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186节

  综合看来,鞑靼人虽然确实集结了起来。

  但传回来的消息称,比我们预估的少了很多,仅仅只有一万人。

  而且一直徘徊在兀良哈蒙古部的附近。

  离我们少说也有300里。”

  前‘明’时期,草原上最大的部落是瓦剌,和鞑靼、兀良哈一样,都是元朝遗部。

  但到了大周,瓦剌被大周北征打的没落下去。

  近百年时间,鞑靼才趁势崛起。

  李景孝点点头,示意贾蓉继续说。

  贾蓉忙拱手一礼,继续说道:“辽阳城那边的将领们估计,应该是出了什么意外。

  鞑靼人想凭这一万人,别说南下进攻我们,连高丽那边他们都啃不动。”

  李景孝听完就皱眉,想了片刻后,忽然明白过来。

  自己把金阳君打趴下,鞑靼人没了内应,担心自己进攻高丽时,没人牵制大周。

  或者没了金阳君里应外合,短时间内无法击溃高丽边军,反而会被大周和高丽夹击。

  而且去年冬天,鞑靼人南下的计划,就被高丽海州的崔氏女探听到。

  死里逃生逃到京城,报给了大周后,大周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

  不仅辽阳城里早有准备,整个辽东镇,蓟州镇都提前做了准备。

  大周北境一线,已经成了巨大的军营。

  兵力和各种物资,准备的还算齐全。

  朝廷和辽东镇,其实就等着鞑靼人南下。

  这情况,鞑靼人应该也已经收到了消息。

  又联系不上金阳君,镇江堡和高丽之间的边境区域内的女真人,也被之间提前派遣三千骑兵,轮换着扫荡了一遍。

  好几个部族,两千多个人头,让女真人没机会配合鞑靼人搞事。

  说不定自己打趴下金阳君的事,也已经从被救下的高丽人嘴里,传到了鞑靼人的耳朵里。

  而自己又率领三千骑兵,驻守镇江堡。

  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能从侧方突进,威胁到进攻高丽边郡的鞑靼人侧方。

  要是自己这三千人轻装突袭鞑靼人的粮道,鞑靼的攻城部队必然会奔溃。

  这种情况下,只要鞑靼人不傻,只能放弃南下攻击高丽的计划。

  李景孝想到这,不由骂了一句。

  赵军明、韩孟卓、汤志杰、常瑞四人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后也露出惋惜的神色。

  打仗是会死人的,除了那些想立功想疯了的人,没人愿意上战场。

  但没战功,他们这些锦衣卫和殿前司的人,想升官也没那么容易。

  而鞑靼人不来,李景孝要是敢率兵进入草原,就是主动挑起战争。

  不仅无功,还是大罪。

  好在也不全是做了无用功,打趴下金阳君,平定了高丽西海道,等于稳定了高丽的局势。

  而高丽的安稳,对大周也是好事。

第156章 公主有什么好的,不要

  李景孝之前让三千骑兵清扫镇江堡周围的女真部族,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

  手里又有女真人投靠妖邪的证据,回京后,那两千人头,也是实打实的军功。

  而且这三千骑兵,经历了清理女真人的大小战斗,也算是见过血。

  比起在京城时,战斗力的提升可不小。

  遇到战斗,这三千骑兵比过去那是积极多了。

  算是能向皇帝交差。

  不过,李景孝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甘的。

  而且心里隐隐觉得,辽东这边或许只是鞑靼人的烟雾弹。

  真正攻击的目标,或许会是九边重镇中的其他地方。

  大同、宣府,甚至蓟镇,都不是没可能。

  但李景孝没证据,只能继续等着,看看鞑靼人会不会无视对他们不利的局面非要南下。

  而且他写奏折,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得到的回复,不出意外强令他不得擅启争端。

  同时也说了,大同和宣府那边,也已经做了完善的准备。

  至于蓟镇那边,也有一支几千人数量的部队进驻蓟镇长城。

  李景孝叹息一声,看样子不管是皇帝、太上皇,还是京城的大佬们,都不希望开战。

  一旦战事开启,钱粮消耗就是个无底洞。

  万一打输了,麻烦就更大。

  为了让蠢蠢欲动的李景孝安分点,来传旨的人,不仅有内廷都检点周延福这个熟人。

  连老丈人贾政都被皇帝派了过来。

  李景孝一看就知道,这是有意拉拢和提拔自己这位老丈人了。

  可惜贾政是真不适合坐在实权位置上。

  他这人从做官开始,就一直没做过实事,忽然把他安排在实权位置上,那是害他。

  同行的还有贾琏,李景孝一看这叔侄俩风尘仆仆,还消瘦了不少,就知道一路上还是吃了不少苦的。

  一见面,互相客套一番,周延福代表皇帝宣旨。

  大致的意思说,既然鞑靼人不敢南下,大周这边定然不能过于刺激鞑靼人,逼得他们不得不南下。

  随后对李景孝好一顿夸,还说朝廷已经收到了高丽国王的谢恩文书。

  还说高丽国王有个公主,生的千娇百媚,温柔贤淑。

  想请大周皇帝开恩,赐婚给李景孝这个,协助西海道权家,平定境内动乱的大功臣。

  李景孝听完就翻了个白眼,什么公主不公主的,自己根本不感兴趣。

  真要多娶几个媳妇,还不如惦记着王熙凤,或者是薛宝钗。

  李景孝既然娶了贾元春。

  出征的这两个多月里,贾蓉又随军北上。

  每天吃饭,说说闲话时,轻易就能打听到贾家亲戚们的一些事。

  而且书里明确说了,薛蟠比王熙凤大,而宝钗仅比薛蟠小两岁。

  此时的薛宝钗,其实已经十三岁了。

  只是除非皇帝赐婚,否则李景孝想娶王熙凤或者薛宝钗,难度可不小。

  让两人做妾,难度就更大。

  这么一想,李景孝不由惦记上了王子腾。

  作为王家唯一还掌权的人,又是王熙凤亲叔叔,只要王子腾失势,那王家可就真成了彻底没落的贵族了。

  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没落的贵族,很多时候地位还不如普通人。

  好在李景孝想了想,为了娶王熙凤就把王家搞垮,好像确实过分了。

  这才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但要是王子腾主动惹他,或者算计他,那反击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周延福宣读完圣旨,见李景孝皱眉不说话,还以为他这是不肯罢兵。

  非要和鞑靼人打一场才罢休。

  心里那叫一个不安,没一会,脑门上都开始冒汗。

  好在李景孝只是想着王家的事。

  很快回过神,谢恩,接了旨意后。

  起身对周延福说道,“公公,本侯已明媒正娶两房媳妇,如何再娶?

  本官也做不出休妻,为那高丽公主让位的事。

  还请公公和本官一道,上奏陛下,谢绝高丽国王的好意。”

  贾政、贾琏和贾蓉听到这话,不由重重松了口气。

  看李景孝的目光,也是满意至极。

  周延福来之前,就被太上皇和皇帝亲自交代过。

  李景孝要是愿意,那就给他赐婚,理由也好找。

  虽然干翻金阳君的事,不能明说。

  但说成李景孝协助高丽,平定境内占山为王的山匪勾结女真人掀起的叛乱。

  高丽国王一感激,非要把女儿嫁给李景孝。

  大周只能勉为其难的赐婚,增进两国之间的友情。

  但要是李景孝不愿意娶那高丽公主,那也千万不能逼着他答应。

  免得李景孝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一心待在真武观修道,那就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首节 上一节 186/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剑出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