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476节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我会让美国那边给你500万美元,在香港这边我也会成立投资公司,接收你的资金,等一年后,我们看回报率再决定下一步合作。”
其实即使在香港,对于他来说,也有很多比较尴尬的项目,回报不是非常高,或者规模不是很大,自己参与进去,钱也能赚到,但比不上那些核心业务;
因此这些项目,想到的时候就投资,不想到就放弃了;
不过如果成立了这样的投资公司,用别人的钱去投资,然后有回报,自己再抽成;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随着自己产业越来越多,自己需要投资很多产业链企业,这些工厂是产业链一环,但利润不算很高,但不投资又不行;
这个时候有基金参与就方便多了,自己看不上的回报率,对于正常基金来说,算是很高了。
而且还能让自己在美国的资金,借助巴菲特的眼力与能力,投资美国的金融市场,这样一来,双方也都有高回报了。
巴菲特笑道:“好,我会说服一些投资人将资金投资部分到香港的,希望我们第一年合作成功,那未来,我们的合作必然更长久、规模更大。”
“我也希望如此。”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着内地开始与西方国家交好,香港未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欧美资本也会逐步的来香港投资;
这其实也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地产起飞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身为未来股神,眼光敏锐,第一个发现这个机遇,倒也不是很意外,且他的资金不是自己的,而是投资者的,对他来说,风险也会低很多。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自己了,这十几年来自己的投资几乎没有失败,巴菲特看在眼里,自然明白跟自己合作,让自己在香港代为投资,也是充分利用别人的能力了。
不过自己也是一样,利用他在美国的投资能力,彼此彼此了。
巴菲特又说道:“那,敬一杯,希望大家都能够各取所需。”
“OK。”杨文东也举杯说道。
PS:求月票
第582章 服装产业的期望
与巴菲特的合作,在二人一顿午餐的时间中,就谈妥了,本身这也只是一种简单的金融投资,未来或许能够获利丰厚,但眼下涉及的资金并不多,双方也只是先尝试合作一下罢了。
不过对于杨文东来说,自己在美国的资金能够跟随着巴菲特投资,也算是可以的,在80年代之后,他的金手指先知效应才能发挥最大成果,前提还是美国商业历史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而改变,这其实是很有可能的;
加上70年代他也不算很熟悉美国股市,那将美国多的资金部分交给巴菲特这个金融高手来管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自己的其他资金,也可以在未来跟随着他的投资方向走。
二人午餐结束后,杨文东安排了一辆劳斯莱斯,将巴菲特送回酒店,自己则回到公司,叫来了负责金融业务的方先名,并告知了他这件事。
方先名回道:“杨生,巴菲特这个人在华尔街也算是有点名气,我们真的就这么相信他?”
“谈不上多相信,先拿几百万试试吧,合作的好我们再加大投资。”杨文东无所谓说道。
虽然他知晓未来,对于自己的投资也很有自信,可做事情也得有逻辑、流程、合理性等等,毕竟一家大公司,必须要靠规则来限制行为。
对于手下就算不需要解释太多,但也得给一个说的上话的理由,这样一来,以后自己不关注某个事情的时候,属下也会知道自己该有的行为是否满意老板的需求。
“这样也行,美国那边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了,长久考虑,是要投资一部分。”方先名点点头,说道:“那我这就联系林生,让他准备好资金,然后与巴菲特的公司谈各方面的细节。”
500万对于自家老板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这么大的资金,肯定是需要各种谨慎处理的。
杨文东道:“行,细节确定好了之后,将内容发给我。”
这种细节的谈判,他自然不会参与,除非有什么实在无法妥协的矛盾,那双方老板才会参与;
不然涉及到这种级别投资的项目太多了,每个都参与,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伯克希尔那边的投资也很果断,协议签订后,合资公司立刻向港府提出申请,要在红磡申请一块面积为50万尺的工业用地,用于建厂生产纺织品。
这么大的面积也让港府吓了一跳,连忙拒绝,而负责地产业务的郑志杰则是亲自来到了港府地政署,与负责人陈局长协商。
明白郑志杰的来意,陈局长道:“郑生,贵集团要在香港任何一个地方投资工厂,我们都很乐意批地,可你们这次要的面积也太大了,50万尺,太夸张了点吧?”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长兴集团这是借机囤地,不过香港政府乃至商界也已经默认了这个行为,前提是你得真心的投资工厂,带动就业、税收、出口等等;
只要能够给港府带来好处,那适当囤地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种也只有工厂主才能这么玩,其他地产公司申请工业用地几乎不可能,必须要有真实的项目才行。
但长兴集团这家巨头是例外,其地产规模全港第二,但工业则是稳稳的全港第一,甚至比之后第二到第九加起来还要大,这种规模之下,长期发展过程中拥有的工业用地数量是惊人的;
受限于默契的规则,港府也不是很在意,以前的给了已经给了,不可能强行收回,只是以后再申请,那肯定就有一些限制了。
郑志杰摇摇头说道:“不多的,我们这次引进的美国最先进的纺织技术,除了开始的化纤制作,之后的织造、印染都是在这里;
这些涉及的设备是没办法放在二楼之上的,只能放在一楼,且我们也需要考虑环境,所以需要大一点的地皮,在中间做点绿化。”
自己的目的对方也知道,对方也知道自己知道,这一切不过就是找个合适的理由罢了,港府这边走流程,也是需要台阶的;
陈局长想了想道:“这方面我也知道,可即使如此,你们的投资只有150万美元,那也不可能需要这么大的地吧?”
郑志杰则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目前的确不需要,但不管是我长兴集团还是美国的伯克希尔,都是总资产上亿美元的大公司,而这次合作也是两个大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
这第一期只是双方尝试一下,获取信任,美方那边也不是很相信香港的投资环境,而一旦确定了没问题,那后续必然会加码投资,翻个十倍乃至几十倍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们的工厂自然需要先准备足够的地皮,这样就可以就近建设,不然以后工厂不在一起,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美方那边可能就会有意见了。”
“原来是这样。”陈局长也明白这个理由倒也可以,随即问道:“那我们先给你们一块小一点的地皮,后续你们建新厂了,港府再将其他地皮给你,如何?”
“陈局长,在商言商,我们是不同意的,要是这样,以后这价格还不得你们漫天要价?”郑志杰也是聪明人,怎么可能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
陈局长笑道:“那如果我们将地给了你们,你们后续又不投资,那怎么办?”
“这个好说,我们先买地,如果三年后没有后续投资,那这块地港府原价回收,如何?”郑志杰回道。
其实就算是极端情况,美国那边不投资了,自己也不会亏,且港府可能不会回收了,因为自己工厂附近的地皮,除了自己其他人不一定会要。
陈局长想了想说道:“那这样,我这边内部协商一下,你也知道,这种事我不能一个说了算。”
“行,还请尽快,美方那边与我的老板可都是很看重这个项目的,你也知道,这个项目涉及到杨家夫人。”郑志杰提醒说道。
区区150万美元的项目,杨文东这种级别一般是不会在意的,顶多月底或者年底看资料的时候会问一下;
但整个项目涉及到杨夫人的服装连锁店,也是杨夫人亲自推动参与的,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手下人可是比老板看重的项目还要重视,毕竟老板看重的项目很多、且风险较低,这个可就不一样了。
也因为出于对地产市场未来的看好,那自然要囤地多一点,这样即使工厂不赚钱或者少赚钱,下面的地皮也能赚.
回到公司之后,郑志杰立刻将事情告知了杨文东与苏依依。
杨文东道:“港府那边问题应该不大,就算最终没有50万尺,那也差不多会是这个数量级,一家美国大资本的投资,他们还是很重视的,现在的港府也在希望能够引进外资。”
在原先的历史上,香港虽然也有外资投资,但一般金额都不大,毕竟这里只是一个城市,如果不是因为英联邦的关系,那几乎没有外资会感兴趣;但后续很多企业都逐步转向加拿大了,因为那里除了人工,其他各方面都比香港划算。
不过如今随着杨文东将香港的部分产业链完善,外加强大资本的注入,除了杨文东引入的几家外资电器品牌,也有其他行业的外资进入香港,共同引导香港产业链的优化;
而这个过程中,港府也深受好处,可以说,全球的任何正常地方,没有一个不欢迎没有污染的外资。
郑志杰笑道:“是的,红磡如今还没什么大的工业,我们去了正好也合适,而我之前也在红磡收购了很多物业,等哪一天纺织业做大,那也会反馈到房价上面去。”
“对,算是额外的好处了。”杨文东看向苏依依道:“不过核心还是要将纺织业给做起来,这一点更重要。”
纵然地皮可能更赚钱,但对于长兴集团或者杨文东本人来说,这个产业是更重要的;
不仅仅是能够在香港带来几千乃至上万的就业,还能促进自己在海外布局,完成在服装销售产业的零售掌控,甚至可能再造一个类似前世的优衣库或者ZARA。
当然,等内地改开之后,这些也能成为第一批进入国内的产业,受益于国内的低人工成本,绝对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再占有很大份额,然后反向再帮助内地相关产业做大,形成一举多得的模式。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知道,如今有了自己的纺织配套企业,我准备专门进行设计方面的改革,让我们的服装同时满足性价比与潮流的结合。”
“好。”杨文东也说道:“老郑,在物业方面配合好,特别是东南亚那边,在每个国家建好旗舰店,然后引导当地资本进行加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量上尽快突破。”
服装这种产业,不可能终端全部自持,真这样管理成本得上天,且也极容易出问题;
搞加盟才是正路,通过加盟可以节省资金快速扩张,然后大量的销量可以反馈工厂,品牌这边只需要抓住宣发、工厂、技术质量等等即可。
除非是特殊情况,必然自己知晓未来的区域,如内地大城市与香港,这些地方可以自己运营,但核心并不是这些地方适合,而是自己通过物业利润,来弥补了自己经营造成的问题。
郑志杰连忙答应道:“好的,我这就安排去东南亚的核心城市购买或者租赁物业。”
“行。”杨文东点点头。
对于纺织业与服装业,他不算很感兴趣,但市场如此之大,参与一点也没坏处,特别是未来的内地市场,还是非常大的。
第583章 产业升级的意义
待郑志杰离开后,杨文东说道:“依依,除了我们自己的产业,你也要尝试在香港做服装代工,虽然看起来低端了点,但有了代工,才能够养更多的人,还有优化自己的技术质量,降低成本;
也只有这样,未来我们自己做品牌的时候,才会更得心应手。”
“我明白,香港最擅长的就是代工了,哪怕是合资工厂,也不能只依赖美国那边,不然我们就全部被拿捏了。”苏依依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笑道:“对,虽然是合资工厂,但也有我们的一部分,想要话语权,就得有订单才行;
另外,合资工厂做的规模越大,留在香港的产业链规模也就越大,这是我们需要的。”
苏依依又问道:“那我们朝着什么方向去呢?衣服的种类有很多呢?”
杨文东想了想问:“伯克希尔的主要服装是什么?先从他们擅长的开始,这样给其他品牌代工这种商品,我们也更有底气,风险也小很多。”
这做生意,自然要从自己最擅长的下手,然后再逐步蔓延到周边;
长兴集团的多款产品,除了少数,大部分都是遵守这个逻辑的,甚至还是先有渠道再生产的。
只是对于伯克希尔的具体情况,他也没怎么了解,而苏依依负责长兴集团的服装产业,算半个业内人了,这段时间也是她与伯克希尔沟通的。
苏依依道:“伯克希尔擅长的纺织类还是很多的,不过这次在香港的工厂主要是生产西装、短袖、牛仔裤以及冬衣羽绒服的。”
“4种,倒是挺多的啊。”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苏依依道:“对于伯克希尔这种大公司来说,四种算不了什么,反正渠道方面他都有,而且我们也有亚洲渠道,还有就是可能进军英联邦市场。”
杨文东点点头道:“倒也是,我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方面还是得你们自己想办法,不过我觉得西装可以尝试进军日本市场,那里的人可是非常喜欢西装的。”
说起七八十年代,全球最喜欢西装的不是欧美这些西装诞生国,而是日本;
日本的整个职场,在这几十年甚至以后,都是以西装为主,哪怕冬天寒冷也是一样,特别是女生,还得穿个短裙,冻的要死,但也必须执行;
这可能也是幕强文化带来的结果,实际上前世内地也发生过这种事,但后来随着国家实力逐步发展,这种风气逐步散去,可日本虽然曾经在经济上差点挑战美国,可其他方面就是被一巴掌摁住,然后经济上升势头也废了。
“日本市场?倒是也可以。”苏依依问道:“东哥,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你也同样看好日本的地产市场,那我们如果去开店,是自营还是加盟?”
“加盟吧?日本的买房成本还是太高了,太耽误资金,没必要。”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们在日本投资的核心,还是各自的产业,比如我的院线,核心是电影相关业务,不是等着地皮升值。”
日本未来的地皮价格自然高,甚至一个东京能够买下半个美国,也不算夸张;
但其房价真正高度上涨是在80年前后,再叠加广场危机导致的货币暴涨,几年时间就翻了十倍,而在80年代之前,涨幅的确有,但不算很多,单论程度是远比不过香港的,那自然没必要现在投资。
“好,那这样也就方便多了。”苏依依笑说道。
杨文东道:“那就这样了,后面我们的纺织产业以及伯克希尔,都看未来的发展情况了。
如果可以,我们说不定是可以做出多个规模非常大的产业的。”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