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Z世代艺术家

Z世代艺术家 第225节

  和光同尘,谁是光?谁是尘?

  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要脸的人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千万别对我友好,友好也没用,在我这里,没有所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方星河把采访组征服了,但是真正播出的时候,激烈的东西一点都没放。

  “真没劲,下次再也不接受新闻联播的采访了。”

  话虽如此,可是新闻联播的全力表扬在另一个层面实在太香——又有上万中坚被转化为4级狂热粉,贡献了近亿星光。

  然后败家子一鼓作气,又给武当山道教协会捐赠了2000万大洋,用于修葺各殿,更新场馆。

  身上还剩3000万,2000万支援农安修路,一条星河路横贯南北——还没开修,名字就先定下了。

  1000万给母校三中和实验,妈的,当初赚他们十几万零花,现在一家一栋实验楼,快把大山的眼睛给笑没了。

  至此,东亚行赚到的钱一分没剩,全都花了出去,还把此前的积累全给搭进去了。

  效果嘛……挺夸张的。

  全国人民都见识到了方星河的任性。

  记者追着他采访的时候,嘴皮子直打哆嗦:“你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一分都不给自己留着花吗?”

  方星河摆摆手,一言不发的离去。

  懒得回答这么没劲的问题。

  逼王又把舆论界炸翻了天。

  他的形象愈发清晰,可也愈发模糊,爱聊他的人变多了,但是再也没有人敢对他下定义。

  11月底的时候,忽然有媒体提出一个概念——

  今年或许可以称之为……方星河年。

第145章 盖棺定论

  “忽然有媒体”是一个太过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吉省日报干的好事。

  他们高举旗帜喊出“方星河年”的口号,结果被11丑怒喷哗众取宠,又是一轮新骂架。

  原本的13丑,已经有两个人暂时退出了方黑行列。

  分别是有日本留学背景的高大佐和徐大佐。

  他们立场不变但是乖乖闭麦,而剩下的11丑可能是没拿日本爹的太多钱,一有机会仍然大力针对方星河。

  其实在如今的媒体界,“反方”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反对不是抹黑,激烈程度较低,不会引发方粉的暴动,却有大量方黑支持,广大吃瓜群众也爱看,只要能写出道理或者新意,流量嗷嗷高。

  所以,激烈叱骂方星河的声音变少了,但是吹毛求疵的声音变多了,好像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

  这就是极其鲜明的顶流标志:不因爱恨而关注,为钱而硬蹭。

  其实方星河对此乐见其成,没有对立,哪来的热度?

  非得正方反方俱备,才有现在绵延的星光收入。

  从11月份吉报提出方星河年开始,争吵一直持续到年底,终于尘埃落定。

  吉报北青新民力战群雄,赚飞边子了。

  他们搞出来一个连续剧式的盘点,历数方星河今年的种种成绩,为观点提供支撑。

  方星河看了两期,感觉挺有意思的。

  第一项是登报情况。

  全年间,方星河登上150余种报刊杂志,共计170余次封面,850余次头条,4200余篇个人专稿。

  最高荣誉:人民日报社会版头条。

  日常荣誉:文学版头条霸榜。

  水货荣誉:花边小报最受欢迎男主。

  公选荣誉:多家媒体票选,年度最热人物。

  咱也不知道谁投的票,不过在热度层面,方哥确实遥遥领先于所有男明星。

  不管是年初的谢庭锋,亦或者年中辍学的好大哥,都没能做到如他一般持续,从年头猛到年尾。

  之所以只算男明星,是因为格格今年仍然继续爆火,去哪儿参加活动都是万人空巷。

  由于现在缺失数据统计工具,谁也搞不清楚他俩到底谁被提起的频次更高,姑且就算一样火吧。

  不过哪怕是基础热度一样高,流量价值却不一样。

  赵格格仍然在吃角色红利,作为明星的话题度非常局限,讨论度也不够高,泛泛的被提起被夸赞。

  而方星河的话题度,从年初的文化战争,再到《时代》的文化力量,再到亚洲行的文化榜样,全年都在输出文化观点,树立文化标杆。

  ——文化标杆可不是亲妈吉报吹出来的,是新闻联播里的定性。

  从话题度和话题价值两个层面衡量,“方星河年”的定义其实不算过度捧高,有非常坚实的理由。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反对,是因为资媒实在太不甘心。

  方星河是他们急切想要打倒的第一目标,哪怕现在没有机会,他们仍然不愿意看到方星河登上神坛。

  让这样一个牲口统治青少年的思想,“危害”实在太大了。

  所以整个12月份,两边都在为这点破事争吵。

  所有能够用来压制方星河的人,他们是挨个对比挨个夸,韩涵阳朔余秋雨、陆易霆锋莱昂纳多……也不管搭不搭边儿,都能映衬对比出方星河的某个反面。

  但在纸媒之外,资媒压不住棺材板了。

  第二大项,电视出镜率。

  原本方星河的这项数据非常低,真维斯没有电视广告,央视焦点访谈一次出镜,新闻联播年头年尾两次出镜,加起来的总时长都不如李二鹏的十分之一。

  直到11月中旬,你方神开始广告霸屏。

  日韩那些企业总共拍了30来条不同版本的广告,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投放。

  在当地国家,直接配当地语言,这并不难。

  于是,他的全台网每日广告播出时长,堪称疯狂的突破了100分钟,将那张脸的认知度提升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认知度不等于国民度,国民度这个词是带着好感的。

  不过,认知度是一切的基础,知道这张脸,然后再将他的行为和脸对上号,慢慢的也就标志化了。

  只可惜广告拍得太杂,其实并没有将他的最大特质打透。

  比如果冻广告,方星河笑得阳光灿烂,是一个太经典的高中校草形象。

  再到铃木机车广告,冷着脸动作干脆利落,超野性超酷飒。

  东芝笔记本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专注、冷静、看着就聪明,本色出演学霸。

  这里面哪一种形象最深入人心?

  其实都没有,太百变的结果就是互相干涉,影响了穿透力和记忆点。

  不过他接那么多广告原本也只是为了割韭菜,有2亿多在前面扛着,形象缺乏记忆点算个屁?以后慢慢来呗。

  最起码,他的名字身份和事迹终于下沉到乡镇了。

  这是来来回回半年的折腾,所带来的最大收获。

  文化抗争的话题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只在精英阶层吵得欢,可是出海一趟赚了好几亿,然后一个月之内全砸出来,这实在太震撼。

  2.5亿在2000年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贫困家庭的年收入不到300块,很多农村学生的一个月生活费只有两块钱——步行20里路上学,中午带盒饭甚至只吃两个馒头,周末抓鱼挖野菜卖几块钱买文具。

  城市里的普通双职工家庭,月收入不足1000块钱的占比70%。

  十三鹰当初搜刮全校,每个人每个月的保护费10块到20块不等,全校一百多号混子加起来都不如暴富等富二代的贡献大。

  富豪?

  几百万便足以称霸县城,两三千万便是地级市大佬,上亿资产的全国也没有200个。

  在对待财富的心态上,两个时代也截然不同。

  2025年的首富钟睒睒无人关注,10个中学生里面没有一个人在意他的资产是1000亿还是4000亿,谁有那闲心,不如来一铲子。

  而2000年的每一个暴富神话都被人津津乐道,牟其中史玉柱陈天桥光芒万丈……

  财富是这个年代最好的传奇。

  如果现在有覆盖全国的AI统计工具,那么就可以统计出来这样一条曲线——

  从爆破日本开始,方星河的名字开始向老少边穷地区横向覆盖,并且向老幼乡村深度渗透。

  媒体热度峰值早已登顶,没有变化,但是民间的讨论度一再突破。

  结束日本行之后微跌整理,直到去往韩国,变成了韩国人的民族英雄,又一次突破前高,接着二次整理,在赚钱和花钱话题中彻底穿透了所有省份和乡镇。

  体现在面板上,方星河的浮粉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

  那是在8月底,媒体吹嘘他在韩国吸金过亿的时候。

  紧接着,浮粉数字一路狂飙,在他散尽家财之后,突破2亿。

  这不是单单国内的数据,而是整个亚洲范围内所有浮粉的数量。

  11月底到巅峰,然后开始一路阴跌。

  这不奇怪,吸金能力带来的红气必然是一时的,羡慕劲儿过去之后,大部分人终归还是要回归生活。

  真正有闲心保持长期关注长期好感的人,必然也必须是那种没有生活压力、空闲时间很多、有精神需求的少数派。

  按理来讲,方星河的浮粉总数肯定稳不住1亿,现在的世道不允许。

  但是,当他把钱全都散出去之后,跌幅应声而止。

  新闻联播一年内第三次对他进行专访,虽然用词和描述非常克制,却起到了一个激活的效应。

  各地省台和纸媒的报道,才是真正的放大器。

  吉报:“一直以来,太多人批评方星河的性格,狂悖、任性、自私、骄横、不顾全大局……我已为此辩解过太多次,却总是无法说服那些用偏见去苛刻他的人。

首节 上一节 22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