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Z世代艺术家

Z世代艺术家 第175节

  扩大到整个娱乐圈,仍然如此。

  这年月的明星,随便谁上镜都是“面如冠玉肌肤嫩滑”,但那是因为化妆之后,器材照不出细节,让带妆的明星看上去像是没带妆一样,于是只要脸型OK,大家都挺好看。

  焦叔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真人的皮肤有点差,可在荧幕里是顶级美人。

  女明星更是重灾区,王妃打一夜麻将直接去上工,拍出来仍然面如芙蓉,其实在现场看着相当憔悴。

  除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滤镜这玩意,三十年来本质未变,都一样。

  可是对于方星河而言,线下的他才是120%功率的火力全开状态,上回吉视对话最多能到80%,里外里差了不知多少。

  所以在金社长的强烈呼吁下,在王查理的谨慎评估中,方哥决定,干一票大的。

  开启人生第一场签售会。

  一个人只能拿到一个签名,签书范围仅限于《少年的你》、正版《苍夜雪》、《80后最强音》创刊号三本书,那本《时尚先生》都被排除在外。

  消息一放出,方粉当时就炸了。

  第一场签售定在4月1日,不仅是新书上市当天,更是方星河的生日。

  地点在CC市人民商场。

  于是,提前一天时间,从全国飞往CC的飞机就塞满了想为小方庆祝生日的姐姐粉和妈妈粉。

  方粉的底层构成不太健康,可是方粉的顶层构成,既有基数,又有质量,完全集中在城市里,正是此时最有钱有闲的群体。

  签售9点开始,商场8点开门,可是7点钟不到,外面就被堵出了人潮人海。

  密密麻麻的人头挤在一起,根本排不出队形。

  商场前的空地完全不够,来晚的粉丝一路蔓延到大马路上,不但把人行道彻底占满,甚至有好多人被挤到了机动车道。

  市里原本出动了一批警力用于维持秩序,然而杯水车薪,不得不又紧急拉来两个中队的交警和一批民警,将人行道拉上封条。

  路过的人张口结舌,拉住边上一位大哥问:“哎我去,这是嘎哈呢?咋堵着怎老些人?”

  “方星河开签售!”

  “谁?”

  “一屁股把沙发崩开那个小孩作家!”

  “噢噢噢!那个武当真传啊……怪不得……嗳,大哥你也是他粉丝吗?”

  “擦,我可不是!”

  “那你搁这儿挤挤嚓嚓的干啥呢?”

  “别提了,我媳妇儿是!她上班忙请不下来假……”

  附近的男人瞬间对他投以共情的目光——哥,俺也一样。

  暂时仍然不成型的队伍中,只有大约30%是少女。

  但也正常,今天是工作日,中学女生得上学,只有一少部分才会逃课来拿签名,所以少女粉就只占了30%……好吧别只了,现在这比例其实已经相当可怕。

  幸亏今天不是休息日,否则很难想象,会涌来多少小女生。

  她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肆无忌惮的宣泄着被“方星河真人”所完全催发青春活力。

  至于另外的70%,姐姐和妈妈,也就是青年女粉和中年女粉,比例分别是20%+20%,挺匀称的。

  最后的30%是男粉,构成特别奇怪。

  有一头长发,染着黄毛,吊儿郎当嚼着口香糖的不良青少年,很难想象他们买书是做什么,难不成真看?

  更有穿着校服的初高中学生,十一高和附中这种顶级名校都有孩子逃学前来。

  以及很多成分不明的中年大叔和大爷。

  东北人自来熟,大叔和大爷们很容易就聊到一起去。

  他们彼此打听着,爷们你是因为谁来的?

  大部分都是为家人在排队,儿女孙女居多,也有媳妇,甚至还有不在少数的黄牛。

  “擦!”

  排到商场大门靠前位置的几个大哥口沫横飞的吹着牛逼。

  “知不知道方星河的一本亲签书能卖到多少钱?”

  “多少啊哥?”

  “如果是正版《苍夜雪》,上回有个富婆出价10万!”

  “卧槽!”

  “哎呀妈呀!”

  “真的假的啊?不能吧?真不是吹牛哔?”

  “怎么不能?我在吉视上班的哥们亲口给我讲的,他们单位里好多人都被问过卖不卖了,已经成交的都不止三本,当然,成交价可能没那么贵,但肯定不便宜。”

  “不是,庸呼啥啊?”

  “因为少呗!《苍夜雪》总共就几十本亲笔签名,市面上压根没有流通,你自己算算看,就时代文艺能拿到几本,吉视台能拿到几本,那些作序的作家手里有几本,可是方星河现在有多少粉丝?”

  “多少?”

  “你那眼睛要是没啥用就挖了得了,你TM回头看看,也不至于问出这么弱智的问题。后面那好几千人不都是?”

  “那也才几千呗!”

  “你跟我搁这抬杠呢?单单现场就几千,算上来不了的,CC至少大几万,全国那么多省市,两三百万有没有?”

  “那应该是有了。”

  “现在傻子都知道卖方星河的签名能赚钱,你们看看提前进去的那帮记者,谁手里没拿着两本书?”

  “都是找方星河签名的?”

  “必须的啊!那些记者根本不要红包,就要签名,听说在大城市里,方星河的签名都炒到成千上万了,签在书上更贵。”

  “我操,怪不得你牌都不打了,一大早上拉着我在这儿挤着,哥,你真仗义!”

  “那必须的,花20块钱买本书,排到签名转手一卖就是大几千,实在排不到,拿回去给孩子看也不亏,是不是?”

  “理是没错,可咱卖谁啊?咱也没有渠道啊。”

  “你往后面看。”

  “嗯?”

  “瞧见那些穿的特别洋气打扮贼时髦的女人没有?”

  “看到了,咋呢?”

  “猪脑子!那都是大城市来的方粉,咱们要是真能排到,直接找她们转手,当场就能卖个好价!”

  “大城市?不能吧?方星河不是公布了之后要去北上广深吗?她们来这凑什么热闹?”

  “笨!心急的狂粉呗!给我盯紧她们,她们多少钱都愿意出。”

  类似的对话一再上演,看那样子,怕不是整个省会的黄牛都瞄上了方星河。

  不过这也正常,黄牛由来已久,现在的生意却并不好做,因为整个娱乐行业市场体量的限制,真正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的明星实在太少,内地也就那么三五个,哪个都不在东北活动。

  所以,方星河堪称是北方的唯一。

  而且他空有潜力,却没有渠道释放,真维斯都卖爆了却也只能填补年轻人的常服市场,根本发挥不出来方星河的商业价值,于是,买他的书,最好是签名书,就成为粉丝消费热情的唯一释放途径。

  这种情况,在后世叫做爆后真空期。

  意指一位新流量在大爆之后,商务暂时跟不上咖位,导致粉丝积压着消费热情却没有合适的品可以冲。

  苍兰诀之后的鹤帝、莲花楼之后的诚意,都有过一段真空期。

  所以那会儿的资本都喜欢提前下注,行话叫买股,给待爆咖或者待爆剧一份诚意足够的短期合同,赌一把大爆之后的商业回报。

  其实方星河这边也有商家买股,尽管时代不一样,但是有眼光的商人永远都在试图捡便宜——用吕不韦来打比方,那叫奇货可居。

  可惜,方星河特别不愿意消费自己的少年期形象,现在不缺钱了,所以他对于每一个品,都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极度火爆的现象。

  王查理唯一在谈的商务,就是已经正式更名为特步的那家胡建公司。

  其实第三版的鞋子已经很漂亮了,可是仍然被他打了回去,要求对方再做修改。

  如此郑重,是因为他准备冲击今年的暑期市场,放一颗大卫星。

  同时,正是因为他始终不给粉丝释放情绪的机会,才导致了今天签售现场的如斯盛大。

  吉视调来了三台摄像机,一台架在隔壁楼顶,俯拍商场的火热景象;一台架在采访车上,移动拍摄人流不断汇聚的盛况;最后一台深入人群,进行采访。

  李红正是今天的外拍主持。

  她看到市里动用了如此多的警力,也看到了粉丝一张张脸上的热情,心中十分骄傲,与有荣焉。

  可是,当她看到那么多穿着校服的年轻孩子挤在队伍中,又深深的为之忧虑。

  逃学的孩子太多了啊……

  这样的画面播放出去,星河将会受到怎样的批评和攻击?

  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在乎那些媒体人的噪音,可是,社会大众对此一定会有负面看法,极易导致对方星河的进一步反感,这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怎么办?

  她思考了半天,始终没能想到办法,只好先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

  李红和摄像费劲的挤过人群,采访一个又一个排队者,尽量避开了学生。

  结果根本避不开。

  不是她本人控不住场,而是外地来的某些媒体,专门找初中生采访。

  李红不用看,就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样的问题去诱导出怎样的答案。

  吉视有大剪刀,并且愿意保护方星河,然而并非所有的卫视台都一样怀着善意,娱乐新闻,不爆怎么娱乐?

  李红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然后,就在她采访其中一位差不多得有70岁的老人时,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意外,为今天的混乱带来了巨大转机。

  “大爷,我们是吉视的记者,采访一下您可以吗?”

  “噢噢,行,那咋不行呢?你问吧。”

首节 上一节 17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