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第51节

  金銮殿内,朝堂之上。

  满朝文武早已恭候多时,但皇帝赵乾一如既往的未能按时朝会,众人只得在朝堂之上耐心等着,相互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谈论的话题,自然是皇帝御驾亲征,前往龙城平定晋王世子陈怀安兴兵作乱一事。

  值得一提的是,宰相秦如桧在上次朝会之后,被暴戾的赵乾罢免了三天之后,又重新官复原职,并且还让他统领六部,全权负责皇帝御驾亲征平叛一事。

  有趣的是,当日在朝堂之上屡次顶撞赵乾,冒死进谏的礼部侍郎孙鹤龄,也并未受到赵乾的迁怒,依旧还是朝廷的三品大员。

  “皇上驾到!”

  突然,金銮殿外传来一声尖锐的太监通报声,皇帝来了!

  下一刻,便见赵乾步履生风的迈着步子,登上了金銮殿的台阶,最终一屁股坐在了那把,象征着大新王朝至高无上皇权的龙椅之上。

  出人意料的是,昔日里与赵乾形影不离,像只八爪鱼一样挂在他身上的宠妃闻人羽,今日竟然没有与皇帝一起早朝。

  这反常的一幕,倒是令一众朝臣显得有些不太适应。

  最终,还是在宰相秦如桧的带领之下,满朝文武跪地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椅之上,赵乾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众爱卿平身!”

  随后,他直接开口道:“秦相,朕命你统领六部,制定的平叛之策进展如何了?”

  秦如桧急道:“回禀皇上,平定龙城之乱的折子已经写好,微臣这就给皇上呈上来!”

  说着,秦如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折,双手举着就要送到大殿台阶之下的太监手中。

  然而,龙椅之上的赵乾根本没有兴趣自己翻阅,而是直接下令道:“秦相,你直接念就行了,朕懒得自己翻阅。”

  额......

  秦如桧迟疑了一下,心道这平定龙城之乱的折子,那可是朝廷的机密,就这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出来,不怕被有心之人听去,回头再给陈怀安通风报信啊!

  这晋王陈破虏在大新朝堂经营数十载,保不齐朝堂之上还有隐藏的晋王余孽啊!

  “秦如桧,朕让你念啊,耳朵塞驴毛了啊!”

  龙椅之上,赵乾一声怒吼,吓得恍惚中的秦如桧一个激灵。

  后者也顾不上其他,只得开口对着奏折念道:

  “启禀皇上,微臣统领六部尚书,连日来汇总各方情报,最终以兵部尚书沈光明的意见为主导,制定了平叛计划如下——”

  紧接着,秦如桧就开始声情并茂的将奏折上撰写的内容,当着赵乾和文武百官的面娓娓道来。

  为了平定龙城之乱,秦如桧吸取了西北总兵吴青云傲慢轻敌,从而导致一场惨败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摆出全力以赴的姿态。

  首先,秦如桧会同兵部尚书沈光明,将大新王朝全国的兵力部署进行了汇总:

  最终决定从江浙、山东沿海一带抽调20万备倭兵;从幽云十五州共计抽调20万虎贲军;从安西总兵府抽调10万安西边军,总计50万兵马组成平叛大军。

  大军分两路,一路自山东北上,取道幽云十五州,最终于应州集结,自东向西,进攻反贼陈怀安实际控制的云州城;

  另一路,自安西四镇南下,最终在长安府集结,自西向东,进攻反贼陈怀安的大本营,晋王封地龙城。

  两路平叛大军的统兵主将,分别是安西总兵府总兵、镇西大将军郭定方;大新名将李旷之子,幽州飞将军李璟瑜。

  郭定方,先帝赵莽的御前营主将,曾跟随先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被任命为大新王朝安西总兵府总兵,统领三十万安西边军镇守西域。

  李璟瑜,大新名将李旷之子,曾跟随其父李旷征战多年,为新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先锋主将,统领十万虎贲军驻守幽州。

  这二人,都是大新王朝赫赫威名的战将,对赵家皇权忠心耿耿。

  最后,秦如桧道:“回禀皇上,以上便是微臣和六部尚书一起商议的平叛之策,还请皇上定夺!”

  龙椅之上,听完秦如桧汇报的赵乾,点了点头对此平叛策略表示部分认同。

  他道:“秦相,你和六部尚书制定的平叛之策很好,无论是出击策略,还是抽调的作战兵员,在朕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

  说到这儿,赵乾突然话锋一转,继续道:“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此次平叛朕要御驾亲征,在你刚才汇报的奏折中,朕可是完全没有听到,你们把朕摆在了那一路大军的位置?”

  “皇上——”

  听闻此言,秦如桧立马准备出言解释。

  谁料,赵乾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直接出言打断了秦如桧:“秦相,不必多言,朕知道你想说什么!”

  “无非就是怕御驾亲征有风险,小心让陈怀安那乱臣贼子惊扰了圣驾对吗?”

  顿了顿,赵乾继续道:“区区一个陈怀安,还不足以让朕受惊!”

  “朕决定了——”

  “自封为天策上将,统领50万大军前往龙城平叛,安西边军,依旧交由郭定方统领,这20万备倭兵和20万虎贲军,由朕亲自统帅。”

  “至于李璟瑜嘛,就让他在朕身边当个先锋主将好了!”

  “就这么决定了,退朝吧!”

  “皇上,使不得啊,皇上!”

  这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反对之声,骤然在大新朝堂之上响起。

  

第59章 黄钺弓矢,征伐大将

  大新朝堂,满朝文武。

  敢当面顶撞当朝皇上的,恐怕也只有礼部侍郎孙鹤龄一人了。

  这一次,面对赵乾一意孤行,誓要御驾亲征,北伐平叛之时,孙鹤龄再一次站出来冒死劝谏道:

  “微臣斗胆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休兵止戈!”

  说着,孙鹤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站了出来,苦口婆心的继续说道:“皇上,同室操戈,外虏得利,如此浅显的道理,皇上难道都不明白吗?”

  “安西一带,吐蕃虎视眈眈,江浙、山东沿海一带,屡有倭人海盗进犯,安西的十万边军不能动,沿海的二十万备倭兵也不能动啊,皇上!”

  “一旦安西边军和沿海备倭兵,被抽调北伐的消息泄露,吐蕃和倭人必定犯我大新边境,袭扰我大新沿海,屠戮我大新子民,动摇我大新根基啊!”

  “还望皇上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

  说完,孙鹤龄便一头跪倒在赵乾的面前。

  他的这一举动,当即把赵乾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赵乾黑着脸道:“孙鹤龄,朕念在你一片赤胆忠心的份上,今日就不治你欺君犯上的罪了,但是——”

  “你给朕记住了,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说着,赵乾厉声道:“否则,休要怪朕不念及先帝托孤的情谊,把你身上的这身官服扒了,送你去流放戍边。”

  “北伐平叛一事,朕心意已决,若再有劝谏者,一律流放戍边!”

  “皇上——”

  这孙鹤龄也是头铁,继续道:“皇上,您哪怕要把微臣流放戍边,微臣也要劝谏,劝皇上收起好战之心,与晋王交好,万不能因图一时之快,而葬送大新王朝千秋万代的后世基业!”

  “微臣此番前往晋王封地龙城,亲眼见证了晋王世子陈怀安麾下破虏军装备之精良,作战之骁勇!”

  “三十万云麾军尚不能敌,皇上即便是亲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那也是劳师远袭,胜算又能有几成?”

  “陈怀安能以一己之力,南征云州,北伐突厥,并且两路大军同时取得大捷,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其麾下破虏军将士作战之勇猛,战斗力之强悍!”

  “皇上若能下一封罪己诏,与晋王世子交好,不仅可避免同室操戈,外虏得利的悲剧发生,还能替大新王朝觅得一战神名将!”

  “让陈怀安率领其麾下的破虏军,替皇上开疆拓土扩大大新疆域岂不美哉,就像当年先帝与晋王陈破虏那样,明明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又何苦闹到刀兵相见的地步?”

  “这打来打去,损失的可都是大新王朝的军事力量啊,皇上——”

  “够了!”

  突然,赵乾一声暴喝,打断了孙鹤龄都已是话到嘴边,想要接着说下去的话语。

  赵乾的脸色已经变得乌黑,双瞳中杀气迸射,厉声呵道:“孙鹤龄,看来你是把朕的话当耳边风了。”

  “还想让朕下罪己诏,与陈怀安那个乱臣贼子交好,你是何居心?”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成全你!”

  说着,赵乾大手一挥,怒道:“来人啊,把礼部侍郎孙鹤龄的官服扒了,押往朕的御前营参军,让他当个马夫!”

  “孙鹤龄,你不是三番五次当着朕,还有满朝文武的面吹嘘贼子陈怀安,以及他麾下的破虏军余孽如何骁勇,如何善战吗?”

  “朕现在就把你编入御前营,让你跟着朕北伐龙城平叛,让你瞪大眼好好看看,到底是朕的大新锐士勇猛,还是陈怀安的破虏余孽更甚!”

  “退朝!”

  ......

  幽州,飞将军李璟瑜府邸。

  京师皇城,以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纸诏书。

  与圣旨同时送达将军府的,还有一柄黄钺、一把弓矢。

  当随行的传旨太监,将皇帝御驾亲征,北伐龙城,以及赏赐飞将军李璟瑜黄钺弓矢的圣旨内容宣读完毕时,李璟瑜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

  接旨谢恩过后,他当即召集麾下驻守幽州的虎贲军将领紧急议事。

  申时时分。

  将军府,议事殿内人声鼎沸。

  前来议事的虎贲军将领,无一不对摆放在议事殿内,最显眼位置的黄钺弓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头,乃是古代帝王的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弓矢,古代九锡之一,乃是皇帝赏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之一,是最高的礼遇。

  在场的虎贲军将领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皇帝赏赐黄钺弓矢,给自家将军李璟瑜意味着什么。

  晋王世子陈怀安于龙城起兵靖难,先灭三十万云麾军,在北击突厥,直捣王庭之事,早已在大新王朝传开。

  尤其是和陈怀安所占领的云州,同属幽云十六州的幽州,虎贲军各将领俱是如坐针毡。

  无论是陈怀安继续南征,还是朝廷挥师北伐平叛,驻守幽云各州的虎贲军,皆是首当其冲的先锋队。

  这些常年驻守边关,与边境胡马对峙征战的前线虎贲军将领,比大新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清楚,陈怀安北击突厥,直捣王庭的含金量有多高。

首节 上一节 51/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