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Z世代艺术家

Z世代艺术家 第236节

  是的,我常常幻想我的青春能够更精彩一些,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做一个很牛逼的风云人物,带领一些有趣的小伙伴,在校园内外进行各种各样的奇妙冒险,赢得掌声,赢得美少女的青睐,偶尔也犯一些蠢,但最终总是成功。

  方星河的新书,99%地满足了一个笨拙中年人的全部青春幻想。

  缺少的那1%是因为方星河没有写自己。

  他明明拥有一个横冲直撞横行霸道横流沧海的完美青春,但在写作上却吝啬至极,不肯写自己,反而特意创造了一个弱化很多倍的普通主角。

  靠,让我们爽一爽会死吗?

  在翻开本书之前,我是那样期待方星河以自己为原型,写一路爽到爆的青春逆旅。

  结果,书很好看,却和我的期待截然相反。

  我因此数度和好友抱怨,铁生笑着劝道:别瞎琢磨了,如果方星河真按照他的经历来写,那样夸张那样荒唐,就像是半梦半醒中的胡思乱想一样,咱们这种庸人又怎么能够共鸣呢?

  咦?!

  我琢磨半晌,忽的一蹦三尺高——《少年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好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感情是因为方星河降低了自身强度,写出了一场专门照顾普通人的大众青春?!

  友人们笑叹:然也。

  《少年的我们》不是方星河的真实青春,他的青春更高更广、更宏大、更激烈也更痛快。

  《少年的我们》是我们的青春。

  是不那么天才的芸芸众生,在青春期被宿命拉扯的乐与愁。

  这让我感到痛苦——他怎么能那么骄傲?写实却摘掉自己,就连写作都不愿意同我们分享他的青春。

  这让我感到佩服——他没有写最容易的东西,而是选择了一种极其艰难的写法——用他冷静的观察和犀利的洞见,去书写普通人的青春,从幼稚到成年,从憧憬到遗憾,一眼穿透小半生。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青春文学,这是比《苍夜雪》更伟大的落笔。

  我不能理解,方星河为什么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感受?

  他明明没有那种冲动那种迷茫那种软弱那种遗憾,可他却真实生动地写尽了一切。

  像他那种天才也会理解庸人吗?

  带着疑惑,我重读了第二遍、第三遍。

  我渐渐地发现,《少年的我们》自带一种悲悯感,不是同情谁或者可怜谁,而是在用一种温暖的笔触,抚慰青春遗憾的必然。

  拉高视角,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悠然平和的笑脸,他告诉我们:别灰心,别焦虑,青春就是这样的,它注定给我们带来遗憾,让我们变得不完美,让我们回头看过去时眼含热泪,可它正因为不完美而显得宝贵。

  拥有一段热烈灿烂而不完美的青春,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最终极的幸运。

  我不曾拥有过。

  我只能旁观。

  而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仍然有机会让自己的青春升华出热烈灿烂,这太好了。

  所以,方星河没有写在书里的祝愿,我来写在后记里——

  愿你们勇敢真诚,以不计得失之心,摘星辰于手,以不负韶华之志,揽日月在怀。

  如此,世界又会美好一分。”

  潦草小狗在方星河的书的后记里装了一个大逼。

  好多读者看到时都忍不住嘀咕:方星河是个天才,你又哪里是什么普通庸人了?

  妈的,满级大佬装萌新,臭不要脸!

  但是余桦的后记很好地总结了《最好的我们》——以一种强度适中的伤感和遗憾,将读者拉回青春。

  所以,16岁以下的孩子,方星河的主力粉群看得郁郁不欢,25到40岁之间的青壮年反而深深感怀。

  毛小彤心塞塞的问母亲:“我不明白,他们明明那么相爱,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母亲温声回道:“因为相爱并不能解决一切啊……”

  成年人都懂,也能释然,但满天星又被憋着了一回。

  星网中,未成年方粉的吐槽一贴又一贴,一楼又一楼,幸好有姐姐粉和妈妈粉中和,否则都没法看。

  “胸口发闷。”

  “方野那么好,夏时简直有病!”

  “错啦,夏时是对的,反而是方野太幼稚了。”

  “总之他们没有在一起我不接受!”

  “他们都很好,只是时间不好,那天的太阳不好,风不好,空气中传来的梨花香气也不好。”

  “不明白,但我好像失去了力气,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没劲。”

  “一样。”

  “我更惨,我今年大二,男朋友谈四年了,但我忽然发现他和方野一样冲动幼稚,却没有方野的坚韧和魅力……草!这怎么处下去啊啊啊啊?”

  “给他买本《最好的我们》!”

  “对对对,让他仔细看,看懂了就还有救,继续自以为是,那还是分了吧。”

  “姐姐们,我好心疼方野啊!”

  “妹妹,每一个18岁的少女都是夏时,24岁的时候就变成了秋时,28岁的时候已是冬时,她等不起,我们也等不起,慢慢你就理解了。”

  “方方真的好会写啊,夏时的这句台词,看得我眼泪哗哗流,止都止不住。”

  “今年我30岁,5年前我读不懂这句话,现在真的感同身受。”

  有阅历的人把《我们》夸出了花,所以,尽管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们不相信自己的青春会以如此狼狈的姿态收场,却也不再质疑。

  而在方粉之外,《我们》的口碑也彻底爆了。

  吉报:“作为青春文学,它是标杆。”

  苏童:“纯以青春文学而言,《我们》比《苍夜雪》更纯粹,它不够文学,但更现实,我好像真的回到了青春。”

  李其纲:“细腻又真实,欢乐又悲凉,读之如饮冰酿。”

  刘震雲:“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回味的书,轻松隽永,余韵悠长,方星河的文字功底又进步了,金句频出,好到不能更好了。”

  李小林:“剧情很满,但不杂;幽默很足,但不闹;爱情很纯,但不假;整体气质很文艺,但不飘。好书,好书!”

  除了一小部分文艺界的老古董,民间也给予了极大的认可。

  这就很搞笑。

  其实从文学性、社会性、艺术性等角度出发,《苍》是更好的文学作品,《我们》真的就只是纯粹的青春群像文,两者的价值根本划不了等号。

  但是《我们》深得大众喜爱,过了25岁的读者,少有不夸的。

  骂《苍夜雪》黑暗虐心的那批人,现在却不骂《我们》幼稚了,甚至主动给方星河找理由——

  “方星河完全有能力写深刻,但他降级来写青春,方才体现出了他的水平之精妙、控制之自如……”

  “前两部作品是完完全全的方星河,犀利、偏执、疯狂,而《我们》应该是二十年之后的方星河作品,我不明白他现在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更疯癫的混乱青春,阴郁、意识流、结构像是恶魔的迷宫、行文高高在上……但我错了,方星河通过另一种方式完全地玩弄了我,《我们》读起来舒服得根本不像方星河。”

  这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如此找补,而是亚洲文学界的广泛共识。

  日本那边赞叹:“作为一个偏执的天才疯子,方星河桑居然能够将普通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写得如此温暖真实,实在是神鬼之才。”

  韩国那边更加信誓旦旦:“《我们》看似只是一部青春小品,其实正是方星河xi功力更进一步的体现,它的写作难度远大于前面两部作品,是极度克制下的非自然产物,却又自然得仿佛潺潺溪流……”

  类似的评论实在太多,搞得好多正常人都不自信了。

  “真的假的?”

  “难道真是我们没看懂?”

  “可是,我实在想不明白它到底难在哪里啊?”

  杨蜜指着海报上方星河那张脸,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你看看他那张脸,再想想他的才华,仔细回忆一下,他吃过什么亏?上过什么当?被哪个女生拒绝过?什么时候软弱过迷茫过?”

  “所以?”

  “所以像他这种意气风发的天生大赢家根本写不了失败者!如果写了,那就是压着真实思想硬写的,硬写都能写到这么好,不厉害吗?”

  “噢,原来是这样,那确实好厉害!”

  当方星河回到学校时,同学们简直像是看神一样,崇拜仰望。

  小伙伴们更是一有机会就问:“哥,你是文学大师了吗?他们都说你写普通少年是弱项,缺乏真实体验,所以肯定有一个原型……是我吗?哥!”

  方星河被缠得不胜其烦,哭笑不得。

  “是是是,就是你。”

  谁来问都是,然后十三鹰内部就干起来了……吗的我才是隐藏主角!

  瞧瞧,多离谱啊?

  可事情就是如此魔幻,方星河的“自我克制”得到各国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多种文学奖的评委给他寄信,似乎真有人在考虑,《少年的我们》值得一个重量级奖项。

  方哥沉默了好一会儿,气笑了。

第153章 憋坏我了

  亚洲有挺多乱七八糟的文学奖,真的都给方星河发来了入选信。

  “去吗?”

  “不去。”

  王查理随口问,方星河随口答,都没把这些蹭热度的小奖当回事。

  像是泰国的那个什么东南亚作家奖,听上去覆盖面挺大的,其实上下二十届加起来都凑不够一个方星河的热度。

  方哥可不想扶贫扶到国外去。

  王查理一边拆信,一边皱眉:“韩国人办正事的时候真小气,怎么就给你发了一个东仁文学奖的邀请函?”

  师自师姐接口道:“蜜月期过了呗。”

  “呵呵。”方星河冷笑,“蜜月期过不过,他们都不可能给我大奖,在媒体上夸两句不但不要钱,反而能赚钱;把锅里的肉往外给,谁不心疼?”

  日本的新一届直木奖同理,《苍夜雪》仍然在名单上,组委会也盛情邀请他参加,但是可以肯定,去了必然陪跑。

首节 上一节 23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