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254节

  吴昊想了想说道:“明年我去她家溜达一趟,争取年底或者后年让她来一次。”

  “后年才能来一次?”高丽娟声音都提高了,闹了半天结婚这事还是遥遥无期呗?

  “我过年才二十啊!别着急别着急。”吴昊拍拍妈妈肩膀,电影不看了,转身进屋。

  他要在写几首诗邮寄出去,包括小说也要多写几万字,争取都早点出版。

  不光是为了出名,也为了赚钱,家里那一千亩地,全扣大棚需要三四百万,靠打猎这辈子都赚不来。

  以后农场里养牛羊需要花钱买,养其他动物都需要钱,买完这些牛羊不能扔草场不管吧。

  放养就是喂狼。

  哪怕盖木头牛棚羊圈都需要不少钱,特别是养那些值钱的动物,冬天不能只喂饲料。

  需要扣大棚种草,这些草都需要花钱买。

  动物有地方住了,得雇人养,这些人同样需要房子,平时要看着有没有狼群来霍霍牲口。

  他现在没有快速赚钱的办法,写诗既出名又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哪怕只能赚到扣大棚的钱也行啊。

  特别是财富值的积累是靠种植养殖赶山获得,赶山捡块金子都算财富值,但做别的生意赚钱是不算的。

  所以他必须扣大棚卖菜攒钱买动物,把养殖搞起来,然后靠这些地和家畜还饥荒。

  一周的时间,他除了喂动物去大棚,剩下就是写小说,期间开车出去一次拉回家一车竹筐。

  上次卖菜的竹筐和车都被大司机留下了,这次卖的菜多,不只要用筐装。

  今天他拉着吴猛去乡里买米糠和麦麸子喂家畜,回来时去林场借一辆大解放。

  到卖店拿六把枪和两颗手榴弹,回到家正好天黑。

  第二天清晨开始摘菜称重装车,菜太多,需要用两辆车拉。

  主要是怕蔬菜都装一辆车里压坏了。

  用塑料布把车厢包双层,车厢两边还用借的旧棉被保暖,上面也压的棉被。

  最抗冻的豆角摆放在四周,然后是茄子黄瓜,中间是香菜韭菜之类的。

  吴猛还是负责扒拉算盘,最后计算重量是,蔬菜和瓜加起来一共一万一千五百斤。

  吴昊从屋里把军大衣拿出来分给哥几个让他们上车,这一路有两千多里地。

  他们需要带着干粮轮流开车,人歇车不停,去掉加油拉屎尿尿,剩下时间都在车上度过。

  就算车上有暖风,跑长途依然很遭罪,冬天需要一天半才能到哈市。

  吴卫国拉住要上车的儿子说:“你们七个带枪去,路上应该没啥事,我就怕你进笆篱子回不来。”

  吴昊拍拍他爹的肩膀:“爷们!唠点好听滴!”

  吴卫国一脸不高兴的说:“就一个儿子,我惦记啊,当初你妈如果听我滴。”

  “把你腿打折了,现在不仅孙子抱上了,你还进去了,我还挺乐。”

  前半句还能听,后半句就没法忍了。

  “你话挺密呀!”吴昊用力拍下他爹的肩膀才上车往南开,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知道卖菜不会出啥事也会惦记。

  老吴就是有话不好好说。

第266章 卖菜

  两辆卡车出屯子往南到乡里大院停下,吴昊进里面借电话打给小杨告诉他明天就到。

  通知完回来开车上公路直奔哈市,平时在家可以十点睡觉,开车容易犯困。

  天黑的时候他挺不住了,让吴猛和吴夏换着开,他到后面盖上军大衣睡觉。

  后面那辆大解放上四个人同样轮流开车,自从卡车到家,兄弟们一直在练车,如今在公路上开是没问题的。

  吴昊睡醒了看看表,早上四点,前方公路上除了车灯的亮光,四周还是漆黑一片。

  看见吴猛开车打哈气,让他停车,叫大伙下来方便一下顺便松松腿。

  正好和哥几个说一下蔬菜卖十块钱一斤的事,让他们到时候别太吃惊。

  哥们六个都懵了,吴猛挠挠头不可置信的问:“二哥,咱们这是去卖菜吗?”

  吴刚苦笑道:“好像是去收金子,十块钱能好卖吗?”

  “我心里有数。”吴昊简单解释几句,让他们放心卖就行,一起蹓跶几分钟回到车上吃点干粮。

  让吴猛二人睡觉,接下来的路都由他开车,这一路上什么事都没发生。

  早上路过一个县城停车把油加满继续赶路,上午十点钟的时候下公路进入市区。

  八四年的省会城市,郊区全是平房,大部分是土坯房和少量老旧砖瓦房。

  慢慢进入市里能看见三四层的小楼房,如今自行车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对于大城市来说就挺常见了。

  路上行人穿着同样是军大衣,大棉袄的颜色就要比小乡镇多种多样了。

  目前最流行的还是的确良外衣,蓝色的最多,还有一种衣服就是四个兜绿色军装。

  能穿这样衣服的人,不是讲究人就是身份不一般。

  进入市里不止楼房多了,也有很多厂子盖起小楼和砖墙大院,路上马车,四轮车,卡车挺常见。

  偶尔还有212吉普车迎面而来,豪车桑塔纳也有几辆。

  哥几个和乡巴佬进城没啥区别,眼睛有点不够用了,大城市各方面都比小乡镇强的多。

  最多的是啥?人!省会城市不缺人。

  哪怕是冬天,市区中心繁华地段依然人头攒动,有很多抱孩子的人在小商小贩那里挑选东西。

  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穿绿色军装,梳着大辫子,三五成群溜达逛街的大姑娘。

  大姑娘数量多了,还巧笑嫣然,这就吸引人了,老爷们逛街就是看她们。

  男人么,在哪个年代都一样。

  这年代就是偷偷打量,不敢盯着瞅。

  吴昊和哥几个的心态正好相反,他见过哈市的繁华,现在感觉反差挺大的。

  特别是那些路过的大姑娘,看他一眼还脸红捂着嘴偷笑,走远了还会回头再看两眼。

  和三十年后那些女人差距太大了。

  如今可全是大姑娘啊!

  见到这些素颜,靓丽,清纯的城里姑娘,抛去龌龊想法,给人第一感觉是什么?

  舒服!

  看着都养眼,后世不管那娘们多好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纯,别扭!

  吴昊仿佛看见一片“净土”,眼前这些“猎物”,凭他的颜值,如果再亮出文化人的身份。

  在这年代,特别是长的好看的文化人,比汽车和钱有用!只要他想,看中哪个姑娘都有八成几率可以结婚。

  坏处就是看中两个肯定不好使,现在这些姑娘有自己的坚持,不是钱可以打动的。

  吴猛长的不错,街边人流密集,卡车走的也慢,看见路边有小姑娘冲他笑了。

  他红着脸挠挠头嘀咕:“长的挺好看,但我还是想找个农村的。”

  “农村的好。”吴昊空出来右手拍拍吴猛的肩膀,他还是希望吴猛能娶以前的老婆。

  那姑娘各方面都不拔尖,但是各方面都挺好,心地善良,人品自然没得说。

  老婆如果不同意,吴猛不可能帮他种几十年地,以后兄弟和那姑娘相亲,他是坚决拥护支持俩人结婚的。

  目光从大姑娘身上移开,安心开车到市里最繁华地段,这里离供销社不远,他把车停在g营饭店对面。

  现在的人,个头都不高,他们哥七个都一米八以上,长的还都不错,一起下车吸引不少人注意。

  有些大胆的小姑娘盯着这边还有点愣神,聚集在一起的还偷偷议论,不时发出“咯咯”笑声。

  结婚五个了,剩下一个想找农村的,另一个有目标了,七个人都知道来哈市的目的。

  扫了姑娘们几眼就开始掀开棉被,打开车厢和塑料布检查蔬菜。

  外层豆角上带一层霜,里面蔬菜上全是水,天气这么冷很快就会结冰,菜必须马上卖。

  卡车不吸引市里人注意力,刚才有棉被挡着也看不清,现在绿油油的蔬菜露出来了。

  整整两大车,来回溜达的人群马上围过来观看,很多人开始议论纷纷。

  一个大叔率先问道:“兄弟,这菜是你自己家种的吗?”

  吴昊点头:“对,家里扣十二亩地大棚,现在刚卖第二批蔬菜。”

  大哥挺懂行的,有些吃惊的说:“扣十二亩地大棚,你是真敢投钱啊!”

  吴昊笑道:“干啥不得要本钱。”

  “奶奶我想吃西瓜。”六七岁小丫头咬着手指盯着车上的黑皮大西瓜。

  老太太摸摸孙女的头,一脸慈祥的样子,看的出来她喜欢孙女不是装的,也不重男轻女。

  她看向车厢里的西瓜问:“多少钱一斤?”

  吴昊指着车厢里的菜回答:“我嫌麻烦,所有菜和瓜都卖十块钱。”

  这年头舍得买菜未必舍得买水果,都一个价才好往出卖。

  “十块。”老太太刚点头,又惊道:“啥?”她跺一下右脚喊道:“你咋不去,抢!”

  哥六个听见蔬菜真卖十块钱,心都不由颤抖一下子,他们也接受不了这个价。

  附近的人眼睛都瞪大了,更接受不了这个价,有些对七人有好感的大姑娘。

  嗯!目前和小豆包很像,慢慢转头,把眼睛斜楞过来了。

  吴昊见老太太要急眼,一摆手笑道:“大娘!咱可好好唠嗑奥!”

  指着车上的菜说:“十块钱明码标价,说抢,可不好使!”

  老太太气的一拍大腿:“今年最贵的西红柿才一毛二一斤,你卖十块钱,这不是,抢是啥呀?”

  吴昊没生气,看向围着的众人高声说道:“咱们哈市往少了说也有961万人,就算每人买一斤,这一万斤菜,还有960万人买不到。”

首节 上一节 254/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