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第63节

  其实,锦衣卫暗中的推波助澜很多人都有察觉,但是,这次,大明帝国的文武百官不仅没有反对,还跟锦衣卫联手暗中为朱杞造势。对于建国不久的大明帝国而言,一位‘文宗’的出现,对于大明帝国的文治和文道的发展太过重要了。

  因此,无论是朝廷文官,还是民间文人,对于朱杞的‘文宗’之名都是乐见其成的,哪怕朱杞是皇族。

  大明帝国朝野之间沸沸扬扬,皇宫里面也极为热闹。

  皇后看著满屋的画像,不知该喜还是忧。

  前些日子,皇后为朱杞说媒,帝都的那些勋贵、世家,都是明著暗里的拒绝,让皇后窝火不已。

  现在,无数的文武、勋贵、世家,想方设法的把自己家中适龄女子的图像送入宫中,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这种先鞠后恭的态度,让皇后心中暗爽不已。

  对于普天下的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吃饱肚子,活下去。

  而对于高高在上的文武百官、勋贵世家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家族的辉煌和传承。

  他们将家中女子嫁入赵王府,与朱杞结亲,是这些文武勋贵遇到家族传承最大的机缘。

  毕竟,世事无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家族安然无恙的传承下去。

  而朱杞不仅是大明皇族,还是‘文宗’,其嫡系血脉有天下文人庇佑,绝对不会断了传承。

  一旦家族与朱杞联姻,以后,自己家族万一落败,有这份香火情在,赵王府一脉也可以照拂一二,家族还有再起之机。

  自古以来,取得‘文宗’头衔的无不是积年老儒,像朱杞这般仿佛彗星般崛起的少年妖孽,是绝无仅有的。倒也怪不得世家勋贵们动心。当然,这也是朱杞的消息未在整个神州大陆传开,否则神州的几大帝国都会送来国书联姻的。

  世家勋贵对于联姻极为上心,但是,皇室这边却是不急了。

  实际上以朱杞现在的名声,宫里也不会随意给朱杞指婚,朱杞的婚事还需要他自己点头。

  皇宫内,太后和皇后亲自坐镇,用心挑选送入宫中的女子画像。然后,这些挑选过后的画像,再送到赵王府。面对源源不断的画像,朱杞也是头疼不已。没想到活了两世,还是逃不过被催婚的命运。

  这些天武道盟早有消息传来,随著锦衣卫和帝国文人的推波助澜,朱杞的名声愈发的高涨,甚至已经开始蔓延到其他的帝国了。

  对于出名,朱杞并不介意。

  但是,名声太高就不是朱杞所愿了,很多时候名声是会坏事的。

  所以,对于宫中送来的画像,朱杞全部压下!现在,朱杞若是定下婚事,对自己的名声而言,绝对是往油锅里泼水。

  作为热点事件的主角,朱杞知道想要给自己降温,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让时间将温度降下来。

  不过朱杞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是,世事却是无常。

  “臣弟拜见陛下!”朱杞看著突然降临的朱标有些茫然!

  这几日朱标极为忙碌,朱杞虽然没有见到朱标,但是,每日都有书信往来。早上宫里刚刚派人送来书信,朱杞实在不知道皇帝突然到访有何用意。

  “老九,好心性啊!外面传的沸沸扬扬,你倒是在府内清闲的很!”朱标看著喝茶读书的朱杞不由得打趣道。

  朱杞面色一滞,只能苦笑道:“陛下说笑了!臣弟生性懒散,不喜俗物,这才闭了王府躲清闲。”

  朱标嘿嘿一笑!朱杞的情况他自然知晓,否则今日也不会来此了!

  “赵王,朕今日前来,有事与你分说!”

  朱杞闻言脸色一正,孝康帝与朱杞他们几位王爷私下相处时,少有自称‘朕’的,但是,只要朱标用极其正式的称呼,便说明朱标说的是正事。

  见朱杞面色严肃,朱标摆摆手道:“老九,这些日子父皇一直在闭关修行,是以不知你得‘文宗’之名,若是父皇知晓必然十分开心!”

  朱杞点点头,洪武帝闭关修行虽未外传,但朱杞是知道的。

  “父皇闭关前,曾嘱咐,让朕为伱定下婚事!”

  朱杞闻言心中惊诧,洪武帝居然如此关注他的婚事,这让朱杞十分不解。虽说朱杞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但是,自朱标主政大明帝国以来,好几位皇子的婚事,都是太后、皇后和皇帝商议的,洪武帝基本上不怎么操心。

  不过皇帝如此说,背后定然有朱杞不知道的缘故。

  “陛下!父皇怎会关注我的婚事!”朱杞不解的问道!

  朱标笑著道:“老九,你胸有丘壑,腹有良谋。为帝国出力甚多,父皇岂能不知。父皇曾说过,你若是能修行,这大明帝国皇帝最适合的就是你了。”

  朱标说得随意,朱杞也听得轻松。

第126章 内情

  “陛下!我若当了皇帝,那可是天天不早朝了,到时候,父皇还不拿剑砍我。

  朱标笑著摇摇头道:“你啊!还是如此惫懒!”

  自古以来,皇位都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更何况跟皇帝谈论皇位的归属。普天之下能如此轻松坦然估计也就朱杞一人了。

  实际上,朱杞如此坦然是因为他心中有底气。一者;朱杞现在的实力,已经有了初步傲世天下的资格,虽然不能无敌于天下,但是,整个神州大陆能击杀朱杞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二者;朱杞的确不喜欢俗事。让他出谋划策可以,但是,每天处理奏折,朱杞就受不了了。所以,朱杞对于皇位的确没有什么野心。朱杞麾下的武道盟还都是道衍在打理。

  朱标也是知晓朱杞性子,所以如此戏说。

  “月前,大宋帝国送来国书,欲要与大明帝国联姻,父皇十分不喜,但又不能拒绝!索性诸位皇弟都有婚约在身,大宋帝国帝姬也不会自降身份为我大明帝国王府的侧妃。唯一可虑的便只剩下九弟你了!”

  朱杞面色一怔,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干系。

  “老九,你如今名声大噪,大宋帝国定然会想方设法与伱联姻机会。本来,孤和父皇商议,让大宋帝国知难而退,这样也不会伤了彼此和气。即便大宋帝国想要继续联姻,到时候在勋贵中挑选一家便是。如今却是.!”

  朱杞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父皇这是不愿意联姻!”

  朱标点点头道:“起初孤也不明白父皇的深意,父皇曾说,大明帝国不仅要让百姓丰衣足食,也要让百姓挺直脊梁。一旦今日与大宋帝国联姻,日后那帮文人便会得寸进尺,联姻之后便是和亲啊!”

  “大明帝国初立,诸事无定例,所以,此例不能开!”朱标斩钉截铁的说道。作为大明帝国皇帝,朱标自然也看的长远,一个帝国若是没了骨气,便会走下坡路,最后一定走向灭亡。

  洪武帝起于微末,对于世家门阀的嘴脸自然看的清楚,在世家门阀眼中,稳定高于一切,哪怕这份稳定只是一家一姓的稳定。所以,大明皇室要防患于未然。朱杞能得洪武帝和朱标看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杞眼光长远,能看到帝国很多政策中隐藏的问题。

  当然,朱标说的只是大明帝国皇室拒绝联姻的一部分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朱标没说,那就是大明帝国现在没有陆地神仙坐镇。虽然,大明帝国国力强盛;但是,没有陆地神仙坐镇,大明帝国终归是底气不足,洪武帝虽然不愿联姻,但也不想交恶大宋帝国。

  强者恒强,弱者求存。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正因为大宋帝国有陆地神仙坐镇,所以,朱标只能想方设法的拒绝。强横霸道是强者的专利,而弱者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朱标虽然没说,但朱杞也感觉到此事背后的蹊跷,大明帝国若是不愿意联姻,直接回了大宋帝国便是,何必用如此手段!

  此事,无论怎么看,都是大明帝国在忌惮大宋帝国。难道,大宋帝国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手段,能威慑到大明帝国。

  朱杞百思不得其解,可朱杞哪里能想到,诺大的大明帝国居然没有陆地神仙坐镇!

  “陛下意思是要臣弟先定下婚约!”

  朱标点点头道:“大宋帝国使团不日便会动身前来,你若未有婚约,却是不好搪塞。”

  朱杞皱眉沉思!

  朱标说的在理!两国联姻对大明帝国好处不小,朝廷上下绝对支持。

  可是,这婚事朱杞虽然不反对,但是,掺杂了太多政治利益的婚约,朱杞十分不喜。更何况,武道盟正在谋划大宋帝国,若是,自己与大宋帝国联姻,这日后与王妃相处岂不是十分尴尬。

  “陛下!时间仓促确是不好定下婚约,臣弟若是以‘文宗’之名拒之,不知是否可行。”

  朱标沉思片刻道:“‘文宗’之名虽然尊贵,但贸然拒之,却是不妥。而且,文武百官也未必同意。”

  朱杞眼中精光一闪道:“若是大‘文宗’呢?”

  “大‘文宗’!”朱标眼睛一亮,看著朱杞道:“九弟,你这是有希望成就大‘文宗’了。”

  朱杞有前世智慧加持,成就大‘文宗’自然不难,不过朱杞虽然心中笃定,但仍旧摇摇头。

  以他年岁,成就小‘文宗’已经是惊世骇俗了,若是真的开宗立派,那就太过妖孽了。而且,即便开宗立派,朱杞也不会选择现在,否则不好解释啊!

  “陛下,臣弟想要闭关,潜心读书,以成就大‘文宗’!”

  朱标有些愣神道:“九弟,你若以此闭关,恐怕不成大‘文宗’不好出关。否则.。”

  朱杞笑著道:“陛下勿忧,臣弟这些年读书略有感悟,闭关读书未必不能成就大‘文宗’,而且,臣弟这些年一直在王府静养,早已习惯,出不出府倒是无碍!”

  朱标沉吟半晌,点点头道:“如此也好!你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学问,有此理由,朝廷文武也不会过分逼迫。只是这开宗立派非是易事,不可过于执著!待过了这段时间,朝廷上下也不会盯著你不放。”

  朱杞明白朱标忧虑,不过自己有前世智慧加持,跟那些慧极而伤的人物可是不同。

  兄弟二人又继续说些闲话,朱标这才离去。

  其实,若是一位普通王爷的婚事根本不用朱标大动干戈。

  奈何!这人是朱杞,朱标不能不慎重。不说朱杞的‘文宗’之名,就说这些年朱杞为朝廷的出谋划策,就让大明帝国国力增加许多,更恐怖的是,朱杞的眼光极其长远,随著时间的推移,朱杞贡献的那些国策也越发的重要。

  所以,朱标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保护著朱杞。

  甚至,皇室的规矩都有几次被朱标硬生生的拦了下来,只是朱杞不知道罢了。

  随著朱杞名声的传播,很快朝廷便颁发圣旨,册封朱杞为大明‘文宗’。

  虽然这次册封没有封号,但也是朝廷认可了朱杞的文名。

  朱杞接到圣旨后,很快便上书朝廷;为了大明帝国文道发展,自己要闭关研学,以期能开宗立派。

第127章 混乱江湖

  自古以来,神州大陆历史上,潜心修学的文宗大儒并不少。

  但是,像朱杞这样年轻,却又潜心学习的只有他一人。

  朱杞太过年轻了!

  别说朱杞现在是‘文宗’,就算朱杞没有任何文名,仅凭其闭门研学的行为就足以让无数文人折服了。

  消息传出,朱杞的名声在大明帝国愈发的高涨。

  帝国内无数的文人开始效仿朱杞闭门读书,一时间大明帝国的文人少了几分浮躁喧哗之气!大明帝国未来倒是出了不少人才。

  闭门不出的朱杞,将一切琐事都关在府外!

  以朱杞现在在大明帝国的地位,只要涉及到朱杞的事情,没有他点头,根本不会形成决议!

  所以,婚事朱杞倒是不担心朝廷擅自做主。

  大宋帝国的使团来的很快,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宋帝国的使团,西方草原五国,中土几大帝国的使团得到消息后,都陆续的前来。

  朱杞以圣人之言被冠以‘宗师’之名,虽然神州大陆上有不少大儒反对。

  但是,绝大部分的文人还是认可朱杞的圣人之言的。

  只是,朱杞的‘文宗’之名有些单薄,这才让那些大儒反对。

  不过,朱杞以弱冠之龄写出圣人之言,现在又潜心读书,以期开宗立派,单就这份品行就让不少大儒赞叹万分。年轻就是资本啊!以朱杞的天资,开宗立派并不是不可能。

  所以,反对朱杞的声音也并不是那么激烈。

  朱杞‘文宗’之名的传播的沸沸扬扬,但是,对于大宋帝国江湖并没有实际上的影响,最多不过是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朝堂和江湖虽然关联极深,但是,像‘文宗’出世这种文道盛事,江湖向来敬而远之。

首节 上一节 63/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综武开医馆

下一篇:锦衣卫之从明玉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