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第8节
少年时期,心猿不定,意马由缰,能够安静坐下来的人少之又少,眼下陈修缘入定已有两个时辰,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可多得。
“带他过来吧!”
老者起身,眼神有些飘忽,对方身上那股道蕴让他有些恍惚,仿佛这个孩子就是天生为道所成。
“光阴一瞬,沧海桑田,稚子坐观,又是一缘.”
第13章 论道,师弟
“道可道,非常道”
再度睁眼,陈修缘微微一愣,眼前的一切已经变了,他先是扫视了一圈,却陡然发现那一望无际的台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院。
小院之中还有两个老者,两个仙风道骨的老者。
“拜见.两位前辈。”
陈修缘率先开口,打破了寂静。
“你是来拜师的?”
在他的对面有一张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茶壶,两个茶碗,左侧是一个模样稍加和善的老者,右边则是一个看起来稍显严肃的老者。
出声的是左边的老者。
“是。”
陈修缘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
“既然是想拜师,那你拜师的理由是什么?”
这一次出声的是右边的老者,他那双淡漠的眼睛没有太多的波动。
陈修缘眉头一皱,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他却感觉自己的一切都被眼前这个老者看透了一般,这种感觉不觉让他心头一紧。
听到这话,他没有立即回答,心念微动,一个个念头涌上心头,能让他生出这种感觉的道家天宗高人应该不多,再加上这个时候以右为尊,若是自己没有猜错的话,这位老者应该就是道家天宗的那位高人——北冥子。
相对的,对方的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也闪过了数个答案,可紧接着又被他尽数排除了。
若对面这位老者,真的是自己所猜测的那个人,那面对这样的高人,自己用一些堂而皇之的答案去搪塞,说不得会适得其反。
想了想,陈修缘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开口说道:“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求心无挂碍,求心若止水,求心安理得”
对面的两位老者听到这个回答,相继眯起了眼睛,天宗的教义便是天人合一,太上忘情,而陈修缘所说,却有暗合天宗之意,但这样的回答,是否有些刻意了?
稍微一顿,只听陈修缘继续说道:“还想求一求仙道长生。”
听到仙道长生二字,两位老者的目光再度一变,许久,两人都没有说话,其目光一直都落在陈修缘的身上。
陈修缘似乎感受到了两人的目光,倒也没有拘谨,这些话都是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却也坦然。
平静的目光好似一汪秋水,微风拂过时,带起点了点涟漪,但最后却又能恢复平静。
看到陈修缘如此坦然,右边的那位老者再度开口。
“小子,求得太多,会失了求的本质,心念一起,又谈何心若止水,老夫花费了一百五十年,都不曾达到你说的这个境界。”
陈修缘一愣,当然,不是因为对方的质疑,而是因为这个时间,一百五十年,要不是他自己听错,这绝对是一个很离谱的数字。
紧接着对方又继续说道:“天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门下弟子多修无情之道,讲究的是太上无情,顺天应时,道法自然,用求之一字,却是失了道法自然的韵味。”
陈修缘听到对方的话,心头一怔,对方似乎说的很有道理,可自己拜师,也的确是有自己理由的。
他记得那位白发的姑娘似乎也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她的回答是变强还需要别的理由吗?后来被北冥子收录为关门弟子。
但那是对方的回答,却不是自己的回答,并且对方的那个回答,对于北冥子来说也是不完美的。
或许自己的回答,在北冥子心中亦不完美,可既然有这个机会,看到了道家真正的得道高人,他更想见识和了解一下对方到底是如何想的。
“若心无所求,那又为何修行?我曾听说过一句话,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一件事情不应该是做了自己可以做的,然后再听天由命,若自己深处泥沼之中,一点不做,就彻底放弃自己,我觉得那是浪费自己生命。”
“我不知‘道’究竟是何物,但我相信众生皆有‘道’,挣扎求生,峰回路转,顺天应时,都应该是‘道’的一种,做一些事情,可能会带来变化,这些也应该都在‘道’之内。”
“清晨,看到太阳初升,便知道天亮了,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有百姓下地干活,或许未来的一天天降暴雨,导致颗粒无收,难道他们就不干了吗?”
两位老者是合格的听众,听着陈修缘的话,两人一直都不曾打断,直到最后,陈修缘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左侧的老者忽然开口说道:“站在个人的角度上,他的确应该继续劳作,因为他们需要食物果腹,但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天地有此劫难,不过是自然之理,就算是想要有所改变,也并无半点作用,那无论是劳作与否又有什么差别呢?”
坐在原地,陈修缘目光微微晃动,这位老者所言,其实正是道家天宗的理念,淡看世间种种,万物回归天道循环。
右边老者站了起来,他的视线从陈修缘身上离开,转而看向更高处。
“心若有所执,是故有所得,若无所执,得失又从何谈起,无执故无失。”
“虽然你言语上计较得失,但心态上却不曾计较,这一点很好。”
“道究竟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探索,这个答案我无法给你,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这个答案。”
左侧老者听到这话,不由一愣。
随后他再度看向陈修缘,随后哈哈一笑。
“师叔,差一点就被这个小家伙给骗了。”
陈修缘抓了抓自己的脑袋,似懂非懂,不过却也不在意,天宗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老者见状,又在心里摇了摇头,怪不得之前师叔会如此看重眼前的小家伙,有心无心,两者本就有天堑之别。
“以后你就叫清虚,若是有什么问题可以来寻我。”
说完这话,对方的身影缓缓消散在原地,看到这一幕,陈修缘眼角直跳,天宗绝对是来对了。
“恭喜师弟!”
左侧的老者听到此话,笑着摇了摇头,他还是头一次见自己的师叔会跟一个小孩子说这么多的话呢!
听到这个称呼,陈修缘不由一愣。
“师弟??”
第14章 师北冥,夸张的悟性
“恭喜师弟,你是北冥子师叔收下的第三位弟子。”
小院中,老者爽朗一笑,不带半分杂质。
“北冥子”
陈修缘,或者说现在应该叫他清虚了,听到对方的话,他心里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兴。
方才那个离去的人也真的如自己所料,是那位天宗那位老前辈。
“师兄?”
老者笑着开口解释了一句。
“我叫赤松子,现在是天宗的掌门,方才那位离开的是天宗的太上长老,名北冥子,算起来是我的师叔。”
“清虚师弟似乎很奇怪,为什么师叔会收下你,在这里我倒是可以跟你说一说,天宗收徒首看缘分,这里的缘分其一是天缘,换句话来说,就是根骨,其二便是悟性,之后才是机缘。”
“师弟年纪轻轻便对道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其悟性乃上上之姿,师叔动了收徒的心思,我倒是能够理解的。”
听到这话,陈修缘这才有些明白,虽然之前说的那些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并没有多惊艳,但别忘了现在是战国,与那个时代相隔两千多年,那些看似平常的话不知凝聚多少先贤的智慧,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又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当然,这并不是说陈修缘说的那些话又如何了得,有此结果,其实更得益于他小孩子的身份。
若同样的话由赤松子来说,对其他人来讲,就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因为赤松子修行多年,有这些感悟也不足为奇,但彼时的陈修缘还是一个小孩子,一个稚子有此言,在北冥子看来不就是悟性极为出众,堪称是修行的良才美玉。
“那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初入天宗,对于陈修缘来说,是两眼一抹黑的,他的印象中,天宗与世隔绝,只管悟道修行,别的事情极少参与。
如今成为天宗的一名弟子,对于宗内的日常课业还有生活习惯都不了解,故而也有了此问。
对于这个问题,赤松子也没嫌弃,简单交代了一下天宗子弟日常作息,又唤来弟子,让其带着陈修缘熟悉一下天宗。
逛完一圈之后,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晚上,弟子带着他来到住处后,便告辞离去了。
看着自己的住处,陈修缘心里有些感慨,若非自己拜入了北冥子门下,待遇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
得益于北冥子弟子的身份,他分到了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并且赤松子也免去了他日常的课业,毕竟有北冥子在,也用不着陈修缘再去外门听课。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陈修缘便躺下了,透过窗户,他看向天幕,此时群星闪烁,夜幕极美,耳边有小虫低吟,风吹过,让人身心舒爽。
“长青功。”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他随手拿起了床上的一个竹简,上面记载的是天宗入门的功法,适合初学之人,修出来的真气温和,可以用来打基础。
借着房间内略显昏暗的烛火,陈修缘简单地扫了几眼,只不过竹简上的文字,并不是他所熟悉的文字,而是小篆。
这些文字他虽然认识一部分,但有很多,他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认全,故而对于竹简上的功法,他只能摇了摇头。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道理他是懂得,今天在熟悉天宗的过程中,他也将自己的一些安排,在心里暗暗敲定。
首先一个就是文字,他打算用三到五天,来认全这个时代的文字,当然,只是秦小篆,毕竟在天宗内,他能接触到的文字也只有这个。
第二,便是人体的具体穴位,道家天宗的功法,走的是奇经八脉,这些东西是他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知识。
至于耗费多长时间,这个他暂时没有定下来,先了解功法记录的那些穴位,后期若是有机会,再逐步认全。
这两项完成后,便开始尝试修行功法,在这个时代,功法才是根本,在这一点上,陈修缘已经非常明确了。
无论是下山做一些事情,还是寻仙求道,自身的强横才是基础,若是没有足够的战力,一切都是空谈。
至于其他的事情,都已经被他暂时抛诸脑后。
时间一天天划过,天宗里多了一位年轻的小师叔,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陈修缘除了自己的小院,就是北冥子的住处,再有一个就是天宗的藏书楼。
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过上了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当然在这几天的时间中,却让北冥子越发的惊讶。
自己的这位弟子清虚,好似一个无底洞,疯狂地汲取外界的知识,其进度说是一日千里也不为过。
当然,对于这个进度,陈修缘自己也被吓了一跳,像自己吓自己这种事儿,他也是头一次经历。
许是因为时空穿梭,灵魂经过岁月的洗礼,发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变化,无论是记忆力还是感知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近乎妖孽。
如此强大的内核之下,其进度也是可怕的,长青功上的文字,他在北冥子口述一遍后,轻而易举地全部都记了下来。
这种几乎变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让北冥子都来了兴趣。
至于人体穴位和奇经八脉,他甚至只花费了两日便尽数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