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81节

  若是第一策执行失败,那么损兵折将后,领着残兵退回国内,宁国也能保持百万雄兵。

  以这庞大兵力,一心防守之下,从明面上看,确实也能保住江东不失。

  不见北面的周国,此前不也靠着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兵马,硬扛着蕃人、魏、梁三方围攻,硬生生撑到了现在吗?

  而他们宁国,条件比周国好了不知多少。

  现在天地大劫快要降临,不属于中州之土的江南扬州,对于江北梁国来说,毫无吸引力。

  不可能像贪图周国河南、南阳二郡一样,因为此地属于中土,不断派兵袭扰,想要夺战。

  所以有着长江天险在,宁国只需分出数万水师,就可隔绝江北梁国的威胁。

  剩下全部兵马,自然可以拿出来,全力应对楚国进攻了。

  以百万之军,防守一国,不论怎么看,江东都不会有丢失的风险。

  不过在白义安看来,此策看似稳妥,其实也有着隐患。

  那就是新招募的五十万大军,成军仓促,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当个民夫使用。

  没个一两年时间,再经历数场血战,从战火中磨练出来,根本不堪大用。

  所以沈丘说是说百万之军,但实际上不过是五十万兵马,加上五十万名为战兵,实为民夫的杂兵罢了。

  这种搭配,真实战力,自然可忧。

  而楚贼若是真的能一统岭南江北,稍稍整合个一两年,便可抽出百万兵马,发动东征。

  到时面对楚贼刚刚扫平强敌,风头正盛的大胜之师,靠着这些兵马真的能挡住对方吗?

  反正白义安是不看好的。

  因此他才提出扩军百万,这看似极端保守的策略。

  这并不是白义安被吓糊涂了,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计算出来的最优策略了。

  就如楚人守江夏,一批新兵才撑了一月,就折损近一成一样。

  宁国招募的新兵,想训练出来,哪怕靠着守城,伤亡也不会小。

  而考虑到宁国与楚国漫长的边界线,上面诸多的堡垒要塞,当然不可能都如江夏城一般坚固,防御能力肯定要大大缺失的。

  再加上宁军编练的新兵,考虑到江东承平已久的情况,兵源素质肯定不如年年征战的楚国,训练时间可能也不如楚国新兵充足。

  以上这些加起来,这批匆匆招募的新兵,战力肯定比江夏城内的楚军要差。

  防守的城池不如江夏坚固险要,守军实力又比江夏楚军要差,让他们去守边境上的无数城池堡垒,伤亡肯定要比江夏城内的楚军要多。

  到时楚军攻城,宁军直接来个一比三、一比二、甚至一比一的交换比,白义安也不觉得稀奇。

  甚至如果算上楚宁交战期间,肯定无法避免的列阵而战,那损失还要更多。

  招募一百万兵马,最后死个五十万,留下五十万精兵,都是大有可能之事。

  再加上征战中那些老兵的伤亡,这样剩下的精兵和原本的老兵一加,其实也还是百万之众,刚好处于宁国财政能够支撑的程度。

  看似白义安说的是,让宁国编练两百万大军。

  可实际上,他那两百万大军中,有足足一半是准备当做炮灰耗材,用来消耗楚国兵马,给自己争取训练精兵的时间的。

  但现在照沈丘这么一个中庸法。

  不仅使得楚宁边界上的防御,可能会出现漏洞。

  最后能训练出来的精兵,也肯定不足百万,并不能完全的保证宁国安稳。

  可以说。

  沈丘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庸之道,又一次破坏了白义安的未来大计。

  可厅内众人,却毫无所觉,对于自家陛下的中庸之法,一个个大叫赞叹,再度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叫见了这一幕的白义安,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这该死的中庸,该死的佞臣。’

  心中骂了两句,白义安也知道,此事依旧无法改变,只得哀叹道:‘罢了,大不了日后交战时,我在上书陛下,提请再度扩军,边战边练,也犹时未晚。

  有我在,楚贼休想夺取江东。’

  这位武安侯暗暗发下誓言,心中满是坚定。

第360章 楚维先天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伴随着呼啸风雪,神武十年,悄然间就已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神武十一年。

  这个新年的春节,陆渊是在江夏城度过的。

  和过往许多他在外出征时一样,根本没法回到巴陵,也没法陪着自己妻儿家人,甚至这边连朋友都没一个。

  活在这个乱世,活在这个劫难到来的世界,每个人身涉其中,都无法自主。

  只能被动地跟着时代浪潮,一波又一波的向前努力推进着,争取那上岸的一线生机。

  这一点,即便如今陆渊贵为楚王,为万里江山之主,也不例外。

  好在,自从他当初修了太平道书,决意走上争霸天下这条道路的时候,心中对于以上这一切,都已有了准备和预期。

  如今十五六年下来,大半岁月都是在征途中度过的,陆渊倒也习惯这种日子,没觉得有什么不适了。

  况且如今住在江夏城中。

  此城依山伴水,站在最高处的阁楼上,一眼就能眺望长江雪景,览遍万里山河。

  有这么个风景秀丽的稳定住所,比起过往在穷山恶水中饮风冒雪,已然不知好上多少。

  因此欣喜之下,同样也是体谅将士辛苦,年关期间,陆渊直接下令,军中伙食比固定的年节伙食再提高个五成,赏赐也多发一遍,让将士们开开心心的过一个好年。

  如今楚国府库,在此前得了蕃人进献的一亿两银子之后,可以说极为丰厚了。

  虽说这两年时间,因为汉中战事和现在的江南战事,耗费了不少钱粮。

  但楚国家底厚,原先就存了八千万两银子,后面又得到一亿两银子,府库积蓄,足有一亿八千万余两银子。

  两场战事,只不过将府库后面的八千万两银子的零头抹去,国库中至今依旧还存了一亿两银子。

  两年耗费八千万两银子,这看起来很多,但相比于陆渊此前新扩增的二十三万兵马,如今动员近八十万兵马,另额外征召了百万民夫相比,其实也算不得多少了。

  而且近两年,随着楚军在周国河、陇二郡,不断掳掠人口,如今又陆续在西川安置了四五十万人,这也是一大笔开销,包含进了那八千万两银子开支中的。

  能花这些钱,办成这诸多事情,陆渊是认为挺值得的。

  不过耗费如此之大,以楚国如今的积储,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年时间了。

  三年过后,府库中的一亿两银子,就会消耗殆尽,楚国也将财政破产。

  这个财政问题,也是陆渊开战之初,为什么要选择头轻脚重,把主力分布在三处偏战场,执行那冒险之策的原因之一。

  以楚国底蕴,维持不了百万规模大军太久,就是促使他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

  像如今这种规模的战事,靠着修修补补,楚国最多维持五年。

  超过了五年,楚军哪怕在正面战场上没战败,也将因为钱粮短缺,而不得不选择收缩,放弃诸多战略要地,退守国内。

  这几乎等于不败而败了。

  必须要承认一点。

  虽然楚国已经崛起,成为方圆三万里,人口上千万的霸国。

  在九州之中,风头更是超出了宁国一线,隐有江南第一国的风姿。

  但论其底蕴,论起积累,楚国还真不如承平十余年,户口殷实,钱粮富庶,治下几乎全是膏腴之地的宁国。

  起码宁国敢提出扩军两百万的提议,但如今陆渊扩兵到百万,都依旧犹犹豫豫,抠抠搜搜,根本不敢提这种念头。

  两国间的家底差距,就是如此的令人绝望。

  也正是这绝望的差距,促使他根本没想过,和宁国打消耗战,玩什么相持平衡。

  因为拼底蕴,拼消耗,楚国根本就不是宁国的对手。

  速战速决,凭着楚军猛攻猛打的作风,迅速击败对手,让对方还未动员其一切之前,就被楚国消灭。

  这,才是楚军的风格,才是楚国的胜机。

  好在,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实现了。

  原本可能出现的相持局面,随着江北岭南三处战场的接连胜利,已经彻底被打破,不可能出现了。

  而岭南两路大军的胜利,苏国、南海国,更是国都被围了,覆灭只在顷刻之间。

  岭南战局,或许神武十一年,就能结束了。

  这令陆渊看到了,在未来三年内,扫平江东,一统扬州的希望。

  只要能在三年内,一统江南,那么所谓的财政危机,自然也不存在了。

  拥有了整个江南扬州的楚国,自然而然能养得起百万大军,甚至养得起宁国如今提议的两百万大军。

  甚至都不用等到统一江南。

  如今随着岭南两路大军横扫各国,尤其是扫平了南海国后,一路上不断攻破城池,搜掠那些大族豪强的庄园,楚国就已经收获颇丰。

  当初陆渊率着合纵联盟攻打西南夷的时候,南海国做粮食贸易,可是狠狠的吸血了一波楚、苏、宋三国的。

  尤其是苏国,几乎将攻打西南夷时,获得的所有金银,都送给了南海国。

  这批炒高粮价的吸血鬼,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不知有多肥。

  再加上,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南海国已经近乎二十年,境内没有听闻过战事了。

  二十年的和平,造就了南海国无与伦比的繁华,几乎可以和宁国治下的江东媲美了。

  这么一块肥地,其上不知供养了多少土豪地主,士族乡绅。

  这些人,几乎占据了南海国八成以上的财富,再加上严氏王族的一成,只需拷掠他们,楚国就能一波吃肥。

  因此自从大军进入南海境内后,原先安插在那里的皇城外司探子,就开始按照陆渊下的命令,一个个主动跳出来。

  带头领着大军,按照早已准备好的名单,前去攻打搜刮各处庄园宅邸,抄家灭族,收割钱粮了。

  为此,在寒冬降临,风雪盖地,不适合攻城的时候,青云子在率了主力大军围了南海城后,便让原先领兵去攻打南海国东部和宁国交界地界的兵马,不必急着回来。

  而是配合皇城司的探子,在地方搜刮钱粮,为楚军筹集军费。

首节 上一节 481/8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