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43节

  在他看来,虽然大华的火器确实犀利,但是据他所知,王崇祖这些年大力发展军械,其实力也是丝毫不差,更兼此时已经一统北地,获得了正统之名,天下民心所向,且士气旺盛,纵然是大华,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好好好,既如此,我们便各自对敌吧!我倒要看看,谁能够笑到最后。”

  说完,张献忠又把两个义子都派到了前线,巩固边防。

  他担心王崇祖会选择他作为最先攻伐的目标。

第386章 备战

  事实上,王崇祖心中确实有着南下的心思。

  “朕一统北地,结束混乱,护佑生民,岂非明主圣君耶?”他坐上皇位之后便有些飘了,对着自己的臣属们说道,同时也将乘势一统天下的心思给道了出来:

  “不如趁此机会,南下西进,将天下揽于怀中?”

  群臣都很支持,大将刘宗敏更是大笑着请命:“陛下,我愿提二十万军,替陛下征南扫西,一统天下。”

  气氛更加热烈,见此,顾君恩却不由地皱了皱眉。

  “陛下,我军虽连战连胜,但仍然不可轻敌。”他说道。

  “张献忠的西军暂且不论,严全的华军却是精悍,火器更是犀利,屡败明军,我等万万不可小瞧。且如今北地新定,也不宜动刀兵。”

  “左丞相莫不是忘了,我大军北征之际,明军如同冰雪遇火一般,轻易便消弭于无形?我大军所至之处,无人可当!又有何可惧!”有臣子站出来,拍着刘宗敏和王崇祖的马屁。

  顾君恩见此,眉头却是越发紧皱。

  其实,他倒也没有觉得大顺军一定就弱于华军,毕竟双方又一直没有直接交过手,一切都只能以明军为参考。

  两相比较之下,他承认大华是一个对手,但是却也并不觉得他们就强于大顺。

  但是他却知道,骄纵之气万不可长,必须得抑制。所以他依然出声反驳,而刘宗敏却也不甘示弱,与他争吵了几句。

  “好了。”王崇祖坐在皇位之上,终于开口说道。看着下方的场景,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满意。

  刘宗敏因为其战功,近段时间以来已经愈发骄纵,而顾君恩虽然平素里看上去很是谦逊的模样,但是其功劳贡献也是极大的,在朝臣之中有着颇高的声望,现在俩人有矛盾,互相牵制,这是好事。

  而且顾君恩所言,也有些道理。

  “各地刚刚平定,也需要整治、安定百姓,我大顺虽强,但也不可小觑敌手,便且暂时熄兵。”

  各地还要派遣驻军、重新组织地方政府、稳定百姓,这都是不小的工作量,他决定暂时先不动手。

  说完,他又不忘对刘宗敏说道:

  “捷轩所言,也是有理。趁我军气势大盛之际,出兵一统天下,也是良策。朕便任命你为镇南大将军,统练边疆之兵,打造火器、甲胄等物,准备南征之事。”

  “江南的那些士大夫们,也可以进行联系了,告诉他们我大顺天兵即将来拯救他们于水火。”

  “遵命。”

  几人齐声应和道。

  ……

  经历过那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后,天下再度短暂地恢复了平静,就连西南一带也是如此。

  张献忠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了湖广边境,以前是流寇的时候,他打下一座城不多时,便直接抛弃,从来毫不吝惜。现在有了固定的地盘,并且正式称帝了,却反而对自己的领地珍惜无比。

  此时一些其他的流寇,也已经正式归入到他的麾下。比如罗汝才,便是被封了侯爵,去了贵州前线与沐天阳对峙,老冤家左良玉在化作流寇之后,先是投靠了王崇祖,随后又跟着罗汝才他们投入到了张献忠麾下,张献忠倒也没有为难他,也给了一个府守将的职位。

  也是有一些底牌的。

  张献忠又把主力从南边调了回来。

  他等待着王崇祖的南下。

  同时默默祈祷,希望王崇祖先打东南,最好两败俱伤。

  他依然没有放弃内心的野望,哪怕其实力相较于另外二者,相差得实在有些多。

  大华朝廷上下,虽然在面对张献忠的使臣的时候,表现得并不那么重视王崇祖,但是实际上他们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依然把王崇祖看做是一个重要的对手。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王崇祖相对于大华朝廷这只狮子而言,怎么说也是一只具有一定威胁能力的豹子。

  为了对付他们,大华的军队还在最近加强了骑兵的力量。

  因为离开了江南水乡之后,骑兵的作用将会大大上涨。

  千里奔袭断粮道,尾随大军骚扰之类的,都是常用的战术。

  而北地的王崇祖,在这一块也是极为擅长的,其手下由老营精兵组成的上万人的骑兵精悍无比,在那千里旷野之中,可以发挥出超乎寻常的作用。

  必须加强才是,严凌已经大量从各地购入了马匹,尤其是一些优秀的马种,更是大量购买,在一军一个骑兵师的基础上,又额外组成了两个骑兵师,不过骑兵的训练时间比之步兵还要久,此时依然不能上战场。

  并且,边境的卫戍部队还是太少了。

  一番商议过后,严凌决定把中心地区的守军派遣到边境去加强防务。

  “有铁路在,我军在军事方面便占有着天然优势。可以说,在东南,我军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严师恕自信满满地说道。

  众人颔首,显然对于他的话也是颇为赞成。

  虽然华朝的军队可能比之大顺要少些,但是无论从精锐程度,还是从运兵速度来说,华军都堪称碾压级别的。

  这几年过去了,铁路也已经是大范围地铺开了,其在运兵与运送物资的方面有着极好的效果,这是经过实际检验的。那快速支援能力是骡马根本比不上的,堪称划时代的发明。他们这些人也时常在私底下暗叹首辅大人的真知灼见。

  就算中心地区的部队前往了边境,一旦身后出现问题,他们也可以利用铁路快速回转过来,机动性极强。

  大华朝以少于张献忠与王崇祖的部队,在领土上却拥有着空前稳固的统治,这铁路,不得不说便是重要一环。

  “不可掉以轻心。”严凌只是嘱咐了一句,便任由军部开始制定作战方案。

第387章 初战

  一统北方之后,王崇祖在北方停顿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安定百姓,恢复生产,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好在此时崇祯大旱已经宣告结束,各地开始复苏,也就终于有了恢复的本钱。

  一直等到了十月的时候,北地已经基本安定,除了北直隶被王崇祖免税之外,其余各地的赋税也陆续抵达府库,他才终于开始整顿兵马。

  严凌也闻到了火药味,他下令各地的基建工程加快脚步,同时下令边境城市戒严备战。

  张献忠也是一样。

  王崇祖开始选择第一个攻击的目标。

  在张献忠与严全之间,他果断地选择了严全。毕竟无论怎么看,大华朝的威胁都更大。

  江南那滔天的富贵,更是令他垂涎三尺。

  更何况,张献忠那边采取的是和他一样的措施,拉拢地主,他除了军事上可能占优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优势,在局势并未明朗之前他可不指望地主士绅们投向他。

  大华就不一样了。

  很多士大夫,是真的希望能够把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华朝廷赶走,这样他们就可以恢复昔日的特权与威风。

  王崇祖的消息一来,他们简直如同恶狗一样扑了上去。这也就给王崇祖造成了天下尽望王师的错觉,他的信心更加足了。

  殊不知这一切全都在情报司的掌控之中,甚至为了不让他们察觉到前后反细作工作的差别,乐居晦还下令将部分的地主士绅抓了起来,给他们造成压力。

  于是地主们想要摆脱大华朝的决心更强了。

  大华二年,十月,休养了大半年的王崇祖起兵南下。

  他以刘宗敏为帅,领兵三十万,自山东而下进攻南直隶。田见秀帅偏师五万余人,自河南向东,目标直指大华首都南京。

  大战爆发。

  在主力还在行进汇聚之时,顺军的前锋一万余人便已经抵达了南直隶境内。他们被赋予了攻占数座县城,为大军打下一块牢固的前进基地的使命。

  然而,令刘宗敏没有想到的是,一万的士兵攻击一座只有三千人戍卫的县城,连攻十五天,竟然愣是没打下来。

  等到刘宗敏率领的大军都已经抵达顺华边境的时候,他们依然在激战,这不由得令刘宗敏有些着恼:

  小小一座县城,你三倍的兵力竟然打不下来,这不是废物吗?

  他当即把那名将领撤了下来,换了一人。换将之后,又分出数股部队,分别进攻徐州境内的其他县城,自己则率领主力向南直隶挺近。他打算直接进攻徐州,先占据一座重镇,为接下来的战斗铺设道路。

  他知道大华朝在边境地区驻扎了重兵,但是无论如何,士兵的汇聚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三十万大军,根据情报显示,整个大华也就这么些兵力了,他能调集多少来对抗自己呢?

  而一旦南直隶的大军北上对抗他的话,那么谁又来阻挡田见秀的五万军队呢?刘宗敏的算盘打得很好。

  然而令刘宗敏没有想到的是,他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进入南直隶境内,就已经撞上了华军。

  华军充分地利用铁路的机动性展开了部署。在刘宗敏的前锋进攻县城的那段时间里,南直隶的守军大量的北上聚集,此时在边境之上已经聚集了足足十二万军队。

  在顺军北上的时候,严凌一方也没闲着,他们在疯狂的爆兵,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九个军近三十万人,此时有足足四个军被投入到了南直隶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三军俱在,还有一个新成立的第七军。

  另有第二军,驻守在南直隶的其他地区,尤其驻守在京畿。

  一、三、七三个军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军团,由严承方任军团长。

  就等着刘宗敏呢。

  刘宗斌没有想到这一茬,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派出的四路偏师尽皆遭到了重创,只有残兵败将逃回。

  出师不利。

  刘宗敏有些气恼,但是并没有灰心,他当即下令全线展开进攻,准备以势压人。

  毕竟他拥有着三十万大军,其中装备火器的,在经过近年来大力发展以及对明军的清缴之后,已有六万人完成了装备,他们信心十足。

  华军同样毫不畏惧,百战百胜的战绩塑造了他士兵们的决心,纵然兵力处于劣势,他们也没有丝毫的退缩。

  双方在边境之地爆发了长达半个月的激战。

  顺军不能说是没有占据上风吧,简直可以说是节节败退。

  顺军手上拥有的火枪,根本不能和二式火枪相比,其精度、射程以及射速都远远在顺军之上,在火炮数量上,顺军也远不如华军,其射程与精度更是差劲。

  因此战斗的时候,迎接顺军的,便是密密麻麻的枪林弹雨。

  震天的鼓声响起,两支偏师在前线偶遇,二话不说便开始了战斗。

  伴随着号角的吹奏,华军步伐整齐地前进,给对面的顺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队列之中传来枪响,顺军率先开火了。

  但是这个距离太远了。

  顺军的攻击进入到华军之中,只造成了十余人的伤亡,士兵们依然镇定地按着号角的呼号前进,步伐没有丝毫的变动。

  等到进入到合适的射击的距离之后,在军官的指挥下,华军士兵立刻停下脚步,摆开阵型。

首节 上一节 24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