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第135节

  “建阳,义真,大事不妙,张让的阉人劫持着陛下与陈留王逃走了!”丁原还没来得及回答皇甫嵩的问题,另一个方向,一道洪亮的声音便是猛然响起。

  丁原与皇甫嵩二人转头望去,只见卢植正大阔步的走来,身边还跟着一脸惊慌失措的何太后。

  原来,刚刚卢植在皇宫之中四处搜寻少帝刘辩的踪迹,见张让、段珪等人行迹匆忙,一后袍贵妇身处其中。

  刹那之间,卢植便已经想清楚了前因后果,心中恼怒这些阉人的胆大,当即提着一把宝剑,向前杀了过去,侥幸救下了何太后。虽然也杀了几个十常侍,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下张让,就连刘辩与刘协二人也没有救下。

  卢植心中虽然担忧刘辩与刘协二人,但也不敢就这样将何太后放在兵荒马乱之中置之不管。因此,当即便是领着何太后找到了皇甫嵩与丁原这里,想要让他们二人派兵帮助他救回少帝与陈留王二人。

  皇甫嵩与丁原二人听闻这个消息,当即惊得便是赶忙率军追击前去,他们也实在没想到这十常侍居然有这个胆子,居然敢做出劫持天子之举。

  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受到董仲舒那一套思想的影响,皇帝之威严深入人心。一般之人,别说是劫掠皇帝了,就算是与皇帝直视,也不见得就敢这样。

  与此同时,董卓正马不停蹄,亲率大军数万,径直赶往洛阳而去。而其后方,更多的军队,还在后面源源不断的跟进之中。

  ……

  邙山,自从张让、段珪等人裹挟少帝刘辨、陈留王刘协逃出宫后一路狂奔至此,时下夜深人静,一众人体力不支,休息于河边。

  猛然间身后火光耀眼,喊杀声随之传来。片刻之间这队人马赶至近身,张让等人筋疲力尽之下,怎有再战之力。

  只听得一声大喝道,“闵贡在此,阉党还不束手就擒!”

  走投无路之下,张让几人被逼无奈,猛地跳入河中,少许便被河水吞没而亡。

  直到现在,纵横多年的十常侍势力终于就此消亡了!

  将这些阉党一一击杀之后,闵贡当即命令手下人开始在周围寻找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二人的下落。只可惜,好一阵搜索之后,闵贡还是没有找到丝毫踪迹,只得不甘地离去了。

  ……

  “陛下!”

  呼喊声此起彼伏,不间断响起。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皇甫嵩、卢植、丁原以及西园军校尉淳于琼、赵萌、鲍信这些人,一行人众,上千人马,接二连三赶来,尽皆寻找着刘辩的踪迹。

  “陛下在此。”

  就在此时,崔毅带领刘辨与陈留王从阔步而出。君臣相见,自是一番哭诉。

  原来,刚刚闵贡与张让乱战之际,刘辩与刘协他们趁机脱离了十常待的掌控,又不敢轻易相信到来的闵贡等人,于是便趁乱躲入了周围的一处乱草之中,不敢发声,也不敢动弹。

  后来,饥寒交迫之下,刘辩与刘协二人只得到了附近的一处庄子之中。巧合的是,这处庄园的主人前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他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居于此处。

  随后,崔毅恭请少帝与陈留王入庄,命人准备了一顿大餐,又听得手下人禀告卢植、皇甫嵩等人搜寻到附近,崔毅这才带着刘辩与刘协二人走出。

  当真正见到刘辩安然无恙之后,这位大汉真正的忠臣卢植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起码就现在来看,情况还算不错。虽然这场乱局造成了损失不小,但十常侍这群阉党总算是被除去了。

  而且,大将军何进也在这场乱局中身亡了,以后不仅没必要担心阉党之乱了,暂时连外戚之乱都不用担心了。

  卢植相信,在他们这一干人的辅佐之下,大汉王朝还是可以再次腾飞的。

  然而,如此一切想的虽然特别美好,但现实不久后就狠狠的抽了卢植一耳光。

  就在众人都想着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一阵震天般的马蹄声忽然传来,而后便是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铁骑轰然到来。迎风招展的飞熊旗,在此刻越发狰狞。

  见此情况还是崔毅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在此,尔等还不快快下马见礼?”

  闻言的董卓虽然不悦,但礼仪之上仍旧不敢马虎,“西凉刺史董卓,叩见陛下!”

  听到董卓如狼似虎的声音,刘辨瑟瑟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是陈留王刘协算得上比较镇定,当即安抚道:“董爱卿一路奔波劳累,爱卿辛苦了,等到回到洛阳之后,陛下定对爱卿有重赏。”

  “为陛下尽忠,不敢谈辛苦二字,更不敢求任何赏赐!”董卓抬起头,看到马车之中的两位皇子,高下立判,心中对刘辨的懦弱很是看不起。

  董卓带来的是最精锐的飞熊军以及其他较为精锐的部队,因为来得太快,只有不到三万人,大部队都还没有赶来。

  之后发生的事让所有的大臣们始料不及,董卓的西凉骑兵蛮横的挤开了护在銮驾两旁的西园军将士,护着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向着洛阳而去。

  吕布见此,以他一向桀骜不驯的性格又怎能忍得住,当即便是挥戟给冲上去动手。

  也幸好一旁的丁原,及时制止住了吕布的行为。

  他们身边只有数千的西园军和北军将士,但董卓会周围却有三万铁骑,而这三万铁骑更是经历数番血战磨砺出的经过千征百战的铁血将士,这个时候要是动起手来,只会是自讨苦吃。

第313章 收子

  董卓的大军已经赶到了,而此时袁绍也正带着一千轻骑就要接近洛阳了。

  倒不是袁绍不想带更多的军队,但他的渤海郡距离洛阳太远了,他麾下又以步军为主。他要是不带着轻骑率先出发的话,以步军的速度,等他赶到洛阳之时,恐怕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又如何去收割这场动乱的所产生的利益。

  只是,袁绍不知道的是,洛阳之中情况的发展和他想的可是一点都不一样。他这个时候敢去洛阳,不仅没有什么利益可寻,反而有自入虎口的嫌疑。

  不过,当初何进召集的最后一股外军,也就是河内的李翔势力,却迟迟没有动静。按理说,出于司隶之地的河内军才应该是速度最快的一个。

  其实,当李翔收到召集外军进城的名额也有他一份的时候,李翔也是吃了一惊,他一直想的可是坐壁上观,他可没有兴趣真正的参与进去。

  因此,当浮水房将消息传来之后,李翔便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在传信的信使到来之前,径直去了并州之中,途中更是在各个地方四处游荡,假意体察民情。

  他都没有见到何进的信使,更没有收到何进的消息,即便是他不调兵去洛阳,到时候天下人也不能多说什么。

  并州某一个地方之上,李翔静静地看着田野之中那些农民劳动的场景,身后刑天与典韦二人寸步不离地伫立在李翔的后面,但此刻李翔的思绪早已飘向了远方。

  想让李翔去洛阳参与这场乱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翔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就让那董卓好好地闹吧!两汉数百年的统治,汉室威严早已深入人心,董卓若是不在洛阳之中做出那些荒唐事,不来个废帝或者是夜宿龙床,又如何消磨掉那些汉室的威严,又如何一点点打散披在汉室皇室人员身上那层光环。

  三国时期,若是没有董卓以及之后袁术称帝的那些行为,又如何打塌汉室最后的脊梁,又如何打消天下人对汉室那最后一丝幻想?

  因此,李翔现在反而更希望董卓可以尽情的在洛阳施展,董卓在洛阳那边闹得越开心,李翔在这边看得就越高兴。

  之后,董卓的表现并没有让理翔失望,董卓进京后,直接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等到满堂公卿发觉之时,却已经是大局已定,再难改变。

  同时,董卓更是采用李儒的建议,令西凉军分成数批,每隔四五日就借着夜色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的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虽然假象能暂时迷惑人,但终会被人识破。

  只可惜,等到满堂公卿发现之时,董卓真正的大部队却已经到了,至此,董卓在洛阳的乱局之中建立了绝对的优势。

  关键时候,执金吾丁原站了出来,借着手中那仅有的一部分兵权,在朝堂之上与董卓分庭抗礼。

  最终,双方的冲突升级,直接演化成了一场战争。

  与演义之中,董卓用赤兔马收买吕布来杀死丁原赢取这场斗争的胜利不同。这场战斗之中,董卓直接与绝对的实力击败的丁原。而作为战败一方的代价,丁原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不过,丁原却是并不是死在董卓的手中,而是仍旧死在了吕布的手中。随着局势不停地向不利于丁厚的一面发展,吕布终于展示出了他那天性凉薄的一面,直接击杀丁原,以丁原的人头作为他投靠董卓的投名状。

  虽然不耻于吕布的品格,但对于吕布这员猛将的投靠,董卓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而且,董卓仍然收了吕布当义子,也成为了他的第二个义子。当然,作为给自己义子的礼物,赤兔马仍然到了吕布的手中。

  即便是有丁原的前车之鉴在前,但董卓对吕布却丝毫不担心,毕竟如今西凉军中人才辈出,在与丁原的大战之中,西凉军中便有人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吕布,也奠定了这场大战的胜利。

  当初大战之时,最开始之时吕布可谓是大发神威,连连战败薛举、吕光、邓羌等西凉军中七员大将。

  结果,接下来的一天,董卓在迫不得已之下直接派出了他的杀手锏,他的第一个义子邬文化。

  虽然邬文化和吕布基础武力都是107,但每一员神将皆是武将中最顶端的那一部分,与神将之前的阶段不同。每一员神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基础武力并不是判定他们强弱的最终标志,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罢了。神将之间的大战,最终还是要看双方的技能如何。

  在特殊情况之下,只要技能发挥的好,即便是差上那么一点基础武力,一员神将也未必不可以战败另一员神将。何况,吕布的基础武力不过是与邬文化相当罢了

  很显然,虽然基础武力同为107,但吕布是一个典型的群战型武将,属于人越多他越浪的那种类型。若是论起单挑来,他即使全部爆发之后武力也只达到了131。虽然吕布动用弓箭还可以再强一些,但在单挑之时他怎么可能会找到那个机会?

  131的武力,对于其他人尤其是神将以下的人确实很强,但对于同为基础武力107的单挑型武将邬文化就不行了。

  特别是作为神将,吕布的技能之中没有一丝万法不侵的效果,被邬文化压制的可是相当辛苦。

  最终,吕布拼尽全力抵挡了100个回合之后,便再也无力战下去了,只得仓皇而逃。

  而随着吕布的战败,再加上丁原的军队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丁原军的军心直接动荡不已,丁原已经处在了绝境之中。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吕布挥动了他的方天画戟,毅然决然地斩杀了丁原,作为他投靠董卓的进身之阶。

  自此,董卓不仅收获了他的第二位义子,也收获了他的第二位神将。而当今天下势力中,除了李翔之外,也就董卓此人可以独享两位神将了。

第314章 诸侯讨董上

  再将丁原这块最后的绊脚石搬开之后,董卓也算是彻底放开了自己。先是董卓逼迫汉廷策立他为司空,而后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更是想出了一招废立之举。

  而且这个时候,袁绍则开始了他的表演,总算是在这场乱局之中抢到了一丝戏份,在温明园中直接冒险怼了董卓一波。

  当日,在邬文化与吕布这两员神将的护卫之下,于宴席之上,董卓似是不经意地说道,“现在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继承皇位。老夫欲效仿伊尹、霍光的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

  哪曾知道,董卓这句话一出,袁绍便在片刻之后就挺身而出来了一声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而一听到袁绍的反对之语,决心要实现废立之举的动作当即是怒了,“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也是不知为何,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不肯相让,硬刚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气愤之下,董卓险些直接命令吕布给上那袁绍小儿一戟,也幸得李儒顾忌四世三公袁家的影响力,及时找了个理由制止住了董卓。否则,那一次袁绍就要直接凉凉了。

  袁绍则是趁此机会,没有回到自己座位,径自朝院门外走去了。

  吕布见此刚想阻拦,却见李儒摇头示意,也不加阻止,因此袁绍也不理会自己带来的那一千轻骑,直接带上麾下大将与谋士,直奔东门而去,离开洛阳准备回到渤海之中。

  现在的袁绍势力还未发展起来,他整个人还算是处于一种比较贤明的状态,还算有几分胆识。

  因此,在宴席之上,当董卓提出废立之举后,崔浩便当即意识到,这是袁绍一个刷自己名望的机会,虽然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过程可能会有些冒险。

  但是,当崔浩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后,袁绍在片刻的纠结之后,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因此,这才有了他刚才硬刚董卓的那一幕。

  袁绍离开之后,再无人敢再对董卓提出的废立之举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因此,董卓并没有费多大力气便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

  废立之日,诸臣皆悲切惶恐,却无敢言者,甚至董卓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直接命人鸩杀何太后、少帝刘辩以及弘农王妃唐姬三人。

  自从废立之后,董卓的权势便是彻底达到了巅峰。并且,董卓通过对中央政权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整个东汉政府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此时,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又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而且,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

  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董卓还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洛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女。

  不过,董卓却亲近周毖、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比如荀爽、韩融、陈纪等人都被他征召了。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比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等,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离开洛阳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高官,以示和解。

  这是因为董卓只是一个武夫豪强出身,并不被士族所尊重,可是他又渴望得到士族的尊重。因此,在他掌控了朝政之后,他反而开始讨好这些士族,为他们授官。

  只可惜,这些人不但没有接受董卓的“好意”,反而写了文章,公开发表,愤怒的斥责了董卓。

  在这种情况之下,董卓当即怒了。之后,董卓恣意玩弄权术,滥杀无辜,铲除了张温在内的诸多朝臣。自己却是夜夜醉宿皇宫,先帝刘宏的妃子们轮流侍寝。天怒人怨之下,伍孚等多名大汉忠臣欲要刺杀董卓,却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而在董卓的倒行逆施之下,很快便是出现了一丝转机。

  中平六年年末之际,没有人知道,担任陈留太守多年的曹操则是悄悄的去接了一趟逃出洛阳的袁绍。

首节 上一节 135/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