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第83节

  哲宗皇帝沉寂片刻后说道:“爱卿啊,闻名不如见面。之前无锡府曾经奏报说爱卿击退了深入我大宋腹地的西夏人,朕还以为爱卿有令尊老东平王的英雄气概。但今日一见爱卿怎么这般怯弱?”

  宋哲宗确实对眼前的赵穆有些失望。

  虽然宋哲宗不曾出宫,但对于外面的一些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的。

  之前无锡杏子林一事,无锡知府并未瞒报,而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都呈报给了朝廷方面。而哲宗看到这么给自己长脸的大宋宗室,他甚是高兴。

  虽然他尚未亲政,但这位年幼的小皇帝却是心怀大志。

  之前西夏使团前来进贡之时,带著四大恶人,还有一个名叫李延宗的高手前来。可是著实在大宋众人面前好好地耀武扬威的一把。从龙卫八大统领之中的从龙天,从龙玄与之对阵,勉强给大宋找回了一点面子。

  虽然这位小皇帝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对这件事,一直认为是奇耻大辱。堂堂大宋朝廷竟然无人可用,让西夏一个弹丸小国耀武扬威。

  当他看到无锡知府的奏折上,说赵穆单枪匹马将丐帮众人尽数救出,还令西夏鞑子老老实实的返回西夏去了,哲宗皇帝很高兴。随后召宗正寺的人一查,才知道赵穆是东平郡王之子。

  虽然哲宗皇帝不认识赵穆,但他却认识东平郡王。东平郡王因功从公爵擢升王爵,算是大宋宗室当中自太祖赵大之后,唯一一个能成大器的“武将”。也是宗室当中唯一一个参加过对西夏作战,还立有功勋的宗室。

  只可惜哲宗继位之时,东平郡王已经老朽了。不然哲宗皇帝还会重用他。

  但查到赵穆是东平郡王的儿子时,哲宗直呼“虎父无犬子”。因此小皇帝一直想找个机会接见赵穆,亲眼看一看这位给自己长脸的大宋宗室。

  上一次赵穆回京述职的时候,哲宗皇帝见到他述职的折子的时候,赵穆已经离开了。这次赵穆回京购置了颖国公府的事情又引起了小皇帝的注意。他正要召见他,却听驿官禀报说赵穆水土不服生病了,因此这才作罢。

  而这一次大理使团突然前来,听闻赵穆与大理国的公主相恋,这让哲宗皇帝更想见见赵穆了。

  在哲宗皇帝眼中,这种身份地位不高,而且能力出众的宗室子弟是值得重用的。只是要小心重用罢了。

  得知赵穆离开了驿馆后,哲宗便下旨让人把赵穆接进宫来。

  不过派遣从龙卫去“押送”赵穆的人并不是小皇帝哲宗。而是太皇太后高氏,还有皇太后向氏。

  因为赵穆与江湖人走得很近这件事,不光小皇帝知道,她们两个也知道。虽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不反对小皇帝接见外臣,但赵穆这种太祖后嗣,且有绝对武力,甚至还跟外邦勾勾搭搭的人,在她们眼中是相当危险的角色。

  尽管太祖和太宗之后皆是大宋宗室,但窃居皇位的太宗一脉,防范有能力的太祖一脉的勋贵,比防范辽人都要用心。因为在她们的眼中辽人最多是要钱,但这帮太祖系的正统宗室们可是要命的。说不上什么时候,这帮正统宗室们也会搞一个“烛影斧声”的故事,最终再将皇位夺回去。因此她们宁可信任外姓的外戚,也不会信任这些血脉的族亲。

  不过和赵穆的第一次见面却让哲宗皇帝既欣喜,又有些失望。

  欣喜的是赵穆没有他想像当中的英雄气,至少他现在没看出来。没有英雄气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反心,没有什么大志向。而他失望的也是赵穆没有那种气概。

  听到小皇帝的这话,赵穆依旧是站起身来恭谦的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出身微贱,为卑职小。如今来到天子驾前,自是有些”

  哲宗皇帝笑道:“有些什么?”

  赵穆回答道:“有些被陛下的天子威仪所震慑到。”

  听到赵穆的回答,小皇帝也是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赵穆偷偷地看了一眼小皇帝的表情,心里也是一丝偷笑。看来无论在什么时代,拍领导马屁总是没错的。

  哲宗皇帝笑完后说道:“爱卿不必如此。若是按照我大宋宗族世谱,朕还要称呼爱卿一声‘皇叔’才是。”

  赵穆知道小皇帝这不过是“客气话”罢了,若是自己真的以皇叔自居的话,那无疑是取祸之道。随后他便回答道:“微臣在宗谱上虽长于陛下,但微臣却也是陛下的臣子。君父在上,臣子在下,为臣的尊崇君父乃是理所应当。”

  听到赵穆的回答,哲宗皇帝倒也挺满意的。

  随后小皇帝说道:“爱卿不必多礼了,今日朕传召爱卿前来不过是想见爱卿一面,并且想从爱卿这里知道一些事情。”

  赵穆回答道:“陛下有什么话尽管问,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哲宗并未率先提起西夏使团的事情,他拿出了一份奏折说道:“皇叔的封地在代州,那里是我大宋与辽国的边境之地,不知道那里的风土如何?辽兵可有骚扰?”

  对于哲宗的问题,赵穆也有些意外,不过他倒是觉得这是个机会。他知道哲宗在历史上是自太祖太宗之后大宋唯一的“铁血皇帝”。

  于是赵穆投其所好的说道:“回禀陛下,虽然辽国自澶渊之盟后与我大宋无大的征战,但辽兵也是时常越过边境劫掠我大宋百姓,这令微臣深恶痛绝。因此微臣自抵达封地之后,便私自离开封地云游江湖寻访名师,终是学成了一身武艺,以保我大宋百姓。”

  听到这话,哲宗的兴致马上就来了。他随后说道:“那这么说来,你与大理国的昭华公主结识也是在离开封地学艺之时结识的了?”

  赵穆此时跪倒在地说道:“回禀陛下,正是。微臣未得朝廷准许私自离开封地前往别国,结交异邦之人,实属罪该万死,还望陛下恕罪。”

  见到赵穆的反应,哲宗连忙摆手说道:“爱卿言重了,爱卿是为了护佑我大宋百姓才遍访名师习武。而之后爱卿力挫西夏使团,护我大宋国威。朕心甚慰,朕要嘉奖爱卿还来不及,怎么会怪罪爱卿呢!爱卿不必如此,今日只当你与朕‘叔侄二人’的闲谈,不必如此拘谨。朕倒是对爱卿你的过往好奇的很,爱卿快与朕说说,伱是如何学艺,又是如何与大理国的公主结识的。”

  

第173章 投其所好,甚得君心

  赵穆见到自己的话,勾起了小皇帝的兴趣,心中顿时大喜。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话题引导到“家国情怀”“燕云十六州”等等上面。

  宋哲宗相当于是大宋的“汉武帝”,他打算干掉西夏,打趴下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前人未尽的功业。

  而赵穆和宋哲宗不一样,他的脑子里就两样东西,银子和妹子,以及体面的声色犬马生活。

  但要安心的享受这些,就必须巩固大宋的江山,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当中纵情享乐。过著妻妾成群,“享不尽的富贵,过不完的年”的小日子。

  虽然两个人的志向可以说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两个的核心利益诉求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想让大宋长治久安。

  于是赵穆便开始添油加醋的将自己的事情告知了小皇帝,但也将其中的一些故事抹去,比如珍珑棋局传功,北冥神功图谱,还有木婉清在石屋之中的那些事情尽数抹了去。

  只是简单的说起了自己的师父无崖子,让赵穆去当年的隐居之地送还他的遗物,赵穆这才到了大理国与大理国众人结识,并且与木婉清相恋的。

  而之后他也将段誉被吐蕃国师鸠摩智抓到中原的事情说了,并且说自己打退了鸠摩智。然后他就开始衔接杏子林的那些事情。而且著重提到了乔峰。

  经过赵穆这么绘声绘色的一通“忽悠”,哲宗皇帝也是听的津津有味。而赵穆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也故意从一开始的拘谨慢慢,慢慢开始向熟络转化。甚至说到精彩的地方,赵穆还很没规矩的站起身来,手舞足蹈的说。

  这让在外面看守赵穆的从龙卫们吓坏的,他们生怕赵穆会突然对小皇帝下手。但赵穆比划一阵后又坐了回去。而小皇帝则是托著下巴,听著赵穆绘声绘色的故事,甚是入迷。他们也不好进殿打扰。

  赵穆见到差不多了,于是故意跟套近乎一样说道:“皇上,能赏臣一口茶喝吗?臣说的著实口渴了。”

  这个时候哲宗皇帝回过神来说道:“上茶!快给皇叔上茶!”

  太监听到这话,连忙将茶水端到了赵穆的面前。

  小皇帝说道:“皇叔先凑合喝一口,朕这里实在没有热的了。一会朕还要沐浴更衣,准备晚上接待大理使臣的晚宴,朕的闲暇不是很多了,皇叔快些讲完。”

  赵穆见到这小子上套了,他喝了一口茶后便继续开始忽悠。直到赵穆将杏子林的那件事完全说完。尤其是他杀了西夏一品堂的武士,揪出“西夏内奸”全冠清,颠覆了“西夏奸细”对乔峰的“污蔑”,险些令大宋错失贤良的事迹。

  赵穆说完之后感慨道:“哎!尽管我大宋多年来以礼相待,但这些蛮子们始终不知道感恩,甚至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微臣恨不能手提三尺之剑,亲手灭了这些不敬我天朝的蛮夷。”

  哲宗皇帝此时也是感慨道:“是啊,朕为一国之君,不能力克蛮夷,安邦定国,实乃朕之过错也。”

  赵穆见到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他继续说道:“若是当年太宗皇帝将燕云十六州收复,我到大宋有了长城为屏障何惧那辽狗!若无辽狗驰援,那党项蛮子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但如今这两条恶犬联结在一起,就成了吃人的恶狼了。若是有朝一日能将燕云十六州收复,边地的百姓们也不必再受辽狗荼毒了。”

  哲宗此时问道:“哦!?皇叔有如此青云之志?”

  听到哲宗这话,赵穆也瞅准机会,随即摇摇头回答道:“回禀陛下,微臣并无什么宏图远志。也不怕陛下笑话微臣,微臣这辈子只喜欢功名利禄,还有还有”

  见到赵穆吞吞吐吐的样子,哲宗皇帝笑著问道:“哦?还有什么?”

  赵穆装作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还有美色”

  听到赵穆的回答,哲宗皇帝也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听到哲宗皇帝的笑声,赵穆也是装模作样的跟著尴尬陪笑。

  小皇帝此时笑著问道:“既然皇叔喜欢利禄,美色。那为何还对国事这般上心?”

  赵穆回答道:“哎,臣也不瞒陛下。在臣看来喜欢利禄,美色与想安邦定国这并不冲突。臣是一个喜好享受的人。但臣也是心怀大宋,心怀百姓的人。况且国事不宁,百姓遭难,蛮夷屡次侵扰,臣纵使躺在温柔乡中醉生梦死,也是躺不安稳的。”

  哲宗笑道:“这么说来,皇叔是为了安稳的躺在温柔乡中醉生梦死,才如此心怀国事的。”

  赵穆也是笑著回答道:“陛下圣明。若是四夷臣服,百姓安居,那么臣也可以安心的享乐了。”

  哲宗说道:“皇叔倒是个直率之人。对了皇叔,朕听闻寿康公主曾为皇叔说媒,说是将那忠孝王府的四郡主许配给皇叔,不知道可有此事?”

  赵穆回答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只是在来见陛下之前,臣已经在商王府内当著公主殿下与忠孝王妃,以及母妃的面将这门亲事推掉了。”

  哲宗皇帝听到这里,甚是不解,他随后问道:“皇叔不是说自己喜好美色吗?那忠孝王府的四郡主朕也曾见过,确实是个美人。听驿官说,前些时日她还探望过皇叔。皇叔为何拒绝忠孝王府的婚事而就大理,莫非这番邦女子比我中原女子要美丽不成?”

  听到这里,赵穆心中不禁一沉,看来他有些小看这个小皇帝了,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手眼通天,连这件事都知道。

  赵穆也有些庆幸,庆幸自己的轻功卓绝,他害死柴庆这件事倒是没有露馅。

  赵穆回答道:“回禀陛下,这倒不完全是。微臣推掉忠孝王府的婚事原因有二。其一是微臣与昭华公主有约在先,微臣自然不能再迎娶其他人。这是微臣与大理国保定帝,其父镇南王亲口许诺的,君子首重信义。微臣自然不能食言。”

  “其二便是微臣与大理国结亲,日后有助于我大宋稳固南疆。微臣曾与大理国保定帝兄弟长谈过,他们对大宋并无侵略之心,甚至一直想向大宋称臣纳贡,得我大宋册封。若是我大宋真的与大理国通过婚事永结秦晋之好,那么我大宋不但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稳固南疆,甚至还可以借助大理兵力牵制向来无信义的吐蕃诸部。那么我大宋西南两线的军力都可以抽调回来收拾西夏和辽国。所以无论是信义还是忠义,臣都要选择昭华公主。”

  哲宗皇帝听到这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似是若有所思。

  看到哲宗的表情,赵穆此时打趣的说道:“不过那呼延郡主也确实是个美人,微臣也是心生喜爱,想二女同纳,纵使昭华公主肯,怕呼延家也不肯。可惜可惜啊!”

  哲宗正在思虑赵穆的话,但却突然被赵穆这“贪心”的话给打断了思绪,忍不住笑了起来。

  哲宗皇帝边笑边调侃道:“皇叔当真是贪心的很。不过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朕倒是颇欣赏皇叔的直率。”但随后哲宗话锋一转,“好了皇叔,这些事情等之后再说。今日的重中之重,乃是招待好大理国的使团。现在时候差不多了,朕要去洗漱更衣了,请皇叔暂回驿馆更衣,朕会另派车马去迎接皇叔。”

  

第174章 赵穆受封郡公,宫门初遇端王

  听到小皇帝下逐客令了,赵穆便说道:“臣告退!”

  随后赵穆便跟著一个太监一同出了大殿。随后往宫外的方向走去。

  望著赵穆离开的背影,小皇帝思虑了片刻。

  片刻之后,小皇帝说道:“来人,即刻给朕拟旨,加封代侯赵穆为南阳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赐金牌赏御前行走。”

  听到这话,站在哲宗身边的太监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见到太监不动,哲宗皇帝不由得皱眉说道:“你还愣著做什么?难道要朕亲自执笔不成?”

  那太监见到小皇帝生气了,随后连忙跪倒在地说道:“请皇上息怒,只是加封臣子这么大的事情,皇上难道不应该与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商议之后再行事吗?”

  听到太监的话,哲宗甚是气恼,但他却止住了自己的脾气,随后和颜悦色的说道:“这件事朕之后会同太皇太后,太后严明的。朕只是加封爵禄并非是放下实权官职,太后和太皇太后想来也不会反对的。况且代侯即将要迎娶大理国的公主。”

  “我大宋与大理皆是一国。让一国嫡出的公主嫁给我大宋的一个宗室末等侯爵,这让大理国的脸面往哪里放?方才代侯的话你也听到了,若是我大宋和大理能永修同好,那么可以免去兵戈祸患。而与大理国使臣的晚宴近在眼前,若是不加封代侯,大理国觉得自己失了颜面,回去之后点齐兵将与我大宋宣战,这责任你可担待的起?”

  听到哲宗皇帝和颜悦色的“威胁”,这太监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随即说道:“奴才万死!”

  听到这太监怕了,哲宗微笑著说道:“既然担待不起,那么还不赶快拟旨。然后立即给代侯送去。让他以郡公的身份参加接待大理使团的晚宴。”

  这太监连忙说道:“奴才遵旨!”

  哲宗皇帝此时冷哼一声,随后便背著手漫步前往后殿,沐浴更衣,准备晚上的盛装出席。

  不过这小皇帝一出了门,脸上的笑意便瞬间消失,脸上顿时的浮现了一层阴霾。

  哲宗皇帝被一个太监折了面子,心里十分的不快。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现在哲宗皇帝尚未正式亲政,太皇太后高氏,还有皇太后并未将大权交由哲宗,纵使是皇帝的大印也在太监的手里把持著。而哲宗身边的太监都是大宋实际的“皇帝”太皇太后高氏安插在身边的,纵使是哲宗如今也不能轻易处置他们。

  有的时候哲宗皇帝都感觉自己是个傀儡,是那被董卓,曹操欺凌玩弄的汉献帝。自己纵使有雄心壮志,也是难以施展。只能跟合得来的臣子打打嘴炮了。

  如果不是因为哲宗皇帝权力有限,赵穆封的就不是郡公了,而是国公起步,郡王封顶了。

  不过这对赵穆来说也是很大的提升了。

首节 上一节 83/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学还没入道,我已三千大道圆满

下一篇:开局奖励小李飞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