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184节
只要我们现在有船,那就不可能租不出去。”
“那好。”杨文东说道:“那你跟日本那边的造船厂联系下,我们也可以购置新船。”
离67年也就6年时间了,一旦中东那边乱起来,苏伊士运河关闭,航运价格就会暴涨。
欧公子会全球买单的。
这个机会,比香港地产危机的机遇还要大,且获得的收益还全是现金,同时正好60年代末香港地产恢复,从航运赚到的资金再买楼,简直完美配合。
“好的。”郑玉华又问道:“那我们买几艘,买什么样的货轮?”
杨文东回道:“几艘的话,还得看日本与香港银行的贷款情况,还有就是跟船厂的沟通了。
类型的话,就先买散装货轮,就算租不出去,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运货。”
郑玉华答应说道:“明白,那我先放出消息,让日本的船厂来主动联系我们。”
“行。”杨文东又问道:“日本那边生产集装箱货轮吗?”
“有的,但是,不太适合我们购买。”郑玉华解释说道:“现在全球,已经有部分港口开始进行集装箱装卸了,大家也能看出来,这种模式是航运的未来。
只是能这样装卸的前提是港口需要有配套的大型设备,甚至很多现在的港口还不能改,要换位置,这就需要涉及到很大的基建投资了。
目前国际上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码头还是传统模式,我们如果买了集装箱货轮,那就只能租给极少数城市的航运公司,这不利于我们的生意。”
“你这样说倒也对。”杨文东同意说道:“就是香港到现在也没有搞集装箱的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旧的码头乃百万漕工所依,要是大改革,这些人怎么办?西方国家就算有钱,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慢慢来。
哪怕谁都知道集装箱是未来,可工人们才不会在乎,比如说原先历史上,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装卸码头之一,当时代潮流滚滚而来的时候,英国政府想搞货柜化,可码头工人进行了大罢工,最终英国政府被迫妥协,暂缓了货柜改革。
而结果就是人工模式比不上集装箱,英国错失了货柜改革机遇,让鹿特丹成为了欧洲第一大港口。
郑玉华又说道:“不过杨生放心,现在的造船厂以及很多船东也看出了这个趋势了,所以目前造的货轮,都在倾向于,未来可以改成集装箱货轮。
虽说运输空间效率肯定还是比不过专门的集装箱货轮的,但可以两用。”
“这样也好,很不错。”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就向日本那边放出购船的意思,不过,二手货轮也要继续收购,长兴实业在观塘的工厂一旦开工,产能会大涨的,对货运需求也会更高。”
“明白。”郑玉华又说道:“这半年来我又搜集到了5艘二手货轮的信息,等我跟它们现在的船东先沟通的差不多了,再将资料一起给你过审。”
“行。”杨文东跟着说道:“要保证好质量,哪怕是长兴实业自家企业,也不能出现延期交货,他们也是有客户的。”
“好的,杨生放心,我肯定会最重视质量的。”郑玉华顿了顿,又说道:“杨生,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可能涉及到的投资会比较多。”
“什么投资?”杨文东问道。
郑玉华说道:“杨生您也曾经说过,会重投资航运市场,这就必然会有大量的海轮,特别是长兴实业的需求量很大,还需要购置大量的二手货轮。
这样一来,我们的修船与维护船只任务就非常的多,花钱很多先不说,耽误的时间就很长,因为香港的几艘修船厂,很多时候是需要排队的。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修船厂,那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成本,甚至就算是新船,有了自己的维护地点,那自己人用心一点,对它的寿命都可能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自己建修船厂?”杨文东想了想,问道:“大概需要多少投资?”
郑玉华回答说道:“这就要看土地费用了,因为船坞必须要在深海港口附近,这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或者自己填海,这个成本也非常高。
而修船厂本身的投资,大概是在1000万左右,小一点的几百万也足够了,可以等我们以后规模大了再扩大投资。
不过,要提前购买好土地。”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适合建修船船坞的位置了?”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
PS:求月票!
第229章 谋划未来的葵涌货柜码头
“对。”郑玉华说道:“最不好找的,就是合适的可以建港口的位置。
只要有了合适位置,那后续只要投钱就行了,香港现在本土的船就很多,贸易量也在增加,这就导致了现有的修船厂经常不够用。
如果我们能够建个新的,自己的船再维护、维修会很方便,还能接外面其他船只的生意。”
“是个不错的想法。”杨文东赞同说道:“看好航运,除了直接投资做航运,也可以做相关服务配套。”
郑玉华回道:“是的,香港大一点的航运公司,都是有修船船坞的,太古、怡和、黄埔、会德丰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服务了。
这些英资修船厂,甚至还可以修军舰,也是英国军舰在亚洲的维护中心。”
“嗯。”杨文东点点头:“这样看投资这样的一个船坞还是很划算的,就是需要先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郑玉华说道:“对,据我所知,目前香港周边应该没有这样的天然港口了,不然香港开埠100多年,英国佬早就占用了。
想建一个新船坞,就需要填海了,但在哪个位置填海,就又需要大量的测绘工作了。。”
“嗯,千万港元对比寻找合适的位置,的确算不了什么。”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会让长兴地产去寻找合适的位置。”
郑玉华答应说道:“好的,那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
第二天一早,杨文东又来到了吉利大厦的顶层,郑志杰与刘华宇自然也前来了。
杨文东问道:“昨天去现场看的怎么样?”
刘华宇回答说道:“位置很不错,周围交通很便利,地下也有停车场,附近也有巴士站,这些都符合超级市场或者百货商场的需求。
供货方面,昨天下午到晚上,我与赵先生核对了很多,也看了他仓库的一些商品,基本上他那边就能满足我超市一半左右的需求,就是因为采购量还不大,价格方面还有点高。”
“嗯,先把超市开起来。”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前期就依赖赵成光就行了,后期等我们店铺数量多了,采购量足够大,那无论从赵成光这边购买还是我们自己自建采购链,都是可以的。”
赵成光的业务是给香港的很多杂货店或者商场供货的,自然也符合超级市场的需求。
这也算是杨文东一直都非常看重赵成光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迟早会需要这样的资源渠道。
刘华宇说道:“好的,的确只有等超市开业了,我们才能自己逐步的开发不同供应商。”
杨文东点点头:“嗯,不过,以后等我们规模大了,也要适当的照顾一下赵成光,我的不少业务,都受过他的帮助。”
对于早期帮助过自己的人,他现在都会给与足够的回报,唯独艾琳娜这个女老外不肯接受自己的好处。
但港府那边似乎也知道她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也就开始看重她,并委以她一定的扶贫责任,这倒也算是满足了她一生唯一的追求了。
赵成光与自己的合作,虽然当初也是利益关系,可的的确确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了,因此,后来长兴实业在香港的市场,也都是给他的。
如今自己开超市,就算未来开拓自己的供应链,但也不可能全部自己负责,前世的沃尔玛也做不到,那很多离散的业务也可以交给赵成光。
“好的,没问题。”刘华宇答应说道:“昨天我和郑生去看了中环附近的,3个商铺,面积也不小,就位置来看,也是符合我们建新超市的。”
“哪三个位置?”杨文东问道。
“我这边有地图。”郑志杰连忙取出一份中环地图,上面有几个手画的圆圈。
递给了杨文东后说道:“这三个地方,其实我之前一共选了8个位置,郑生看了后,觉得这三个不错。”
“嗯。”杨文东看完后说道:“看起来是不错,相互之间位置有点距离,商业位置看起来也还行。”
“是的。”刘华宇说道:“交通也不错,中环这边的巴士站还是很密集的。不过黄生那边还是答应会建几个更靠近的站点。”
“行。”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问道:“这三处物业卖吗?”
郑志杰回道:“只有一家愿意谈谈,另外两家背后分别是置地与会德丰,没的商量,只肯租。
不管是租还是买,我们得快点决定,不然被其他人抢了就没了。”
“好,那该买就买,该租就租。”杨文东说道:“不过价格方面要谈好,特别是租期,时间要长,不然我们做出成绩了,人家不续就麻烦了。”
虽然知道做超市或者其他服务业,有自己的物业会更好,但再怎么样也不太可能保持100%的物业持有率。
除非是一个新市场,刚刚进去的时候地方随便自己挑,比如改开之后的内地。
在香港的话,这边已经发展了几十上百年,非要锁定一种物业的特性再收购的话,必然是很难的。
而超市需要规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先租也是能接受的。
“好的。”刘华宇与郑志杰都答应下来。
杨文东又说道:“老郑,这种超市行业,是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的,一个地方有了,就很难再开第二家,甚至其他百货商城、小店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后面,你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锁定整个香港所有适合开超市的物业,列个清单出来,等待时机,再收购。
老刘,你这边的任务,主要是了解香港市民的消费习惯,整理出一套适合亚洲人消费的超市经营方法,然后还要在这几年培养各种基层管理。”
这几年先学习经验、培养人才外加整合采购供应链,等66年地产价格大暴跌的时候,再专门收购可以开超市的物业就行了。
只要借着地产危机,将超市全部开到香港各个角落,占了先机,那其他人,就算再进场,也很难竞争了。
当然,类似怡和这样的巨头,如果进场,肯定也会烧钱的,自己占了先机,也可以避免与这样巨头对拼损耗太大。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说:“老刘,那你先去忙吧,我还有事要单独与老郑谈谈。”
“好,杨生,那我告辞了。”刘华宇说完后便离开了。
杨文东则对着郑志杰说道:“老郑,长兴航运那边,提出了一个投资计划,他们想在香港建一个可以修理、维护船只的船坞。
要求是……”
听着老板将事情说完,郑志杰问道:“杨生,这个项目归长兴地产吗?”
“不是。”杨文东摇头说道:“这个项目归在长兴航运旗下,投资也是他们投资的,我找你,只是因为你在地产行业有经验有朋友,所以要委托你去寻找可以填海建船坞的合适位置。”
“杨生,这件事.”郑志杰有些犹豫的说道:“去海边寻找这样的位置,花钱就可以探测,可问题就是香港沿海的土地太多了,想找到合适的很难;
要不然,这样的事情也轮不到我们了。
其实过去一些年,已经有不少资本做过这样的事情了,也找到一些可以填海操作的地方,但最终还是因为经济效益不适合就停了。”
“这些我也知道。”杨文东没在意,说道:“我有一个朋友,他算是关系比较强的,我从他那知道,在荃湾区的葵涌醉酒湾那边,就有合适的位置。
你安排人去那里调查,合适的话,长兴航运就会在那边建船坞。”
香港未来的货柜码头,就是在葵涌,在原先历史上的60年代末,港府开始在这里与诸多大资本修建货柜码头。
不过现在的葵涌,也还只是跟观塘一样,属于经济普通的城镇。
那这可就是自己的机会了,货柜码头这种大投资,以现在他的财力还是远不够的,不过先去建个船坞,问题不大。
如果自己选中的地方,跟以后葵涌货柜码头的位置重叠了,那不仅仅是能拿到一笔拆迁费,说不定还能参与进去码头项目,毕竟十年后,自己的财力与今天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甚至自己如果发展的更快,还可以带头牵动这个大项目。
而就算葵涌那边面积很多,船坞与码头不冲突,那码头一旦建成,那自己的船坞,也将会有着更大的生意了。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