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电影抽取技能

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236节

  即便在好莱坞一线明星中,能与他匹敌的也寥寥无几。

  这次庆功宴规模空前,各大影业的高层几乎全员出动,都希望能与这位票房灵药保持良好关系,为未来合作铺路。

  特别是索尼,他们深知杜笙的价值,董事长施靳格亲自到场,生怕被其他公司挖走。

  施靳格端起香槟杯,轻轻碰了一下杜笙的杯子:

  “杜,当初决定与你合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杜笙微笑着回应:

  “施靳格,我也非常感谢你这几年的支持。”

  施靳格接着说:

  “杜,相信我,你现在就是我和索尼最重要的伙伴。

  不管别人开出什么条件,我们都能做到更好!”

  杜笙哈哈一笑:

  “当然,我们的合作一直很愉快,我对索尼也想当满意。”

  施靳格突然问道:

  “杜,听说你明年要参加京城奥运会开幕式?

  正好我也要去华夏,到时一起?”

  这种世界级的大事件,连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国际名人也会出席。

  而对于杜笙来说,作为黄种人中的超级巨星,同时还是奥运会策划团队的一员,受到组委会特别邀请担任演唱嘉宾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无论是霓虹国还是泡菜国,提到知名度最高的明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笙。

  他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标志栍人物,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没有他的京城奥运会开幕式就不完整。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华人靠一拳一脚打出来了,以后知名度估计不逊于莱昂纳多。

  这个时候不表露善意,还等何时?

  ………

  洛杉矶,奇迹影业总部。

  哈德斯坐在会议室里,等了好一会儿,终于看到人走进来。

  他立刻开口:

  “《飓风营救》首映大爆,系列口碑炸裂,评论界对杜笙的表演一致好评。

  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行动了?”

  阿曼达点点头,语气冷静但透着认真:

  “评论圈那边你比较熟,尤其是那些对杜笙印象不错的影评人,继续由你负责维系关系。

  至于学院评委那边,我来搞定。”

  奥斯卡演员类奖项的评委总共有一千多人,按照往年经验,只要能在提名阶段拿到大约200张票,基本就能稳进名单。

  她接着问:

  “我之前圈出来的那几位关键评委,你这边谈得怎么样?”

  哈德斯答道:

  “都点头了,明确表示会支持杜笙。

  而且他们愿意动用一些资源帮忙造势。”

  阿曼达微微颔首,又补充一句:

  “该做的动作一个不能少,不能掉链子。”

  ………

第785章 浑水摸鱼!

  哈德斯知道阿曼达和三星千金已经联手,还专门请了专业公关团队运作这事,

  他沉吟一下,说道:

  “CAA那边也把资源交过来了,

  到时候拉片会的时候,查德·洛维特本人会出席,亲自为杜笙站台拉票。”

  阿曼达却觉得这还不够:

  “在投票的关键阶段,最好能配合点新闻热点。

  很多评委根本不会去看电影,只会凭印象投票,

  谁最近热度高、名字熟,他们就投谁。”

  哈德斯笑了笑:

  “这点杜笙早有准备。”

  阿曼达继续分析:

  “另外,知名人物的背书也很重要,他们的推荐往往能影响一大批中间派。”

  哈德斯点头:

  “这些事我们正在安排。”

  阿曼达提醒了一句:

  “别忘了,还有对手那边的抹黑问题。

  这几年笙哥一路顺风顺水,但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巴不得看他跌落神坛。”

  两人随后又讨论了一番应对策略。

  自从哈维·韦恩斯坦这种“花钱买奖”的高手入场后,奥斯卡季的竞争早已不是只拼影片质量,

  背后的资金战、舆论战甚至黑料大战都成了标配。

  前年“全城封杀某男星”的事件,就是业内经典案例之一。

  哈德斯离开后,阿曼达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一个电话:

  “艾莎,可以开始了。”

  艾莎公关公司是好莱坞圈内鼎鼎有名的幕后推手公司,专攻娱乐行业的形象管理与奖项公关,

  尤其擅长操作奥斯卡这类大奖的宣传战役。

  创始人艾莎·贝拉是阿曼达大学时期的死党,两人私交极好,合作也默契十足。

  接到电话后,艾莎立马叫来助理:

  “所有人马上进入状态,提前准备好的邮件全部发出去!”

  几个小时之内,大量演员工会成员、影评人协会成员以及各大前哨奖评委的邮箱里,陆续收到了一封内容详实、措辞精准的电子邮件。

  而这,只是第一步。

  随后,这些人又陆续收到一份更加详细的实体资料包——

  里面不仅有《飓风营救》的剧情解析、杜笙的演技亮点汇总,还附上了全球媒体对他的高度评价,以及北美观众的真实反馈。

  随着时间临近,冲奥战役开始拉开帷幕。

  还好《飓风营救》票房与口碑数据够亮眼,已经踩着《我是传奇》登上北美周票房榜亚军之位。

  接下来只要《魔法奇缘》稍微拉胯一点,后续又没有大爆片出来,坐上周榜冠军也不是不可能。

  ………

  比弗利山庄,希尔顿酒店大堂。

  《世纪日报》的记者科里奥坐在休息区,手里拿着报纸装模作样地翻着,其实眼神一直盯着门口。

  旋转门“唰”地一声打开,一个胖胖的身影走了进来。

  科里奥低声嘀咕:

  “注意,目标出现了。”

  不远处,另一个记者里格斯拎起背包,起身朝电梯口走去。

  他和几个路人一起进了电梯,刚好跟哈维同乘。

  纳迪也跟着进去了,几人默契地没说话。

  电梯缓缓上升,叮的一声停下,哈维走出电梯。

  里格斯紧随其后,但一出电梯就拐了个弯,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面小巧的反光镜,悄悄观察哈维的动向。

  别看他们是记者,干这活儿可比特工还专业。

  等哈维进了房间,里格斯才转身回到走廊,找到楼层的房间分布图,确认了哈维常住的房号,然后迅速下楼汇报。

  房间里,哈维一个人坐着看电视,正好播到《飓风营救》北美首映式的画面。

  杜笙穿着一身硬朗的皮衣机车装,骑着摩托直接冲上红毯,全场哄动,闪光灯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啧,这家伙还挺会玩。”

  哈维一边嚼着薯片一边评价:

  “真他娘是个怪才。”

  可惜啊,这小子最近跟他不对付,还顺带让公司血亏了一笔。

  因为李尔·韦恩那档子事,《飓风季节》推迟了差不多半个月才拍完。

  每拖一天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正看着电视,敲门声响了。

首节 上一节 1236/1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还不起房贷,只能去卖房了

下一篇:我没想做演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