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Z世代艺术家

Z世代艺术家 第26节

  “咔嚓!嘟嘟嘟嘟……”

  李其纲听着话筒里的忙音,气到了,茫然了,但也冷静了。

  事业尚未成功,现在报喜确实早了点,那就……等办好了这件事再去表功!

  不炫耀是不可能的,他可太喜欢和方星河唠嗑了。

  另一边,方星河给王亚丽回了个电话。

  “亚丽姐,怎么了?”

  “没怎么就不能找你聊天啊?恭喜你,作品大获成功!虽然只是一篇作文,但是我们出版社里的编辑读到之后都感到特别不可思议,没有一个人不夸的……”

  她真的是风风火火,话多且密。

  聊了好久,她终于聊到正事:“我有一个好朋友,北青报的,想去采访你一下,能不能给个专访的待遇?”

  方星河不答反问:“多好的朋友?”

  “特别特别好的朋友,小时候穿一条裙子的关系,她现在一般不怎么接外访,这次也是对你格外感兴趣才破的例,所以我可以保证她不写对你不利的东西,也不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小方,你红得太快,在媒体界必须有信得过的人……”

  她又是一大串,不过这次的信息特别有价值。

  哪怕是在互联网成为主流之后,正规媒体仍然掌握着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能力,更别提现在了。

  在重要报刊里发展出自己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好的,我接受了,等到中考结束之后怎么样?”

  “可以啊,那你好好准备考试,加油!”

  现在的社会节奏相当慢,影响力扩散需要时间,萌芽区区几十万的销量又都集中在年轻人群中,够不上社会热点,所以王亚丽也不急。

  “谢谢你亚丽姐。”

  “就喜欢你的嘴甜,哈哈!”

  得意笑过之后,王亚丽又狡猾的提醒道:“新民晚报那边的关系也别放弃,同时脚踩两大报刊,有助于平衡,省得那些不开眼的狗东西总想欺负你年纪小。

  另外,王桐和陈丹娅的关系隔着不止一层,没有我和春华亲密,关键时刻,你要知道应该偏向哪边……”

  “好的好的,我都懂……”

  被她絮叨的既头疼又感动,方星河最后给陈丹娅回了电话。

  那么多评委,喜欢他欣赏他的人很多,然而真正把他当成子侄一样照顾的,只有王亚丽和陈丹娅。

  李其纲不一样,小老头有点功利也有点絮叨,人不坏,但是不可能太交心。

  陈阿姨那边讲的也是采访,王桐想来。

  方星河直接坦白:“亚丽姐给我安排了一个北青报记者,那就到时候一起来吧,我现在没时间,定在中考之后可以吗?”

  “可以,写两份角度不一样的稿子,分开发,对你更有好处。”

  顿了顿,她又道:“我家那个不省心的闺女,你的小姐姐,看了你的文章之后哭得可厉害了,还问我为什么没有带你到家里吃饭,你的文字对年轻人的感染力,比我最初预计的还要强。”

  “因为情感真。”

  方星河理所当然的领下夸奖,小方确实是个愤怒的苦孩子,只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而这正是大方最擅长的。

  “对,确实真挚动人。”

  陈丹娅继续夸夸夸,随后问:“你是孤儿的情况,现在已经人尽皆知了,学校或者你们那边的官方没有什么表示吗?”

  方星河想了想,回道:“大约是还没有反应过来吧,总得发酵一阵子。”

  “那确实,官方的反应总是慢一些,不过你的热度已经起来了,看势头比韩涵还猛,之后要注意,别犯什么大错了,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会有很多纷纷扰扰甚至批评,千万要在心态上准备好……”

  “嗯,我知道了,谢谢陈阿姨。”

  方星河不是不听劝的人,好意心领,嘴也领。

  挂了电话,他原想跟钟师也通报一声,后来一琢磨,现在这点小小成绩完全没有必要,再等等看吧。

  最终做罢,溜溜达达上学去。

  ……

  相比于外面大世界的安静,中学校园里明显掀起了一股热潮。

  很多人都在讨论韩涵和方星河谁的文章更好,在自家地盘当然是方星河稳胜,但在别处……其实也一样。

  女生们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方星河,尽管好大哥也登了照片,不过这个东西就别拿出来对比了,太伤人。

  哪怕是韩涵的大本营,松江二中,他都没能做到和方星河五五开。

  夸好大哥是气质型帅哥绝对不夸张,但也就仅此而已。

  夸方星河的词儿那可就太多了,什么“帅过刘德骅”、“耀眼夺目”、“四大天王之后最帅小生”、“半岛偶像黯然失色”、“文坛千古惟此人可比潘安”……

  有点儿浮夸,不过相比后世的彩虹屁也就那样吧,种类繁多,新意却不太够。

  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人说他是华夏的樱木花道。

  可能是因为,方星河兼具了颜值和才华,和那种笨蛋人设关联不起来?

  总之,灌篮高手的流量没蹭到,但他硬生生造出了方氏流量。

  太帅的苦恼也有,比如男生群体分化得很厉害,佩服他的是真坚定,不喜欢他的也是真抗拒。

  “草,不就靠着一张脸么?只看文笔,他和你差远了!”

  好哥们气呼呼的替韩涵抱不平,迅速引来同寝所有室友的支持。

  当然,他们的支持并非全心全意,更有可能是出于嫉妒——凭什么对我爱搭不稀理的同班小美女却对一个陌生人那样崇拜向往?

  方狗,给爷死!

  “就是,没那张脸他算个吊毛啊?”

  “我看了他的作文,也就还行,文字粗糙得很,没什么嚼头。”

  “咱们班里的女生真好笑。”

  “女人不就是肤浅吗?方星河长得好又会演,蠢女人就吃这一套。”

  “反正我不觉得他有多牛逼,很能装逼倒是真的。”

  韩涵默不作声,趴在桌子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戳着草纸,眼神有些茫然。

  好哥们捅咕捅咕他,小声问:“你干嘛呢?”

  “没什么。”

  韩涵用力一顿划拉,圆珠笔将草纸割出一片碎乱,仔细看去,满篇都是四个字——知而不顺。

  仿写《青春》和《性》的经过很不美好,越仿越能感受到差距,韩涵最近两个月被折磨得头昏脑涨,反倒是对知而不顺的意气有了更深的体会。

  哥们用异样的眼神瞟了他几眼,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一声叹息。

  臣等决心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方星河……真有那么牛逼?

  ……

  方星河不算很牛逼,但是《知而不顺》确实超模了。

  只不过,冲击力因人而异。

  任何文字,最终能转化出什么程度的情绪冲击,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审美水平、经历契合程度、价值观同频性三大要素。

  审美之例,比如《红楼梦》。

  经历之例,比如《悉达多》。

  三观之例,比如《小时代》。

  方星河在文章里给青少年分了类,一种是没心没肺的快乐小二逼,此类人低契合低同频,看《知而不顺》时不会有特别深的触动,也不太能get到他的牛逼之处。

  而受过伤害的那些孩子,高契合高同频,几乎是拿方星河当精神导师来崇拜的,那种认同,旁人很难懂。

  问题是,现在能够

  三者的构成比例由小到大,方星河只吃到了前者的红利、中间的口头追捧、后者的转头就忘。

  其实这是好事,证明我国青少年并没有大范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星河对此的态度很随性——现在能圈多少是多少,现在圈不到的,以后慢慢来。

  《青春》、《大长篇》、《杂文集》,好牌多得是,早晚全覆盖。

  这会儿让大家吵吵架,正好积攒热度,吸引外部注意。

  否则怎么出圈呢?

  胸有成竹的水军头子重新沉浸在学习中,而外面的世界,也确实如他所料,一天一个样儿。

第26章 黑潮开启

  第一天,老房在班里念了方星河的作文……

  啊呸呸,那简直是噩梦,忘掉重来。

  第一天,萌芽卖了10万册。

  第二天,因为口碑扩散,中学生们纷纷抢购,爆卖20万册。

  第三天接近售空。

  第四天,第一批加印的10万册也秒空,全国报刊亭都在催货。

  此时,方星河的粉丝数量暴涨到200万,星光值1820万,明显已经诞生了第一批中坚粉,甚至已经有死忠粉出现。

  仅仅只是两张照片、一篇作文、一些作家的赞扬而已,时代啊,真奇妙。

  Z世代新人类感到很愉快,有点爱上1999年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不全是好消息。

  经过了几天的爆卖,也因为在中学生群体中热烈的反响,舆论界终于反应过来,开始涌现出鼓吹和批评。

  额,批评更多一些。

  上一期的韩涵没怎么遭受批评,原因很简单——不够有话题性。

首节 上一节 2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