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第79节

  同一时间,长安城城楼之上。

  在那名吐蕃骑兵,拼死从香积寺突围出来,赶回吐蕃大营送信,最终却被赞普达玛一刀斩首之时。

  长安城外,也有数名玄甲骑兵策马而来。

  几名骑兵在护城河岸边来回驰骋,怎奈何被收起吊桥的护城河,此时已经成为了众玄甲骑兵无法跨越的一道天堑。

  城楼之上,安西总兵、镇西大将军郭定方,以及麾下安西边军的一众将领,也发现了城下的几名玄甲骑兵。

  当即有武将出言道:“大将军,是龙城晋王殿下的骑兵斥候!他们在城外来回驰骋,时不时有紧急军情要向城内传递?”

  说着,这名武将试探性的提议道:“大将军,要不要放下吊桥,放这几个骑兵斥候进城?”

  “不可!”

  此提议,当即被人反驳道:“万一城下的骑兵斥候,是吐蕃人的探子假扮的呢?此时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岂不是着了吐蕃贼人的道!”

  “长安城若是失守,可不仅是你我几人头上乌纱帽不保那么简单!”

  嗖!

  “大将军小心!”

  说话间,一支箭矢冷不丁的飞上长安城城墙,直挺挺的扎进了城楼的楼柱之上,桦木箭杆还在惯性的作用下左右颤动着。

  “敌袭——”

  城楼上,有人惊呼道。

  “诸位且慢,不必大惊小怪!”

  这时,身为镇西大将军的郭定方,终于展露出了几分大将的风范,第一时间喝退了城墙之上风声鹤唳的守城将士。

  随后,大步流星的走到那颗被箭矢射中的楼柱前,用力一拔,将箭矢从楼柱上拔下来,顺势取下了绑在箭杆上的信件。

  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小字——申时时分,率部出城,内外夹击,全歼吐蕃!

  落款是,龙城兵马副元帅陈庆之!

  哈哈哈!

  郭定方突然放声大笑,在一众守城将领诧异的眼神中,自言自语道:“众将,长安城之围已解,吐蕃贼众的死期到了!”

  “传本将军将令——全军集结,申时出城,与龙城援军内外夹击,全歼长安城外的吐蕃贼众;”

  “为战死沙场的安西边军将士,为无辜惨死吐蕃屠刀之下的安西各州百姓——报仇!”

  “报仇!”

  “报仇!”

  ......

  申时时分。

  退守长安城的三万安西边军,披甲带刀,整装待发。

  留守城内的万余伤兵,老弱病残纷纷登上城楼,为即将出城作战的安西边军将士送行。

  安西总兵、镇西大将军郭定方身先士卒,穿着明光铠,手持环首刀跃马上前,下达将令:“传令下去,放吊桥,开城门!”

  “放吊桥,开城门!”

  轰隆!

  很快,伴随着一声闷响,高悬于护城河外的吊桥落下。

  紧接着,长安城东门那两扇厚重的木门,也被士兵从城门洞内缓缓推开。

  郭定方一马当先,手中环首刀的刀锋,直指城外围城的吐蕃大营。

  一声怒吼:“安西边军众将,随本将军一起出城杀敌,报仇雪恨!”

  “杀啊!”

  

第96章 西征告捷,吐蕃惨败

  陈庆之率领的龙城玄甲军,几乎是与郭定方率部出城的同一时间,抵达长安城外的。

  最先抵达战场的玄甲军骑兵,依旧是由龙城悍将,西征先锋主将左良才所率领。

  香积寺一战,左良才一个人就在马背上斩杀了37名吐蕃士兵,还包括手刃了吐蕃武将白玛。

  算上此前,在长安城外诱敌深入时那一战中,斩杀的23名吐蕃骑兵,今日左良才的马槊长枪和环首短刀,可谓是过足了一把嗜血的瘾。

  然而,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左良才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首战斩杀百人吐蕃贼军!

  “龙城玄甲军骑兵众将听令——”

  “末将在!”

  左良才骑在大黑马背上,举刀振臂高呼:“攻城拔寨,非我骑兵所擅长,接下来的这一战,我们只需给步兵充当侧翼掩护,确保步兵两翼安全即可!”

  “攻陷吐蕃大营的事情,就交给陌刀队和弓弩兵了!”

  说到这儿,左良才话锋一转,笑着道:“但是,只要吐蕃敌军胆敢出营,或者是想策马逃跑,那无需本将军下令,人人得而诛之!”

  “都听明白没有?”

  “末将得令!”

  其余玄甲军骑兵将士,纷纷齐声回应道。

  随后,就只见左良才命令旗语兵打出旗语,三万玄甲军骑兵随即在吐蕃大营外列阵。

  以吐蕃大营为圆心,在长安城外长达数十里的开阔地上纵马驰骋,形成一个偌大的包围圈,将吐蕃大营围困其中。

  紧接着,就是骑在马背上看戏。

  一边坐等战马恢复体力,一边为步兵兄弟摇旗呐喊助威!

  咚!

  咚!

  咚!

  突然,浑厚而有力的鼓点声,自玄甲军的中军大帐内响起。

  是坐镇中军指挥的兵马副元帅陈庆之,下达了向吐蕃大营发起最后总攻的命令。

  在鼓点的激励中,玄甲军的步兵集结成几大方阵,长枪如林,盾牌入墙,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吐蕃大营挺进。

  顶在大军最前沿的,是盾牌兵刀斧手。

  身后,是手持长枪的长枪兵。

  再然后,则是装备强弓硬弩的弓弩兵。

  拖在最后的,是玄甲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跳荡队(突击队),他们将在弓弩兵对敌军进行远程消耗过后,冲入敌军阵营近身搏杀。

  五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转眼间,玄甲军的盾牌兵便抵进吐蕃大营,双方距离已不足二百步,进入弓弩手的射程范围。

  嗖!

  嗖!

  嗖!

  吐蕃大营内,早已严阵以待的吐蕃弓弩手,在领兵将领的一声号令之下,对准玄甲军的方阵万箭齐发。

  见状,玄甲军盾牌兵临危不惧,像平常训练时那样,将厚重的盾牌举过头顶,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抵御吐蕃敌军的箭矢攻击。

  与此同时,玄甲军中的一线领兵千户,也开始号令弓弩兵:

  “弓弩手准备!”

  “放!”

  嗖!

  嗖!

  嗖!

  顷刻间,玄甲军进攻方阵的弓箭手一轮齐射,漫天箭矢犹如暴风疾雨般,向着吐蕃人的大营倾泻而下,吐蕃弓箭手的攻势顿时被打乱。

  借助吐蕃敌军攻势减弱的片刻时机,龙城玄甲军的盾牌兵也加快推进速度。

  同时,处在进攻方阵最后位置的跳荡队,也开始沿着弓弩手方阵之间刻意留出的间隙,以最快速度奔赴至盾牌兵之后,以便能快速向敌军大营发起进攻。

  嗖!

  嗖!

  嗖!

  又是双方弓弩兵,隔着二百米的距离相互对射。

  也不管是否命中目标,只管放箭就是了。

  二百步的距离,转瞬便至。

  玄甲军的盾牌兵、长枪兵和跳荡队相互配合,隔着吐蕃大营外围的木制栅栏,就与大营内的吐蕃士兵互刺起来。

  手持攻城锤等利器的士兵,则前仆后继的敲打吐蕃大营的营门,试图破门而入。

  狭长的交战区域内,双方士兵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招式将敌人干掉。

  一时间,吐蕃大营外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四射。

  “报——”

  “启禀赞普,大营西门受到敌军猛烈攻击,随时可能被敌军破门而入,驻守西门的尼玛将军请求增援,还望赞普速速定夺!”

  “报——”

  “启禀赞普,大营外围已经被敌军骑兵全面封锁,派往河西、陇佑求援的传令兵无一生还!”

首节 上一节 79/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