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538节

  哪怕过去耗量较多的军队口粮,以及供养各类牲畜战马的消耗,楚国多余的粮食,也可养活七千万人。

  眼下楚国才四千五百万人罢了,口粮还多出了两千五百万人的份额。

  别说养个百余万移民,就是再来个千万,楚国也养得起。

  事实上,随着各大产粮平原的深入开发,楚国粮食产量年年暴增之后,各地修建的粮仓已经全都堆得爆满。

  为了解决这些多出的粮食,陆渊先是开始的时候下令各郡修建常平仓,每仓都可囤粮五百万石,但没过两年就都屯满了。

  然后又下令修建府级常平仓,每仓可囤粮百万石,结果又没几年都满了。

  后面又修建县级的常平仓,每仓囤粮二十万石,结果前几年,这些县级的粮仓也屯满了。

  楚国郡府县三级常平仓,迄今为止,囤粮已高达三亿五千万石,足可供应千万大军征战三年所需。

  但就算如此,每年新收的粮食,依旧有大量无法消化。

  各地的常平仓,往往囤的旧粮还没吃完,新粮就已堆在仓库外面发烂。

  近两年,为了解决这些粮食产量过剩的问题,陆渊甚至不得不主动派出使者,去往魏梁两国,和他们商讨展开粮食贸易的事情。

  是的,就是魏梁两国,周国已经不存在了。

  经过魏国的不断入侵攻打,还有楚国常年在南境地区的骚扰,周国终于被持续近二十年的战争,给拖的不堪重负。

  在接连丢了关内、南阳、襄阳诸郡后,只剩下一个河南郡的周国民生疲惫,哪怕有梁国的帮助扶持,也再难以维持不下战争。

  五年前,就被魏人兵入河阴,攻破了东迁后的都城,彻底灭亡国祚。

  灭亡时,周人举国只剩下百余万口,兵马不足五万,先天宗师更是只剩三人,可以说血都流尽了。

  而在这场灭周战争中,魏人的收获也极大。

  不仅拿下了周国原先的国都关内郡,还一举夺取了属于中州的河南、南阳二郡,可以说已经在这场九州大劫中,拿到了上船门票。

  以后不管如何,只要能保住这二郡,卫国一个国祚还是能够留下来的。

  楚国这边,则只是夺取了处于汉水之北的周国襄阳郡三府,把襄阳一郡十府的疆域彻底完善。

  之所以收获如此之少,主要还是陆渊考虑到未来中州变局战事,必然会愈来愈发剧烈残酷。

  此时贸然入场,只会引起魏梁二国的警惕,将两国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楚国拖入战争的漩涡。

  那样的话,可就是一场灾难了。

  不见像周国这等雍州霸主,不也因为连续不断的战事,给消磨的精疲力尽,短短二十年内就被灭亡了吗?

  这可是继宁国之后,九州第二位出局的霸主之国啊。

  江北战事如此之残酷,死伤如此之惨重,自然让陆渊心有忌惮,不愿这么早早入场,把宝贵的力量投入到前期毫无意义的战争中。

  现在才刚刚统一的扬州,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民力。

  而不是把军队送到战场,把粮食送到前线,让百姓在饥饿疲劳中往来奔波,把经历乱世后,扬州剩下的最后一点底蕴也消耗干净。

  以上这些场景,只要想想,就让人心头发寒。

  所以出于长远考虑,陆渊配合魏国出兵后,只夺取了襄阳郡三府,在中州占据了一个落脚点,便止步不前。

  至于真正的肥肉,河南与南阳二郡,则让给了魏国。

  打算让这个北地霸主,去充当吸引梁国,以及其它北地诸国的靶子,为楚国吸引火力。

  如此做,效果果然斐然。

  在灭亡了周国,占据了河南、南阳二郡后。

  几乎就是在当年,魏国就和梁国打了起来。

  两边在河南、南阳一线,各自屯兵百万,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最终彼此死伤数十万人,先天彼此折损数位,谁也讨不了便宜,这才不得不罢兵休战。

  但这休战,也只是暂时的。

  到了第二年,两国就开始了规模更大的交战,两边动员的兵马,加起来几乎有三百万众,乌泱泱的人马,几乎将两国交界的两千里边境都给填满。

  为了维持这场战争,魏梁二国,都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

  但两国都是一州霸主。

  梁国占据了整个青州,据有十六郡,人口经过这些年繁衍,也达到了八千万的规模。

  兵马则依旧维持在三百万左右。

  魏国原先虽只有十郡,但随着他接连南征,攻灭了周国之后,又夺取了四郡之地,如今已据有兖、雍二州十四郡之土。

  人口虽然少些,但兼并了周国之后,也达到了五千万之众。

  兵力则因为近些年用兵较多,扩增到了二百四十万的规模。

  单从国力上来看,魏国虽然比梁国底子薄了些,但差距也并没有太大,两者还是处于同一个体量的等级。

  至于在外部环境方面,魏国北边有草原蛮族之患,需长期在北境屯驻六十万兵马,用以护卫北疆。

  梁国则需在长江沿线,以及大河沿线屯驻兵马,防备楚、赵、徐三国,两处防线也需用去大约一百二十万之军。

  两国除去边境防守,以及国内地方镇守兵马外,差不多都可以在前线战场上,维持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五十万左右的大军,并且能够长期支撑下去。

  至于先天宗师方面,梁国这些年,增长倒是不少。

  先是在周国灭亡的时候,得到了周国三位先天宗师的投靠,得了一波周国红利。

  近些年,自己又培养招揽了一些,使得梁国先天人数达到了五十一人,已破半百之数。

  而魏国那边,虽然没吃到周国的先天红利,但在其灭亡周国,雄踞雍东之后。

  一直抽身于外,迟迟没有入场下注的玉华山玉蟾道,终于下定决心,选择投靠魏国。

  于是有了这个雍州仙门的帮助,魏国先天方面的底蕴,瞬间大增。

  玉蟾道不仅直接向魏国派出了五位先天出仕,还向对方贡献了上千枚灵丹,为魏国培育出了两位新的先天宗师。

  只是一个玉蟾道,就给魏国贡献了七位先天。

  而魏国这些年在北境,也接连击败了不少南迁蛮人部落,其中有不少都在战败后,选择投靠魏国。

  魏国从蛮人中,也吸收了不少人口兵源,先天宗师也有好几位,可谓大大充实了自己的战争潜力。

  再加上其国内,自己培养和招揽的一些人。

  如今魏国的先天宗师数量,也已经达到了三十七位之多。

  虽依旧比不上梁国,但架不住魏国需要防守的地方少啊。

  除去防守北方边境,和镇守国内的必要先天宗师,魏国依旧能动员二十位左右的先天,上到前线和梁国争锋。

  而梁国除去三处边境和国内防守之外,其实差不多也就只能动员,这个数目的先天宗师参战。

  所以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边境战争,注定只是一个烂战。

  两边打了数年,彼此死伤逾百万,依旧也未能分出胜负。

  河南、南阳一线的战场,已经成了一个绞肉漩涡,魏梁两国不断的往那里投入兵马资源,慢慢消耗着自身的底蕴潜力,处在持续失血的状态当中。

  而以上这些,还只是两国动用的参战兵马。

  实际上,为了维持那规模达百余万的大军,两国各自还在后方动员了数量在两三倍的民夫,用以输送军粮物资,供应前方大军的消耗。

  两国彼此都有五百万人的成年男丁,被用在了河南、南阳一线战争之上,成了纯消耗单位,无法从事生产。

  如此庞大的战事,如此多不事生产的人口,地方上少了如此多的生产单位,对于两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中梁国还好一点。

  战场就在中州,距离它很近,输粮方便,供应后勤的压力较小。

  而且足足八千万的人口,也足以令他维持住,五百万不事生产的军事单位。

  可魏国那边就难了。

  魏国乃是从北方兖州而来,国中核心之地处在兖州,距离前线足有数千里之遥。

  想从这么遥远的后方,转运粮草军资到前线,其中的难度和损耗之大,可想而知。

  而如果不从后方转运,刚刚占领的周国之地,也无法维持前线大军的消耗。

  因为之前长达十年的战争,早就将整个周国腹心各郡给打烂了。

  朔方、关内、河南、南阳等郡,别说为魏国前线的大军提供粮草了,四地嗷嗷待哺的数百万灾民,反倒还要魏国提供救济。

  在整个周国旧地,算上前线兵马,足足有七八百万人要吃魏国的。

  这还不是全部。

  近些年来,北方的寒潮影响越来越大。

  原本一直指在草原中流传的大毛天,这两年来,竟然已经逼近到了兖州北境和草原交界的边疆。

  照这趋势看,可能再过个三五年,那传说吞噬一切生命的大毛天,就要降临到兖州的土地上了。

  虽然魏国的疆域并没有触及兖州北部,那些北部诸郡,此时也早已被草原迁来的蛮人占据。

  可大毛天逼近兖州,依旧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信号。

  因为这意味着,距离寒潮彻底将兖州淹没,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

  或许再过个二三十年,兖州就要步上草原后尘,彻底沦为一片冰天雪国。

  这可怕灾难逼近,叫魏国上下怎么能够安心?

  就连那些南迁的蛮人,也在大毛天的威胁下,开始了疯狂的冲击魏国北境边疆。

  那几乎是不惜人命代价,要打破北方封锁,向南迁移的决心。

  魏国或许要等二三十年,才会被大毛天给吞噬。

  他们处在草原南部边界和兖州北部的蛮人,那可是已经被大毛天在吞噬了啊!

  留在北边是死,向南突破,则还有一线生机。

  这该怎么选,已经不用多想了。

  于是被浓重危机笼罩,哪怕魏国上下也知道,如今不是时候,国力也很难撑得住,却依旧不得不推动移民南下的工程。

  如今每年都有上百万魏国北境的百姓,从兖州之地向南迁徙,进入到魏国占领的河南南阳二郡,在那里重新扎根发芽,建设生产。

  而这,又是一项巨大的钱粮开支。

首节 上一节 538/8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