执着于皮相,声色,却往往忽略了本质所在,即使是修道之人,也难以免俗。”

首节 上一节 159/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解签六年,才知是西游

下一篇:综武皇帝:开局选择奸臣羁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