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82节
周易掏出罗盘说道:
“带我去看看吧。”
说完他拿着罗盘开始测试附近的气场,村子的布局太杂,风水很乱,还没挪脚步,就测出附近好几处异常。
这些异常,一般都是阴邪之气形成的前兆,暂时没啥影响,但一两年后,或许就会形成最初级的邪祟,能够带来厄运,影响身体健康。
杜春义一边走一边说着要拆迁的事:
“顺利的话,明年就没有三里庄村了,只有三里庄社区,县里准备把这里全拆了修建成商场,再把人民医院搬过来,以后看病就方便了。”
现在的人民医院比较逼仄,院子也很小,只有几十个停车位,连医护人员的车都停不下,经常为停车发生矛盾。
要是挪出来的,县城中心街的拥堵能改善很多。
几人一边走一边闲聊,周易一路上发现不少异常,只是没见到阴灵和邪气,石仙姑的魂魄更是没一丝痕迹。
咒语的反噬是很强大的,再加上周易当时请了王灵官护体,石仙姑大概率已经魂飞魄散,不可能任由她留在三里庄作威作福的。
来到石仙姑家的胡同口,周易注意到占据了半个路口的土地庙:
“这庙咋盖在路上了?”
杜春义说道:
“村里的土地庙太破旧,石仙姑个人出钱新修了一座,占据了公共道路,说她几次,但一直没改。”
另一个跟过来的村民说道:
“上次失火,就是这座庙挡住了消防车,要是能进去,石仙姑家还烧不成废墟呢。”
周易听得直摇头,占用公共用地,看似占了街坊邻居的便宜,其实也挡了自己的求生之路……佛门说一啄一饮皆是定数,这话确实不假。
他刚要走进胡同里,低头才发现,罗盘的指针直直对准土地庙,挪动位置后,指针也跟着挪动,但目标却始终不变,就是土地庙。
我日,这里有脏东西?
周易看着杜春义问道:
“你们谁有这土地庙的钥匙?”
杜春义看向那个村民,又打开三里庄村委会的工作群问了问,然后说道:
“这座庙平时由石仙姑管着,每逢初一十五她会带人进来烧香,钥匙一直是她拿着,现在恐怕找不到了。”
周易隔着门用罗盘又试了试,掏出一张镇邪符贴在了门上。
刚要让杜春义喊个开锁师傅过来,门上的符篆就腾的一下燃烧起来,把杜春义和跟来的村民吓了一跳。
看来石仙姑在土地庙里有布局啊……周易不慌不忙的从布包里摸出金钱剑,斜着往门缝里一卡,庙门晃动一下,随即变得安静下来,罗盘的指针也恢复了正常。
周易说道:
“村长,喊个开锁师傅来吧,把这道锁打开,这庙里有脏东西。”
他摸了一下金钱剑,微微烫手,说明里面的脏东西有点道行,至少比楠楠身上附的泰国邪祟强一截。
有一说一,大冬天用这玩意儿取暖还真的可以,爷爷那个靠邪祟取暖的朋友真是个人才!
村里有好几位开锁师傅,但一听要开石仙姑修建的小庙,他们立马打了退堂鼓,这两天风言风语的,没人愿意跟一个死人牵扯到一起。
周易笑着说道:
“你们村儿的人还挺谨慎呢,这样吧,给我个斧头,我把这门拆了。”
石仙姑已经死了,侵占道路的小庙最好也改成原样,甚至可以拆掉,脏东西的信号这么强,没必要留着了。
杜春义打开附近的消防柜,从里面拎出一把消防斧:
“周道长,这大晚上的,要不明天搞算了。”
周易把消防斧接到手中,浑身的气血开始上涌:
“白天脏东西可能会躲起来,还是晚上比较好,你们离远点,我来破门!”
他从包里掏出一叠符篆,开始往门窗上贴,就连庙门口的两尊石狮子嘴里,也分别塞了一张。
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周易双手抓着消防斧,抡圆了猛地向前一劈,厚实的木门顿时颤了一下,荡起不少灰尘。
杜春义吓了一跳:
“乖乖嘞,你这出家人怪有劲儿啊。”
周易再次抡起斧头砸向大门:
“出家人没有好身体,如何打爆妖魔鬼怪的狗头?”
说实话,要不是在村里,加上村主任跟着,刚刚符篆燃烧时,周易就动用雷击术进行反击了。
小小邪祟居然敢烧道爷的符篆,真是活腻了!
要是白天,周易或许不会这么暴戾,但现在是晚上,身上穿的是黑色道袍,行事作风明显多了几分血性。
他抡起斧头,一下又一下劈向庙门:
“嘭!嘭!嘭!”
“嘭!嘭!嘭!”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世界的太极宫,承天门的城楼上,几个光着膀子的禁卫军,用铁锤敲打着一截木头。
城楼上刨了几个坑,每个坑里都栽了一根堪比腰粗的木头,木头的顶端掏出了凹字形的缺口,两侧各有一个孔洞。
等木头完全栽好,几个士卒抬着一根十多米长、比碗口粗的木杆。
木杆的一头吊着武媚娘带来的超大号遥控式探照灯,另一头做了加固处理,固定着几根铁条。
大家抬着长木,小心放进木桩的卡槽中,再穿入一根手臂粗的木质插销,长杆就被固定在了木桩上。
接着再搬来提前准备好的石头压在长杆尾部,吊着探照灯的长杆就斜着伸出了城门。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从怀中摸出探照灯的遥控器,轻轻摁了一下,探照灯顿时发出白昼似的亮光。
城门楼内外的金吾卫和羽林军,从没见过这等神迹,全都诚惶诚恐的单膝下跪,山呼万岁。
李世民仰头盯着探照灯,赞叹道:
“格物之学竟能研究出此物,我大唐军民,有奋斗目标了!”
只要仙长赐予的书本上有这方面的知识,凭借大唐人的智慧,一代一代研究下去,势必也能造出此类神物。
陪在身边的太子李治和吴王李恪纷纷说着神佑大唐的吉祥话,吹捧老爹的文治武功,李恪这家伙还撺掇老爹即兴赋诗一首,不过被李世民拒绝了:
“恪儿,你准备打一辈子猎吗?”
这话让吴王李恪有些懵逼,最近没做什么惹父亲生气的事啊,怎么又一幅要敲打我的样子?
本着万事不急先请罪的原则,他躬身行礼,还没来记得请罪,李世民先开口了:
“交趾之南,靠近赤道,有一处数亿亩良田的平原,后世称为湄公河平原,此地一年四季皆为夏季,稻米可一年三熟……恪儿有兴趣去此地为王吗?”
李恪请罪的话已经到嗓子眼了,差点儿被老爹的话闪了腰:
“父亲,您这是让儿臣去开边吗?”
————————————
今天感冒了,本来打算两更的,但书友【小黃鷄】今天又打赏了一个盟主,举着吊瓶也得加更表达谢意……兄弟们对更新时间有什么要求吗?午夜零点?中午十二点?早晚各一更?大家觉得哪个更新方式比较好?
第100章 李世民的对外分封制!
开边,对李恪这种闲散皇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去年李承乾造反,他以为看到了希望,可惜长孙无忌等老臣坚决反对,转而扶持了平时表现得懦弱内向的李治上位。
所有人都很清楚,长孙无忌扶持李治上位,并非出于什么才能和贤良的考虑,单纯只是觉得他好控制罢了。
但毕竟是李世民的种,李治懦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叛逆的心,长孙无忌以为能拿捏住外甥,实则早就被外甥列到了死亡名单上。
李治登基第十年,也就是太宗李世民去世十年后,长孙无忌被李治以谋反的罪名流放黔州,后又被勒令自缢,三族亲属贬到岭南为奴。
当初在黔州被逼上吊时,不知道长孙无忌有没有后悔选择扶持自己那个“懦弱”的外甥上位……李世民的种,可以疯批可以狂放,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跟懦弱两个字沾边。
如今听到让自己开边,李恪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试探,他看了一眼比自己小九岁的太子李治,拱手说道:
“儿臣欲在终南山修建一座庄园,用以收藏天下珍禽异兽,开边之事,怕是无暇顾及……”
他还没说完,就被老爹踹了一脚:
“让你去你就去,机会只有一次,若把握不住,可别后悔。”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在研究湄公河平原的面积和资料,发现这个平原看似不大,但可耕种面积好几亿亩,而且全是优质水田,一旦种好,能够源源不断为大唐输送粮食。
这种风水宝地若不占住,哪怕到了九泉之下也得不到安息。
见李世民不像开玩笑,李恪立马变得认真起来:
“儿臣可带多少兵马?”
“一千骑兵,三千步卒,这些兵马未经允许,不得返回大唐境内,只允许在交趾一带活动……一年内若能荡平当地的匪徒,我准许你迁徙一万户百姓前去垦荒。”
这话让李恪有种被幸福砸到后脑勺的感觉:
“此话当真?”
李世民忍不住又踹了这家伙一脚:
“医者、夫子、乐师、伶人等等,各带五十,其他闲杂人等,你自己看着办,十日内拟出一份名单交给我,过期不候!”
李恪知道老爹动真格的了,收起嬉皮笑脸,恭敬的行了一礼:
“儿臣遵命!”
“滚吧!”
李恪走后,李世民看着李治问道:
“稚奴有何话说?”
李治本想说给皇兄兵马,等于把太子架在火上烤,但又想起父亲最近频频研究世界地图,试探着问道:
“父亲可是效仿周天子分封?”
当年大周王朝其实只有中原一小片地方,但妙就妙在周天子大搞分封,基本上指着一个方向,就把人打发了。
分封的诸侯为了生存,只能主动开边,把大周王朝的疆域扩大了数倍。
上一篇:灾变猎人:我有一个经验值系统
下一篇: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