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83节

  “那太阳,好像要落山了。”

  “可是这月亮,却还没有升起来。”

  “是不是天狗把月亮给吃了?”

  孩子发出了天真的声音。

  一个老人走到身边,与他一同望向天际,随后用干枯如同鸡爪一般的手敲了敲孙儿的脑袋,笑着说道:

  “等你上了学堂,先生就会教给你的,这可不是什么天狗食月,它叫气象变化,是科学。”

  “有时候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如同今天这样一般。”

  “你看那乌云遮蔽了天空,覆盖了天地。”

  “所以啊,这日和月,一起沉了下去……”

  “那,还会天亮吗?”

  孙儿用稚嫩的嗓音天真地问道。他有些担心,万一太阳和月亮再也不出来了,那他们可不就是得永远生活在黑暗中了吗?

  老人笑了笑,抬头望向天空:

  “天总会亮的,不过,那个时候,就是新的一天了……”

第286章 动荡的大明

  “杀!”

  喊杀声震动着天地,湖广的大地上正爆发着一场激烈的混战。

  无数手持劣质兵器,甚至农具、木棍,衣着破烂的“士兵”,正源源不断地向着面前的城池发动这进攻。

  城头上的明军不断倒着金汤,向下方投掷着滚木大石,但是从他们手忙脚乱的动作以及那恐慌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什么百战的士兵。

  要知道湖广可是大明腹心之地,他们也是许久没有经历过战争,除了身上的装备比义军好一些之外,他们和城下的义军几乎没有半点区别。

  “轰!”不知哪里传来爆破的声音,一门火炮炸了膛,转瞬间,炮手以及附近的士兵们,已经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缺斤少两的火炮,几乎没有实操过的炮手,别说能不能打中人了,开了这么多炮才炸膛,已经是万幸。

  但是对于本来就已经承担着极大压力的卫所士兵们而言,这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只看见浓浓的硝烟之中,城头缺了一个口子,那几乎被他们视为倚仗的火炮已经趴窝,众多士兵死去。

  “对面也有火炮!快逃命啊!”

  不知道谁率先喊出这一句话,顿时,守军彻底失去了斗志,开始向城下跑去。

  没人去思考,城下那些装备比他们还差的义军,能从哪里弄来火炮,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逃跑寻找一个理由而已。

  守备的百户官没能阻挡住他们的溃逃,甚至他自己也跟着转过了身子。

  将官的逃跑,似乎是坐实了已经兵败的现实。

  “城破啦,城破啦!”

  一瞬间,恐慌的喊声响彻了城头,士兵们没有了继续抵抗的念头,他们扔下手中的武器,疯狂地向后方逃窜。

  “明”字大旗缓缓倒在了地上,伴随着无数身影跃上城墙……

  ……

  “平江陷落,知县殉国,贼大掠四野,富商大户死者不计其数。又有百姓不晓忠义不懂善恶,背叛朝廷而投奔贼寇者,使其兵力达六万之众,守军莫能当。”

  武兴皇帝朱常洵缓缓念完手中的奏疏,眼眸不由地微微眯起。

  他的父皇,真是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啊!如今的大明,江浙、河南、湖广都爆发了流民叛乱,其他的几个省,虽然目前还没有起义的征兆,但是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聚集,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爆发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北边,瓦剌和鞑靼又屡次犯边,羁縻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开始逐渐失去控制,除了靠近长城的几个州之外,其余的羁縻府州,有些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明的部属,但早已形同自治,别说赋税和户籍早已不再上交中央,更是很久没有再向朝廷输送骁勇的蒙古勇士。

  精锐的三千营,已经从明初的数万人,到如今缩水至只有区区两千余人了。

  多事之秋啊!没想到才刚刚登基,竟然就要面对这样的困境。朱常洵的内心这样想到。

  但是他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与烦恼,甚至还有些……兴奋?

  叛乱者,当诛之!朕贵为四海之君,又岂会因为些许叛逆而感到困扰?区区匪寇而已,他们并不能成为能令我直视的敌人,而只是我功劳簿上最底层的一页!

  父皇,让你忧虑至死的贼寇,就让我来解决吧!

  朱常洵的脑海里,划过这样的念头,他缓缓开口道:

  “四省之地皆有叛乱,以诸位爱卿看来,以何人为将出征,较为妥当?”

  问的不是该当如何,而是该以何人为将出征,他似乎没有考虑过“招抚”这个选项,也没有想过什么安定庶民,使之不战自溃之类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算用铁血来征服这些叛逆。

  他的面前,站着以方从哲为首的几名大臣,他们在听完那封奏疏上的话之后,也都是面色凝重。

  如今局势,危在旦夕,丝毫不下于那勋阳百万流民作乱之时,甚至犹有过之。

  听到皇帝问话,他们互相看了看,心思急转之间,已经有了想法。方从哲作为内阁首辅,便首先站了出来,说道:

  “若是平叛的话,臣推举四川总兵官刘綎,其参与过援朝之役、播州之役,是一员骁将。”

  有了方从哲起头,其他的大臣们,也七嘴八舌地,推举起了各自的人选。

  “臣推举辽东总兵官李如柏。”

  “臣推举大同巡抚杨镐。”

  “臣以为,山海关总兵官杜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大明朝的将领,还是不缺的,至于能力如何……或许和瓦剌鞑靼作战,他们可能力有未逮,但是对付那些作乱的流民?那不是手到擒来?

  这简直是上天在送功勋啊!几位大臣,不由地推举起了与自己交好的将领。

  朱常洵听着几人的话语,微微点头,他刚要开口,视线却越过众人,看到了一副正在思索模样的严晨昊。

  虽然还没有入阁,但是作为吏部尚书,还曾经是帝师,此次也被叫来参与会议。

  严晨昊皱着眉头,说道:

  “禀陛下……以微臣之见,当务之急并非安排平乱之大军,而是贯彻先帝之遗言。”

  “免矿税、召回矿监、税使,减免赋税、免除香料珠宝之贡,才能够对叛乱有斩草除根之效。据臣所知,江浙之叛,起于香料之贡、矿税与矿监;河南之叛,亦是起于矿税之征收、税使之压迫;湖广之叛,起于赋税之重与税使妄为。各省流民,虽有因天灾而至者,但也有相当数量因此而生。”

  “根本不除,则叛乱永无休止……且这些对于陛下的名望也有好处,可免去些许民间的躁动。”

  “臣斗胆,请陛下按先帝所言,免矿税、召税监、免赋税、免贡物,先除此四者,再以大兵迫之,则叛乱必平!”

  严晨昊说完,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朱常洵。

  然而朱常洵,却是避开了他的目光。

  其余的内阁诸臣,更是用异样的目光看向严晨昊。

  这位帝师入朝如此多年,竟然都还没有学会揣摩人心吗?

  陛下刚才所言,分明便是不想做这些事情啊!

  感谢“书友20230406195439306”的打赏,感谢!

第287章 民为邦本

  一般而言,皇帝面对叛乱,询问群臣的话语,都是“该当如何”,很少会有像刚刚朱常洵询问的那样,直接就是“该派谁为将帅”。

  因为平叛,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派遣部队过去,打败叛军,就可以了的。

  比如说叛乱根源是为何,在平叛之前就要解决,以此来瓦解叛军军心,也可以避免下一次叛乱;比如说是否可以以“抚”的形式,以更小的代价平定叛乱;比如说出兵会对全局各方面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便是如此。

  但是这一次,这位刚登基的武兴皇帝,却是直接就问起了平叛的事情。

  能够走到内阁的,都是老狐狸,一个个也是揣摩人心的好手,他们也看出来了,皇帝这般问,是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只想着以大军平叛!

  并且,怕是这位武兴皇帝,根本没有动过按照皇帝遗言来的念头!否则皇帝登基也有好几个月了,如今都已经是武兴元年的二月,如果要办,怕是早就已经下旨了!

  所以在严晨昊这么说的时候,内阁的诸臣,才会投以惊奇的目光,对于对方的“不上道”而感到费解。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在朱常洵看来,矿税和加重的赋税可以充盈自己的内帑,如今国家生变,正是大量用银之时,怎能停止?

  而内宦也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矿监税使可以保证这些矿产、税收不会被“外人”,也就是那些文臣们所侵吞,更可以监视地方,纵有不法之举,也只要训诫亦或是换人,没必要废除。

  只有那香料和珠宝,朱常洵并不是特别在意享受,因此确然可以停掉。

  他认为,这些东西虽然都是饱受民间非议,但是对于朝廷总体上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在之前并没有遵照万历遗言而行的打算。

  严晨昊真的看不出来朱常洵的想法吗?并不是。但是朝廷,总得需要一个敢谏之人,说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为黎民百姓请命,为王朝安定出谋划策!

  否则,纵然可以平定叛乱,百姓也依然生活在水火之中,既不符合治世的初心,更不是治国之道,帝国也终将会在失去人心之后,陨灭在一次次的乱局之中。

  他不能看着自己弟子的帝国沉沦,不能看着苍生再度陷入劫难之中。

  因此他直接就站了出来。

  但是朱常洵却并不这么想,听到严晨昊的话,他不由地有些后悔问他了。

  他颇有些不情愿地说道:

  “吾师,定要如此吗?香料与珠宝朕并不在意,只是如今平叛在即……朕也是担心前线的军饷啊!”

  “陛下,国库与内帑之存银,应当足够完成此役之征伐,相反,如果根源不除,则叛乱不断,再多的银两,也是于事无补!”

  严晨昊坚定地说道。

  看着他的目光,听着他的话语,朱常洵只感觉一阵恍惚。

  他好似回到了几年之前,那话语再一次在耳边响起:

  “吾师,治国之道,到底在何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百姓的生计,便是治国的根本之道。百姓宁,则天下宁,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建立在此事的基础之上。”

  当时的朱常洵,还不是很懂,现在他却已经有些理解了。

  他一心想要史书扬名,留下一番丰功伟绩,因此在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刻,他最初想的,也是要善待百姓,随后再依靠人心,成就自己的事业。

  但是直到真正开始统治了,他才能感觉到,想要真正做到安定百姓这一点是有多么的困难,尤其是在大明王朝已经山河日下的如今。

  思索片刻,他深吸了一口气,道:

首节 上一节 18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