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206节

  香港的电子产业,起步于60年代,最早的大型电子工厂,当属于索尼与“收音机大王”胡孝清合资建设的工厂;

  这家工厂在香港组装收音机,然后在英联邦境内出售,让索尼可以绕开英联邦对外的高额关税。

  因此,索尼也算是转让了不少技术,并且随着这家工厂规模的越来越大,延展出来的产业链,也就逐步形成了。

  从60-61年两年时间,香港就多了十几家做收音机工厂,这些工厂的产品自然优先供应香港本土市场,这也导致了香港市场上,原本只能进口的收音机,价格暴跌至原先的3~4成。

  收音机价格的暴跌,自然利好电台,香港商业电台也自然是被这个风口给吹起来了。

  “对,我们上个月做了一次抽查,香港如今差不多应该有50万收音机了。”张辉说道:“这其中大部分,都会听我们的商业电台。

  我们电台的趣味性,比起其他两家要强多了。”

  “50万?那应该快到极限了吧?”杨文东想了想,说道:“香港如今有300多万人,估计也就七八十万户吧?”

  香港如今有很多单身之人,但同样也有部分家庭人口超过五人,甚至很多稍微有点钱的,老婆都有几个,孩子就更多了。

  张辉说道:“单从户这个数量来看,是快要到极限了,不过现在香港的经济更好了,所以很多人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房间、或者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收音机。

  这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大市场了,理论上,我们的用户数量还能再提高一倍。”

  “嗯,不过上限还是太低了点。”杨文东点点头:“先完成这个目标也好。”

  香港一共也就300多万人口,任何业务如果只有本土市场,那上限就低的可怜,电台又不太可能做到海外去,顶多一个澳门。

  工业与航运的市场能那么大,那是因为它们都是主打的全球生意。

  地产市场也不小,是因为它在吸所有香港经济的血,外加香港的位置特殊,不然地产也玩不到前世那么高的水平。

  传媒这一块的上限就是如此,不过如果电视台出来了,那就会好很多,香港的电视台虽然很难传给国外,但电视节目却可以,做出的电视节目,是可以有外阜市场的。

  电影行业也是如此,本土市场其实赚不了几个钱,外部的才是最重要的,90年代以后,香港电视与电影同时没落,也是因为海外市场被好莱坞大片攻下,同时又没把握住内地市场,自然也就废了。

  张辉顿了顿,突然说道:“杨生,这个目标,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什么意思?”杨文东反问道。

  张辉说道:“香港的收音机,恐怕马上就要大涨价了。”

  杨文东又问:“为什么?”

  “因为日本那边,对于出口香港的晶体管,即将大规模的出口征税。”张辉解释说道:

  “这几年,香港的本土收音机,也在全球各个地方争夺日本收音机的市场,今年前十个月,香港出口美国的收音机就超过了50万台。

  而收音机的核心成本就是晶体管,这个东西香港还不能生产,以前也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香港收音机抢日本人的市场?这才两年时间吧?”杨文东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但他也想不到才两年时间就开始了。

  在这个时代欧美人眼中,日本是卷王,不过再过20年后,他们会发现,韩国人比日本人更卷,而再过三四十年后,又会发现,华人才是最卷的。

  现在的香港,其实也就是前世内地的一个缩影了,只不过总人口太少,外加十几年后地产当道,也就是属于昙花一“卷”了。

  张辉确认说道:“对,收音机没什么技术含量,一些小工厂随便找几十个人,一天就能组装几百台;

  虽然质量一般,可是便宜啊,出口市场也是做的风生水起了,这两年来,大部分零件是都可以在香港自产的,唯独核心的晶体管不行。”

  杨文东点点头道:“所以小日本就准备对晶体管下手了?限制晶体管出口香港?”

  “对,现在也只是有这方面的消息,日本那边还没有出正式决定。”张辉道:“但消息应该是真的,这件事香港这边有点门路的业内人都知道了。”

  杨文东又问:“那从其他地方进口呢?”

  张辉回答:“全球能够生产晶体管的国家还不多,亚洲这边就只有日本了,欧美那边的价格更贵,就算日本出口加税了,也还是比欧美便宜一点。”

  “日本那边应该也是算好价格了。”杨文东道。

  小日本也不是傻子,加出口关税这种事,在一般国家很少出现,这是反正常贸易逻辑的,谨慎一点也不可能将市场让给其他人。

  张辉接着说道:“一旦日本那边加了出口关税,那香港这边的收音机成本就会增加不少,这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个坏消息了。”

  “晶体管!”杨文东想了想,问道:“内地应该能做的吧?”

  虽然对国内50-60年代的科技发展史不太熟悉,但杨文东在前世似乎看到过京东方的资料,这家公司前世是燕京第一电子厂,成立于50年代,最早期就是制作晶体管的。

  张辉道:“国内的确有,有人也问过华润,可生产数量太少了,据说国内自己也不够用,而且都是出口的收音机,谁敢用国内的啊。”

  “既然国内能造,那香港应该也就可以。”杨文东说道:“晶体管制造,你了解吗?”

  在前世,大家基本上都熟悉芯片、集成电路等等现代化电子设备,但在这个时代,晶体管就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类似与前世的芯片。

  张辉回道:“应该是可以的,当初日本生产第一个晶体管时,条件还不一定比的上现在的香港。

  不过不一样的是,日本官方府牵头企业进行的,港英可不会做这种事。”

  “指望港英就是做梦了。”杨文东笑了笑,随后说道:“但晶体管这个事,还是得要查一查,那个时候可以,不代表现在就行,你认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不?湾湾的也行,或者海外华人。”

  电子产业的特殊就在于很多技术在初期很简单,但随着技术迭代,新手入门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乃至到了后面就不可能入门了。

  就说前世液晶与芯片,80年代能够生产的工厂全球多如牛毛,但到了21世纪,最后就只剩下几家了,新玩家就算资金足够多,都进不去了。

  张辉想了想说道:“这种技术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去找一下,看看香港或者湾湾有没有这方面的人。”

  “嗯,行,湾湾那边应该有。”杨文东又说道:“你跟老魏联系下,这件事你们一起参与。”

  港英是懒人当政,除了民生行业,其他经济行为基本上不管,还以“自由市场”作为冠冕堂皇的借口,连银行业都不控制,最终导致廖创兴与恒生银行被严重挤兑。

  而湾湾就要好多了,在60年代就提出了十大建设并执行,使得湾湾经济起飞,同时引入外资、发展出口贸易、鼓励高科技技术企业与重工业等等。

  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的,同样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好的。”张辉答应说道。

  他大概已经知道,自己老板可能要准备进入电子产业了。

  当天下午,魏泽涛从观塘赶来了港岛,见到杨文东后,立刻笑说道:“杨生,电子产业方面的专家,我认识几人。”

  “你认识?”杨文东有些好奇,问道:“香港的吗?现在香港还有这方面的专家?”

  魏泽涛解释说道:“不是,是美国那边的,他们几人在美国的几家大公司上班,也是美国本土大学电子系毕业的。”

  杨文东又问:“那你怎么认识他们的?”

  魏泽涛说道:“因为杨生之前曾经公开表态过香港要发展电子产业,我就想着以后我们肯定也会缺这方面的人才;

  所以我让在美国的林尤沺,寻找这方面的人才,他也通过猎头找到了至少几十名华人工程师,也逐步的交谈过,其中有几人说可以考虑来香港。”

  “做的好,这倒是省了不少时间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本来我想着等香港电子产业有一点基础,我们再进场,但现在它们碰到了晶体管短缺的问题,所以我也打算提前了。”

  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知晓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终端的民用品,是效果最强的,特别是有了资本之后还能通过投资零售产业,来间接获取渠道以及其收益。

  只是59年那会自己资源也有限,收音机技术又简单,自己没什么优势,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马上就要到62年了,香港电子产业即将大爆发,日本那边又为了保护自己的收音机产业限制对香港的晶体管出口,那这就是给了自己一个空白的市场,一个进入电子产业的机会了。

  魏泽涛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我联系一下美国那边,正好他们要放圣诞假期了,可以让那边的人来一趟香港。”

  “行。”杨文东同意道。

  PS:求月票

第249章 荣耀电子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魏泽涛答应说道。

  “嗯。”杨文东点点头。

  湾湾那边招聘专业塑料材料研发人员,他可以不参与,但未来电子产业是自己的核心产业,重要性甚至比现有的几款产品还要重要,他当然需要自己亲自来面试了。

  ……

  12月31日,元旦之前的最后一天。

  观塘,长兴产业园,一名约40岁的男子,在魏泽涛的带领下,来到了工厂内部靠南的办公楼下。

  魏泽涛说道:“王生,上面就是杨生的办公室了。”

  王姓男子笑说道:“好的,多谢魏生,我也早就久仰便利贴大王的大名了。”

  “不客气,以后大家就都是同事了。”魏泽涛笑了笑说道:“杨生对于电子产业还是非常重视的,王生,待会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一下。”

  “好。”王姓男子客气说道。

  随后,二人来到位于顶楼的董事长办公室。

  “杨生。”魏泽涛走上前,介绍道:“这位是来自美国广播电子公司的王志群王生;

  王生,这位就是我的老板,杨生。”

  “杨生您好,久仰您的大名了。”王志群立刻礼貌说道。

  “你好,王生。”杨文东也跟着说道:“请坐。”

  对于来面试之人,杨文东自然也早就知道了资料。

  王志群的简历很优秀,哈弗大学毕业,后在惠普、IBM以及美国广播电子工作过,混到了中高层的级别。

  可能也是因为种族原因,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多谢。”王志群客气说道。

  随后,助理拿过来了几杯热茶,杨文东笑说道:“香港的冬天不是很冷,不过喝点热茶,人还是舒服一点的。”

  王志群也是场面人,顺着说道:“是啊,我在美国待了20多年,那边基本上没有喝热水的习惯,连冬天的水里都得加点冰。

  在家里还好一点,我自己可以烧水,但在外面应酬的时候,就让我经常受不了了。”

  “白种人、黑种人与我们黄种人还是不一样的。”杨文东说道:“不过入乡随俗,在美国那样的环境下,也就只能去适应了。”

  “对。”王志群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王生有没有考虑过回香港?或者哪怕亚洲附近?”

  王志群说道:“以前想过,还是在七八年前,可那个时候,香港几乎没有什么电子产业,我要是回来的话,除非创业,不然恐怕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

  而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以前所在公司给予的机会,而不是真的单纯我自己的。”

  “王生看的很精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能够看清一个地方的商业性质与自己的真实情况。”

  在前世,互联网上就经常看到有些人的笑话,在大公司工作的时候顺风顺水,就以为这是自己的能力,然后离职创业碰的鼻青脸肿,才知道,原来自己之前的一切,不过就是之前大公司给的平台号罢了。

  王志群点点头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于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我还算有点了解,但开公司,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嗯。”杨文东点点头:“50年代的香港的确不太好,但这两年以来,香港的电子业也开始发展了,王生可以重新考虑这个事情了。”

首节 上一节 206/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