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94节

  “出兵北地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我没有得知消息,快细细道来!”

  他当然急,因为按照那官员的说法,这是皇帝的命令,可这……与他们刚刚的商量结果,相悖了呀!

  本来按照这个计划来的话,他甚至已经可以看到大明北地农业兴盛无比,王朝无比强盛的曙光,可是要是在现在出兵……别的不说,远征草原,那耗费不知凡几,这一天大的利民工程,将再无可能!

  所以此刻的他,急切无比。

  倪文焕自是不会反抗自己的上级,将事情和盘托出。

  “大人,我也不知道陛下为何叫我前去而不是您……这些也都是陛下的旨意,我只是照办而已。”他一脸无辜地说道。

  李汝华顿时有些懵,这些年外朝大局基本由内阁一手掌控,由严晨昊自决,只有少数的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额外请示皇帝,其余的基本都是内阁在奏折上批红再递交大内,而皇帝对于内阁的批复都是赞同的,自然没必要再额外找人自己商量,导致这么一波下来,他都快忘了,皇帝还有找人“开小会”的惯例。

  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国库根本满足不了这两道命令,肯定要否决其一,那么否决哪一套?这个不消说,李汝华怎么看,都觉得他们的方案更合理。

  毕竟瓦剌各部目前依然是在打生打死,没有一点会统一的迹象,就算真的有哪个部落侥幸出了个雄主,没个十年也完成不了统一,当年的也先,也是足足三代人,几十年的功夫才达成的草原一统,朱常洵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却太主观了。

  不过,要是直接否决封还,皇帝面子上也是不好看的,到时候平添几分波澜,所以肯定也需要有人向皇帝叙说前因后果,搏得他的赞同——作为一名从万历朝就已经开始在朝中为官的老人,他可太清楚这些了。

  他急匆匆地向内阁赶去,准备找这个人。

  而另一旁的倪文焕却是满脸的苦涩。

  他现在已经基本弄明白为什么皇帝会找到自己,赋予重托了——但是他宁可当时皇帝找的不是自己。

  倪文焕在原本的历史上,是魏忠贤阉党的“五虎”之一。他们为虎作伥,残害忠良固然可恨,然而倪文焕能够爬到这里,成为魏忠贤的智囊,多少还是有些本事的。

  他看得出来,很明显,皇帝所谓的“内阁肯定赞成”,只是他的迷之自信而已,事实上人家内阁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案,而且肉眼可见的,对他的那个表示不赞成。

  此时李汝华急匆匆地离去,就是明证。

  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已经将半只脚迈入其中。

  感谢之前“农夫之子又务农”、“无极善无极恶”的打赏,感谢!这两天没有看后台,没看见(pq)

请个假

  没时间码字了,今天请假。

第305章 请三思

  严晨昊很快得到了消息,他也很是吃惊,显然没有料到,皇帝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并非不赞成出兵,出身武将世家的他,也是清楚,想要建造他理想中的世界,征战之事,是必须有的,朱常洵猜得其实也没有差,南征北战,确确实实也是在严晨昊的计划之中的。

  只不过不是现在。

  大明毕竟已经将近三百年,本来就已经是垂垂老矣的老人了,自己的这一场,可以令这老人重新焕发生机,却不能令他返老还童,许多社会矛盾,根本不是简单的这些政策可以解决的,已经根深蒂固了。

  很多人,现在其实就等着那个老人去世。

  民间士绅,许多贪婪的官员,还有内廷里被他牢牢压制的宦官,因为隐田的被查,因为无法再完成发财梦,因为司礼监之权几乎尽失,现在全都虎视眈眈,等着他的寿终正寝。

  而他所能做的,却只有为这个已经腐朽的房子,不断修补而已。

  征伐四境,平定边疆,这也是在他的准备之中的,但是在严晨昊的计划里,却还没到时候,远远没有。

  至少,优先级绝对是比不过北境水利的,毕竟大明现在没有直接受到草原的威胁,至于瓦剌,正如李汝华想的那样,他们就算真的可以统一,也不是短时间之内的事情。

  完全不必要担心。

  但是水利工程的修筑,对于大明的利益,却是实打实的。

  两者其实都是耗钱的大户,区别在于,北征会让好不容易开始恢复的大明元气大伤,而北边的水利修建,则像是割除病处之时那手术刀划过的阵痛。

  尤其是北征草原,一个不好被拖住,那茫茫大漠之中的持久战,对于国库的消耗是惊人的,一个不好,大明被拖垮都是说不定的事情,还不如等到水利修建完,国力更上一层楼再发动,更为妥当。

  脑海中思索了一番,严晨昊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说服陛下,收回这成命。

  “茂夫(李汝华字茂夫),你先去准备人手,按照原定计划计算北地水利所需……倪文焕直接让他停了,不必继续,我这就去找陛下分说一二。”

  他先对着李汝华嘱咐道。

  李汝华顿了顿,他想说是不是先等陛下同意,再行实施,但是转念一想,这些年来这位内阁首辅的建议皇帝无有不从,于是便把话吞回肚子里,也放心地便去了。

  而严晨昊则急匆匆地向内廷赶来,不多时便已经赶到了皇宫之前。

  在请宦官前往通禀之后,不多时,他便被皇帝的贴身内宦给迎进了宫殿之中。

  朱常洵已经在御书房里等着他了,在严晨昊见礼的同时,他也招呼了一声:

  “吾师,你来了。”

  脸上略有些平淡,以往的恭敬也消散了许多,不过严晨昊急于分说北征之事,倒是没有在乎这些,而是略带急迫地开口询问道:

  “陛下,臣听闻您任命将帅、清点库存,准备北上决战瓦剌,此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刚刚吩咐了陈国公与倪侍郎。”

  朱常洵点了点头,他都直接命令官员了,自然是没有想过隐瞒什么,事实上他也没觉得有什么隐瞒的必要,甚至这位皇帝,还转过身,将挂在背后的舆图取下——严晨昊这才注意到,在皇帝的椅子背后,不知何时已经挂上了一幅舆图。

  “陛下何时在书房之中更添此舆图?”他不禁问道。

  皇帝的笑容僵了僵,开口道:

  “吾师,朕挂上这地图已有月余了。”

  严晨昊一时有些无言,这段时间,他忙于各种事务,对于自己这个弟子确实疏忽了许多。

  好在朱常洵的表情很快便恢复了过来,他似乎已经将刚刚的事情忘在了脑后,将舆图于桌上摊开,指点给严晨昊看:

  “吾师你看。”

  “鞑靼自数年前败绩之后,便已是式微,瓦剌虽占据这偌大草原,然内斗不止,战乱不休之下,据锦衣卫探报,其人口、资源都已是锐减,军士疲敝不堪,那几个敌首之间却依然无熄兵之意。”

  “而我大明,历经吾师伱的治理,已是国库丰盈,兵强马壮,中兴盛世已至。”

  “此时若是出兵,直捣黄龙,则定当如同以火融雪,以石击卵,毫无阻隔!如此,大事可成矣!”

  “大明五十年内,将再无边患!”

  “太祖太宗之遗愿,当可成矣!”

  朱常洵的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激动处,他攥指成拳,狠狠砸在了桌子上,仿佛已经看到草原尽俯首,他立下不世之功的场面。

  说完,他又将目光投向严晨昊,声音因为太过激动而有些颤抖:

  “吾师,我这个计划如何?你也是武将世家出身,可看得出有何不足之处?”

  此时的皇帝整个人,都散发着名为“兴奋”与“慷慨激昂”的气息。

  他是真的认为严晨昊不会对他的决定有什么异议。

  严晨昊看着皇帝那兴奋的样子,沉默了一下。

  说实话,他很少看见自己的弟子,对于某件事情有这么大的热情。

  但是他还是决定打碎那笑容。

  这位内阁首辅摇着头,缓缓说道:

  “臣并不看好这个计划。”

  仿佛没有看见面前皇帝的表情已经开始僵硬,他向往常一样谏言道:

  “陛下,近些年天下虽然总体向好,但是仍未得大治,如今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说到那盛世以至,未免还是太早了些。”

  “出兵草原非国力雄厚者不可为,臣怕造成国库的空虚……尤其是我刚刚与群臣商议,要整修北地水利事宜,同样也是耗资巨大,二者怕是不可兼得……”

  “何况草原之乱,非数年定不可平,我等时间还很充足,不必如此急躁。”

  “陛下何不再等几年?待水利完善,盛世真正降临,再平定北疆,犹未晚也。”

  说着,担心皇帝不懂得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严晨昊继续说道:

  “陛下,这水利,可是头等大事,虽耗资巨大,但若成,则北地农业定当大兴。”

  “如此,岂不是比那空耗国库的征战,要好许多?”

  “请陛下三思。”

  严晨昊说完,又向皇帝行了一礼。

  和过去的几年,一模一样。

第306章 怒火

  “吾师,你看我说的……”

  “陛下,臣觉得这个方案会更好。”

  “陛下,您说的不错,但是其中的漏洞依然很大,您看……”

  “陛下,臣认为您的这个政令,应该这样修改……”

  “陛下……”

  ……

  朱常洵坐在椅子上,脸部的表情有些僵硬,目光略微有些呆滞。

  此时他的脑海之中,不断回放着过去几年间,那发生在这御书房之中的一幕幕。

  他说的话,提出的建议甚至下发的政令,不断会被严晨昊所拒绝。

  他当然不会去想,严晨昊为官这么多年,对于朝廷天下的了解、事情利弊肯定比久居深宫的他懂许多,提出的方案自然比他的要好,也不会去想,其实他也是有一些提议被严晨昊给采纳了的——人总是这样,在某人令自己不爽的时候,就会间歇性地忘掉某些对方好的记忆,只留下坏的印象。

  现在的朱常洵,就是已经钻进牛角尖了,他只感觉自从严晨昊当上首辅之后,他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许多的命令也被严晨昊驳回,而如今,严晨昊在民间的声望,更是大涨到了极点——这正是他所渴望的。

  朱常洵的眼睛有些发红。

  大治?什么样的治理才算大治啊!

  他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大明的状况,国库充盈,百姓安定,大明已经两百多年了,还能够出现这样的盛况,已经是难得。

  正当此时,正应该扫平四夷,既平定边疆,又可以在史书上书写下自己的名字,留给后人瞻仰!

  事实上,他一直都以为,严晨昊不会拒绝这个提议。毕竟他知道自己老师的理想,是要创造一个盛世,而所谓盛世,自然是文治与武功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更何况自从上次加薪的政策颁布之后,严晨昊其实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大动作了,基本就是正常的处理政务、维持朝廷的稳定、任用能吏等等,怎么看都是一副大局已定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194/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