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330节

  “你忙你的。”于老七摆摆手招呼村民一起去开四轮车。

  张排长他们是来帮忙的,哥几个把卡车让出来,纷纷下车去开农机。

  吴昊先开卡车回家,挖掘机和推土机太贵,需要放在车库里。

  去年盖的车库太少,四轮车只能放在外面了,等以后会在农场那边弄个停车场。

  他买的农机都是自己出钱,除了四轮子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自己用。

  分红的时候单独占九成,四轮车就给村民免费用了。

  小孩对挖掘机没有抵抗力,抢不到的就去玩四轮车。

  小豆包虽然眼睛都不够用了,也有心去玩车,又强忍着,昂着头走路。

  拍下胸脯跟几个长工显摆道:“都是本地主的。”

  后面几个孩子都不反驳,确实都是人家的。

  吴昊不管孩子们玩车,嘱咐别刮花了就行,把东西都卸完接着拉菜。

  四月二十七号把好菜都送光,与此同时他的钱都到位。

  上面直接扣下贷款利息加上缴税一共七百万,剩下的分别存在乡,县和哈市。

  家里还有不少歪瓜裂枣的菜没有卖出去,现在乡里涨价到一块三,哈市价格一块六毛五。

  七月份才能吃到新鲜菜呢,家里还能卖一个多月,他准备再往哈市送一批。

  还可以直接去京城。

  二十八号早上去乡里借几个会计回来计算分红,他和吴猛加上村里的会计帮着一起拢账。

  之前一直有统计,今天忙到晚上全部搞定,送会计回去在乡里下馆子,又给每人十块钱感谢。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领家人出门等不到两分钟,南边路上来了两辆212吉普车。

  新修的公路直通他家,吉普车停在西大门,前车下来四个人,乡里郭建军,镇里二领导,县里许军和陪同的人。

  后车下来四个男记者,两个是黑省的,还有两个是从京城来的,其中一个上次来过。

  互相介绍完,所有人进屋,许军帮过他的忙,也算比较熟悉。

  还是最大的领导,坐下后先开口,颇为感慨的说:“没想到在我管辖的地方能出个万元村。”

  吴昊摆手提醒道:“是万元屯,想成万元村,还要再等两年。”

  报纸可以形容是村子,严格来说,他们屯子就是个生产队,要加上姥姥家附近的屯子。

  包括邓六子家那个屯才能算一个村。

  今天村子里多了不少万元户,剩下的人自然眼馋,这回都敢跟着干了。

  他在跟大舅高强研究合同的时候就想到这里,高强跟村民商量完都同意全村入股。

  以他现在做的事和人脉,大舅完全可以往上走几步,按照高强的想法。

  这次扣大棚赚了将近三万块,就算给个乡长当,一年才赚几百块钱,不去扯那几把蛋。

  吴昊也同意这想法,当个村支书,弄个市劳模就行,大舅的能力最多当个县领导。

  他根本就不需要,还不如让大舅在家培养孙子成才了。

  现在没到吃饭时间,家里已经开始准备了,四个记者想去村里溜达。

  吴昊知道如今的记者,特别是京城的,不会胡乱报导,必须走访了解情况。

  他就不跟着了,好像防备意外似的,让于老七陪着去就行。

  四个记者应该心里有数,更不敢胡编乱造扯犊子。

  后世媒体,如果不给点好处就不好说了。

  特别是那些能通过媒体发言的砖家。

  专门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权有势缺德的人身上找优点。

  这种人很恶心,也越来越多。

  他们也是舔狗,舔狗未必都是男的,也不是只能舔女人。

  这种舔病也好治,可惜他真治不了,因为发展方向不对。

  晚上领客人去桑拿房,发现里面太小了,今年就在农场和这边都整两个大澡堂子。

  如果有南方的朋友来,就给他们抛抛光打打蜡,省的他们总说天天洗澡非常干净。

  关键是嘴还特别硬,等进澡堂子里泡澡蒸完桑拿,用澡巾一搓就是好几条蚯蚓(泥)。

  用东北话来说,浑身全是皴(cun)。

  吴昊三天不洗澡,只要出汗身上就埋汰,搓完澡,把许军他们安排在平房里住,早上起来在门口摆几张长桌。

  他和许军坐在中间,两边是记者准备记录,还有两个记者拿着相机拍照。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观察相机的,有些看着侧面那张桌子旁边的两个麻袋,讨论会分多少钱。

  吴昊站起来压压手,等大伙安静了说道:“我买的四轮车给屯子里随便用。”

  “但是种子,房子,肥料,贷款,建大棚的成本等各种费用要扣除。”

  “你们分红的钱一分不用往出拿了,今年只干活等着再分红就行。”

  村民不管他算账的事,就连队长于占峰都没来,他儿子是会计不得不来。

  大伙信得过,但是有些话必须说清楚。

  听见不用往出拿钱,村民都挺高兴,也私下里打听过,大概能分一万多,钱没到手呢,都有些不敢相信。

  吴卫国没坐前面显摆,但是不妨碍他跟着闺女在旁边来回走,俩人都昂头背手。

  多少有些嚣张的意思。

  小豆包是把自己当地主了,现在家里给长工开支,就算年纪小不能坐前面。

  那也带入角色了。

  吴卫国有嚣张的资本,算屯子里一共有一千五百座大棚,家里今年占屯子里九成股份。

  总收入两千三百多万,去掉扣税之类的还剩一千六百多万,小犊子在北面花了将近一半。

  买回来的东西也是家底,如今包子才几分钱一个,就算把脑袋摘下来。

  用铁锨往脖子里灌包子,几辈子也吃不完这么多钱。

  不和城里那些非常有钱的比,他家在全国农村绝对是头子。

  全国啊!

  他当然要嚣张一下子,昂头就在村民旁边转悠。

  吴昊等村民议论会才看向另一张桌的哥几个说道:“从最少的开始分。”

  哥们五个负责数钱,一人数完交给下一个查一遍免得弄错了。

  吴猛拿着本子高声喊道:“张二婶。”

  “这呢!”一个中年妇女站起来,她双手搅在一起显得很紧张。

  因为有县领导,还有京城记者拍照,对于能拿到多少钱,又忐忑又激动。

  旁边有个十四岁的小丫头,正是她女儿,和妈妈表现的差不多。

  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不是三嫂,还有两户比她家差。

  吴猛先提醒道:“你家只有人和地入股,你闺女也挺能干活,算一个人。”

  见张二婶点头,他看向大哥高声说道:“给点一万一千一。”

  吴刚对分红钱数有大概了解,一点没有失态,马上从麻袋里往出拿钱开始数。

  张二婶激动的忍不住惊声又问一遍:“啥?”

  “啥,啥?”吴卫国接话,非常豪横的说道:“我家说让你们都能买起四轮子,说到就做到,现在不缺四轮子了。”

  “你家拿到这一万多块钱随便花。”

  哪成想张二婶“哇”一下就哭了,浑身都在颤抖,泪眼朦胧的看眼吴昊。

  然后拉着闺女走到吴卫国身边跪下就磕三个响头,嘴里喊着:“老吴大哥啊……”

  吴昊比她小一辈,给吴卫国磕头就没问题了。

  但是她的腔调跟哭丧一样,把吴卫国吓一跳,往后躲完又急忙伸手去扶。

  不满的问:“给你钱,你咋还要把我送走呢?”

  “我是激动啊!”张二婶没起来,拉着闺女哭泣道:“她爹在她出生两年就走了。”

  “我赚不了强劳力公分,只能用苞米糊糊把她拉扯大,上你家干活之前,我一年都赚不来几十块钱。”

  “这孩子跟我吃太多苦了,都买不起一件衣服,要捡村里孩子的衣服穿啊,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你就让我给你磕几个头吧。”

  她还要磕头,吴卫国可不干了,急忙叫人帮忙把她拉起来。

  有些困难户跟着抹眼泪,村里人想到过去的不容易,脸上都露出一些悲戚的表情。

  记者马上对吴卫国和跪着的张二婶记录拍照,这个事真可以报导一下。

  张二婶哭了半晌才去领钱,抱着那厚厚两叠钱有些不会走路了,没去吴昊家干活之前。

  家里都拿不出来一张大团结,现在怀里有一千多张,还可以随便花,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吴昊让人扶她回去,吴猛接着喊:“三嫂家一万三千五。”

  土地数量不同,分的钱也不同。

  三嫂比二婶强一些,摸着眼泪接过钱,看向吴昊抽泣道:“我也不会说话,不知道该咋感谢你。”

  吴昊笑着摆摆手说道:“别舍不得花钱就行,该买的就买。”

  他老爷们站在一旁重重点头:“盖房子,买家电,买新衣服。”

  吴昊笑道:“放心花,明年还有分红呢,过几天建农场还会来工人,让他们帮你们盖房子,但是钱得你们自己出啊。”

  “那肯定的。”三嫂马上点头,又感谢一番才回到人群中。

  吴猛继续喊人领钱,大部分都是一万四左右,分两万多的是两三个儿子没结婚,钱都在一家。

首节 上一节 330/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