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24节

  终究还是有四百多名士兵,被三眼铳击伤、杀死,再加上与那些楯车防护着的火枪兵的对射造成的死伤,吕宋军的伤亡在七百往上。

  最后曹文诏的一番死战,也令他们折损了三百多名骑兵。

  不过总体而言,此战依然可以说是获胜的,明军的伤亡远远大于他们,并且战略目标完全没有达成。

  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纵然是如何的百战老兵,在这样的火力下也只能被碾压。

  明军的士气,也是因此直接低落到了谷底。

  仅仅是初战,便折损了如此多的兵马,其中,甚至还有最为精锐的辽骑。

  那可是辽骑啊!堪称大明最为强劲的军队,纵然是高迎祥王二那样的巨寇,也是被他们撵着跑的,这一回出战的这数千人,竟然只回来了四百多,又怎能不令人胆寒?

  就连各个总兵与参将,本来信心满满,想着去东南捞军功,此时都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卢象升继续开战,令他们打头阵。

  好在卢象升没有这个想法。在发现己方实力与对方差距过大之后,他就已经没有了短时间内出战的心思,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入宁国府,骚扰第七军的辎重部队,主力则后撤固守,打算消耗吕宋军的锐气,同时打造火器,恢复实力,纵然曲元矩向南京周围的其余城池展开进攻,想要逼迫他前来救援,也无济于事。

  由于南方水网纵横,骑兵难以长途奔袭,所以卢象升派出的,主要是步兵。但是这些部队也是百战老兵,其中甚至还有他的嫡系天雄军精锐,有心算无心之下,确然令第七军吃了几个闷亏,折损了上百兵马,部分的粮草辎重被烧毁。

  于是曲元矩也派出部队对其进行反击,同时加重了对辎重部队的保护。

  双方你来我往,不断互相绞杀,持续了足有两个月之久。

  而卢象升那边,也是等来了皇帝催促出兵的诏书。

  江浙乃是财税重地,严家起兵的时候,正好也是赋税征收之时,这就导致了朝廷这一年失去了浙江与宁国府、南京的所有赋税。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朝廷的税收直接下跌了数百万两之巨,本来就已经不宽裕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皇帝已经等不起了,而朝廷对于卢象升的不满也在攀升。

  毕竟江浙同样也是文人辈出的地方,许多朝廷官员老家都在吕宋军的锋芒笼罩之下,这令他们如何心安?

  已经有人在弹劾卢象升,说他“轻敌冒进,以至损伤”战败后又“怯敌不战,保存实力”,甚至还怀疑他“拥兵一方,是何居心?”

  他们可不懂什么战事,只知道卢象升打其他的叛军一打一个准,现在对付严家,要是打不过严应辉也就算了,如今对面的将领听都没有听说过,竟然也能将卢象升撅一个大跟头,这就令他们有些难以置信。

  皇帝虽然没有相信这些话,但是难免还是受到了影响,也是下旨催促。

  朝廷的巨大压力之下,卢象升最终还是被迫于武兴二十年的五月,留下部分军队守城之后,率领五万精锐东进。

  ……

  “五月,朝廷使至。象升言火器等未备齐,乞延期,中官曰:‘督师莫非惧敌乎?’象升大怒,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然此巨寇火器犀利,仓促出战,予忧吾等皆枉死耳!’中官恼羞,迫之愈疾,象升无奈,引兵去。”

  “师至方山,遇浙兵。象升将中军,良玉帅左,大威帅右遂战。浙兵以阵迫之,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不畏生死。自辰迄未,炮尽矢穷。良玉惧,仓皇遁,左翼遂溃,俄尔各将皆遁。象升奋身斗,中军皆进,手击杀数人,身中两枪一刃,不能动,遂为浙兵所执。大威溃围,终得脱。”

  “五万军,存者仅十之三四。”

  ——《明史纪事本末》

第354章 予我兵马钱粮,我独镇江浙

  京师之中,一间不大不小的宅子里燃烧着彻夜的灯火。

  从这件屋子的布局就可以看出,它的主人对于战事有着非同一般的关心。

  屋子入门正对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大大的舆图,左侧悬挂着一副刀剑,而右侧则是许多的诗篇,可以看出,他们正是房间的主人所作。

  文采如何不论,然而这数首诗,几乎尽都与刀兵之事有关,铺面而来的金戈铁马之气。

  房间的正中央站着两人,一胖一瘦,清瘦官员扑在桌子上,在一幅舆图上写写画画,而胖一些的官员,则手中拿着一张纸阅读着。

  “天下怕是真的要生大乱了。”

  一声轻响,胖官员将手中的情报纸放下,叹息道:

  “江南竟生出如此巨寇,连卢督师都败于其手,生死不知,对面竟然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贼寇之悍勇,火器之犀利,当真是罕有。如此看来,江南危矣!江南若危,则大明危矣!朝廷上下竟还催着卢督师出兵,这下好了,不仅未能收复江南,连数万大军竟也一朝覆没。”

  “只不知明日朝会之上,陛下又会作何应对?怕是又要一展雷霆之怒,不过疾风骤雨之后,又该以何人接替督师之位?洪总督?怕又是一个有去无回。”

  清瘦官员停下了笔,视线依然牢牢盯着那副舆图,仔细看,那竟是南直隶的舆图,而他一心二用,口中回答道:

  “叛逆之所以能够屡挫官军,所依赖的,不过便是其火器罢了……虽然没有见过那实物,但是依靠情报,也可知道一二,其火器之先进,已是远超大明,我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溃兵夸大其词。”

  “不过,我也不相信,有人可以在指挥水平上,以如此碾压之态击败卢督师,那么便多半是其火器之利了……依我看,想要击败叛军,万万不可与之野战。”

  “野战,官军绝非其敌手。”

  “朝廷若要胜利,唯一的办法,是利用坚城固守,以大将军炮等回击,纵然我军火器不及对方,然而依靠坚城,却也可以占据地利……待敌军锐气已尽,再突发奇兵,短兵相接,方有取胜的可能。”

  胖官员听着听着,脸上露出了惊色:

  “你竟了解这般深?莫非你……”

  “我要自请外放南直领兵。”

  清瘦官员的视线终于从舆图移开,看向了胖官员。

  “元素,三思啊!”胖官员表情急切:

  “如今的江浙,百官避之不及啊!你看自消息传达之后,百官之中有何人再提光复陪都?元素,何必去与此巨寇为敌,难胜啊!”

  “我已经五十有六,若再蹉跎下去,此一生便尽了。”

  清瘦官员的脸上,露出了坚定与向往的神色。

  “我本就爱好军事,如今终于有了展示能力的机会,如何能令其远去?需知时势造英雄!”

  “纵死,若能一展抱负,我也甘心。”

  ……

  次日,朝会。

  武兴皇帝在怒斥了一番与此战相关的官员、将领,并且将一批官将下狱之后,也是问起了何人能够胜任对阵如此大寇的重任。

  一时之间,全场寂静无声。

  没有人说话。

  卢象升一战败北,这个消息太具有震撼性了。

  一直以来,他都和洪承畴一起,被视为大明的两大名将,他的威名是在一次次对敌流寇、草原诸部的战争之中打出来的。可是如今,竟尔就这么输了?并且,还是最为惨烈的存在——兵败,自身生死不知,多半是死在乱军之中了。

  可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现在大明各官对于东南这叛逆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扭转。

  从原本的“不过是区区叛军”“我大明天兵怎能在小小叛军面前怯战”“严家不过就是一个肥羊,攻进去能够发大财”,到现在,众将领闻风丧胆,无人再敢南望,甚至南京周围的一些城池,还出现了大量官员辞官的现象。

  只不过皇帝慷慨地担负起他们食宿的重任就是了。

  但即使如此,也遏制不住那辞官的态势,足可见此战的影响力。

  朝堂静悄悄的,皇帝的脑门上,也暴起了青筋。

  他没想到,除了他以外,大明竟然还有人,能够令他们这般恐惧。

  不过是一次失败罢了,竟如此畏惧!

  正要发作,群臣的队伍里,却忽然传出了一个声音,在寂静的队伍里传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镇江浙!”

  发言者何人?

  兵部右侍郎,袁崇焕!

  ……

  浙江,当大胜的消息传来之时,各地也是陷入了欢庆之中。

  虽然家族治下的百姓知道家族实力强大,但是对手毕竟是那个庞大的王朝,试问谁不害怕?心里都没有底。

  甚至一些府县的地主士绅们,都做好了反戈一击,等到那鲸落之时,攫取泼天富贵的准备。

  因此当获胜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各地都有着不同的反应。家族治下的百姓,是欢庆于他们的胜利,而地主士绅们则是惊讶万分——强大如朝廷,竟然输给了一个家族,随后便也只能将野心隐藏。

  严凌倒是反应平平,他早就猜到了结局。

  卢象升确实是一名骁将,或者说在原时空的明末之中,他可以说是明末最为能战的几个统帅之一,崇祯麾下的名将。

  然而纵然是此等人物,也毕竟是被历史所局限,他手下的吕宋军的火器装备、兵员素质都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这已经不是一人的力量可以抗衡的了。

  击败卢象升的,不是曲元矩这区区第七军军长,而是时代的洪流。

  对于重伤被俘的卢象升,他下令好好医治,不许慢待,对于这个历史人物,他也是颇有好感的,这么死去,却也不值。

  而随着威胁的解除,许多事情,也终于开始运作起来。

  严凌先是令严应辉宣布成立“江浙军政府”,随后便将已经建造完毕的考院拿了出来。

  接下来,便是招募官员了。

第355章 江浙军政府的第一批官吏

  武兴二十年六月,当各地考院建造完毕之后,江浙军政府的第一次考核便正式拉开序幕。

  军政府新建的考院是每府一个,自然不会如同朝廷的贡院那般狭小,总体环境还是比较舒服的。

  而主要来参与的,自然是从大学里毕业的学生,其中又以政法系的居多。

  除了他们之外,东钱书院之中也是来了许多人,虽然其中有一部分人,因为严家的起事而选择脱离,但是也有很多人固执地选择了留下。

  他们都拥有新式思想,在朝廷的统治地区,他们看不到改变的希望,于是便也留了下来,看一看这新生政权之中能否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势力的士子来参与考核,当地的士绅们,便也派遣了许多家族子弟前来。

  “新的政权刚刚成立,正是缺官之时,此时前往科举,更有可能高中得官,一举进入中枢。”

  “造反?怕甚?只是庶子出仕罢了,到时候族内除名,谁能牵扯到我们头上?”

  “天下大乱,却又是到了下注之时……当年靖平王选中太祖皇帝,严家因之有两百余年之繁荣,如今,轮到我们了!”

  地主士绅们野心勃勃,眼见乱世到来,他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

  然而,那些地主士绅,是终究要失望的。

  江浙军政府当然不可能如同朝廷那样,再用传统的儒家学问作为选官的标准了,不然严凌辛辛苦苦地用王学冲击儒学思想统治是为了什么。

  但是士子们哪知道这些啊,他们还以为这个所谓的军政府,与朝廷没什么两样呢,学的自然也是八股文那一套,就连最后复习的时候,也是四书五经。

  当考试开始之后,他们信心满满地进入了考院,拿到试卷,先一看到那一长串的考题,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妙——这可和朝廷的考试不太一样。

  仔细一看题目,更加傻眼了。

  “背诵《江浙军政府临时法案》第八大项第七小项,这是什么玩意儿?”

首节 上一节 224/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