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410节
爱德华犹豫说道:“桑德士先生,我这边自然不愿意杨文东成为黄埔集团的董事,但他现在已经有了16%股份,公司法已经明确说了他们就有1/5的董事席位,我们内部也没有理由阻止啊。”
不管英资华资,都得遵守法律,这是最基本的,哪怕港督也是如此,不然法律维护不公,那社会体系与信任体系立马崩溃。
戴麟趾听完也是紧皱眉头,这的确无话可说,在明面上,港府还是要维持英资华资一样的。
桑德士想了想说道:“那这样,我会派人与杨文东商量一下,也试探一下他的意思,如果他只是想成为董事,获得一个席位,如今木已成舟,也没办法了。
如果他不同意,还想进一步,那港府不方便直接出面,就由我们出面,一起帮助黄埔击退杨文东,如何?”
在场的英资巨头听到后,也相互商量起来,但过了好一会也没人表态,谁也不愿意平白无故的花一笔钱帮助其他人。
桑德士似乎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于是道:“各位,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英资的利益,华人有句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一家英资资本被华资强行并购成功,那以过去十年华资的发展速度,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
“那怎么帮忙?”一名鬼佬问道。
桑德士道:“如果杨文东还想着进一步增资黄埔,那趁着爱德华这边还有管理权与董事会大部分席位支持,直接让黄埔集团对着各位进行增资扩股,稀释他的股份;
费用方面,我这边会低息给你们一些贷款。”
“低息不是问题,问题就是黄埔集团的股价,未来会怎么样?”又有一人说道:“现在全球都在开始进行货柜化,如今香港唯一的货柜码头还是在长兴集团手中,怎么看黄埔集团未来的股票都不会好。”
其他人也是议论纷纷,一个必然亏损的项目让他们投资,他们当然不乐意。
爱德华听到众人讨论也是脸色痛恨,可却无法反对,码头货柜化的确是未来趋势,只是黄埔集团已经没落,规模远比不上怡和、太古这些企业,想投资一个码头,是何等之难。
当然,今年这个时间点就算这两家也不敢投资,生怕巨额资金砸下去了变成了水泡,要不然货柜码头也轮不到杨文东了。
戴麟趾也知道短时间没办法扯清,于是道:“好了,各位,今天到此为止,先去试探一下杨文东的态度,如果他同意,那自然更好,不同意的话,我们再讨论后面该怎么做。”
众人也觉得可以,眼下还没到要他们掏钱的那一步,也的确没必要争执。
就这样,港督下令会议结束,所有英资企业代表都离开了,只剩下桑德士。
戴麟趾道:“桑德士,这件事你不要亲自去谈,万一闹的尴尬不太好,派个手下去就行了,但地位也要合适。”
“我知道。”桑德士道:‘我也早想好了派谁去了,我行的信贷业务负责人沈弼,也经常与长兴集团接触,跟杨文东也见过面,算是有过交道了。’
“那好。”戴麟趾点点头,他不知道沈弼是谁,桑德士自己安排好就行了。
港督府外,威廉凯瑟克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道:“怡丰超市最近怎么样了?”
约翰凯瑟克身体一顿,但还是回道:“不算很好,本身经济就差,加上家乐福也在亏损打价格战与宣传战,很是被动。”
“约翰,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威廉摇摇头说道:“杨文东现在对英资下手,我怀疑他背后有人了;
现在他又开始大规模投资隧道、港口、地产,非常激进,再这样都下去,置地可养不起怡丰了,我们怡和本身就亏损严重了,我准备卖掉一栋大楼,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置地的最大资产就是中环的大量建筑,但并非是无负债持有的,大量的债务在往年都是依靠租金偿还的,可今年这个情况,很多租户直接跑路,留下来的,支付的资金也就往年的两三成,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卖掉大楼?不至于吧?”约翰大惊问道。
威廉想了想说道:“也并非只是从资金方面考虑,还有就是能够套现一点离开香港,也是一个安全保证。”
“这样的话倒可以。”约翰也不再反对,又问道:“那你的意思,是要放弃怡丰超市?可要是放弃了,之前几年几千万的投入就白费了,而且家乐福一旦控制全港超市,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也知道很亏,但我们当初进军超市行业的时候也的确是失误了,没想到长兴集团居然能够发展的这么快,也没预料到会有今天的经济危机。”威廉叹气说道:“可怡和旗下资产很多,现在要收缩,不是怡丰也会是其他资产,你觉得我们选哪个?”
当初家乐福刚刚成立的时候,怡和集团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商机,于是便参与了进来。
只是当时的长兴集团只能说在华资里也是一般水平,都比不上恒生、廖创兴银行、何家或者郭家,可谁能想到杨文东的发展速度居然如此之快,几年时间走完了很多家族几十年几代人的财富积累过程。
约翰也沉默片刻,他也知道怡和集团旗下很多资产是非常优质的,相对来说自己这个的确不行,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面临家乐福的打压,很少有盈利的时候,这还是在置地减免租金的情况下。
于是问道:‘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威廉道:“将怡丰卖给家乐福,换个好价格,这样也将损失少一点,不然直接关门那才是血亏。”
“如果杨文东不要呢?”约翰问道。
威廉道:“那就想办法卖给日本或者美国资本,他们之中还是有部分敢投资的。”
约翰点点头道:“好,那我试试。”
10月26日。
杨文东在长兴大厦总部接见了一位“熟人”,汇丰集团的沈弼。
对于这位未来的汇丰大班,杨文东没想过要讨好,因为大概率他上台的时候,自己产业早就走向海外了,不过也没必要得罪,适当有点关系就行。
“杨生,你好。”沈弼礼貌的握手说道。
“沈弼,好久不见。”杨文东同样握手,并示意道:“坐吧。”
助理小英很快上好了咖啡,沈弼喝了一口后夸赞道:“好咖啡。”
“沈弼你要是喜欢的话,我送点给你。”杨文东笑了笑,随后直接问道:“不知道你今天来这里是为了何事?”
沈弼放下咖啡杯,也说道:“杨生,我今天来这里,第一是感谢这段时间长兴地产及长兴基建与汇丰的合作,希望未来我们仍然能够保持这样的合作关系。”
这一年来,经济危机导致全港消费投资减少,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准央行”汇丰也有点扛不住了,太多的人存钱,太少的人贷款,这什么银行也扛不住啊。
杨文东的大力投资与收购就帮助汇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基建项目给的利息也不高,汇丰赚的也不多,可总比让存款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强多了,那亏损的可都是汇丰的钱。
“我也希望能够与汇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对我们都有好处。”杨文东回道。
在香港做地产生意,最佳合作伙伴自然就是汇丰,就算杨文东与外资银行关系好,也不至于借外汇来做房地产,那样也太傻了。
沈弼接着说道:“杨生,第二件事,就是我代人询问一下,你投资黄埔集团的目的,是什么?”
PS:求月票
第488章 后手准备
杨文东自然也猜到了沈弼来的目的,便笑道:“还能有什么目的,我看好香港的未来,但有一些英国人不看好,所以我就收购了他们不要的地产或者一些公司股票,这一点我也与汇丰有所合作,你们应该也知道。”
沈弼道:“的确如此,杨生的确是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只是强行吞并别人的企业、或者成为对方公司的股东,总归不太好,如果你看上了其他公司的物业,直接提出收购或许会更好一点。”
汇丰参与了长兴地产在香港最近半年的大收购,从中环到九龙,涉及的大型物业过百,中型物业无数,可却没有参与任何一家股市上的投资,显然,杨文东在这一块防着汇丰,防着英资。
杨文东道:“话不是这么说的,收购股票,达到法律要求的董事席位了,我自然就应该获得我该有的权利,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意义吧?可以让每一个看好企业未来的资本参与进来,然后一起做大公司。”
沈弼点点头,又道:“杨生,那我就直接说了吧,你这次收购以及入股的是英资企业,金门建筑也就算了,但黄埔集团掌握了香港的三大码头之一,这是港英的核心产业,很多人并不希望华人掌控这些资产。”
“是吗?港府对于华资与英资可是一直很公平的,这一点是写在法律上的吧?”杨文东又反问道:“不知道哪些人在公然与港府以及法律作对?”
“杨生,我知道你的意思,可很多时候是不好直接说出来某些话的,大家还是直接一点吧。”沈弼道:“我们想知道杨生的下一步会做什么?是不是想吞并整个黄埔?”
杨文东不慌不急的喝了口咖啡,才道:“如果我说我想,那会怎么样?”
沈弼道:“那必然会遭到黄埔集团管理层及股东的全面反击,虽然黄埔集团的规模与杨生比起来规模很小;
但黄埔集团在香港运营百年,人脉这一块也是非常强的,找到愿意资助的人不难,真的要是斗起来,杨生也未必有把握,而且可能会损失惨重。”
老虎的屁股被摸了下,有没有受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摸了;如果杨文东真的发动收购战,那即使最后失败了,对于港英及英资也是一次大的声望打击,也会让所有人知道,英资也不是那么触不可及了,这对于如今发展迅速的华资来说,也会是一个大诱惑。
特别是杨文东在香港乃至国家上名望很重,即使他真的不给港府面子,港府也不好下场针对人家,不然极有可能会是一场国际舆论危机。
因此还是希望能够劝服的好。
杨文东这道:“这可不一定,现在香港的局面,我很怀疑有多少英资愿意帮助一个亏损多年的黄埔集团?还是说汇丰要参与进来,这可就违法了吧?”
黄埔集团的问题不在于今天,而是几年前在与太古码头以及九龙仓码头竞争的过程中,就一直竞争不过,虽然得益于香港高速发展的出口及贸易需求,导致没有出现亏损但也只是没有出现亏损,明眼人都看来不行了。
且全球开始货柜码头化,这种码头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昂,黄埔集团现在的样子,有没有机会参与还不好说,一旦错过了,那就是雪崩似的没落,加上今年的经济危机,这种时候谁敢投入重资本进去啊。
也就是杨文东这个穿越者,知道未来的变化、地产市场给黄埔旧码头带来的巨大利润、以及自己本身对于码头技术人员的需求,所以才敢冲上去当然,也有拿着这个最差的码头来试探一下英资及港府的意思。
沈弼则道:“汇丰是不能参与,但这件事,杨生应该明白里面的了利害关系,大的英资财团是不会放弃的,我知道杨生的财力不输于他们,但就为了一个黄埔集团,伤的两败俱伤,也不划算,
而且你本身的股份也才16%,这个比例完全不占优势,只要黄埔找来几个帮手,就能轻松稀释掉你的股份,到时候恐怕连董事席位都没了。”
汇丰是准央行,在享受这个好处的时候也被限制了不能直接参与香港的非金融业投资,不能参与地产、购买其他公司股票等等等等,所以这种事不能由汇丰来做。
但要是找到几个愿意支持黄埔的,再给贷款,那现如今占着小股权的杨文东,必然没有丝毫胜算,黄埔集团来一次定向增股,就能破了稀释所有人的股票。
“那你们的提议是什么?”杨文东又问道。
跟金门建筑不一样,黄埔集团的股份过于集中,导致他前期没办法收购足够多的股票,这点股票如果真的上台发起收购战,那输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不惧英资,但要打就打有把握的,就像金门的收购算是不战屈人之兵了。
沈弼道:“杨生可以保留黄埔集团的股份,成为大股东,享受股票分红;但放弃董事投票权,以后也不得再购买黄埔的股票;金门集团那边,就以你与金门管理层的约定即可。”
“沈弼,狮子大开口也要有个底线,张的太大了,只会让人失去谈判的兴趣。”杨文东淡定说道。
沈弼则道:“那杨生是什么要求?”
“你们想让我放弃继续对黄埔的增资,那就得给一定的补偿。”杨文东道:“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放弃。”
即使是试探,但咬下一块肉了,也没理由直接收口回家。
沈弼针锋道:“杨生,一旦黄埔集团内部决定增资扩股,那你这边16%的股份,必然会被稀释,这也是法律授予控股股东的权利,真这样做了,你还是没有董事权。”
“说的很对,咱们都按照法律来。”杨文东淡笑说道:“那我想请你给我带句话,那些愿意投资黄埔集团的人,最好他们的企业没有上市、又或者自己绝对能够保住控股权,要不然,别救了别人,自己又陷进去了,可就不一定再有人救了。”
“杨生这是要针对所有英资?”沈弼不确定的问道。
杨文东笑道:“其中一家而已,或者我也只是说说,就看你们敢不敢玩了?”
汇丰是肯定不能下场的,其他几家,除非是怡和、太古、会德丰这种巨头,那短时间内杨文东的确没办法对付他们,但即使收购不了,在一些核心产业上,还是可以玩玩的。
眼下67年底,他已经收购了大量地皮、一些英资企业的部分股票;外加电子时代即将到来,利润更高的风口即将出现,他也不会再将英资放在眼里,只需要再过几年收拾了他们,他就需要去海外跟国际科技巨头们一起开展一个红海市场了。
沈弼沉默了会,最终道:“杨生,你说的不错,真要这样,我们这边也讨不了好,或许你不在乎英资,但港英政府的态度你也不在意吗?还是说,有其他的原因。”
“有没有其他原因你们自己猜吧。”杨文东顿了顿说道:“不过我也给港府一个面子,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获得黄埔集团的董事席位,不会再谋求下一步。
但以后,我如果再成为其他公司的董事,你们也不得过问,如果真的不想,那就自己退市,别想着上市捞钱却不承担任何风险,再一个,如果好好经营,市值很高,那我也未必会去买股票,这里面的道理不需要我多说。”
这一波试探就是为了通过黄埔这个没落基建企业,看看港英对于重点基建的态度,一旦能够成功,那以后其他公司也会一样;
“好,如果这样的话,此事就不要再提了。”沈弼又道:“还请杨生控制一下传媒,不要过度宣传这件事。”
“行。”杨文东答应说道。
港英政府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67年之后人家还是会掌管香港接近30年,哪怕85年之后大局已定,可人家仍然有管理权,真要是太不给面子了,就算不会彻底闹翻,但以后在香港待着也就别扭了。
沈弼又道:“那我就先告辞了。”
沈弼走后,杨文东立刻叫来了方先名与郑志杰,将事情结果告知了二人。
方先名听完后道:“果然与我们预料的一样,港府可以放任金门集团被收购,但黄埔有港口业务,他们是不愿意放弃的;
一个黄埔算不了什么,但今天要是放弃了黄埔,那他日我们就可能盯上其他大型英资公司了。”
“对,不过我们的目的也达成了,拿到黄埔集团的董事席位了,这也是香港商业史上第一次有华人强行成为英资大企业的董事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