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有烛 第29节
回到村子,夭夭将事情告知阿娘,阿娘没有骂她,只是紧紧抱着她:“世道混乱,那些乡绅却如此逼迫,你杀的好。”
“阿娘,我想阿爹了。”夭夭抱着阿娘,以前有阿爹在的时候,她什么也不需要忧心,她是无忧无虑的夭夭。
阿娘流着泪,抱的更紧了:“村子里已经很好了,你去找你阿爹吧。”
“我不去,我守着阿娘。”夭夭道。
“阿娘也想他了,但阿娘走不动了。”阿娘抹着眼泪:“你武功已经有所成,可以去将你阿爹带回来了,莫要让你阿爹,做了孤苦无依的游魂。”
夭夭沉默了,良久,他道:“我会教他们武功,等他们有所成,我再去找阿爹。”
她放不下阿娘,也放不下桃源村,可她也想阿爹回来。
是生是死,总要知晓,要带阿爹回来。
“去练功吧。”
夭夭练功更努力了,开始教导村子里的孩童练武,教导他们要保护村子。
第二日,她又带走了大肥猪,又让他们打造几柄剑,才知为了乡绅的财富,造成了混乱。
夭夭的出现,吓的所有人都不敢争抢了,那些抢夺到的,更是将财物送了回来。
村子里生活已经富足,她并不贪婪,将财富分给了城中百姓,暗中多给了那位乞儿一些。
虽然她的分配,让那些本来抢夺更多的人不满,但却不敢表现出来。
一时间,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在感激夭夭。
县丞的官差,不仅不敢捉拿她,还匆匆避开。
七柄剑打造好了,都是好剑,还给她准备了剑匣,她将牵来的大肥猪赠送给了铁匠们。
她只想公平交易,不想依仗着武力,占他们便宜。
夭夭背着剑匣,回了村子,一个月后会取新的剑。
孩童的天资不如她,练武精进缓慢。
夭夭在桃林闭关了半年,将七星剑诀拆分,每人练一剑。
孩童们修炼容易起来,精进还算快。
眨眼间,夭夭二十六岁了,孩童们有所成。
她看着阿娘满头白发,心中莫名浮现担忧,她怕阿娘老去,如祖母一般,埋进土里。
她想陪着阿娘,但阿娘天天念着阿爹的名字。
此刻她,武功已经很厉害了,七星剑诀大成,可轻易斩出四丈剑芒。
她背着剑匣,在村外连斩三十七剑,硬生生斩出一个深渊来,将桃源村与外界隔绝。
她用锁链连接两边,村里的武人,可以踏着锁链离开。
村里的孩童们已经成长,他们可以去县城娶妻回来。
如今干旱更加可怕,她时常送一些水和食物去城里,救活了不少人,朝廷的官差对她充满了敬畏。
她给那些孩童挑了妻子,也将之前铁匠带入村中。
做完这一切,她将黑球放入木盒,交给阿娘,说将来有洪灾可取出,抛入空中,问清楚了父亲的方向,策马北上。
当年参军的人,都去了北方,北方的草原入侵,乾国已经丢失了十余座城池,被劫掠了不知多少人口和粮食。
远离县城,一路向北,目光所及,毫无生机,干涸的大地,干枯的河床,累累白骨,无声阐述着天灾的可怕。
约莫走了一个月,她终于见到了一家三口,他们正在烤肉。
孩童坐在火堆旁,留着口水。
父母二人看着火堆上的肉,泪流满面,一旁还有小孩儿的破烂衣衫。
夭夭忽然觉得胸口堵的慌,她耳旁响起了阿娘的声音:岁大饥,人相食。
第33章 我叫夭夭,来寻阿爹
夭夭策马而去,她没有去为难那一家三口,也没有帮助。
她的内心很复杂,不知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
若是没有江烛相助,桃源村的人,比起他们强不了多少。
有县城的经历,临走时的阿娘叮嘱,她的善心深藏,没有泛滥。
越往北方,干旱越严重,万里无生机,不见草木。
炙热高温,甚至将枯木引燃。
纵使她武艺高强,也觉得炎热了。
凡人在这种环境下,难以生存。
起初夭夭还能在城池内,看见一些店铺,平民。
可随着深入,只有一座座空城,包括当地的地主乡绅,都逃难去了。
她的马儿受不了高温,热死在了路上。
夭夭水囊早已喝完,好在她的福源深厚,总能寻到一些水,甚至还能匀出来一些,帮助一些灾民。
就这样,她长途跋涉,历时半年,终于抵达了北方边城。
这里的大旱更加严重,城内的士兵,嘴唇干裂,却也只敢用水囊的水,润润喉咙,不敢多饮。
她来到边城入口,从门口向里面望去,里面居然还有不少平民百姓。
“镇北城重地,来者止步。”
两位守门士兵,长枪拦住了前路:“通报姓名,为何来此?”
“乾国清江畔,桃源村李夭夭,我阿爹李二峰参军多年,没了音信,前来寻找。”夭夭递出身份牌。
“清江畔?”两位士兵一震,道:“清江距离镇北辰数千里之遥,又逢大旱,你一介女儿身,如何能到此?”
“我修有武艺,可不是弱女子。”夭夭道。
“你背后背的是什么?”他们看向剑匣。
夭夭将剑匣取下,剑匣打开,露出七柄锋锐迫人的神剑:“这是我的剑,算上手上的,共八剑。”
两位士兵对视一眼,确认身份牌后:“入城后不得乱走,想寻你父亲,可去北城门寻曹中尉。”
“多谢二位大哥。”
夭夭背着剑匣,进入镇北城。
有士兵迅速离开,前去通报,能在此刻来镇北城的江湖武人,一般都有真本事的。
和北方战争持续,乾国不少有爱国之心的江湖武人,都来镇北城了。
夭夭入城,买了一张饼,装满水囊,便去北城门了。
刚到北城门,一位身穿甲胄,头发半白的魁梧汉子,先一步迎了上来:“可是桃源村来的李姑娘?”
“是我,你是曹中尉?不知可有我阿爹李二峰的消息?”夭夭问道。
“姑娘稍等,已经命人去查,稍后就知。”曹中尉道:“先到一旁歇息,饮一杯茶,吃些东西。”
“我就在这等,我有吃有喝。”夭夭取出了饼,拒绝了他的好意。
曹中尉也不生气,道:“不知姑娘武艺如何?”
“尚可。”夭夭道。
“江湖中可有名头?”曹中尉道。
“名头?”夭夭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名头?”
她没混过江湖,不知道什么名头。
“就是江湖威名,比如西北刀王,漠北狂刀,万里一点红这些江湖威名。”曹中尉道。
“我只学过武功,未入过江湖,你说的这些名头都很响亮,听着很厉害。”夭夭道。
能称刀王,狂刀者,想必刀法很强,特别是万里一点红,万里那么远,快有太阳那么高了吧?
闻言,曹中尉有些失望,却也没有怠慢,而是道:“若是姑娘想精进武艺,我可帮忙引荐他们。”
“待寻到了阿爹,我去拜访他们。”夭夭道。
曹中尉点了点头,又问道:“如今清江如何?我出征时,听闻清江曾发生洪灾,不知有没有好些,没想到这北边又来了旱灾。”
“清江大旱,支流都干涸了,清江主脉也干了大半。”夭夭道。
“什么?竟如此严重?”曹中尉面露忧色:“清江以南如何?我家在清江南面。”
“我没去过。”夭夭摇头。
曹中尉正要再问,一位士兵来了,面露难色,欲言又止:“中尉,李二峰他……”
“直言。”曹中尉沉着脸。
夭夭心中不安,神色沉重下来。
“九年前,我们举兵进入草原,李二峰什长随军,跟随王中尉,杀入白狄部,再未归来。”士兵低沉着声音道。
虽然早有预料,但听闻这个消息,夭夭心神还是遭受打击,面色发白。
曹中尉沉重地道:“夭夭姑娘,节哀。”
夭夭无声,良久,她抬起头:“落入白狄会如何?”
“生者为奴,死者枭首,筑京观。”
“什么是京观?”
“姑娘还是莫问了,回去吧,好生过日子。”曹中尉道。
“什么是京观?”夭夭再问。
“这……”曹中尉犹豫了下,叹道:“斩下首级,堆积成山,昭示武力,耀武扬威。”
士兵道:“亦有一丝机会活着,养马放羊,也不是……”
他说到最后,也说不下去了,因为九年前,白狄确实筑了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