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150节
公孙大娘本想来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东出潼关无故人”,又担心薛外孙会错意,便打消了抄诗的念头。
一切准备就绪,薛崇简翻身上马,率领一百位随从,一路向东而去。
十里亭,几个小黄门将里面的酒菜收拾一下,打算跟着高力士回宫复命。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传来了喧哗声:
“什么人?”
“光天化日,你们这群黑衣人想要作甚?”
“我乃是陛下亲封的倭国巡查使,再敢上前,一律杀无赦!”
“……”
听到动静,李成义、公孙大娘、李白三人全都扭脸看向高力士,薛崇简的几个孩子更是怒目而视。
高力士有些茫然:
“奴婢没安排任何人啊,你们别这么看我,我真不知情!”
李成义翻身上马,刚要打马向前看看怎么回事,李白就窜到了马背上,坐在李成义前方,掏出了怀中的不锈钢令牌:
“不管是谁,今日他都活不成了!”
混元宫两位人间行走都在,居然还能发生这种事,只能说,有些人该死一死了!
看到令牌,李成义顿时精神抖擞,挥起马鞭猛地抽到马屁股上,坐下的宝马顿时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
赶到十里亭前方时,两人看到薛崇简正率兵跟一群黑衣人交手,为首那个黑衣人面巾已经被撕下,正是前万骑统领王毛仲。
看到这家伙,李白高呼一声:
“王毛仲,欲死乎?”
李成义这次不逞能了,安安心心当司机,操控着坐骑向前冲,坐等天降神雷的大场面。
王毛仲见到李白,同样也是一肚子气,上次在一元观门口,他差点得手,结果被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拦住去路。
没想到今天又见到这小子了,他立马挥刀向李白冲去。
结果还没冲到李白面前,一道神雷就从天而降,直直劈在王毛仲身上,这位原本在历史上开府建衙的宠臣,就这么灰飞烟灭、提前下线了。
王毛仲死后,那些黑衣人居然还不住手,李白顿时又降下好几道神雷,这下把双方人马吓得够呛,不管黑衣人还是薛崇简的随从,全都瘫在地上不住磕头。
李成义看着这一幕,心里直呼过瘾,同时对李白和公孙大娘,也更加恭敬了。
别的和尚道士都是骗钱,这两位可是有真本事的。
他冲薛崇简的人马吩咐道:
“这些黑衣人意欲刺杀本王,将他们全都绑了,本王要亲自审问!”
这位王爷很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吃瓜看戏,什么时候该站出来收拾残局。
比如现在,要是一元观的道长审问王毛仲的人,法理上多少有些不合规,但要是皇帝的亲哥站出来当受害者,那整个大唐,就没人能保得住王毛仲的家人了。
果然,李成义下令后,薛崇简的随从们一拥而上,将那群黑衣人捆了个结实。
一个小黄门拿起随身带的弓,向天上射了一支响箭,很快,城东巡视的万骑人马就冲了过来。
为首的人见到高力士,赶紧翻身下马行礼:
“末将陈玄礼,敢问何事召唤我等?”
高力士指了指远处端坐马上的李成义说道:
“有人欲刺杀申王,你们将刺客押回去严加审讯,一定要给申王一个交代。”
“末将遵命!”
听到陈玄礼这个名字,公孙大娘惊讶的看了过去。
这不是马嵬坡兵变的主谋吗?失敬失敬!
万骑的人将所有黑衣人带了回去,薛崇简骑马返回,跟家人二次告别,然后率领一众随从继续前行。
有了这次神雷庇护,相信大唐境内的官员,再不敢对薛崇简生出什么歹毒心思了。
回到宫中,高力士又通知了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申王遇刺案。
李隆基听说此事,当场罢免朝会,出宫前往道政坊申王府慰问兄长……当然,这是名义上的,其实这位皇帝刚到道政坊,就拐进一元观,在太平公主面前赌咒发誓,表示对此事不知情。
公孙大娘给拍立得充上电,背着手说道:
“媚娘姐姐对薛外孙寄予厚望,一直盼望他能重振薛氏门楣,仙长也打算下次我们聚会时,一起为薛外孙祈福,减轻他前路的阻碍,帮大唐开疆拓土……”
李隆基顿时心领神会:
“一切从严处置,王毛仲虽然死了,但他的同党肯定还在,我一定严查!”
在公孙大娘面前,他连朕都不敢自称了,只是不断的套近乎,姨奶姨奶的叫个不停。
混元宫内,周易翻看黑色记事本时,发现自己的功德居然被扣掉了好几钱。
昨天霍去病雷劈赵信,获得四钱功德,减掉引雷的一钱功德,净增三钱,总量是十一两七钱。
但现在,居然滑落到十一两三钱,整整掉了四钱。
周易一脸疑惑:
“这是哪个人间行走在效仿富兰克林研究雷电吗?”
他继续往下看,当备注出来时,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李白召唤神雷劈死高句丽人王毛仲,功德+2(含异族翻倍功德)】
加了两钱功德还掉了四功德,这说明李白一共召唤了六道神雷?
乖乖嘞,王者上你有青莲剑歌的大招就不说了,杀个王毛仲居然也费这么大劲儿,这是自创了个青莲雷阵吗?
其他人召唤神雷都给自己赚了功德,就大徒弟这边是赔的……诗仙果然只适合喝酒写诗啊!
下次来了,得给他多布置一些画符的作业,把损失的四钱功德找补回来。
正吐槽时,武媚娘穿着一双红底高跟鞋走进了周易的房间:
“仙长,此鞋适合妾身吗?”
周易打量一番,点头说道:
“不错,显得你的腿更长了,非常完美,不过最好别在混元宫穿,高跟鞋走路的嗒嗒声,会扰到神仙们的。”
武媚娘赶紧表态:
“妾身就是试一下让您看看,平时不会穿的。”
她转了个身返回自己房间,脱掉高跟鞋,小心收到鞋盒子中,自言自语道:
“这么漂亮的鞋子,平时才舍不得穿呢,等陪您出国时再穿……网上说,这种一起出行的方式叫度蜜月,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第172章 辛庆忌:我想给辛弃疾写封信!
西汉元帝世界,陈汤甘延寿一行人经过几天跋涉,总算赶到了酒泉郡治所福禄县,见到了一大早就等在城门口的酒泉太守辛庆忌。
“二位千里奔袭,斩杀郅支单于,扬我大汉国威,请受在下一拜!”
见到陈汤和甘延寿,辛庆忌主动行礼,由衷佩服这两位的胆识和功绩。
辛庆忌的父亲辛武贤坐镇西北时,就喜欢武力镇压异族,从那时起,对异族强硬就成了辛氏一族的标签,一直延续到敌后长大的辛弃疾身上。
相反,跟辛庆忌齐名的赵充国,虽然号称四朝元老、西汉名将,但在对异族的态度上却秉承怀柔政策。
宣帝时期,辛武贤为酒泉太守,羌族作乱,赵充国率军平叛。
辛武贤主张对羌族强硬,掠其牛羊,夺其妇孺,令羌族胆寒,不敢与大汉对抗。
但赵充国却主张怀柔,还上书希望解散耗费粮草巨甚的大汉骑兵,号召军民屯田耕种,并把收获的粮食分出一些送给羌族,用这种方式感化西羌诸部。
辛武贤闻之上书怒骂,还将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在酒席上妄议宫闱秘密的事捅了出来,赵卯自杀谢罪,两家因此结怨。
不久后赵家杀了辛家的人,辛庆忌的儿子也杀了赵家的人,双方成了世仇。
从后世的角度来说,赵充国的怀柔感化政策只会助长异族的嚣张气焰,尤其是屯田种粮送给羌族感化对方,这完全就是扯淡。
现在,见到跟辛氏同一政治主张的陈汤甘延寿,辛庆忌非常开心,表示已经置办了酒席,希望跟二位把酒言欢。
一行人进入福禄县的城门,辛庆忌还特意绕路让两人参观了金泉。
看着汩汩冒水的金泉,甘延寿感慨道:
“司马迁在《史记》说冠军侯霍去病贵不省士,不体恤下官士卒,此话颇为荒谬,若霍去病真的如此,世上便无酒泉之名了。”
酒泉这个名字,源自河西之战大胜后,汉武帝赐下御酒犒赏霍去病。
但霍去病并没有独饮,而是以全军将士皆用命为由,将御酒倒入金泉中,和将士们取泉水共饮,因而有了酒泉之名。
假如霍去病真的像司马迁说的那样,那他绝不会做出倾御酒入金泉的举动,酒泉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也根本无从谈起。
辛庆忌说道:
“本官每日都会来此,舀一杯水喝下去,追思冠军侯之风采,若有一天,我能取得冠军侯百之一二的功绩,也会含笑九泉,不枉此生!”
陈汤一听,从坐骑的褡裢中掏出一个月饼盒,翻开盒子,摸出一张照片对着辛庆忌展示起来:
“辛太守觉得此人如何?”
辛庆忌疑惑道:
“这是何物?为何此人竟然有栩栩如生之感?”
“这叫照片,待会儿再给你解释原理,你先即兴点评一下此人的相貌如何。”
辛庆忌左看右看,赞叹道:
“相貌俊朗,英气逼人,眉宇间还带着不可言说的贵气……敢问子公将军,此人是谁?”
陈汤咧嘴一笑:
“你刚不是还念叨人家的名字吗?”
辛庆忌正在抚须,听闻这话,当场扽(dèn)断好几根胡子:
“这是封狼居胥的……骠骑将军冠军侯?”
看到陈汤点头,辛庆忌当即对着照片俯身下拜:
上一篇:灾变猎人:我有一个经验值系统
下一篇: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